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大唐第一莊

正文 第549節 樂民園開園前兩日【又來加更求】 文 / 晨風天堂

    一個大唐外交上的小麻煩,一個高句麗人眼中的極惡**件,以及其餘各邦心中的無奈!

    整個迎賓苑,一共八十多個使節團,大大小小近千人。光是這些人的吃喝,每天就可以為長安城的店舖帶來至少五十貫的營業額。

    再加上這些使節團也是要消費的。

    大官們自然會有大唐朝廷的賞賜,可小吏們呢,他們也是要為家人帶回來大唐珍貴的貨物的。給家人帶一匹絲綿,或者是長安的茶、再或者也要有一些長安的特產。

    百濟人幫高句麗人買米一事,是一件極小的小事,可卻引發了長安城的一場亂子。但凡是從迎賓苑出來的人,什麼東西也買不到。除非,你能夠證明,你與高句麗人無關。

    「新羅,對高句麗宣戰!」一個小吏站在迎賓苑門口,用漢話大喊著,然後竟然找到一塊木板,上面寫著新羅對高句麗宣戰的字樣。

    小吏喊完,又大聲的喊著:「我們新羅人不出門採購,有商家願意上門的,可以看一看我們新羅人會不會幫助高句麗人買一粒米!買一尺布!」

    當下,高句麗人就出來爭吵。亂了,何止是一個亂字。

    鴻臚寺正卿心臟病犯了,當場暈死,告假。

    天策上將府內,來自高句麗的奴工們要求,在她們要求的高句麗族服裝上,要在顯眼的位置繡一個唐字,來表明她們是大唐高句麗族,而不是高句麗人。

    清河崔氏,家主書房。

    崔君肅總算是回過神了,他可以感覺到李元興對攻打高句麗的決心。

    「叔父,漁縣!」崔瑩瑩又遞上一個圖片,這是一個簡單的地圖。其位置,就是後世現代天津港的位置。崔瑩瑩繼續說道:「第一個碼頭,要有防風浪的能力。可以停靠千料大船,這是殿下要的!半年之內是一定要完成的。」

    「安心休息吧,後天清晨不知道會發生什麼?」崔君肅將兩張圖片小心的收了起來。

    漁縣,那裡有清河崔氏的旁支,從運河上再加一條旁支到海邊並不難,那裡本來就有數條河道的入海口,只是需要選擇一條合適的。動用一萬勞力,三個月就可完成。碼頭到是一個不大不小的麻煩。

    水泥坊的進度看來需要加快了。

    原本對水泥的計劃,也要有所更改。

    崔君肅突然間發現,水泥這東西似乎有多少都不夠用,你有十萬斤,就有十萬斤可以用的地方。你有一千萬斤,似乎依然還可以用光,你真的有一萬萬斤,怕就想修一條非常漂亮的直道了。

    時至午時。

    整個長安都因為李元興而燥動著,可李元興卻拿著一根魚竿,正靠在一塊巨石上一邊午睡,一邊享受著午時的陽光。山中的陽光是柔和的,暖暖的讓人想美美的睡一覺,魚兒已經將魚鉤上的食兒咬走了,可李元興卻一動也沒動。

    「殿下好雅性呀!」蕭瑀坐在了石頭旁。

    李元興伸手扶了一下草帽:「蕭老想通了嗎?」

    「老朽依然認為,上邦大國對小邦,要麼以德安撫,要麼雷霆之擊。」

    「蕭老可知晁錯!」李元興追問了一句。

    蕭瑀沒說話,他讀史。如何不知李元興說的是誰。如何不知道李元興暗指的是什麼。

    李元興又說道:「本王年輕,有些話可能說的重了,不過剛柔並濟才是正道,水到渠成才是我所追求。除非不得以之事,絕對不勉強自己。勉強就是賭,賭國運。眼下大唐不足以征高句麗。」

    「我巍巍大唐……」

    「蕭老!」李元興打斷了蕭瑀的話:「蕭老可通算學?」

    「雖然不敢說精通,亦知!」蕭瑀對李元興還是非常客氣的。至少李元興這個人作的事情他認可,只是作事的過程他不接受。

    李元興坐了起來,先是將魚竿收回。

    「從長安到建安,蕭老以為如何運糧?」李元興問了一句似乎是不相關的話。

    蕭瑀沒有回答。他雖然懂算學,但是卻不懂這個。

    李元興長長的歎了一口氣:「糧船經河運,過洛陽,再逆流而上至幽州。這需要半個月時間,一船可運二百石,每船上有船工七人,這七個人半個月可以吃掉一石糧食。我算的粗,不過大概應該是這樣!」

    蕭瑀點了點頭,他認可李元興這種算法。

    「再加上搬運,轉倉,二百石到了幽州減少的並不算多。但幽州再到建安,一千二百里。一輛馬車,加兩個人,可以運五石,這一千二百里,少說也要走上一個月時間,那麼運到建安,就只有三石了,人吃馬也要吃的。」

    蕭瑀似乎明白了。

    「殿下,上次轉運幽州的糧食,再到遼城與建安的,消耗有多少?」

    「事實上,到幽州,消耗約一成。誰敢說路上沒一點意外呢。但到了建安,只有四成了,如果是在冬天,那麼能有三成就不錯了。前隋打遼東,真正敗,是敗在這後勤上,沒有一個強大的後勤,打個屁的仗!」

    李元興竟然暴了一句粗口,這讓蕭瑀很是意外。

    「兩成消耗到建安,達不到這一點,本王不會對高句麗開戰的。前隋有多少人死在運糧的路上,有多少士兵是因為吃不飽而沒有戰力的,遠征高句麗,從長安到高句麗,足足四千五百里。」

    蕭瑀聽懂了,起身後一禮:「是老朽糊塗了!」

    「這一次,一定會和高句麗簽下停戰協議,絕對不會結盟。我們的理由是你提出了條件,自然是應了承諾才可以結盟,否則,就開戰!」

    李元興信心十足,他相信八個月的準備,讓他完成遠程高句麗第一步,還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高句麗要一口一口的咬,步步為營的吞下。

    「老朽不解,殿下安排老朽在這裡,可以作些什麼?」

    李元興把魚竿交給了蕭瑀:「其實很簡單,把心靜下來。三個月後,秘密赴遼東。有些事情老程作不好,本王需要一位德高望重之人,比如蕭老您。來幫本王穩住遼東,因為那裡不僅僅有我大唐軍士,還有靺鞨、契丹兩族。」

    「老朽懂了!」蕭瑀這就算是答應了下來,具體的任務自然會在出發時作一個安排的。

    李元興把魚竿留下,自己去了礦區。

    杜如晦來這裡,可不是為了陪蕭瑀的,他是來查賬的。

    這裡沒有管事的文官,文官小吏只是作事,真正主事是伍斌,一個看似是武夫,卻是非常冷靜的人,更何況還有狡猾的杜雙魚在幫著他。

    在守衛的安全方面,謝科訓練了一支夜林箭的弓兵隊。

    這夜林箭,就是在夜裡,不憑眼睛,只憑耳朵聽。根據敵人在林中行動所發出的聲音就在黑夜射殺的一種本事,這一支弓兵隊才三百人,再配合其餘的刀盾兵一千五百人,卻將這礦區守的滴水不漏。

    「一刀,產量可以再提高?」杜如晦翻看著賬本,慢條絲理的問著。

    伍斌搖了搖頭:「不行,除非再給某二十台蒸汽機,三萬火雷管。某一但挖到主礦脈,日產白銀礦石十萬斤。怎麼也能弄出幾萬兩銀子的。」

    杜如晦笑著搖了搖頭。

    「杜公?」伍斌施了一禮。

    杜如晦一擺手:「難,某這裡要蒸汽機的申請已經超過四百台了,抽水的要,磨面的也要。那些採石廠竟然開口就是一百台,火雷管耀州那邊已經到了極限了,更何況殿下準備對遼東動手,火雷管自然是要存一些的。」

    「給某一個出戰的機會!」

    「安心守在這裡,再給你八十匹馬力蒸汽機十台,火雷管一萬。月底前必須達到日產銀礦石十萬斤,銅礦石三萬斤。你管好了,某推薦你去遼東。這幾天在近衛中挑選可靠校尉十人給你送來,到時候誰接任你,你拿個主意!」

    杜如晦把話說到這價上,伍斌怎麼也要拚命了。

    不過秦王府的規矩,聰明人趕工是拼的管事能力,笨蛋才不斷的加班加工。

    伍斌心說自己已經到極限了,能派到這裡的校尉,至少也是能讀幾十本書的人才,這些人的能力可以好好利用一下。

    (注銀礦伴生銅礦,而不是分開單獨采)

    這個礦區管理的合理嗎?

    李元興非常清楚的知道,至少可以提高三倍的效率,但是他不會親自過來指揮的。手下這些人需要成長,派來的十個校尉是讀過管理學的,也在工坊那裡實習過。李元興在意的首先是安全,其次才是效率。

    當晚,李元興就在這秦嶺山中過夜。

    長安城的燥動已經達到極致,因為有些筆客的激進言論,讓高句麗使節在天黑之後,竟然跑到皇宮門前請求覲見大唐皇帝。

    他已經受不了了。

    正在吃晚餐的李二接到報告,吃了一塊紫薯,非常滿足的又品了一品酒:「這紫薯果真應該是我皇家獨享的。來人,賜高句麗使節,紅皮黃薯一百隻,米粥一桶,告訴他們朕累了。」

    一百個紅薯,加一桶米粥!(。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ps:今天還會有加更,加油。

    順便請大伙投我一張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