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

正文 121北方局面 文 / 大鍋菜

    尚文對這位結巴的仁兄實在是沒有多少興趣。

    自己又不是政治家,也不是那些政客那麼有思考性的。對於這些問題,還是讓韓非自己去考慮吧。尚文找了個自己要忙的理由,將韓非趕出自己的屋子。然後,開始勾畫圖紙。主要是一些機器設備。

    咸陽宮內。秦王聚集了能夠聚集的文武重臣。

    「這是王翦大將軍傳來的奏章。都看看。」秦王將一份奏章遞給了李斯。

    李斯打開快速的瀏覽一遍,就遞給了尉繚。尉繚也是如此,傳給了馮去疾。

    「李斯啊。有何看法。」秦王問道。

    「臣認為,燕國和趙國開戰,有利於我大秦,只是,王翦大將軍在奏章中提到了李牧為提防我軍。而遲遲不發兵攻城,這樣的局面應該不會維持太久。趙軍新佔領了燕國二十九城。細作來報。趙軍殘暴對待燕民。燕民必然反覆報復。趙軍糧草必然不濟。趙王又是急功近利之人,所以,臣認為,李牧遲早會發兵攻城,打破目前的局面。」李斯分析道。

    「恩」秦王點點頭。李斯見秦王點頭。便欣然高興。

    「尉繚先生有何高見啊。」秦王接著發問道。

    「臣認為,北方局勢正如丞相所說。用不了多長時間,趙軍要打破局面。但是,我大秦的王翦騎兵大軍在李牧邊軍的側後方。猶如一把利劍懸在李牧的頭上。李牧必然要採取措施。燕趙兩國交戰對我大秦十分有利。王上應該讓兩國陷入膠著狀態。戰爭久拖不決。拖垮趙國。為我大秦東出橫掃六國減少一個最有力的對手。」尉繚說道。

    「不但要燕趙兩國交戰,也要趁此機會,將齊國,楚國,魏國,韓國,一併捲入。我大秦可坐收漁利。」尉繚說道。

    「愛卿所言極是。」秦王讚許道。

    「寡人看,就依國尉所是。」秦王說道。

    「不知王上,可有良策讓六國相互撕咬。」馮去疾問道。

    「燕國已經購買了我大秦兩千支火槍。楚國齊國也購買了火炮。想必,用不了多久,應該會大肆購買的。」秦王說道。

    「王上高見。臣認為,應該派出使節,收買各國權臣,添加一助力,加速瓦解六國。」尉繚說道。

    「嗯,可以。就安國尉說的辦。」秦王說道。

    「王上,奏章中還說,李牧忌憚我王翦大軍,不知王翦大軍是否調動一下。示意一下。」李斯接著說道。

    「這個。丞相可有良策。」秦王問道。

    「臣認為,可以調動一下,減緩一下李牧對我秦軍的忌憚。另外我大軍也可趁機休整。穩固戰線。」李斯說道。

    「尉繚先生有何看法?」秦王問到尉繚。

    「臣認為,可以調動一下。只是調動多少為宜。王翦大軍最少有三萬五千多人,而且都是騎兵。耗費最大,加上蒙恬一萬人馬。的確要撤走很大一部分。這一部分,最少要三萬。」尉繚建議到。

    「蒙恬部橫掃胡人部落。裹挾了大量的胡人,馬匹,牛羊,還有一些皮革等物。這些東西,都是我大秦過冬所物,塞外不同內地。異常寒冷,衣物也早做準備。大軍持續待在塞外,也不利於後勤糧草補給。應該撤回大部分的騎兵隊伍。就近補給。」尉繚說道。

    「嗯。這的確是個問題。這些事情,就交給國尉去辦吧。」秦王說道。

    「喏。」尉繚答應道。

    趙國邯鄲,趙王宮內。趙王已經對李牧忍無可忍了。已經派出那麼多人催促李牧發兵攻城。消滅燕國。趙國的實力將大大的增加,如此一來,就可以有資本對抗秦國。可是李牧遲遲不發兵。趙王氣的砸爛了所有能砸的東西。

    「呲」趙王拔出一柄劍仍在地上。

    「讓那李牧即刻發兵攻城。否則自裁吧。」趙王狠狠的把劍插在地上。劍還發出「嗡嗡」的響聲。

    「喏。」幾個侍從小心的答應道。

    郭開走在回趙國的路上。後面的兵士押著一門火炮。這東西,花費了郭開五百金才買到的。郭開離開秦宮的時候,越想越不對勁。認為自己如此兩手空空回去,必然受到責備。這火炮是無論如何要買回去一門。於是郭開親自找見楚國使臣商談。花費了郭開大量的口舌才說動楚使。不過耗費的資金實在是太大。竟然要五百金。早知道自己應該搶先購買了。郭開後悔到。

    不過還好,自己也算是弄好了一件差事,郭開高興的向邯鄲的方向前進。

    尚文畫好圖紙的時候,已經是晚上了。當尚文重新詢問工匠的結果時,看到一幕非常吃驚的景象。

    水壓機已經開始工作。壓制好的鐵板,重新加熱。不知道什麼時候工匠製作的另一台水壓機上面安裝了切割的刀片。這種刀片很簡單,很粗糙的那種,只是在鐵塊的上面加裝了打造好的刀口。這樣,加熱好的鐵板就可以從容的切割。然後,再次鍛壓。打造成長方形鐵片。接著放進一個圓形凹槽內。圈入一根圓柱。開始反覆敲打。很快,半根槍管就打造好,接著再次操作。槍管基本成型。接著就是較正,拋光。等處理。

    這樣的工藝流程,還帶有手工的影子。但是這是一種過渡。比起澆築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擠壓掉槍管中的氣泡。槍管的性能有了進一步提高。而且,只要在再改進一點,基本上就可以靠機器製作了。

    沒想到的,這些工匠有自己的頭腦。一天的時間開始做出了這麼大的調整。尚文實在是不敢想像。看來自己得組織起一支研發團隊了。合作精神在這條路上是少不了的。要想走的遠,一個龐大的團隊是不可缺少的。自己一個人,雖然有技術,有知識。但是離不開一個加工團隊。他們解決的是實際問題。如何操作。如何加工。如何製造成品。

    「秦先生。你看怎麼樣。」陳大一邊看著,一邊說道。

    尚文驚訝於這些工匠的創新能力,並沒有回答陳大的話。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