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大唐第一莊

正文 第242節 聘禮 文 / 晨風天堂

    崔氏族長,崔君肅的父親,也是崔瑩瑩的爺爺。他來秦王府,代表的可不是清河崔氏,而是七世家,來討來聘禮的。

    隴右李氏的族長在他來之前表達態,現準備的嫁妝只有區區兩萬多貫,但後續準備的卻有十萬貫。只要秦王殿下給得出,他們就加得起。

    博陵崔氏更是說上不封頂的話。

    交易,既然是政治聯姻,那就一定會有交易。七世家的誠意已經足夠,一直到納徵的前兩天這才來談聘禮之事,那怕秦王莊分文沒有,七世家的彩禮基數已經放在那裡了,只會更多,不會更少。

    在李元興的小會客廳中,李元興命人準備了一張根雕茶海。

    說是小會客廳,如果按後世現代的面積計算,也有接近二百平方米,還設有更衣、休息等小房間四間。主廳面積分成了幾個區域,有擺著大圓桌吃飯的,也有喝茶的,還有一處是小書房樣式,以及外間的貴客等候區。

    說到那個大會客廳,如果真要形容的話,那是禮堂。

    廳內面積超過三畝地。

    面對面的坐下,李元興拿出一盒後世的武夷山紅茶,也算是巔峰品種的金駿眉。從櫃爺那裡得手,不知道是那個年輕晚輩孝敬的。

    「福建武夷山又是巔峰!」李元興親自溫水泡茶。

    崔氏族長起身一禮:「能喝到殿下的茶,老朽榮幸!」

    李元興一邊等水開。一邊從桌下拿出幾張相當於後世a2大小的紙來放在桌上:「原本這物件是準備給兩家負責書齋掌櫃看的,崔老來了也看看。此物利不大,但卻如同利刃,本王與崔老不說那些繞圈子的話,此物只授權三家!」

    李元興拿出的是什麼?

    是兩份報紙!一份用的是後世商業報紙的方式,頭版自然是長安城中那些重大的新聞,這一份開版頭一個新聞就是長樂王李幼良的案子,上面還有刑部主事寫的一篇文章,以及一份李道宗的表章,用的是官逼民反的那一份。

    因為大唐的紙與印刷術還達不到兩面印刷的效果。所以這報紙全是單面的版式。配圖也是極簡單的圖樣。報紙頂上五個字,長安新聞報,卻是出自虞士南的手筆。

    次版是長安城一些新聞,秦王大婚。自然是次版頭條。

    崔長史有文章在上面。還有宮中長孫皇后的賀詞。以及杜如晦的一份贊!這一版面中,最讓崔氏族長意外的,竟然還有巴蜀絲綢商會恭賀。秦王大婚禮服由巴蜀絲綢商會提供的一個小方塊。

    再下來一版,就是些市井趣聞,那個坊市著火了,那個街道因為某店舖出了新品,而整條路都擁擠不堪。還就是,某善人作了善事之類。

    到了這一版上,那個讓崔氏族長吃驚的小廣場變成了四個。

    兩個酒樓開業預告,還有一個是長安秦王酒招代理商號,代工酒坊。最後一個,卻是長安一家金店打出了本店的口號,十足真金,最新款式的非常明顯的宣傳用小方塊。

    再往下翻,就是長安城中家長裡短的趣事,特別是秦王莊茶會,佔了幾乎半個版面。

    這一版內自然還有一份故事連載,連載的內容正是大唐皇宮之中已經流傳,卻嚴禁外傳的神作《三國演義》。

    再來一頁,就是雜事趣聞,然後那些小方塊的數量佔了幾乎一半。

    「此新聞報,極是有趣!」崔氏族長快速的翻過一遍之後,又準備從頭開始讀起,特別是那幾篇文章,真是大才之作。

    李元興為崔氏族長倒上茶:「請!」

    「好茶!」崔氏族長只喝了一口,便大聲稱讚:「此茶一口入喉,甘甜感頓生,滋味鮮活甘爽,高山韻顯,喉韻悠長,沁人心脾,彷彿使人置身於森林幽谷之中,真正仙茶也!」

    「崔老盛讚!此茶製法,相信三年之內茶商們可熟練,茶樹不易,茶更不易!」

    「此等仙茶,豈能等閒!」崔氏族長笑著又喝了一杯。

    李元興再次沖泡之時,又指了指另外一份:「另一份,為官辦。自然是為大唐朝廷說話,再有兩份可由民辦,說盡天下事,盡閱天下文章。此報一份六張算起,起印三萬份,以絲網印術,成本不過三文,再加上潤筆等費用,一份成本不過五文。」

    這個價格已經是極低了,崔氏族長不是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人,市價他是瞭解的。

    李元興又說道:「一份叫賣三文,售者可得一文,報館得兩文。三萬份可得淨利約三十貫錢,日後發行量越大,利自然是越大的。」

    崔氏族長心說秦王殿下一定是算錯了,這收入比成本還低,如何掙錢。

    可轉念一想,秦王殿下有可能算錯嗎?

    「請殿下賜教!」

    「賜教不敢當。」李元興一指那巴蜀絲綢商會的那一塊:「這一小塊,巴蜀絲綢商會包下一整年,以每月發行十份,月三十萬份計算。他出資三千貫!如果每期十萬份,他就出一萬貫每年,這個叫廣爾告之!」

    崔氏族長立即在心算了起來,這就等於是巴蜀絲綢商會按一份一文錢出,連出十個月,報館送他兩個月。既然巴蜀商會有,那麼其他的小方塊也會有。有多無少,如果設計合理,僅這一項就算報紙免費送出,也有錢掙了。

    僅是長安城,如果再加上洛陽,還有周邊州縣,以三日一期計算,每期至少十萬份。

    果真是巨利呀。

    「好一個廣爾告之!秦王殿下果真高明。」崔氏族長自然是知道,天下悠悠眾口的力量。這報紙用的好了。可引導天下士子。所以秦王李元興一開始就提到了,還有一份官辦的,自然是為朝廷說話。

    不服不行呀。

    「崔、盧兩家,原本就為書齋之事感激殿下,加上此物,我們崔氏的陪嫁似乎是輕了!」崔氏族長說的是實在話,原本就是打著交易的想法,和李元興這樣的人他繞圈子說閒話沒什麼意思,不如直說倒還顯得誠意。

    「都是一家人,算得太清。倒顯得外了。不過。有件小事請崔老助我!」

    崔氏族長只是微微愣了一下神,立即就明白了過來:「如果殿下認為,長安周邊佛門太過猖狂的話,老夫也有些看他們不順眼!」

    「那介時。請崔老助本王一臂之力!」

    話說到這裡。就沒有必要再說下去了。

    佛門可以說是李元興與七世家共同的敵人。佛門已經傷害到了世家的利益,所以必須打壓。就算李元興不出手,當矛盾到了一個極限的時候。世家也會出手。只是世家同樣也是動用的朝廷的力量。

    此時由大唐秦王出手,世家如果再助上一把力氣,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

    李元興再次倒上茶:「茶的事情,本王的意思是。七世家主家不要參與,無論有多少個茶商會,要統一訂下一個行規。」

    「凡事自有規矩!」

    李元興又說道:「這是大唐的利益,不是某家人的利益。再往小裡說,茶農種茶,茶商不得強買強賣,說仁,寬厚為仁,茶農吃的飽,才會有心種好茶。說利,茶農見到真正的利了,才會有巔峰好茶出現,否則只有那些不入流的普通茶葉。」

    「殿下高見!」崔氏族長是認同李元興的話的。

    說仁見仁,說智見智,說利,整個大唐誰敢說大唐秦王不懂利!

    「明年五月,本王準備再開茶會,邀請天下名士斗茶!」

    「鬥!好!」崔氏族長大聲應和。

    這個鬥,對茶商來說,講的茶品質之鬥。

    對名士而言,斗的是禮、德、道、境界!

    除了他們,眼下在茶行業內又增加了一個新興的行業,那就是茶器。無論是陶、瓷、竹、木、石。各種材料的器具之外,自然還會有雕刻、繪畫等精品出現。

    金駿眉十二泡,茶已無味。

    崔氏族長要求自己在秦王殿下這裡選一種茶再次品嚐,這樣的要求確實是拉近雙方關係的一種方式,李元興也樂意請崔氏族長自己選擇。

    在崔氏族長去選茶的時候,李元興也去那這書架上拿了一個木盒過來。

    「此茶聽聞名為水月茶,老朽看過秦王府崔長史的文章,對此茶評語極高!」

    水月茶就是後世的碧螺春,屬於綠茶類。李元興拿了兩隻玻璃高杯擺在桌上,崔氏族長讚道:「茶好,茶器真是水晶杯,極致之好!」

    李元興搖了搖頭:「書齋第一期報紙上,就加上一篇文章。這種物件,本王會傳授製作之法,這物本賤,只是工藝複雜了些。說簡單點,就是用特殊的石頭燒成的,不出三年,工匠技藝精通之後,這東西還不如精緻的瓷器貴重。」

    「好,休要讓西域的番商再騙大唐的銀錢!」

    崔氏族長也有些大民族理論,可以爭外邦的銀子,但不能讓外邦大量爭大唐的銀子。

    「崔老說的極是,這樣一隻杯子,算是工藝的極致了。但也不過十斗米的價值,所以此物的價值必須壓下去,否則這樣一隻杯子,原先就換我大唐十匹上等的絲綢,自然是無理的很呀!」

    「無理至極!」

    「崔老再看此物,此物的原料本王打算由隴西李氏負責!」李元興將木盒打開。(……)

    ps:第二更了。

    今天晚上,依然還是會有加更的。

    劇情正式展開,秦王殿下大婚進入了倒計時。

    說實話,作者我是滿頭黑線,為秦王殿下大婚後,頭一晚在那裡過夜糾結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