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

正文 221開山鋪路 文 / 大鍋菜

    「如果要減輕馬炮的重量的話,還可以使用鐵製炮架,這種炮架相比木頭炮架的那種笨重,顯得輕便易攜。

    我們已經能夠批量化生產了。」尚文說道。

    「嗯,騎兵講究快速機動,這樣做很好。」

    「只是,火炮的尺寸能不能大一點。最好能夠生產出四寸的火炮。」王翦提議到。

    「這個沒問題。」尚文說道。

    「我們現在使用的是鐵模澆築,只要在鐵模的內部塗上煤灰,就能反覆澆築。」尚文說道。

    「嗯。那麼火槍。騎兵裝備火槍怎麼?」王翦問道。

    「火槍。我建議使用短管火槍。騎兵畢竟還要衝殺。」尚文提議道。

    「短管火槍。這種火槍我們能看看嘛?」王翦說道。相比於步槍型號,短管火槍更能適合騎兵的需要。王翦在查看火槍團的時候,就已經設想將火槍裝備到騎兵部隊,但是,這種上了刺刀接近人體身高的長槍,不是很適合騎兵的使用。主要是裝填。衝刺。射擊沒有什麼問題。但是裝填。火槍槍管太長。衝刺使用刺刀的話,顯得非常的無力。主要是秦軍裝備的是三稜刺刀。利用步兵的衝殺,不利於騎兵的快速衝擊。

    「現在,我們沒有。這種武器,我們沒有生產出來,連圖紙都沒有。」尚文聳聳肩,擺手示意。

    「但我們可以很快的生產出新的產品。」尚文補充道。

    「那好吧,盡快。」王翦說道。

    「對了,將軍,這次,有什麼具體的作戰安排嗎?」尚文問道。只有知道需求,才能更好的進行安排生產活動。

    「我們打算從西邊進攻,一直打到黃河西岸和河西走廊。」王翦說道。

    「嗯。」尚文點頭道。

    「秦先生,我們就先告辭了,有了新裝備,我們回來查看的。」王翦和楊端和說道。

    西邊,河西走廊。尚文對西邊的地形開始大量。那裡的地形比較崎嶇。多山地。騎兵從那裡出發。王翦的意圖是什麼。為什麼要先佔領那裡?尚文對這個企圖不是很明顯,主要自己不是軍事將領,至於為什麼會這麼做。尚文不明白。但是尚文卻想通另外一件士氣,那就是。進入山地作戰後,需要大量的工程兵。特別是越過黃河。修築防禦工事,架橋。開山,鋪路。等等。都需要大量工程兵的幫助。工程兵還只是軍事院校裡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沒有人知道他們能幹什麼。只知道他們能開山修路就對了。

    「這。」楊端和對陷入一言不發的尚文感到好奇。這人怎麼這麼沒有禮貌。

    「噓。」王翦趕緊的制止楊端和的言語。王翦知道尚文不知道又在想什麼。

    「不要打擾他,他這是在想問題,如果你打擾他,靈感就沒有了。連王上都沒有敢打擾過。」王翦小聲的說道。

    「哦。"楊端和輕輕的點頭。生怕打攪了尚文的思緒。

    「王將軍。這次對月氏作戰,我看,一定要動用工程兵部隊。」尚文停止思緒說道。

    「工程兵。」楊端和叫道。

    「對,我軍要從西邊進攻。除了那長長的河西走廊可以正常行軍外,其餘地方均不利於騎兵出擊。我不知道王將軍的意圖。但是,要想快速出擊的話,就必須依靠工程兵幫助騎兵開山修路。」尚文說道。

    「開山修路?哪有那麼容易。一萬人,修一天能夠多長的路。還不夠騎兵一天的路程那。」楊端和說道。

    「先生的意思是說,用**?」王翦說道。

    「對。此外還有一些工程設備需要製造出來。來加強修建公路的速度。」尚文說道。

    「不過,考慮到公路的需求,我建議,現在就開始修。」尚文說道。修築公路,不僅僅是滿足行軍的需要,更是整個後勤的關鍵行列。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進行大規模的遠征動用軍隊的數量非常的龐大。但是為此其後勤補給的也非常的龐大。但是後勤補給解決的問題卻一直困擾著這個古老的國都,或許因為是缺乏有效的調動積極性,從來沒有人去進行完整的改善公路情況。致使每次作戰,都是要徵調大量的民夫進行修路工程。公路的質量都是土路,勉強能夠行軍。等打完仗了。基本上報廢了。公路成為一次性產品。

    「嗯。這件事情我立即去面見王上。」王翦說著拱手。

    「秦先生,那我們就先告辭了。」說著王翦和楊端和離開。楊端和還時不時的向王翦問東問西。因為他什麼也不知道。

    現在已經進入深秋,大規模的修築像通往北方的道路顯然是不可能的了。而且時間速度根本就不可能讓你這麼修。要修,只能修築簡易公路。用**炸開道路,然後進行開路,平整,這需要壓路機一樣的東西快速壓實。接著就是鋪設石子然後再壓實。基本上就先這樣吧。就上述兩道工序,恐怕戰爭都等不及。兵貴神速的道理。尚文還是明白的。

    當初在成立軍事院校的時候,尚文就提出這樣的建議。也絕非偶然。最早的工程兵是在亞述帝國時期就開始組建。亞述之所以能夠稱霸一方,就是因為兩項重大的軍事改革。一是現在軍事意義上的軍區制度。第二便是這工程兵。有了工程兵。亞述帝國便可以四處征戰。而西方國家,就是在這種影響下對工兵極為重視。特別是羅馬,將這種重視發揮到了特別的重要地位。相比東方。只有秦國,有這種使用工兵的雛形,但並沒有形成一種常備的兵種。而到了其他朝代,往往最容易忽視,只有在戰爭頻發的的時候,才會專門的從士兵抽調組成臨時的工兵。事後又往往迅速的解散,並沒有形成專門性質的工程兵。

    工程兵的意義不在於他的開山修路。而是一次兵種之間的分工。分工背後的意義是象徵著人類建築學的duli和大範圍的應用。而不是一直處於依附性狀態。游離於各種各樣行業當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