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官路商海

第二卷 商海泛舟 第四十二章 台灣商人 文 / 同舟共濟

    第四十二章台灣商人

    沒想到略微有些猥瑣的萬新,居然有一個儒雅謙恭、不慍不火,一米八五,高大帥氣的大哥萬軍。

    剛在路上,聽藍秋萍說,這萬軍不但長的不錯,而且腹中也還是有些真貨的,平日裡洗好舞文弄墨,經常會寫一些隨便,引經據典、文采飛揚,讀起來感覺也還不錯的。

    看著挺拔身材,帥氣當不是小白臉,衣著整潔得體,帶著金絲邊眼鏡,說話收發自如一副學者模樣萬軍,余嵐秋很奇怪藍秋萍當年怎麼沒接受他的追求。

    果然,萬軍見到藍秋萍的時候,一種由來的激動,余嵐秋還是發現了。藍秋萍依然是那樣冷冰冰的,禮節性的和他招呼一聲,伸出纖纖玉手,輕輕和他握了一下,很快就抽了回來。

    兩人一開口寒暄,余嵐秋就笑著和他說:「萬總,你普通話很標準,去中央電視台當播音都不差。」

    「哪裡,哪裡,還湊合著。」萬軍微笑著說,「入鄉隨俗嘛,從口音開始,父親大人是跟隨爺爺49年到台灣去的,他希望我們能早日重返他的故鄉,所以每天都教我們講北京官話,到現在我們全家的普通話說得都很標準。」

    「是啊,記得有一次我帶著紫嫣和紫妮回台灣,司機車開車半途拋錨了,我和她們坐出租車,後面用普通話聊天,結果司機回過頭來,很驚訝的問我『你怎麼從大陸帶了兩個小孩來?』」萬新笑著接話說,「紫嫣和紫妮是大哥的兩個女兒。」

    三人一直就這個話題,聊開了,從三人聊天中,余嵐秋陸陸續續的知道了這個萬軍還真是確實不簡單。

    這個萬軍在台灣接受中國傳統教育,十四歲就考到美國的大學讀書,在斯坦福拿了計算機碩士學位後,居然有到哈佛大學拿了博士學位,二十出頭就進入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工作了幾年後,他又去華爾街投行做了兩年基金經理,也正式做基金經理,他才到大陸來和那些大陸富豪有些接觸,最後從投行辭職出來,自己在上海開了公司,過了兩年將父親接到大陸巡查一番,將父親的生意一部分開到了大陸,總部在上海,生產基地在昆山,由大弟和三弟負責打理,他和父親則負責台灣、美國、歐洲的銷售。

    萬軍到大陸來之後,並不想其他的台灣人一樣,打著台灣腔,在星巴克一邊喝咖啡,一邊來個小資情調,談點小情,也談點小生意。而萬軍到了北京和上海後,基本上是本著做一個地道北京人、上海人的樣子,常常和夫人和兒女,穿著圓領衫和短褲,騎著自行車,走街串巷,甚至還親自去菜場買菜,在郊區找了一農戶種了一個月的菜。

    特別是到了上海後,萬軍更是將老婆兒女也接了過來,而且是完全的生活也本地化,大女兒上當地的普通中學校,還入了團,小女兒還曾被評為少先隊的大隊長,他甚至還會不少上海話。

    因為本地化,萬軍秉承父親的生意,鑫德貿易公司以及自己創辦的興隆電氣公司,在大陸有30多家分公司,基本上遍佈了全國各地。

    「余總,我這次冒昧的來,是想和你談合作的。」聊了好一會天後,萬軍終於提起了今天突然而來的意思。

    「請說。」余嵐秋並不知道他具體的意思,所以微笑著示意他繼續說下去,估計他是要來談楊家煲加盟的事情,不過他提到合作,估計又有些不一樣。

    當然,余嵐秋第一反應並不是他要在上海或者昆山加盟楊家煲,而是估計他要將楊家煲引入台灣,這倒是一個好主意。余嵐秋對楊家煲的海外之旅第一站是香港,現在看來有可能是台灣了。

    「我想和余總談一下楊家煲在台灣合作的事情。」萬軍指著余嵐秋辦公室牆上大大地圖上的台灣寶島說,「余總的辦公室掛著世界地圖,說明余總肯定也想將楊家煲開到全世界各地,台灣是一個很適合過渡的地方。」

    「哦。」余嵐秋其實也在考慮,雖然覺得他說的對,但是腦中卻想,香港也不錯啊,不過香港畢竟只是一個城市,台灣卻好歹也是一個省那麼大。

    「台灣在某些地方比香港更美歐化,台灣民眾的口味和對大陸餐飲的態度,或許更能反應出歐美民眾的反應。」萬軍雖然從余嵐秋辦公室的地圖,略微看出了他的野心,但是也不知道這個余總會不會同意和他合作。

    「嗯,相信萬總說的有道理。」余嵐秋雖然並不覺得他這個觀點全部正確,但還是這樣說了一句,如果楊家煲能引入他這樣的人才,那倒是可以考慮的。

    「台灣民眾對火鍋還是比較喜歡的,雖然開店的成本比大陸要高,但人均消費卻要高出十倍左右。」萬軍開始給余嵐秋講述他為什麼要和余嵐秋合作,在台灣開楊家煲火鍋的理由。

    「楊家煲管理和麥當勞肯德基接近,火鍋的口味基本上能有保證,不再想中國其他餐飲一樣,菜的口味完全掌握在廚師的手上。」萬軍慢慢的分析,「這是連鎖化最大的好處,也是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和服務最有效的辦法。」

    「我們在這方面上下了不少功夫。」余嵐秋也介紹自己這邊的情況,「店面數碼點菜系統和店內計算機網絡化管理系統的普及,使服務質量提高了不少,讓成本也下降了許多。」

    「嗯,這些都是連鎖化最大的優勢。」萬軍繼續說,「特別讓我感興趣的是魚頭火鍋在全世界還是首創,如果配上帶滋補性質的各種魚頭煲,這樣搭配在台灣肯定銷路不錯。」

    「楊家煲底料和輔料的種植生產都是生態化管理,是國家認真的有機食品。」余嵐秋突然想起一個問題,「不過如何通過歐美的綠色壁壘,我們可能還要進行研究。」

    「這些我也作過一定的研究,以我對楊家煲的瞭解,這些應該不是大問題,台灣有關這方面的通關,我可以保證。」萬軍繼續說著,「在島內的一切手續,不需要余先生出面,我基本上都能解決,如果我解決不了的,相信以我父親大人的面子,只要不是違法犯罪行為,應該不會有任何問題。」

    談到了這個分上,余嵐秋就沒什麼話好說了,特別是自己對這個萬軍映像不錯,能徹底大陸化的台灣人,那一定有他的過人之處,更何況他還在美國學習工作過,是自己一直迫切希望找到的人才。

    當然,關鍵還是在來的路上,從藍秋萍口中得知這萬軍的人品是上乘人品,是完全信的過的人,雖然在利益上有些較真,但那也正是他在美國受教育做生意說堅持的法治精神。

    四人談了個簡單的合作框架之後,萬軍就回上海去了,畢竟他那裡還有一大把的事情等著他。

    而且如果和楊家煲的合作能談成,那他就要從自己和父親的鑫德公司以及自己的興隆公司脫身出來,全力以赴的回台灣去做楊家煲的生意,所以他要先回去和父親大人以及兩家公司的董事溝通。

    這個條件是余嵐秋提出的,他認為既然要合作,就一定要合作好,一定要讓楊家煲在台灣寶島紅火興旺,甚至還隱約的提到如果情況好,將會聘請萬軍作為楊家煲海外公司的老總。

    合作的具體事宜,就由藍秋萍和萬新一條條的按照加盟的有關條款談判,畢竟不是撲通的加盟,特別是藍秋萍對萬家兄弟的瞭解,所以余嵐秋給予藍秋萍較大的權力,只要能保持楊家煲台灣分公司的控股地位,其他一切都好商談。到底是在世界五百強企業做過的,藍秋萍在萬軍走後兩天,就更加加盟條款,制定出了一個楊家煲在台灣、香港以及海外等地開分公司的基本性章程。

    余嵐秋埋頭研究了好一會,對於有些東西自己還不是很清楚,不得不讓藍秋萍重新解釋。原來到海外開分公司,在法律上還是有些講究的,這些東西畢竟他沒經歷過,所以不知道,看來既然想帶著楊家煲衝出中國,衝出亞洲,那這些東西還是有必要學習學習的。

    這期間,萬軍來了華州兩次,主要是和余嵐秋交換意見,兩位老大確定了大致的方向後,具體的細節談判緊張非常快,從兩人第一次見面到第三個月的最後一天,兩人就代表相關的合作方,在合作協議上簽了字,而且萬軍在這三個月中還多次回台,做好相關準備工作。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