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教父三國

正文 第一百一十七章 再犯長安 文 / 北方三哥

    賈詡面露黠色,高飛便已經猜想到了,世傳賈詡之毒,果然名不虛傳,高飛低頭默許賈詡道,「文和先生啊!以虎驅狼之計,妙不可言!」。

    當時賈詡一人一馬,奔赴前方那隊亂軍之中,而亂軍眼見得「冀州」的大旗,更是四處亂逃,賈詡不以為意,眼觀四方,卻有一人入得賈詡法眼之中。

    所謂烏合之眾,亦有領頭之人,而這西北軍雖亂,也必然有一個將軍,而賈詡正是在尋找此人,卻見得不遠之處,有一個盔甲不若尋常兵士之人,必然便是了,所以賈詡驅馬而至。

    那將軍人物,見得冀州陣營之中走來一個文臣,便駐馬等待,他料定此人不是來殺他,便是來救他!

    賈詡在馬上施了個禮,「未請教將軍名號?」。

    那將軍回答道,「在下西北人李榷!」,隨即其身後又閃出一人,「這個乃是我的兄弟,郭汜,未請教來者何人?」。

    賈詡大笑,「無名小卒爾,在下只是冀州刺史軍中的一個軍師祭酒!」。

    這賈詡也算不上是謙虛,因為軍師祭酒的官職實在是太小了,如果換算成後世的九品官制,也只能充作一個八品官而已,雖然高飛並沒有給賈詡太大的官職,但是卻視他為自己的左右肱骨,這一點,冀州城人盡皆知,所以賈詡的官職雖小,卻也是僅次於高飛之下的人物!

    李榷問道,「先生前來何意?難道是要剿滅我西北殘黨?」。

    賈詡搖頭,那李榷身後的郭汜卻道,「先前你們冀州兵馬與呂布聯手,大破我西北軍,此時不在長安城內慶功,何故著急歸還冀州?」。

    「呂布其人不堪與謀,色厲內荏之小人也,我家主公助其攻打董卓,事成之後,這廝竟然要收編了我家主公的隊伍,真是欺人太甚,我家主公氣憤之下,便拔兵回歸冀州,卻不跟這莽漢計較!」。

    李榷聽得這話,才略有放心,「感情不是來圍剿我們的呀!」,但是平白無故這個冀州的軍師祭酒何故會來與他這個敗軍之將攀談,李榷改口道,「董卓相國此刻已經身死矣,呂布小人,大逆不道,行弒父之舉!也該落得個眾叛親離!」,說完之後,便轉身欲向西北而去。

    這李榷郭汜二人卻被賈詡攔住,「二位將軍何意啊?」。

    「相國身死,我等逃亡西北之地,以圖保全性命!」,李榷郭汜二人異口同聲說道。

    賈詡卻擺手,「兩位將軍好生糊塗啊,此刻卻如何能夠逃回西北之地,董卓相爺把爾等帶來京畿之處,怎肯輕易便回?」。

    「不回還能怎的?」。

    賈詡微笑道,「某有一計,為二位將軍謀劃,如今董卓身死,呂布盤踞長安,二位將軍難道不思給相國報仇雪恨之事?」。

    李榷郭汜二人,此刻便像是被霜打過的茄子一樣無精打采,「你也說是呂布殺了相國大人,我等二人怎能報的了仇?」。

    「此時二位將軍丟盔棄甲回歸西北,有顏面見江東父老,不若即刻整頓手下的西北軍馬,重拾軍心,思慮為董卓大人報仇,殺入長安,與那呂布較量一番,若是勝了,便殺呂布為相國祭奠;若是敗了,再逃回西北也不遲啊?」。

    李榷郭汜二人一琢磨此事,覺得有些把握,但是卻憂慮道,「可那呂布實乃勇冠天下啊!」。

    對這種糊塗人說事情,就是費勁,不過賈詡為達目的不罷休,只能繼續把此事往細裡點,往明裡透,「二位將軍有所不知啊,此刻呂布大勝,必在城中大肆慶祝,怎會料到兩位將軍會殺他個回馬槍,這是出其不意之舉,按兵法雲乃是佔盡先機;再有那呂布城中不過萬餘兵馬,且有所損耗,因為有新勝之利,便有怠敵之機,而將軍為董卓報仇,全軍激憤,此乃此長彼消,是為佔據主動;好虎架不住群狼,那呂布也不是鐵打的漢子,也是血肉之軀,二位將軍有何懼他?佔盡先機,佔盡主動,我以為二位將軍必能取勝,殺了呂布那廝,揚名天下,也能為董卓大人報仇雪恨!」。

    李榷郭汜此刻卻不再猶豫,聽得賈詡一言,也以為有把握,當時便傳言於各路逃竄的西北軍,並高呼,「呂布那廝欲殺進我西北之人,我等難道洗乾淨了脖子等他來砍嗎?徒死無益,能從我反乎?且為董卓相國報仇,殺剮了呂布!」。

    一時間四處流竄的戰敗西北士兵,都匯聚在離李榷郭汜二將周圍,便聚集了六萬餘人,兵分四路,殺奔長安而去。

    賈詡站在身後大笑,看著這兩個原本打算逃跑的傢伙,又重新奔赴回了長安,暗道一句,「這下子呂布不好受嘍!」。

    賈詡隨即驅馬回到冀州陣營之中,高飛早就在一邊看的明白,對賈詡說道,「有先生一人,可抵十萬兵馬!」。

    賈詡倒是顯得謙虛,「主公言笑了,文和不敢當!」。

    「先生一言便驅使李榷郭汜二人領兵六萬,直犯長安,當然當得!」,高飛把賈詡攬在身旁,小聲問道,「先生去忽悠那兩個人攻打長安,他們卻沒問我高飛為何不隨他們一起?」。

    其實事情很顯而易見,李榷郭汜二人明擺著被高飛當作槍使,他自己不去攻打長安,反倒是教唆這兩個西北敗將去,其心昭然,卻沒被發現。

    賈詡卻道,「難道主公要留在此處坐山觀虎鬥,伺機再把獻帝搶回來嗎?」。

    高飛搖頭,「此二人要是去犯長安,王允必死啊!」,高飛知道三國的一些歷史事件,雖然有一些東西由於高飛的介入而被改變,但是大的歷史潮流不會變,所以這個李榷郭汜二人,並未辜負賈詡的囑咐,倒是大破長安城,殺了司徒王允,而高飛實在是為貂蟬考慮,她的爹爹馬上就要掛了,不知道應不應該把這個消息告訴給她。

    高飛回首看向身後,有一個不算太大的馬車,雙兒和惋心還有貂蟬姑娘都在其中,女人不善騎馬,所以高飛特意為她們安排了一個舒適的地方,免於車馬勞頓。

    賈詡又道,「既然主公無意於此,文和便不再多說了!」。

    高飛也示意全軍奔赴冀州,早日回歸大本營,早日舒心。

    這李榷郭汜二人,殺奔長安之時,卻在路上遇見了董卓手下的偏將胡車兒,這個胡車兒也領著三四千兵馬,與李榷郭汜二人合意,自薦為先鋒,殺個回馬槍直奔長安。

    這個王允的屁股還沒有坐熱乎呢,便聽說李榷郭汜前來犯長安,急與呂布商議對策。

    呂布卻說,「司徒大人放心,此等鼠輩,何足懼也!」,遂派遣副將李肅帶兵出敵。

    這個李肅一馬當先,便與那胡車兒相遇,大殺一陣,胡車兒抵擋不住,敗陣而去,李肅初戰告捷,便也欣喜,回歸營寨之內,不想當夜二更天的時候,胡車兒趁著李肅不備,率領軍馬前去劫寨,李肅的隊伍當時大亂,敗回長安城內,折軍馬大半。

    呂布大怒,「汝竟然挫我軍中銳氣!」,遂斬李肅,懸頭於門。

    次日呂布親自帶兵迎戰胡車兒,胡車兒致人不是呂布的對手,便節節退兵,呂布奮勇直追,這胡車兒退到李榷郭汜之陣營的時候,呂布依舊不懼,率領著不到五千人馬,衝進了李榷郭汜之陣營中。

    現在這呂布所帶領的五千人馬已經是長安城裡所有的兵力了,所以呂布只隻身一人入得李榷郭汜大陣之中,一戟砍了胡車兒便回,無人攔得住。

    李榷郭汜二人大驚,招呼軍中的張濟、樊稠商議道,「呂布神勇,奈何?」。

    張濟道,「呂布雖然神勇,卻無謀略,可以破之!」。

    隨即,張濟引著一隊兵馬,引誘呂布來戰,而呂布來戰之時,張濟卻不與其正面衝突,只是以弓箭弩射招呼這個呂布,而此時李榷郭汜二將,早就引著數萬人馬,抄其後路,可惜呂布領著的五千兵馬已經都作鬼魂了,待到呂布發現是計的時候,回身與李榷郭汜二將交戰,那李榷郭汜二將也是避其鋒芒,不與之硬碰,前後兩路軍馬,卻把溫侯呂布好生戲弄,顧得了頭顧不了屁股,一時間焦頭爛額,而與此同時,樊稠早就另外引著一隊軍馬,直接攻打長安城內,長安危在旦夕。

    卻說這呂布被一頓戲耍之後,也料得中計,便不再戀戰,撇下五千鬼魂,騎著赤兔馬,直奔回長安城,在城門之下,硬是憑借自己的一人之力,趕跑了樊稠的一萬大軍,算是解救下了長安城,不過呂布也是頗有不堪,旋即歸入城內,而李榷郭汜二將,也並未再攻長安,因為經過此番戰鬥,李榷已經有了後手。

    長安城中有一人名為李蒙,乃是董卓餘黨,又與李榷熟悉,在長安城垂危之時刻,這李蒙暗中給李榷休書一封,表意,願為內應,所以這個李榷才會有如此大的把握!

    數日之後,李蒙偷偷打開長安城門,李榷、郭汜、張濟、樊稠四路軍馬,共計六萬餘人,一起殺入長安城。

    呂布左衝右突,砍了一千人,還有一千人衝過來,實在招架不住,便引著數百騎玩城外而去,呂布在赤兔馬上招呼王允道,「大勢已去,請司徒大人上馬,同出關去,再圖良策!」。

    王允在一邊喊道,「漢室天下太平乃是我之所願,而今寤寐不得,願死臣明志!」。

    呂布再三相勸,王允只是不肯離去,未消一刻功夫,城門各處大火燒起,情勢危急,呂布什麼也顧不上了,只得拋卻家小,領著百餘騎飛奔出城,投奔袁術去了。

    呂布勒馬飛奔之時,王允身後湧出一個小兵,望著王允的後心上,一刀朔了進去,霎時間,白刀子染成紅色,王允倒地,而他的眼珠子久久不閉,直瞪瞪的瞅著洛陽方向,死不瞑目。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