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大明另類官商

正文 第206章 三路攻瓦刺 文 / 梨下海棠

    趙信道:「常智平你算算,就算是一個皇帝生四個孩子,一個當皇帝,另外三個是不是要當王爺?人多了,東西自然就少了。瓦刺現在才剩幾個州?再加很多人羨慕西北軍道人生活,都逃到過來,人口凋零。今年冬天來得早,也來得狠,那些部族酋長過摜了錦衣美食,既然沒地弄吃的,就打劫去了。以戰養兵,一向是他們理所當然的想法。」

    常智光道:「主要是現在瓦刺朝廷已經號令不了這些部族了。人都有私心的,如同貓一樣,既然主人不給好東西吃,那就換一家了。幾年前那場戰,真是耗乾了瓦刺人的骨血,逼著他們放下鋤頭去當強盜。」

    王保福問:「哥哥,那公主為什麼不出兵呢?」

    「公主惦記著別的事呢。」常智光笑道:「小孩子別參合這麼多。吃完出去玩吧。來,先給你個壓歲錢。」

    「一貫?哥哥真小氣。」王保福笑道:「去年我出去轉一圈,竟然收了一千多貫的壓歲錢。」

    常智光黑臉問在坐的:「誰給的?」

    彭子晨邊吃邊道:「大人,這一路走出去,誰不知道保福是你親妹妹?安國又是商人雲集之地……保福,今年要坐船到白雲區玩,有錢的都在那邊。」新縣衙是趙信坐鎮,常智光還是住在老縣城的衙門內。不過現在不是縣衙,全部是常智光的私人住宅。

    「嗯,我這就去。」王保福扔碗筷跑路。

    趙信補充:「不是銀票不收。」

    常智光汗:「你們……」

    蘇家姑娘笑道:「大人不用擔心,保福就是和小孩比賽,回頭還不是交到你這,保福很乖的。」

    「嗯!」常智光無奈地點頭。

    繼續聊天,常智平先說話:「少爺,我反倒有點擔憂。」

    「擔憂什麼?」

    「少爺沒見,現在是商人在逼宮朝廷,逼朝廷改變對韃靼計劃,而對瓦刺作戰。」常智平和周屏混了些日子,說起來頭頭是道:「瓦刺北面地勢複雜,即使是西北軍路和永興軍路兩邊發兵,恐怕沒有兩年得不到太大戰果。那對韃靼女真計劃豈不是要四年之後?大人也知道公主,對韃靼之戰看得甚重,各方又按計劃準備完善,這時候出這個事,恐怕公主對商人們會很不滿。」

    常智光搖頭:「反過來說,商人已經有份量影響朝廷的決策,我瞭解公主,最少目前商人還是利大於弊。即使將來要對商人下手,也會委婉的手段。我想公主已經有點明白,大明現在以商為根本,牽一髮而動全身,應該也會知道商人是雙面刃。處理得好就是雙方互贏,大明富強,可養之兵更多,公主就更有威望。處理不好,大明衰弱,紛爭內亂,外族入侵都有可能。如果從海上說,除非公主下禁海令,否則處置東南商業協會就有可能東南內亂。對安國商業協會來說,如果公主想對韃靼女真用兵,也不敢得罪他們。如果不對瓦刺用兵,將來對韃靼用兵,就沒有商人敢跟進安撫地方,朝廷在這塊投入人力物力,就非常大,並且地方還不穩定。」

    彭子晨問:「大人意思是……朝廷已經決定對瓦刺用兵?」

    「如果不用,則失信於民。」常智光道:「公主自以為武功勝過歷代皇帝,必然知道如何抉擇。」

    「唉……又要打仗了。」趙信歎口氣道:「這些年,幾乎年年都在打,真怕公主會窮兵黷武。」

    「不會!」惠蘭道:「光明報今年曾經做了一次調查,如果大明施行窮兵黷武政策,可以掃平瓦刺、韃靼、女真、吐蕃和大理。大明可徵召的青壯八百萬人,比這些國家全人口加一起還要多。可制兵器鐵石等等充裕,官倉囤積可供千萬人四月足用,真窮兵黷武的話,那就太恐怖了。據瞭解,公主採取還是穩定國內,對外擴充的辦法,即使再打仗,對國內元氣也不傷及,還有可能因為打仗更加繁榮。」

    常智光笑道:「趙信,你沒見兩大商業協會都非常支持朝廷對外用兵嗎?不僅是韃靼和瓦刺,不少朝臣還上表對吐蕃和大理用兵,說是可以讓大明無後顧之憂。這些人都是和商人一個鼻孔出氣的,佔領地方越多,商人就越有錢賺。其實說起來,就是佔領他國商人佔領的市場。」

    惠蘭點頭:「在這個大方向,無論是陸地和海上,朝廷和商人是一致的,就是對外用兵。明占土地越多,商人就更加富庶,公主千秋一帝,商人金銀滿屋,各取所需。所以,智平,你擔心公主會對商人下手擔憂很是無稽。」

    「如果不打仗就難說了。」常智光歎口氣,要麼說老美沒事就打仗,這戰爭對緩和國內矛盾確實很有作用。不過……戰終究有打完的一天,難道慫恿朱玉學習成吉思汗,一路朝西打過去?常智光知道不現實。朱玉再雄才大志,周邊幾國搞定就滿足了。

    不管怎麼說,即使現在有矛盾,不可否認朝廷和商人還處在蜜月期中。除非不打仗,否則兩者就有魚水情,其實常智光覺得打仗也是自己和朱玉的蜜月期。

    如常智光所料,開春後,朝廷對瓦刺下國書,除了要求交出首惡之外,要求瓦刺賠償給死難商人家屬百萬貫,並且保證將來不再發生此事。

    別說是錢,就是人瓦刺也交不出來,費聽氏是僅次於拓拔氏的部族,瓦刺戰敗和談,他們本來就有怨言。其聯合了另外丟失了採食地的兩部族,要求李乾順重新回到遊牧時代,在他們看來,種糧食不如搶糧食來的快。

    四月,大明終於動了。永興軍路從靈州出兵,強攻橫山,威逼興慶府。有了火器裝備,外加破城開山的炸藥包,重炮,橫山不再是天險,一切在火器面前都是牛鬼蛇神。西北軍路從西涼洲、沙州兩路出兵。西涼州呼應永興軍路,沙州直取瓦刺軍事重鎮——黑水鎮。

    內憂外患還不算,瓦刺從商之人紛紛投靠明朝,畢竟之前死難中也有不少瓦刺商人。剛出兵還不到三日,就有房當氏經過蕭銀老婆部落往利部落遊說,接受明朝管轄,並且派出兩千青壯配合明軍。

    沒有最糟,只有更糟,韃靼人也想分一羹。瓦刺一時間是四面楚歌,雖然依仗明軍地利不熟,水土不服,還可以頑抗,但即使是李乾順也知道,這麼下去,瓦刺是遲早要亡國的。

    而這時候,瓦刺人出陰招,突然向韃靼稱臣,願意把瓦刺納入韃靼國版圖,而韃靼方一時間還真不敢答應瓦刺。而明朝聽說此事,派使節前往韃靼國,一時間風雲四起,連鎖反應之下,大明、女真、韃靼開始準備全面戰爭。百年來,幾個互有積怨成死仇的國家開始準備大賭一場。

    常智光看見了臨潢府記者發回來的分析報道。記者調查,韃靼人是很希望擁有瓦刺全境的,但是又顧忌大明的態度,但是明面上卻不說因為怕了大明。

    常智光很不明白韃靼人是怎麼想的,對女真戰爭如火如荼,卻還惦記瓦刺這邊利益。

    而後看分析才明白,韃靼人主要是是擔心瓦刺滅亡後,韃靼寬廣的邊境就要同時面對明朝的三路重軍,瓦刺對韃靼人來說可謂是一道天然的屏障。

    拿地圖一看,這韃靼的疆土不是一般的廣闊,西接俄國的西伯利亞,而上京道沒有多少駐軍,明人如果佔領瓦刺要北侵的話,韃靼國就根本沒有設防重點。不像河北路,出去還有縱深,有時間調集兵力進行包圍。

    所以在韃靼朝議上,有見識的大臣和武將都堅持要保護瓦刺,最少多個盟友幫助,而也有不少人認為不能為小利蓋和明交惡。

    兩邊爭論的焦點就是,大明有無伐韃靼之心。如果明無伐韃靼之心,這瓦刺自然不能幫,如果明有的話,有瓦刺在策應,明軍對付韃靼國還是比較吃力的。

    明這邊也有擔憂,原先的攻韃靼計劃是瓦刺中立情況下做出。如果韃靼和瓦刺聯為一體,恐怕伐韃靼難度將會增加很多。相比女真國就沉穩得多,只要韃靼調走兵力,女真國必然會全力進攻。只有以戰養戰,才能讓女真國富裕強大起來。

    而就在幾方斡旋的時候,西北軍路和永興軍路發兵了。按照計劃從三方向出兵。西北軍道兩路前進比較容易,雖然有些許抵抗,推進還是比較順利。永興軍路啃的是橫山這塊硬骨頭,即使有火器的幫助,但行進也比較緩慢,而且這一路瓦刺軍民抵抗意志很強,永興軍路感覺非常棘手。

    瓦刺涼州北面的地勢可是不一樣,那邊都是瓦刺主要畜牧業的場地,高山大川,陡峭山壁,這讓禁軍很不適應,特別是火炮的運輸用不上畜力,非常困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