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材料為王

正文 第七章 終於等來回音 文 / 急凍人

    【非常感謝劍俠飛天網友的支持,也感謝所有投推薦票的朋友。作者在打開本書首頁時,看到增長的推薦,實在是感激不已,在此向所有支持本書的朋友說一聲:謝謝!】

    相對於熱屏又是說明、又是簡圖,清晰的介紹,郭逸銘對這種隔熱防腐塗液只是一筆帶過,董美堂等人再三糾纏,他也咬緊牙關,堅不吐實。

    塗料不像熱屏,想保密也保不住,不妨示之以誠,大大方方公佈,還可以取信於政府,讓他們確認公司確有技術含量。塗液卻又不同,它貴重就貴重在配方上,都說透了,郭逸銘還有什麼底牌?中方完全可以拋下他,多測試幾次就能掌握。國家剛剛開放,對外交流還抱著掠奪式接觸,對外國科技是既羨慕又牴觸,國家窮,沒有資金引進技術,能學就學,能抄襲就抄襲。什麼專利,那不過是一張廢紙,就算不能山寨出來出口創匯,偷來自己用也是一件大好事。

    所以塗液這種殺手鑭,他必然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這是他吸引中方同意合作,在國內開創事業基礎的香鉤餌。

    三位老科學家也算通情達理,逼了幾次,見他確實不想多談,雖然心裡癢癢得像貓抓一樣,也是無可奈何地轉過了話題。之前郭逸明已事先說明,隔熱塗層便是他透露的最後一個專利了,幾位也不想如同市井中人一樣死纏爛打,雙方又回到最初的話題,圍繞著半導體材料、集成電路制備,饒有興味地海闊天空聊了起來。

    看見他們在此閒聊,兩位研究所負責人也不催促,笑瞇瞇地坐在一旁傾聽。舒雨菲主動承擔起斟茶倒水的工作,來來回回很是慇勤。郭逸銘等人談得興起,又是畫草圖,又是列方程式,不時爭辯幾句,對傅書記等人直若不見,他們也不生氣,始終笑嘻嘻地充當背景陪襯。

    直到暮色沉沉,從研究所辦公室得到霍克已經回到酒店的消息,郭逸銘方才在舒雨菲陪同下提出告辭。董美堂三人仍是意猶未盡,戀戀不捨,一路步行,將郭逸銘送到研究所大門,再三叮囑邀請他多來做客。所裡的研究員們看見三位珍惜每一分每一秒、連飯從來都在實驗室吃的老教授,居然會放下手中的工作,全體出動,送一個年輕人直到門口,盡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對這個年輕人的身份更是充滿了好奇。

    轎車從視線中消失,三位老科學家方才放下揮動的手臂,相互對望,一陣苦笑。

    和他們一同送客的傅書記對技術不是太精通,這一天下來,郭逸銘他們談論了很多問題,他是有聽,但沒有懂。見三位苦澀的表情,好奇問道:「董老,這個郭逸銘很精通技術麼?」

    「精通?你太小看他了!」董美堂哼了一聲,想要說什麼,但歎了口氣,終究沒有說出口,人卻顯得極為頹唐。

    高國皓也跟著歎了口氣:「坐井觀天,坐井觀天啊!我們以前還以為我們在半導體材料上的研究,雖然不如西方,但差距並不是多大。但今天和他一談,才發現我們之前的判斷是多麼的天真。一個剛畢業的電子專業大學生,都有這種見識,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很長啊……」

    聽到代表國內半導體材料制備最高水準的三位老專家,竟然對郭逸銘給於如此高的評價,傅書記和雷所長都為之咋舌。

    三位老科學家歎息了一陣,鍾寒楓忽然叫了起來:「會議室的那些草稿!小郭寫了那麼多的算式、草圖,那都是買都買不來的寶貝啊!我們出來,負責整理會議室的人可別將這些草稿扔掉了!」

    「啊!快,趕快回去!」

    三人恍然驚醒,一起奔跑起來,連行動不便的董美堂都氣喘吁吁朝行政樓跑去。

    ……

    郭逸銘從材料應用研究所回來,此後幾天的行程又回復正軌。每天白天在外事辦的安排下,由舒雨菲帶領他們四下參觀,晚上出席市裡各個部門行局舉辦的酒宴,行為舉止就同來華遊覽的遊客,一點也沒表現出急躁的情緒。

    舒雨菲曾旁敲側擊,向他傳達了董老他們希望他再去做客的意思,不過被郭逸銘婉言拒絕。

    董老他們那天在會議室,和他交談之時,其實說得少,問得多,誘導話題方向的意味其實很明顯。他也裝作不知,侃侃而談,對半導體材料制備、集成電路制備技術,談了很多。這也是他作為後世一名科研工作者,對老一輩科學家的敬意,也是他對國家科技發展做出的一些貢獻。

    該說的,那天已經說了,再多的,有些不方便透露,他不想讓自己成為神棍。另一方面,科技的進步,半導體材料制備技術進步只是一方面。就算是半導體制備,以現有科技來說,能否實現他所透露的這些內容,都是未知數。

    任何一門科學的進步,都不是單獨就可以實現的。半導體材料制備所需的設備,就涉及到精密製造、化工、控制、電機等多學科,是一個國家綜合科技水平的體現。

    單純的理論,那不過是空對空。國內現在還處在對西方科技追趕學習階段,過度沉迷於此,好高騖遠,其實對國家科技進步並無太大幫助。

    日復一日的遊覽、赴宴,霍克也從興奮轉為疲倦,感到有些吃不消了。當初他看見可以點燃的茅台酒,曾驚訝不已,此刻卻成為讓他頭痛的對象。

    西方飲食好甜食,作為中和,吃飯時常輔以微酸的葡萄酒。蒸餾酒也有,但度數通常沒有這麼高,三十度就可以稱之為烈酒。但國人赴宴,擺出來的都是高檔白酒,酒場還講究杯到盞干,這讓霍克吃夠了苦頭。昂首挺胸走進宴席,被人抬著送回賓館,每早都從昏睡中醒來,不知身在何處已經成為常態。

    他私下對國內的辦事效率大加鞭撻,半個月的時間,天天就在旅遊、酒場中度過。現在一聽到說赴宴,他腳就會發軟。

    早幾天,郭逸銘的心情會和他一樣,但去過了材料應用研究所,他卻變得沉穩起來。

    他相信,見識過了西部計算機公司帶來的那兩項專利,國內方面不可能做到置若罔聞。北京是首都,臥虎藏龍之地,關係錯綜複雜。隨便一個人,拐上幾道彎都能拉上上級部門,乃至國家部委關係。即便某些人對他們不感興趣,想對他們冷處理以後趕他們打道回府,也必然有那渴望獲得政治資本的人或團體,明白兩項專利技術蘊含的巨大價值,將之捅到天上去。

    他只需要配合外事辦安排,愉快地到處遊覽,然後靜靜等待就好了。

    北京在明清,都是國家的政治文化中心,城市規模宏大,在這個時代就已經有千萬人口,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超級城市,所擁有的歷史遺跡數不勝數。郭逸銘前世算是宅男,在學校專心一志讀書,工作後埋頭搞科研,北京一些聞名遐邇的景點他也只是走馬觀花,去過那麼一兩趟,很多地方還沒去過,一些比較生僻的景點,他連聽也沒聽過。

    今天外事辦為他們一行安排的是參觀廟會。

    廟會又被稱為「廟市」或「節市」,顧名思義,是節日期間,自發形成的一個市場,這是一種極富中國文化的傳統習俗。隨著國人文化生活的豐富,這種傳統習俗越來越失去生存空間。在郭逸銘生活的那個時代,廟會幾乎已經銷聲匿跡。

    廟會之行,對他是一個非常新奇的體驗。

    廟會之所以被稱為「廟」,是源於年節時候,人們到廟宇中燒香拜佛,因為人潮擁擠,進而吸引來小商小販,自發形成集市。在廟會上不但有各種難得一見的宗教儀式,熙熙攘攘拜佛求神的信徒,趁機擺攤販賣的小販,還有許多好吃的小吃、雜耍。

    此時已是三月下旬,天氣一日熱似一日,人們都脫下了厚厚的棉襖,穿上舒適的春裝。

    多年演變,廟會也不再僅是節日才有,月初、月中、逢十、逢五,各地規矩各不相同。白雲觀廟會便是每十天一開。春節已過,白雲觀廟會已不如春節時那麼熙熙攘攘,但這個時代娛樂方式匱乏,來此玩耍的北京市民依然很多。廟街上到處是喜笑顏開的小孩子,拿著大人春節給他們的壓歲錢,買的零食跑來跑去,灑下一路歡聲笑語。

    霍克在一處畫糖人的小攤前長久駐足,看著老人用一把銅勺,將融化的糖汁在白色大理石板上作畫,蟠桃、龍、鳳,還有各種人物,栩栩如生,連聲驚歎,不停地拍照。

    在郭逸銘的攛掇下,他興致勃勃地撥動轉盤,可轉盤每次出現的都是一個、兩個小糖餅,他想要的糖龍卻始終沒轉到。

    舒雨菲嘴角含笑,繞到老人身後,俯身悄悄說了幾句,下一次,霍克就轉到了他夢寐以求的糖龍。

    為了這個糖龍,霍克一共花了十塊錢。

    他哈哈一笑,將此前得來的小糖餅,大方地分給圍在小攤周圍,口水滴答的小孩,自個拿著糖龍心滿意足地向下一個攤位走去。

    他很清楚,轉盤下肯定是安著磁鐵,客人要轉到哪一格,全由老人控制。如果不是舒雨菲幫忙,他就是掏光身上所有的錢,也別想轉到一個糖龍。這種小把戲無傷大雅,可以一笑置之。

    轉陀螺,放風箏,兩人像孩子一樣開心地玩了一整天。要不是有太多圍觀的人,這一天可以說是過得非常完美。

    只是回到賓館,霍克又開始唉聲歎氣,苦差事來了,晚上肯定又要去赴宴。

    有時候他真不明白,這些官員想要大吃大喝,就吃喝好了,幹嗎非要把他叫上。好吧,郭說了,他不在場,這些官員就沒有公款吃喝的借口。讓他出席也沒關係,大家各吃各的不好嗎?吃飯本來是一項愉快的事情,想吃什麼吃什麼,想吃多少吃多少,喝酒各自隨意,為什麼非得勸酒,似乎在中國人看來,對方敬酒自己不喝,就是一件讓敬酒者喪失尊嚴的嚴重事件?

    真是活見鬼!

    在踏進客房大門時,舒雨菲例行留住郭逸銘,低聲告訴他:「郭先生,今晚八點,市委將為霍克先生舉行酒宴,負責工業、科技的徐副書記也將出席。因為市委重視,今天宴會的地點改在北京飯店,到時候我們會來接你們。」

    「怎麼又是市委?上次他們不是舉行過接風宴了嗎?」郭逸銘腳下一頓,愣道。

    「上次是接風宴,這次才是市委組織的歡迎宴,這代表了市委對這次合作項目的重視。」舒雨菲低眉順眼,給他解釋道。

    郭逸銘不知是該哭好,還是該笑。

    合著宴請多少次,還表示了政府對工作的有多重視。這就是變著法子,找一個吃喝理由。他們要把挖空心思吃喝的心思,放一部分在工作中,中國的經濟恐怕也能發展得更快吧!

    舒雨菲看出他的不滿,趕快低聲解釋:「郭先生,這次確實是市委對雙方合作項目的重視。本來徐副書記已經表態不想參加這種宴會了,但我們外事辦昨天突然接到市委辦公室的電話,安排了這次宴席。這表示,你們一直在等待的事情,可能有了眉目,所以請你們一定要重視今晚的宴會。」

    原來如此!

    郭逸銘恍然大悟,這應該是材料應用研究所匯報上去的信息,得到了上級部門的重視。他等了許久的消息,終於有了反饋,所以才有徐副書記的再次出面。

    市委書記接見,他是不指望的。人家是中央政治局委員,身份顯赫,不是他們這種來歷不明的小公司可以見到的。能夠派一位市委副書記出來,已經代表國家對此次合作非常重視,給足了他們面子。

    長久的等待,持續放出的香餌,終於獲得了回報。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