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材料為王

正文 第二十二章 實地考察 文 / 急凍人

    【這兩天寫得太慢了,也不得不發得更晚,實在抱歉。

    開始本章更新之前,依然要感謝火烤老母雞、garysi1、19452004網友,感謝你們的支持,謝謝!同時感謝所有點擊、收藏、推薦的朋友,作者在此表達深深地謝意!】

    一輛公交車緩慢停靠在路邊,這裡是公交路線最後一站,路邊只有一根孤零零的站牌。馬路兩邊全是田野,空氣中也帶著淡淡的青草味。

    等車上人下完,公交車緩緩掉頭,接上對面站牌等待進程的人,向著來路駛去,很快就消失在視線盡頭。

    居住在附近村落的鄉民很快散去,陳中和妻子瞿潔四下張望著,眼神中一片迷茫無助。

    「郭所長說他們研究所就在102路終點站,和中科院材料應用研究所面對面,可這裡明明就是田野,哪裡有什麼研究所?」在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陳中有些不知所措。

    「該不是騙我們的吧?月工資一百五,還有獎金,月收入不會低於二百七八,哪有這麼好的事!」瞿潔懷疑道。

    事實上,那個郭所長不只是對他們允諾了這些,還有諸如研究成果被採用,獲得了經濟效益會按照技術在產品中所佔份量提成等一系列好處。正是這些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優越條款,讓老兩口怦然心動。兩人在家商量了好幾天,終究還是決定過來實地看看究竟是不是真有這回事。

    現在想想,他們也太容易上當了。

    她和老陳在十三所幹了一輩子,算上工齡工資,到退休也才135塊7毛2的退休金。哪有剛到一個單位,就拿兩百七八的高工資?

    「不會的,人家是外國公司,怎麼可能騙人。你在這等著,我去問問人。」

    陳中推推黑框眼鏡,向前傾著身子望了一圈,讓妻子在站牌下等著,自己順著田坎,向遠處一個正在耕作的農民跑去。到近前,兩人說了幾句,只見那農民向著遠處一片樹林指指點點,陳中也順著他的方向朝那邊看,又說了幾句話,然後小跑著趕了回來。

    「還要朝前走。公交車到這裡就回頭了,還要走一刻鐘。你看到那片樹林沒有,那裡就是中科院材料應用研究所的後牆。」陳中略微有些氣喘地對妻子說道。

    遠處那片樹林,他們之前就看到了。在樹木間歇,也看到了幾點圍牆的痕跡,當時他們還以為那是一個村落。

    走了一段路,景物放大,樹木間歇的圍牆越發清晰,看外觀果然像是一個很大的單位。

    兩人繞過樹林,就看到了被樹木擋住,馬路對面的一片建築。如果那個郭所長說得沒錯,這就是中美電子研究所了。

    在旁邊,還有很大一片地正在開發,幾百個建築工人正熱火朝天地展開施工,不知道是研究所擴展用地呢,還是新建工廠。

    老兩口惴惴不安地穿過馬路,來到對面建築大門口,「中美電子研究所」的門牌讓他們鬆了一口氣,總算找到了。他們走進大門,就在側面收發室門口看到一張條桌,一個年輕女孩子坐在木桌後面,見到他們進來,立即熱情地站起身迎了上來:「兩位是來參觀的嗎?」

    態度一點也不像其他國家單位那麼冷淡,對著他們笑不露齒,這第一面就給兩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您好,我姓陳,陳中,這是我愛人瞿潔。前些天有位姓郭的年輕同志到我家去找我,說他是研究所所長,表示這裡缺少有經驗的研究員……」陳中趕緊將來意告知對方。

    「您稍等,陳中是嗎?」年輕女孩子翻開面前一個記事本,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名字,她指尖在名單上滑動,「啊,找到了,陳教授是嗎?您原來是十三所磁性材料研究室的,對嗎?這是您愛人瞿大姐,也是十三所真空室操作員?」

    「對對,就是我們!」

    見研究所準備這麼充分,不光是讓接待人員記住了兩人名字,還把他們的原工作單位、技術專長也羅列清楚,接待人員又這麼禮貌,顯然事先得到了提醒,要求對來客尊重有加,陳中也很是高興。

    「兩位來得正是時候,郭所長他們剛剛帶著一位市無線電六廠的高級工程師回來,參觀咱們研究所,這個時候可能還在行政樓。我這就帶兩位過去。」姑娘微笑著說道,向他們做個手勢,帶著他們向研究所內走去。

    太好了!

    外企就是外企,在細節上做得如此周到。陳中夫婦對這趟行程充滿了期待。

    中美電子研究所應該是個新成立的單位,他們之前都沒有聽說過。看腳下的路面、圍牆、設施,全都是新的,連路兩旁的植物也都是新移栽不久,行道樹又矮又細,還是些幼苗。只有建築物建有少數樹木是整體移植過來,高大繁茂的樹枝間可以看到新冒的嫩芽。

    和國內的大多數單位一樣,研究所很大,建築物不多,空地很多。所裡綠化面積超過了百分之四十以上,大片的草地、苗圃,還有一個面積不小的人工湖。在湖中心用泥土堆了一座人工小島,上面修了一個小亭,一道長廊從湖岸連接到人工島,曲曲折折。

    到了行政樓,陳中夫婦更是滿意。

    這是一棟兩層的小樓,四四方方,沒有經過一點修飾,儉樸實在。捨得在研究所環境建設上花功夫,卻不願對行政樓進行裝修,可見單位負責人的工作作風非常務實,很合他們的胃口。從接待人員的素質、沿途所見的佈置,以及眼前這棟樸實無華的行政樓,都證明了這是一個真正做實事的單位。

    瞿潔臉上已經顯出了笑容。

    行政樓裡人進人處,見到那個帶路的姑娘,都和她友好地打著招呼,並向陳中夫婦投來好奇與敬重的眼神。

    他們才走進行政樓,就看到從正中樓梯上下來一行人,正是郭所長和他的秘書小舒。他們陪著一個五十開外的老人,說說笑笑地走下來,似乎正準備外出。

    「郭所長!這兩位是原來十三所的……」那個負責接待的姑娘迎上前,準備介紹陳中夫婦的身份。

    「您好您好!陳教授、瞿大姐!歡迎歡迎!」郭逸銘大踏步走過來,朝陳中兩人伸出手,「兩位來得正好,這位是市無線電六廠的馬正裕、馬工。我正準備陪他參觀一下我們研究所,兩位不妨一路走走,也順便看看研究所的環境?」

    「那太好了!」

    陳中夫婦很是高興,向領他們來的姑娘表示了感謝,便隨著郭逸銘一行向外走去。

    ……

    「這裡是我們的電子化學實驗樓。兩位都是長期從事電子研發實踐的科研工作者,自然知道化學在電子領域的重大意義。可以說,現代電子科技、尤其是半導體科技的進步,幾乎是伴隨著化工科技的進步而進步。

    我們所研製的石英坩堝隔熱防腐溶液、清洗藥劑,就是現代化學在電子工業中的實際運用。

    在集成電路制備中,硅晶片電路掩膜制備、光刻膠製備、腐蝕液制備、拋光等等,都離不開化學科技的支持。所以我們單獨成立了電子化學實驗室,包括分析、研究、制備等多個分室。目前實驗室主體已經建設完成,一些基本的試管、燒杯、酒精噴燈等化學設備都已安裝到位。

    但這只是初步可以投入使用,未來我們還將添置清洗消毒設備、電熱消解儀等取樣設備、電加熱設備、高速離心機等萃取設備、純化設備等一系列專業化學設備……」

    陳中夫婦、馬正裕隨在郭逸銘身後,聽他滔滔不絕向他們介紹化學實驗樓的建設、設施、儀器,就他們所知,許多設備已經超過了大多數普通研究機構,屬於高精度分析、制備設備。

    這個研究所果然捨得向研究投入!

    他們在聽取郭逸銘顯示的雄心壯志的同時,不由自主浮現出這樣一個念頭。

    ……

    「這裡是電子實驗樓。實驗樓分為材料制備和光電子研究兩個分室,下面又分別設置了存儲材料、運算材料、顯示材料;激光實驗室、數字電路實驗室等專用試驗室,開展具體的實驗研究項目。

    目前實驗室設備也還沒完全到位,只安裝了一些示波儀、rom程序輸入燒結設備等通用設備,未來打算添置激光發射器、光電探測器、擴散爐、光刻機、紅外光譜儀等相關設備。

    這些設備大部分打算從國內廠家訂購、部分自制,還有少量精度較高的設備預計從國外進口。

    化學、電子實驗設備,公司的總投資初步估計將在五百萬左右,其中包括我們自購材料、自行研製改裝的經費在內。

    未來公司將視經營效益,將當年利潤的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投入技術研發。

    就我們目前的盈利情況判斷,這筆研究經費每年不會少於二百八十萬美元,合三百三十五萬人民幣……」

    「三百多萬!只是日常研究投入!」

    陳中等人都震驚得驚叫起來。

    他們已經聽郭逸銘介紹,研究所總建設成本也才四百多萬,現在為兩個主要研究部門購置相關儀器設備,就打算花五百萬,差不多等於重建一個中美電子研究所了!而且維持日常研究運轉的年經費投入竟然高達三百多萬,把三個人震驚得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美國投資方的決心之大,簡直令人震撼!

    誠然,現代科技屬於資金密集型行業,投入越來越大。在高科技研究方面,各種設備也越來越高精尖,成本漸趨高昂。但也只有國家重點研究機構,才會如此不惜重金打造如此規模的實驗室。如果單就一個研究所來說,這個投入簡直不可想像。馬正裕之前是在半導體六廠技術科工作,諾大一個半導體六廠,十多年來,在研究設備上的投入也不過七八百萬,平均年研究經費不超過六七十萬。

    陳中夫婦在十三所工作了這麼多年,更是知道國內研究經費是何等緊張。

    十三所除了在成立初期,購置了一批設備儀器,之後的設備添置、更新都非常緩慢。實驗室要申請一千塊錢的實驗經費,都要向上級部門打報告,經過上級主管部門再三研究,才會撥款下來,而且多半是減半撥款。

    這兩年,來自上級部門的撥款更是明顯減少,所裡的研究資金日漸捉襟見肘,經常靠著拆東牆補西牆,才讓一些重點研究項目繼續下去。很多項目因為經費不足而停頓下來,處於等米下鍋的地步,只能做一些理論預研,連實驗都不敢做。

    作為一個科研工作者,哪一個不想擁有一個設備齊備的實驗室,在充足的研究投入支持下,愉快地進行科研工作?

    如果郭所長說的是真的,中美電子研究所每個年真的能拿出三百多萬用於科研,那他們絕對是國內最財大氣粗的研究機構!

    但這可能嗎?

    三人都有些半信半疑。

    他們的遲疑,在郭逸銘帶他們來到家屬宿舍的時候,看到那棟七層高樓,聽說只要他們和研究所簽約,經過三個月試用證明了他們的能力,馬上就能分到一套住房時,立即打消。夫婦倆當即就毫不猶豫當場做出了的決定。

    他們決定了,就把他們的餘生,貢獻給中美電子研究所!

    要知道,這可是一套住房!一套最小也是一套二,帶獨立衛生間、客廳,面積達四十七個平方的住房啊!

    這還是新房!

    不說別的,就想想家裡擁擠的居住條件,想想已經結婚的大兒子、正準備婚禮的小女兒,已經成年的二兒子、三兒子,他們也無法狠下心來,拒絕郭所長的熱情邀請。

    哪怕郭所長只是在空口允諾,哪怕實驗設備不能充分到位,哪怕試驗經費並不是那麼充足,但只要有這麼一套住房,他們也願意接收這份工作。

    一所寬敞的房子,對於國人來說,誘惑力大到令他們無法抗拒!

    郭逸銘微微一笑,這個時代的科研工作者實在太好籠絡了,只需要拿出略高於國內平均水平的工資待遇,給他們創造一個可以安心工作的科研環境,再祭出無往不至的住房分配製度,就徹底擊垮了這些老科研工作者的心底防線。

    等以後,當他們做出了科研成果,拿到技術分紅以後,他們對研究所的忠誠將更加牢固。

    這些經驗豐富的老研究員,就是他事業騰飛的推進劑!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