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大明另類官商

章 節目錄 第323章 將令與軍令 文 / 梨下海棠

    馬群中央為什麼會爆炸呢?耶律大石也有答案,是有明軍做韃靼人打扮混進兩千人中。兩千人是很多的人了,大家互相不認識也不奇怪。又是在人家地盤,心中自然緊張。再加驅趕馬匹是要散開的,所以被陰也是正常情況。

    不過別誤會,出這個損主意的不是常智光,而是馬千乘。他可不願意敵人多一萬匹馬,於是左思又想就想到了這個辦法。左右沒有損失,了不起就打一仗嘛,明軍現在決戰**可是很強的。

    戰爭並不是大家看電影,兩伙人打在一起,誰死光誰輸。如馬千乘,就要考慮地形能不能把隊伍展開,有沒有可能敵人有埋伏,自己可不可能埋伏,追擊敵人路線,撤退路線的防守等等。

    也只有兩邊都是勇士才會互相糾纏在一起,馬千乘和耶律大石都會利用各種手段破壞敵人進攻的將領。一群人衝出去,人家後撤分兩路,分兵追擊,人家有伏兵斷你後路襲擊重炮群,前後不知情況,即使前面知道情況還得轉到後面幫忙。

    打仗還得利用局部大於對手的力量打擊局部弱小的敵人,還得考慮打擊的重點,不是一衝鋒,後勤兵不管物資也端刺刀衝上去見紅。

    所以馬千乘沒有繼續進攻,要繼續進攻必須葉夢熊佔領一些重要陣地、重要城鎮、交通要道。這樣才保證敵人不會迂迴到自己身後,不會讓敵人三角呼應。雙方還是進行對持,直到有一方開始局部進攻或者是撤退。

    壓驚酒一定是要的,一萬馬弄回來了七千,也是一個勝利。明穆宗的事雖然很麻煩大家,但其脾氣仍舊是牛。不過對馬千乘倒是比較客氣,倒不是他怕了馬千乘,他就沒怕的,而確實是欣賞馬千乘。酒過三巡就吟詩一首,而後寫在扇子上送給馬千乘。詩中有股馬革裹屍的悲壯,也有功成名就的豐收。

    馬千乘把自己手下的將領一一介紹給常智光和明穆宗認識,這些人大部分沒參加科舉,其中小部分是士兵中提拔起來,少部分是鄉勇投靠,主要部分是馬千乘身邊原來的親軍。

    這個似乎是俗成的慣例,但常智光知道這樣很不好,因為歷史上南宋岳飛被殺害就是因為這樣模式。岳家軍啊,說難聽點就是軍閥,岳飛不是在使用朝廷中央派遣的人,而是提拔部署和親信成為主要將領。這雖然讓岳家軍的凝集力增強,也因為岳飛的才能,使得大量有才幹的將領被提拔。

    但是這樣做違背了一個正常國家的體制,正常軍隊,是朝廷派給你人,你從中選擇他們各自比較熟悉的崗位。而不是有崗位空缺就提拔親信去補漏,一級帶一級,造成兵不知道朝廷國家,只知道跟著老大走的錯誤思想。

    不是說馬千乘不能提拔,而是提拔之前,必須申報朝廷,派將領回朝廷備案,說這是個人才什麼的。至於朝廷給不給你,或者派到其他地方,是朝廷說得算。而不是馬千乘這樣,用大帥權利先提拔,上了崗位後再送公文到朝廷。當然朝廷暫時不會不滿,但形成了規模後,就相當可能不滿。

    明穆宗玩政治是老手,藉著酒力很不客氣的問:「馬將軍,這邊十多名將領都很能幹,這點我相信。不過我想問下,這邊有幾個是西北軍道的,幾個是永興軍道提拔起來的呢?」

    「這個……回太上皇,末將愧領大元帥,雖然統領四路。但……」馬千乘不知道怎麼說。

    「你覺得他們跟你很久,吃苦又受累,出生入死,確實又有才能,所以提拔也是應該的。再說你也有這樣的權利,你等等。」明穆宗喊道:「來人!」

    「在!」屋外一名親兵進來抱拳。

    「我問你!」明穆宗道:「現在讓你選,不當兵回家,好不好?」

    親兵楞了一會後道:「大元帥待我如同兄弟,自然要竭盡全力保護大元帥。」

    「下去吧!」明穆宗看幾張桌子人問:「你們呢?你們感激不感激馬大元帥的提拔?從一個小兵提拔成將領,從一個小將提拔到大元帥中軍麾下。你們感激馬大元帥嗎?」

    「自然是感激。」一干將領摸不著腦袋。

    只有一名年輕人站起來抱拳道:「末將只知聽從軍令殺敵報國,不知感激。」

    「你是……」

    「末將吳磷。」

    常智光插話問:「你哥哥是不是河北軍路副將吳玠?」

    「正是。」

    「坐下!」明穆宗道:「馬千乘,這麼多將領只有一個服軍令,而不是服馬千乘的將令,你開心嗎?」

    馬千乘忙道:「末將對公主……」

    「知道你忠心,也知道你不會造反。你會不會造反不是我想說的。」明穆宗道:「我這次來這邊,聽到最多的不是馬家軍,就是西北軍道。也有不是的,不過那是早先李如松部下。據我所知,永興軍路比這邊在坐功勞大的有不少,他們就是後娘養的?說句難聽點的話,哪天馬千乘不當元帥了,朝廷要你卸任,換……換戚繼光了。你的這些部下會完全聽從戚繼光的軍令嗎?我雖然不懂,但也知道戚繼光治軍,軍令為先,沒有嫡軍。如果他如你這樣,派這些將領轉而聽從秦良玉調度,他們會不會有意見,你捨得捨不得,還是會派一些能力比較差的去?知道天尹海戰吧?戚繼光聽說東海血戰後,留下十艘戰船,全是最精銳的部分給秦將軍。其餘比較差的自己帶了當本部。把所有的開花彈留給秦良玉,他部下沒有因為自己是大將本部多一句廢話,秦良玉說怎樣就怎樣,最後才有了天尹大捷。」

    常智光道:「太上皇的意思是,馬將軍你的將領把聽你和聽從軍令混淆在一起。」常智光經歷了海戰,知道戚繼光留給秦良玉的都是好貨色。不僅是船,還有武器。

    馬千乘一身冷汗問:「請太上皇訓示。」

    「你也知道我是太上皇,能有什麼訓示。」明穆宗道:「反正馬家軍這名頭,我感覺不妥,西北軍,就是西北軍,就算是人換了一批,還是西北軍。」

    馬千乘點頭,他明白自己有過失。比如說吳玠,葉夢熊未上任時候,他派吳玠去主管事務,目的很單純,為了吳玠這個有能力的年輕人更多機會。但不可否認,永興軍路有比吳玠更優秀的管理人才。也有資格比較老的功將,但最後這個機會還是給了吳玠。

    想想原因確實是因為吳玠在自己直屬時候有比較出色表現。而且自己出發點,不是因為河北軍路需要這個人才,而是因為本著提拔吳玠心理而作出的決定。

    馬千乘站起來道:「我和大家還是兄弟,你們現在也是依我軍令。但是哪天有其他偏差,你們如果還是只聽我的,而不從軍令,那就是害了我。大家必須有令無馬,軍令如山。」

    明穆宗雖然被俘,但是也不能說沒有貢獻。由於他,也只有他敢這麼說話,而不顧忌許多。明穆宗成功遏制了大明禁軍中出現的xx軍稱號的苗頭,也制止了出現有軍閥特色的軍隊。

    馬千乘事後上表請罪,並且提出建議,其中包括在東京或者安國大學開始軍課,任何被推舉提拔的將領必須前往深造,而後考核合格者,兵部對其進行分配,不再由主將或者主帥自行分配。

    朱玉對這表章很滿意,同意每年冬春開將領軍官課程,把深造名額按照人數比例分配到各軍之中,由主將點選,形成一套將領人才提拔制度。

    常智光覺著明穆宗還是很聰明的一個人,當然,不聰明也成就不了其書畫藝術。只是聰明沒用對地方,因為人頭稅搞得國窮民苦,到處爆發農民起義,甚至動用邊軍圍剿,國力衰退之甚。當年大明國力強盛之時,韃靼人攻打明國,屢次被明軍打敗。

    和明穆宗回京城路上一聊,發現明穆宗的戰略水準還真不低,或者說是常智光低了。就比如常智光不理解明穆宗在位時候談論並且險些實施的聯女真攻韃靼策略,明穆宗也有很好的解釋。

    這解釋就是,燕雲十六州是中原的門戶,那些地方是中原的天然屏障,不僅是經濟,更是重要的戰略要地。常智光點頭恍然,難怪朱玉也要先弄回燕雲十六州後才準備向契丹開戰。

    常智光經過燕雲十六州,還特意左看又看,他是看不出這裡除了交通之外,哪有什麼天然屏障?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