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言情小說 > 午夜的吻別

第25頁 文 / 董妮

    醫生怎知他們之前的種種糾葛,有如寒天飲冰水,何種滋味唯有飲者自己知。

    醫生輕咳一聲,只道:「李先生,既然檢查報告已經出來,我建議你盡快做手術。這種病是越快治療,對你的身體越好。」

    「謝謝你,醫生。」李鳴對著醫生深深一鞠躬。「那就請醫生幫我安排手術時間,我會準時前來就醫。」

    「那就明天吧!」醫生又翻了一下病歷資料。「李先生過去有沒有任何藥物過敏的紀錄?」

    「沒有。」李鳴說。

    「那你明天一早過來辦理住院手續,記住,今晚十二點過後就不可以吃東西。手術前我們還會為你安排做一場詳細的檢查,暫時就先這樣了。」醫生說罷,也合起了病歷。

    「我們知道,謝謝你,醫生。」李鳴和魏繡蓉同時對著醫生道謝。

    夫妻二人手牽手離開診療室,走過偌大的候診區,來到電梯間。

    李鳴和魏繡蓉相視一眼,不約而同抿唇一笑,也沒有說話,卻心有靈犀地同時將腳步一轉,走向了樓梯。

    一步一步地行,兩人十指交纏,沒有分開半寸。

    步出了醫院,一縷金陽當頭灑下,原本看來平凡無奇的世界登時變得繽紛起來。

    曾被二人唾棄到不行、灰暗的台北天空。此時也充滿不可言喻的情趣,遠山、綠樹盡皆招搖歡唱,慶賀二人的重生。

    李鳴輕輕地捧起魏繡蓉的臉,一個親吻落上她額頭、雙頰、鼻端,最後覆上那嫣紅的芳唇。

    「等我病好,我們回老家吧!」

    「那你公司那邊的工作怎麼辦?」

    「亞洲區行政總裁的位置有很多人可以頂替,這世界上不會只有我一個人能夠擔任這個職位,但是……」他緊緊地抱住她。「我的老婆只有妳一個,妳的老公也只會是我,我們要一起建立只屬於我們兩個人、獨一無二的家。而這項工作是除了我之外,沒人可以做得到的。我終於找到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了,繡蓉,我們重新開始。」

    「鳴哥……」她張開雙臂回擁住他,感動的淚早已溢滿眼眶。

    他深吸口氣再度開口:「繡蓉,嫁給我,讓我們一生一世做一對美滿夫妻。」

    她吸吸鼻子,踮起腳尖,用力吻上他的唇。「好,我們要牽手一生。」

    至此,李鳴與魏繡蓉重新結成一對夫妻。

    【全書完】

    後記

    悲劇?喜劇?

    喜劇?悲劇?

    什麼是悲劇?什麼又是喜劇?

    這個故事,我一邊寫,就一邊這麼思考著。

    有情人終成眷屬就是喜劇嗎?誰知濃情有沒有轉淡的一天?誰又知死亡會不會在某一日突然降臨,讓喜劇成悲?

    想著想著,這故事就如同思緒一般,乍喜還悲、忽悲又喜,最終卻也分不清是喜是悲,全攪混成一氣了。

    這是【夜逃屋】系列的第二本,完結篇如果沒有意外,就該是龍依登場了。

    《午夜的吻別》這個故事我寫得非常開心。那絲瓜水的運用,可真是咱們鄉下的駐顏妙招喔!拿它來敷臉,日復一日不間斷,效果保證不比名牌化妝品差。

    而魏繡蓉披著被單唱歌仔戲,那可是我小時候愛玩的遊戲之一呢!

    不過故事裡頭那部「君臣情深」是比較近期的作品,只是也有幾年了吧?

    近一、兩年,真的沒有什麼新的歌仔戲連續劇上檔。

    還記得十幾二十年前,那時多愛看華視葉青、中視黃香蓮、台視楊麗花的歌仔戲啊!

    那時候的戲多半三、四十集結束,幾乎沒有拖過百餘集的,故事緊湊又勾動人心,那些唱腔、身段、曲調……真是傳統戲曲的輝煌時期。

    我頭一回知道新娘頭上要遮著一個米篩,喜車上要綁著一塊豬肉等種種的習俗所為何因,還是從葉青的「周公與桃花女」知道的。

    原來遮米篩是為了擋煞,綁豬肉是要驅白虎,好有趣的故事,好有意思的典故。

    不過葉青歌仔戲裡,我最愛的卻是那部「皇甫少華與孟麗君」。其中,尤鍾楊懷民演的皇帝,那風流君主戲大臣的一段戲,其後拿著孟麗君小巧金蓮鞋自顧賞玩作夢的樣子,而後為免君戲臣妻失禮而歸還繡鞋的曲目。

    楊懷民演起這風流君主,只見其多情,卻不見下流,真是入木三分。

    黃香蓮歌仔戲裡,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江南四才子」。其中有一段,周文賓為求唐伯虎一幅畫,不惜假扮女裝,引風流才子入局,繪下丹青。

    這似男也似女、似女又似男的一段戲看得我是陶醉萬分。

    可惜,近年歌仔戲曲逐漸自三台的連續劇目中消失,也不知從何時開始,幾乎再難見到那些美麗的身影。

    直至「君臣情深」上演,幾乎是感動得痛哭流涕。

    陳亞蘭的王文英和楊麗花的宋仁宗相攜出遊,大臣與君王間那眉目的遞送,情深意切,讓我這已墮入BL之道的同人女一時看得真是心如小鹿亂撞,每日就這麼苦守電視機前,拿著遙控器將節目一集又一集地錄下來,小心刪除廣告,仔細珍藏。

    至今偶爾拿出來回味,仍覺餘韻無窮。

    我不知道這傳統戲曲還有沒有重登輝煌舞台的一日,就如同之前在某網站上看到一串租書店老闆的抱怨。

    近幾年,看書的人是日復一日地減少,年輕人寧可上網咖打遊戲、聊聊天都好,就是下願捧起書本,多瞧那些字一眼。

    文字和語言是知識傳承的一大關鍵,而今的教育卻讓我們國家未來的棟樑遠離書本,厭棄文字。

    租書店老闆哀歎看書的人是日漸減少,政府的限制卻是越來越多,出版社更是一本緊接著一本地大量出書,他們的生意相對就更難做了。

    或許有一天,小說一類的通俗文學將如傳統戲曲般,化為昨日黃花,要相會只有夢中尋了。

    不過凡事有起便有落,所以也不必哀歎,任它風霜雪雨、四季去替換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