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

正文 683我們被包圍了! 文 / 大鍋菜

    尚文和嬴玉最後還是沒有鎖上愛情鎖因為附近沒有賣鎖的而且這些鎖都是各種形狀的並不是那種實用的大鎖最重要的是這些鎖都是兩個人親自做的然後在上面寫上自己的名字或者要說的話想嬴玉這樣急功近利式的上鎖行為顯然是沒有多大意思的

    儘管兩人為此吵了一夜但還是沒有鎖成這件事情就此擱置下來

    咸陽一片平靜而在北方草原上卻一點都不平靜相反事情來得有些險惡

    一支由軍人僱傭兵商人山地人奴隸組成的近兩百人軍事武裝深入北方匈奴腹地進行「打獵」活動實際上隨著匈奴人元氣打傷特別是匈奴成年男子的減少加上秦軍曾經採取滅絕政策大規模襲擾匈奴各部匈奴的戰鬥力已經急劇下降根據蒙恬的估算元氣大傷後的匈奴各部最少需要十到十五年的時間才能初步恢復其戰力而且那個時候匈奴人的作戰單位估計在三萬到五萬之間因為秦軍摧毀了匈奴人的人口聚集地部落這些人口被秦軍俘虜之後便南下修路去了這對匈奴人來說是一個不小的災難

    但匈奴人是一頭兇猛的狼即便是剩最後一口氣他們也要想盡辦法去活著這一點對他們來說的確如此秦軍和趙軍在整個夏季游擊襲擊作戰中收穫很少頻頻的出擊和偷襲成功次數越來越少這說明匈奴人已經注意到他們的根基部落的防禦問題

    「天上的蒼鷹和地上的獒犬成為他們警戒的哨同時他們放出了大量的流動哨暗哨部落僅有的成年男子被分成了三撥他們輪流值守他們的崗位來防範我們的偷襲」

    「我們的軍隊只要在他們的警戒範圍之外通常是十里開外就被其發現但我們解決掉這些流動哨的時候他們的部落人口已經準備好戰鬥或者是全部撤離而我們走到這些部落的時候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偷襲的意義」一名前線參謀軍官提交的一份報告說明了秦軍目前北方局勢的狀況

    匈奴人口已經減少了很多剩下的都是未成年的少年人這是匈奴人的血脈加上冬天寒冷的天氣以及女性減少匈奴人口補充量減少了很多面對這樣的情況匈奴人不得不加強防禦相反秦軍在這方面提高不多他們僅僅是在軍事武器上進行了改革但在戰術方面依然維護舊的戰術

    匈奴人雖然武器不如秦人但卻還是一個遊牧民族特別是那種草原富有進攻的狼性還在而秦軍卻對此麻痺大意甚至譏笑其如狗

    就是這樣這近兩百人還是懷著去年打獵時的心情出征他們有近六百匹馬馬上有大量的物資特別是他們還有新式武器機槍還是秦軍最先進的風冷式點五零重機槍機槍彈藥用了二十匹馬來馱運可謂是聲勢浩大

    就在他們自信滿滿的出征的時候匈奴人的流動巡邏兵已經發現了他們匈奴人的巡邏兵派出了五十里開外或者是專門划動一個區域進行偵察放哨警戒圈偵察圈的擴大有助於收集情報來源而在這方面秦軍一度超過匈奴人但隨後這種意識就迅速退化相反到是西域的盟軍這方面非常重視偵察機的出現就是專門偵察空中情況

    兩個匈奴巡邏兵嘰裡咕嚕的說著話他們好像在商量對策很快他們其中的一人就離開了而另外一人則悄悄的跟在這支隊伍的後面

    「看前面有一個匈奴人部落」一個僱傭兵用隨身攜帶的望遠鏡大聲的叫道

    「哈哈哈我們發財了」一個商人大聲叫道

    「奇怪太奇怪了」秦軍的一名年輕軍官則感覺非常不對勁然後拿起望遠鏡查看情況

    「哈哈哈管他那我們發財了」商人好像看到了堆積的財寶一樣興奮而僱傭兵已經拉上槍栓更有好事者已經接下馬拉機槍開始佈置機槍陣地

    「不對太不對」軍官清楚的看到部落中只有少數人而且牛羊數量也不是很多這很有可能是誘餌這是軍官的第一感覺

    「打給我狠狠的打打完一百發子彈我們衝啊」僱傭兵已經大聲的叫囂著隨即機槍開始不斷的響起而五十人的僱傭兵已經發起進攻

    「我們動嗎」一名秦軍軍士打馬上前問道

    「不我們看看情況」軍官命令道

    很快機槍不響了通常下軍隊訓練的機槍射手是不會在高速情況下射擊的因為這極易損壞槍管而且在戰術中也非常的不可取而僱傭兵卻管不了那麼多

    「這些傢伙」顯然這名軍官對這種業餘的打法非常的鄙視越來越多尋求發財的人加入僱傭兵很多有經驗的老兵賺夠錢就離開那些沒有經驗的新兵補充進來他們什麼都不懂卻老想著發財這讓僱傭兵軍事素質降低了不少而且這些新來的人什麼事情都干搶劫侮辱女性甚至以殺人為樂因為這裡什麼都不用顧忌沒有人會說什麼這種殘酷的對待激起了很多秦軍對手遊牧部落的憤怒他們認為秦軍是一支殺人取樂的軍隊但這些秦軍沒有必要知道

    「砰砰」隨即槍聲大作然後就是匈奴人作戰的口號的響起「嗚嗚嗚」這是一種作戰聲音的響起猶如秦軍的「殺」以便鼓舞勇氣

    「快看那邊」軍士長也發現情況不妙隨即查看四周但不知道什麼時候他們竟然發現周圍站滿了匈奴人騎兵

    「快撤」僱傭兵拚命的撥動手中的轉輪手槍射擊長槍的人則快速的拉動槍栓射擊而部落內果然有埋伏好的匈奴人他們不斷的用弓箭射殺突入進來的秦人

    「不好我們被包圍了」軍官叫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