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九鼎軍師

正文 第六章 將遇良才(下) 文 / 折花不語

    墨琚俯下身指了指康、趙交戰處,朗聲道:「我們當前首要之事是去掉趙國這個強敵,最好是化敵為友,我們已侵佔了趙國不下三百里的土地,若要化解仇怨,必須割地以示誠意。」

    「莫非先生想讓太后退還已得土地嗎?」賀然盯著墨琚問。

    「不,那樣雖也可求和,但不能為友,須割四百里才行。」墨琚說著把手移到地圖上面,指向了煙雲六川的位置,臉上微微lou出一絲得意。

    賀然凝神看了一下,心中猛然一驚,這煙雲六川正好夾在趙國與明河王轄地之間,圖上雖描畫不甚詳細,但也可看出在兩國交界處有山川大河,顯然煙雲六川乃是康國門戶,此門一開,趙國大兵就可虎視明河王一方了,這易地而割可稱得上是一條絕佳之策,比之自己想出的計策要穩妥的多,若讓齊敏他們得了此計,那自己速戰速決的願望就落空了。

    賀然望向墨琚,微微欠身道:「先生大才,方才多有失敬了。」

    墨琚看他神色似乎眨眼間就已然領會了自己計策的妙處,不禁也暗自吃驚,他拱手道:「過講了,不知尊駕以為此計如何?」

    一邊的華陽唯恐賀然不能盡解精妙,cha口道:「煙雲六川乃富庶之地,趙國懷覬覦之心久矣,以四百里沃土換三百里尋常土地,趙國沒有拒絕之理,化敵為友之願可成矣,趙兵進駐六川,明河王的日子就不好過了,與虎為鄰,他即便謀反也只能割地自保了,移己之禍於敵手之身,哈哈哈,自此康國無覆滅之憂矣!」

    陽華這番話說的異常流暢,顯然是與墨琚談論過很多次這條計策了,賀然一邊點頭一邊悠然的的喝著茶,心裡卻在迅速盤算著。

    華陽說完後,對賀然道:「老夫覺得此開門放狗之計甚佳,望尊駕千萬要告知太后。」

    賀然輕輕的放下茶盞,微笑道:「確是妙計,不過……,把狗放入自己庭院終是不妥,雖可解一時之憂,卻有自傷之嫌,壯士斷腕勇氣可嘉,但若能不斷豈不更好?且趙王昏庸,是只貪圖享樂的賴狗,即便得了煙雲六川,依我看來他不一定就有兵指明河王的勇氣,就算他有這勇氣,三五年內也不會有行動,趙國近來歷經數次大戰,兵力已弱,他們急需的是休養而不是征戰,明河王若能看清此點,大可趁這三五年光景進兵德昌,趙國養精蓄銳時我們卻在自相殘殺,等這條狗變成了虎,那我們就都成了它口中之食了,我們即使不自相殘殺,也會被各個擊破。」

    華陽與墨琚聽完賀然的話臉上都lou出了驚異之色,這條計策的不利之處他們雖清楚,可沒料到這貌似浮華的青年竟能這麼快就一語中的,其反應之敏銳著實讓二人吃驚。

    賀然不待他二人開口,就接著道:「墨先生此計之後應還有後續之計,至少離間明河王與趙國是不可少的,可無論怎樣講,畢竟是授人以柄在先,一切只能仰觀趙國之意了,與虎謀皮實不可期矣。」

    陽華聽的微微點頭,顯然賀然的話說中了他的心事,墨琚的嘴唇越抿越緊,等賀然說完,他欠身道:「尊駕才華果然遠勝墨琚,所講無不切中要害,失敬失敬,方才尊駕言道,壯士斷腕不若不斷,莫非尊駕心中已有良策?」

    賀然從墨琚所獻計策中已看出他是忠心康國的,所以也不再避諱,他對二人笑道:「剛才聽了老將軍言及揚威侯謀反之事,在下有了一個籌劃,說出來還望二位莫笑。」

    陽華探了探身子,催促道:「但講無妨。」

    「前川之亂恰逢其時,依我之見我們不但不應去平定,還要假作不知,如能再生幾處叛亂就更好了。」

    華陽聽到這裡不悅道:「尊駕這是何意?」

    賀然把誘明河王深入的計策簡要的說了一遍,只是因有前川之事,他也就不再提逼反平山公一節。

    墨琚與華陽聽罷面面相覷,過了良久墨琚才開言道:「此計雖有一勞永逸之功,可……太過凶險了吧?稍有不慎就會一敗塗地。尊駕奇思妙想令在下敬服不已,我自料是無此膽魄的,此等妙計是萬萬想不出的。」

    華陽盯著地上的圖,喃喃道:「以江山為注,付之一擲,這等豪賭真……。」

    賀然只是淡淡的笑笑,並不說話,眼睛一直瞄著華陽的表情變化。

    「尊駕臨變起意,計生談笑間,真乃曠世奇才!」華陽抬起頭讚歎道。

    賀然擺手道:「小人可無此急智,誘敵之計乃先前腹稿,我此來就是與老將軍商議如何布下迷局的,不想恰逢揚威侯作亂,真乃天賜良機。」

    「如此說來太后是知曉此計的了?上意如何?」陽華問。

    「太后乃巾幗英雄,果敢剛烈之處猶勝男兒,願置福禍於一役,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之言,只是苦於良將,臨行前太后再三囑我,此計是否可行,但憑老將軍裁斷。太后對老將軍信任之情溢於言表。」賀然瞎話順口而出,說的異常流利。

    陽華感動的老淚縱橫,向德昌方向拜道:「太后如此看重老臣,令老臣感激涕零,怎敢不以死相報。」

    賀然看他這般感動心中暗喜,不料華陽對著地圖看了一會後,居然開始連連搖頭。

    「老將軍覺得此計不妥嗎?」賀然有些緊張了。

    「變數太多。」華陽沉吟道,「其一,若明河王不上當,我們是養虎為患,坐視揚威侯從容擴充勢力;

    其二,即便明河王上當,嗯……,我猜他打過八輔城時也還能有五萬人馬,我們若要對其形成合圍之勢,怎也要有八萬之眾,這幾乎已是我們可調動的全部兵力的了,而且其中還包括平亂的兩萬人,若前川那邊稍有不順,這兩萬人馬趕不回去,那就功虧一簣了;

    其三,八輔城我去過,城防十分堅固,明河王知此地乃唯一歸途,必會派重兵把守,到時如若攻不下此城,後果實不堪設想;

    其四,太后雖看重老臣,可平山公必會作梗,到時我恐怕難以全力施為。

    唉……,其餘變數不說也罷,太后以康國福禍相托,老朽內心惶恐,不敢擅決。」

    賀然這下傻眼了,看來是自己把瞎話說的太過了,讓這老頭兒感覺肩上的擔子太重了,反而多了顧忌之心。!~!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