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大唐第一莊

正文 第825節 倭人分糧 文 / 晨風天堂

    大唐皇帝李二推遲了自己出行巡視的時間。

    因為天英閣的借口,希望可先在大唐皇帝的指導下嘗試監國的流程,如果有什麼不足之處可以再更改,這樣對於朝政來說是極大的好事。

    整個大唐到處都在稿建築,不僅僅是倭人,來自高句麗、百濟、南洋的勞工在各工地忙碌著,自然是大唐人第一等待遇,半島三族的二等,倭人與南洋三等。

    從第一位上船的倭人勞工開始,倭島已經有接近七萬勞工去了大唐,被分散了幾處工地在幹活著,時間也差不多過去兩個月時間了。

    倭島之上招人的速度在變慢。

    許多想掙一份錢的倭人已經開始往東走,在接近大和中都城的地方都貼上的招工告示。

    王霸的船隊終於將自己領地的新米裝船運到了廣島等幾個港口。王霸得到的可不僅僅是在這些港口招人,而是連通商權都一起拿到了。這裡大唐的商人也多了起來。

    昨夜,就有專門的倭人小吏走鄉竄村的高喊過。這是到了領糧的日子。

    許多倭人都帶著一個竹製的小架子,可以背著,然後能放兩石米,用繩子再綁在架子上。天不亮,碼頭上就排了足有幾千人,有些人距離遠的昨夜聽到消息就帶著飯團出發了,走了幾十里路趕到了碼頭。

    廣島的碼頭在這兩個月的時間裡,也作了擴建,從勉強停一條船,變成了可以停兩條船。同樣是勉強停進來,還需要在靠近碼頭的時候,靠人力拉繩子讓船靠岸。

    「下馬村!」有倭人小吏站在高台上,用鐵皮捲成的喇叭高喊著。

    普通的下等村民是沒有正式的名字的,但也有著自己用來稱呼的,被倭人貴族稱為賤名的名字,或者說是一種代號吧。

    一個個的叫著,排著隊一個個的上前來。

    那倭人小吏又在高喊著:「這是發的幹活頭一個月的米,大唐的貴人有打賞,所以幹的好壞總是有個區別的,需要花些日子來計算,也需要花些日子把米運過來,所以都不要鬧,聽大唐的貴人吩咐。」

    無論如何,總算是有米發過來。

    倭人原本就沒有什麼可鬧的,倭島的領主讓他們幹活卻是根本就沒有發過半粒米的。

    許多倭人先是上船下貨,然後在這裡開始封裝,帶著草編米袋的不在少數,就算沒有帶米袋的,也背著許多用於編米袋的草過來。不用人指揮,許多人就坐在地上開始編袋子,這袋子的編法或者說大小,已經印在普通倭人的生活之中。

    負責發米的只是船上的幾個普通的,認識字的船工罷了。

    叫名字,一口就叫了十個,那倭人小吏趕緊去應了一聲,高喊著十個名字。可許多人卻是有些茫然,因為一個村子,同名的人不少。原本就是賤名,許多人叫法都一樣。什麼一男,大男,二男之類的。

    「當時簽定合同的時候,每個人發過一個竹牌,對上那面的編號。」

    編號,這倭人小吏也不認識上面的數字,更不知道如何發音。

    「讓這個村子所有人都過來。」

    一個村子去當勞工的,也不太多,一般就是幾十個人。

    「叫二男的都出來。其餘的人每人領一包走!」

    分糧食很容易,一石米裝上,這可是上等的好米,當下這裡就有倭商在收米。一石這樣的米,可以換到一石陳米,再加幾斤糙米,依然是以物換物的方式。

    也有大唐的人在暗中打聽著這些商人的來歷。

    叫二男的有七家,核對編號之後,其中五家去領一包米。

    「你,五十包!」負責發米的船工指著其中一個用漢語說著,那負責翻譯的倭人小吏聽著就呆了,五十包,是不是聽錯了。當下就一臉恭敬的問著:「您剛才是說,五十包?」

    那船工也懶得解釋,指著那已經打好包的米堆:「從這裡開始,然後到這一包。都是他家的,告訴他,那個二男作了領二百人的小隊長,有些功勞,所以米五十包。」

    那一家人聽到五十包米,差一點暈倒。

    五十包,他們可是背不回去的,這麼多的米要怎麼辦。

    都是同村的,自然要幫了把,村裡人都願意幫著他把米背回去,有這麼多米了,自然也不用去把精米換成陳米了,回去可以放開了吃。

    正在所有人商量著自己搬米的時候,最後一個叫二男的家人被船工叫到了桌前。

    一隻袋子被從筐中拿了出來,直接就在桌上打開,滿滿一袋錢幣。「你米五十包,錢一千枚。你不要錢的話,再給你一百二十五包米。你自己選。」那倭人聽不懂,翻譯之後,依然是一臉的迷茫。

    這個錢可以幹什麼?

    倭國到現在還沒有錢這種東西,他們的貨幣就是米,或者是布。像稅收就是1戶交納庸布1丈2尺,庸米5鬥。所以還是以物易物的時代。

    這麼漂亮的,亮晶晶的小圓片代表著什麼?

    只有與大唐作過生意的商人懂,可普通的倭人那裡懂這些。

    「要不要錢,不要錢的話可以給你一些布。粗麻布可以換到兩匹、白麻一匹、絲割半匹。你看著換,要什麼你開口。」

    那倭人還是一副發呆的樣子,那怕翻譯給他講的非常清楚了。

    負責發米的船工眉頭已經皺了起來,他不是怕麻煩,只是大唐有大唐的規矩,用秦王殿下的話說,我們可以把倭人當牲畜去用,但答應的工錢,應該發的賞賜絕對不能少,這不是對倭人的信用,而是身為大唐人的傲氣,大唐人為自己的信用負責。

    無奈,這船工叫人從船上搬下了許多零碎的小東西。

    專門有一個懂倭語的對這倭人解釋,他可以領到多少東西,就算不要米,也可以換成其他的。

    「下一個村子。」

    幾乎每一個村子都有那麼一兩個拿到比普通人更多的米。

    超過普通人的那些,少則有五包,多的有上百包米。

    「頭,那個倭人想要兩個罐頭,還有上次的香餅一些。再要一匹粗麻布,還想要一根針,一些線。」

    「針,給他一包。」負責發米的船工很隨意的擺了擺手。

    針這種東西,靠鐵匠打,然後再磨,可是一個很不容易製作的小東西。而且真正的好針都是鋼的,所以一根針在飛鳥時代的倭島,那是貴重物品。

    就是放在武德年前的大唐,一根鋼針也值兩文錢呢。

    可現在,工業化生產,有專用的沖壓機,以及滾磨的機器,十根一包的針才要一文錢。

    當那一位滿臉堆笑的接過他要的東西,竟然跪在地上給發米的船工磕了一個頭,這才招呼著鄉親幫著把東西抬回去。

    下午的時候,另一個**出現了。

    「長安暴雨下了三天,秦嶺修路的工地上第一個扛著沙袋,衝上去。並且及時用油布蓋住了水泥堆那漏雨的部位,秦嶺工地大管工特別加賞。」

    旗幟性人物。

    這是最初李元興提升席君買用的方式,這一招在大唐上層的圈子時已經有許多在使用了。

    為了收服倭人,自然要選擇出一個旗幟性人物。

    一百包米、一匹普通的絲綢、兩匹細白麻、精緻的鞋子兩雙、衣服兩身、水果罐頭兩個、肉罐頭兩個、賞錢三千、外加一個卷軸。

    「賞錢留下吧,這錢幣可以換許多大唐的商品。這個卷軸要拿好,這是你們家的通行證,未來一年之內,憑這個卷軸家裡可以有三個人去長安一遊,也可以去工地探望。所有花銷都由我們負責,想買些東西,這三千錢可以買不少,憑這個卷軸可以用大唐的物價,不需要加異邦稅。」

    去大唐,可以探望工地上的家人,還可以一遊長安城。

    這個賞賜震驚了所有倭人。

    前面船工在繼續著他的工作,而靠近船的位置,有幾個大唐人已經聚在了一起。

    「頭,查清了。好幾個商人都來自大和國都城,還有許多人在不斷的打聽著咱們的事情。從這個情況上看,大和國已經注意到了咱們大唐。這一次打了賞,怕是很快就會被大和國那邊知道,看來有必要派人去一次他們的都城了。」

    為首的那個低著頭:「以什麼理由去呢,咱們想混進去也不容易,咱們最低的一個,也比倭人高半頭,混進去不容易。」

    「那麼,靠收買倭人怎麼樣?」

    「時間緊,萬一收買的不可靠怎麼辦?」

    幾個人在低聲商量著應對大和國的辦法,同一時間,就在碼頭外一處草料堆旁,幾個倭人也在討論著。

    「內海這周邊幾國,幾十個領主都和唐人有來往,許多人還花大價錢買了許多唐人的武器。他們領地的人在唐人按這樣算來,每個月少說也有幾十萬石米,他們有武器,有糧食。難免不會和出雲那裡一樣,和王城對著幹!」

    「出雲已經很麻煩了,要是這內海這裡再反叛了,會是**煩。」

    這時,碼頭上又傳來一陣陣歡呼聲。有一個倭人過去一打聽,卻是大唐人讓架鍋作飯,每個來領米的打賞飯團兩個。

    這一陣歡呼還沒有結束,又是一陣陣歡呼,原來又出現了一個超過三十包米的賞賜者。

    倭人為首的探子臉色陰沉:「你們盯著,我回去上報聖德太子!」(。)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