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

正文 611流通中的秦半兩 文 / 大鍋菜

    水盜問題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嚴重的威脅到經濟層面上而秦國國內的資金問題已經開始出現一些風聞

    為了吸納存款解決資金問題嬴玉單方面的提高了銀行利息此舉首先在股市中反應巨大當天咸陽文陽指數該指數收集了秦國一百支權重股票股指大幅度下滑九十個點位這幾乎是暴跌很多股票當天一開盤就下跌投資者不知所措市場情緒非常的恐慌

    報紙也紛紛提出了猜測性的報道雖然一些文章寫的非常不靠譜但基本指向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銀行資金趨緊銀行內存款不足

    這種猜想很快就引發了秦國國內的擠兌潮大量的民眾拿著銀行存折去銀行把錢提出來因為他們害怕銀行沒有錢可取

    這下嬴玉更加頭疼了原本以為提高一下利息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來存款但沒有想到竟然起到了相反的結果大量的民眾紛紛湧到銀行提現銀行門前圍攏的到處都是人銀行保安人員極力維持秩序同時官府也派來新式警察以往那種衙役作風遭受了報紙的強烈批評為了換取好的影響秦國改衙役為警察

    警察的到來也沒有阻止擠兌潮銀行內的預備款項很快就耗盡銀行不得不提前停業休息在下午一點十分強行關閉大門股市得到消息後再度大跌特別是銀行股受到的衝擊很大大量的賣單掛出來

    尚文接到消息後趕緊的給嬴玉打電話

    「喂你那裡……」尚文焦急的問到

    「沒錢」嬴玉接到電話之後直接大聲叫到然後狠狠的扣掉電話尚文聽到電話那一端嬴玉的大吼感到事情不妙趕緊的再打嬴玉對電話鈴聲感到厭惡隨手從後面的武器架上拔出一把青銅劍砍掉電話線隨後嬴玉無力的趴著電話上

    電話久久不能接通便立即驅車前往嬴玉的辦公室在銀行門口尚文看到了擠兌潮人群這是不好的現象這又可能將銀行擠兌的倒閉銀行倒閉的話估計會讓整個秦國經濟進入下滑時代這是經濟危機的跡象

    而在另一邊蕭何在從一大堆的報表中尋找問題的原因原因不僅僅是戰爭因素一個那麼簡單經濟問題往往是連鎖反應不是一個原因就能隨意引發其他一連串的原因

    蕭何從大堆的資料中看到了一個驚奇的現象這個現象之前被忽視掉了秦國本土外的銀行貸款數量竟然差一點就超過了本土和幾個新建州的總額這意味著秦國國內的紙幣跑到了外面秦國的貨幣量一開始是按照本國發展制定的但現在顯然不能這麼算了

    秦國資本輸出時代已經開始一段時間了而這一段時間幾乎是資本擴張時代的先鋒

    秦國銀行在趙國韓國燕國紛紛設立高利貸的復利計算方式讓很多人承受巨大壓力這不利於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但秦國銀行的進駐讓高利貸行業進入低鋒期

    低息單利計算優質的服務態度這讓趙韓燕三國更多的人選擇了秦國銀行加上秦半兩的用途廣泛幾乎他們都和秦國有龐大的貿易往來秦半兩也非常的堅挺因為他們後面有足夠大的黃金儲備就是這樣的原因讓大量地秦半兩紙幣不知不覺的進入了秦國以外的地方

    低息帶來的是極大的投資潮特別是秦國降低部分技術限制允許大量資本外輸秦半兩在斷斷幾個月間迅速流向外國駐地銀行

    趙國的煤礦交通運輸行業還有大量的建築業都有秦國半兩紙幣的影子在韓國的勞動力集中的工廠興建的鐵路高速公路燕國的木材藥材奴隸市場這些國家中到處都有秦半兩的身影

    這些國家也試圖擺脫秦半兩的控制但顯然辦不到張良就研究過這個法案但沒法執行市面上流通的秦半兩比本國貨幣還多就連徵稅都是以秦半兩結算如果貿然的不使用秦半兩那麼後果會非常的嚴重最後此事不得不了了之

    「秦國最厲害的不是他的軍隊而是這些造價便宜卻很值錢的秦半兩紙幣」張良感歎到秦半兩紙幣扮演的是擴張先鋒的絕色半兩紙幣比任何軍隊都可怕你被入侵了都不知道

    秦半兩紙幣絕不會停止他的腳步只要和秦國經濟有來往都有他的影子在齊國魏國楚國到處都可以見到秦半兩秦半兩可以買回齊國的海鹽楚國的蠶絲礦石稻米可以讓魏國為秦國生產富裕的小麥

    隨著秦國經濟擴張的開始秦半兩已經不知不覺的有取代各國貨幣的趨勢這種趨勢可以看成是統一的血液半兩錢帶著各種養分將天下融合成一個整體這是一個歷史使命的完成經濟聯繫遠遠比統一戰爭依靠武力統一更加牢固可靠而且相互之間的依存度非常高誰也沒法依靠單純的武力解決問題

    不管怎麼樣一個事實沒有改變那就是秦國依然按照以前的方式進行原始資本積累擴張這種過度擴張在資本輸出時出現了資本特別是貨幣供應量減少的問題這個問題的出現很有可能拖累秦國整體經濟的下滑甚至是倒退

    一個國家的貨幣成為一個地區性的「國際」通用貨幣的時候他原本的貨幣量必然減少同時在履行「國際」貨幣的時候必然要承擔貨幣帶來的責任貨幣量的供應減少是秦國新式資本擴張的表現秦國必須慎重的解決這個危機只有戰勝危機之後才能有新的挑戰秦國才能完成自己的責任

    原因基本上找到接下來就是如何解決問題這個問題政府需要和銀行聯手才能解決提高市場的貨幣供應量貨幣的流通性被蕭何寫進了報告裡這是秦國首次遇到貨幣供應流通緊張問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