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大唐第一莊

正文 第646節 回鄉的奴隸 文 / 晨風天堂

    強大的,如同神話一樣的飛舟,再一次出現在了長安城的上空。

    百姓們的歡呼聲一浪高過一浪,那歡呼的氣流似乎就像把飛舟再次吹向高空一樣。

    勝了!

    就這麼勝了?

    李二一直在懷疑自己,他不懷疑電報員的信息,只是懷疑著自己,他總是感覺這一切是那麼的不真實,平壤城被夷為平地,安市城已經完全落入了大唐的手中,從建安到安市,再到丹東港,大唐在高句麗的疆域裡切了一刀。

    一條又一條的海船將大量的物資拉入丹東港,大唐的前線補給絕對充足。

    「聖上,聖上!」高公公跌跌撞撞的衝了進來:「聖上,飛舟回來了!」

    回來了,現在才是四月初四。

    李二出城的時候,天色已經漸晚,大唐太上皇竟然像一個說書匠那樣坐在城北的一塊石頭上,手舞足蹈的講著平壤城之戰的過程,數以百計的筆客就跪坐在地上,面前擺著厚厚的紙張,每個人都在飛快的記錄著。

    「哈,二郎來了!」李淵開心的大笑著。

    「父皇!」李二很恭敬的施了一禮,看到李淵這表情,李二那懸著的心放下了。遼東勝了,而且是大勝。

    那些還在專心聽李淵講故事的人紛紛起身,躬身給李二施禮。

    李二笑著一擺手:「平身,免禮!」

    李淵跑著過來拉住李二的手:「有禮物,有一件大禮物呀。」

    李淵的禮物是什麼?自然就是高句麗王。高建武了。

    高建武穿的還是他被抓時的衣服,頭髮亂七八糟的,沒有人綁他,也沒有人打過他。此時出現在這裡,他才真正的意識到自己不是在作惡夢。大高句麗真的敗了。

    李二準備說話,卻是被李淵打斷,李淵靠近李二小聲說道:「五郎說了,被俘的高句麗人一視同仁,以才能論身份。有本事的人自然可以吃得好,穿的好。他們之前的身份與我大唐有何關係。不作工,就沒有食物,作的不好食物減半。五郎那裡不是義捨,不會免費供人吃穿。」

    李二無奈的搖了搖頭,示意禁軍先把高建武帶下去。

    原本李二是想說,給予高建武一個院落,一個符合王候身份的待遇。雖然是戰敗國,但大唐是上國,也要體現出上國的風度來。

    現在看來。在大勝之後,連李淵都偏向著五郎了。

    「你等去吧。三天之後在這裡接朕。」李淵笑著沖伍斌等人揮了揮手,示意他們可以離開了。李二不解,李淵卻是一副非常專業的態度在對李二說著:「這個飛舟是初次飛行,這一口氣飛了上萬里,總是會發現一些大大小小的毛病,回耀州修理修理,保養保養,這東西不怕用,愛惜一些才可用的時間長些。用的順手些!」

    李二無奈的笑著,示意回宮。

    這裡也不是說機密之事的地方。

    就在天色完全暗了下來,長安的城門也一一的關閉之時,耀州的各工坊敲響了下工的鐘聲。下工,或者回家自己作些飯菜,或者去大食堂吃晚餐。再或者有些手頭上寬,卻沒有家的工匠三五成群的去找個酒鋪喝一杯。順便聽一聽評書。

    正當耀州的各工坊的人陸續往外走的時候,好幾處工坊的門口卻有穿著州府小吏服色的人站在工坊的門口。

    這是要有什麼事?

    不是害怕,只是好奇。

    許多人都不由的放慢的腳步,想看一看這小吏是來作什麼,工人們多是奴隸出身,只有少數是耀州的平民百姓,可官貴民賤的思想在普通民從心中根深蒂固。自然沒有人敢去開口問這些閒話。

    第七藥工坊大門前,金蔓青正提著籃子下工,她正準備去晚市買幾隻餅,然後回到自己的屋中煮些菜粥與餅子同吃。

    那小吏來到了金蔓青面前。

    「可是第七藥工坊,藥研室二等管工,金管工?」

    「是!」金蔓青不明情況,只是如實的回答著。

    那小吏拿出一個本子,大聲的說著:「大唐秦王殿下遠征高句麗,大勝。現已經控制了安市、丹東、卑沙。在攻打平壤城之時,卻是遇到崔主薄平妻的家人,殿下仁厚,怕是再有誤傷大唐子民之家屬之事發生,特准許耀州有功績,府尹推薦之人,回鄉省親。只要家門前有身份標識,唐軍不入,並賜予粗麻布一匹,精糧一石!」

    小吏講的這些話,全是武曌設計好的。

    講完之後,小吏再問:「代府尹問話,第七藥工坊,藥研室二等金管工,可需要回鄉探親。如需要,請在明晨向各住宿區管事正式上報。」

    說完,小吏給發了一份表格。

    正事說完,小吏笑著一抱拳:「恭喜金管工了,這是衣錦還鄉呀。這次僅有三十六份表格發下,各人依級別可帶婢女,僕役,護衛,家丁都在表格上有所體現,高句麗那裡咱們大唐剛占,縱然有些流寇,也不足為具。」

    這小吏的級別是流外,算起來比金蔓青還低了許多級。

    自然這會說話多了幾分恭敬。

    金蔓青卻是呆了,她去東市買衣服,買禮物,就是想回鄉帶給家人的。可現在真的可以回家了,似乎這一切都是那麼的不真實。

    還是她買下的那個給她作助手的婢女道謝之後接過表格,小心的捧著。

    這不是一張紙那麼簡單,這張紙代表著回家的機會。

    收到這樣表格的人都是經過詳細挑選的,可以說從卑沙城到安市城之間,所有大些的城鎮都挑選了一至兩人,只是論起級別,倒是金蔓青最高。

    那位高句麗樸姓小官,已經查明,竟然是那獻上丹東城的樸家支房,所以他就不用考慮回鄉了,更何況他也不想回去,因為他的級別低於金蔓青,現在還是奴隸身份,作不到衣錦還鄉這樣的快事。

    金蔓青都不知道她怎麼回住處的。

    她住處門外,卻是不知道為何突然來了好幾百人,似乎還有人在往這裡聚焦著。

    「金管工,我身強體壯。求你讓我給你作家丁,你回鄉之時帶上我吧。我是在建安城作工的時候被抓的,我的女人,還有娃子都在金海子。求您了。」說話的人說著就在跪,看打扮,卻是一個低等鐵匠,如果他的技術沒辦法再提高,十年八年也難給自己贖身!

    金海子。

    就在現代大連金州區以西,金海灣的地方。距離卑沙城在古代步行一天就能看到卑沙城。

    金蔓青的家所在的位置就在這金海子以北大約七八里遠的地方,那裡並不是一座城,而是在一處海邊的石山上又用石頭修了一座燈塔,慢慢的那裡成為了漁民聚焦的一個鎮子,也得名石城。

    「這,好吧!」金蔓青沒多想就答應了下來。

    這下可好,後面上百人也跟著大叫了起來,他們之中最遠的距離石城有二三百里,最近的就有石城的人,有兩人說起來還認識金蔓青的父親。

    金蔓青立即就不知道應該如何應付了。

    「我,我,我只能帶十六人回鄉,只有十六人。這還是城主因為我是女人,特批多讓我帶了兩個婢女。」

    有些亂了。

    住宿區的管事都聞訊趕了過來。

    消息為什麼傳的這麼快,武曌想讓傳出去的消息,如果有必要的話,一個時辰讓整個耀州人人都知道,也不是什麼難事。

    住宿區的管事大喊著:「都別爭了,努力的作工,每個人都有回鄉的機會。既然金管工拿不定主意,就聽某說。她家裡那鎮子,或者是村上的。十個人。既然金管工已經應下了金海子的這位,那金海子的六個人,如果爭不定,就抽籤!」

    事情倒也簡單,畢竟官方開口了。

    聚焦在這裡的多半是奴隸,只用少數思鄉心切的幾個平民。

    不過管事說的也有理,既然那裡已經被大唐佔了,以後自然就會有回鄉的機會。

    人數不少呀,真的開始抽籤了。

    州府之中,有官員問武曌:「公主殿下,是否要安插一些我們的人進去。」

    「沒必要,讓他們回鄉,這是恩賜。到了建安城,每一隊配上一些護衛的軍士,就不會有事,那金蔓青雖是女子,卻是我耀州二等管工,身份比正七品官只高不低,安排一個百人隊的護衛是合情合理的!」

    一切都在計劃之中。

    讓金蔓青這一類的耀州工匠衣錦還鄉原本就是計劃之內的事情,只是此時放在一個比較巧妙的時機,順便為李元興和平佔領卑沙至安市城這片地方作些貢獻罷了。

    三天之後,飛舟再次從耀州出發,順便就拉上了金蔓青等人。

    這些人當中,有兩個還參與了飛舟的建造。摸著飛舟的甲板,許多人都泣不成聲。不管是因為要回鄉了,還是因為能坐上這巨大的飛舟,總之是哭聲一片,許多五大三粗的老爺們,也一樣哭的像個孩子。

    長安城!飛舟停穩之後,有管事對回鄉的人大喊著:「所有耀州的工匠們聽著,今晚上在東市悅來客棧過夜。誰需要買些回鄉的物品,依級別,工匠級別每高一級,可帶一隻籐箱,每隻籐箱限重十六斤,不要超了量上不了飛舟!」

    ps:

    今天又到週日了,時間過得真快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