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教父三國

正文 第一百三十五章 要你命 文 / 北方三哥

    郭嘉開門迎接劉備,見到劉備左手提著一壺酒水,右手提著一個食盒,堆笑道,「素知先生愛酒,特意備下了一壺陳年佳釀,來與先生對酌!」。

    劉備便欲進門,郭嘉卻並未作請進意思,開門見山道,「使君這是何意?」。

    「別無他意,只是來與先生飲酒而已,肯共飲否?」。

    郭嘉臉色一變,陡然笑臉相向,「使君夜晚前來,恐怕令奉孝於主公處說不清楚,情誼已領,酒水倒是不必!」。

    劉備也並未強求,只是說到,「先生愛酒,劉備處美酒佳釀無數,只是沒有能夠賞識者,倒是白白的在角落處落灰!」。

    郭嘉送劉備歸去,說實話,郭嘉對美酒是沒有抵抗力的,就像是對美女一樣,不過郭嘉能勸主公棄掉貂蟬,也自然可以自制對美酒的偏愛,而劉備於路上對郭嘉稱讚不已,事情擺明,這劉備想要挖高飛的牆腳,而郭嘉倒是沒有動容,送回劉備之後,郭嘉又轉而去面見主公,倒是未說劉備邀飲之事,只是言說劉備異心大矣,誠宜速歸冀州。

    高飛未允,而郭嘉倒是嗔怪自己給主公出主意,讓其前來徐州,之前對劉備低估了,不過此刻郭嘉也只能見招拆招了。

    次日,徐州方面傳來消息,說是陶謙病重而亡,欲召劉備及高飛前去弔唁,高飛沒有料到這個陶謙尥蹶子這麼快,昨天在徐州城內還見到其人,今天就歸西了,不過這件事情還是得要算在劉備的身上,高飛正準備前去徐州城內,看看這個劉備究竟要怎樣在他的眼皮子底下謀下徐州,不過這郭嘉又來勸諫高飛,「雖說是陶謙三日之內必死,但是這消息也太快了,其中必定有詐,若是劉備在城內設伏,那便是龍潭虎穴之地,主公勿去!」。

    高飛以為郭嘉多慮了,便說道,「借他劉備三個膽子,他也不敢殺我,他所圖謀者不過乃是徐州之地盤,況且徐州之內也並不是劉備心腹所在,君勿多言,有趙雲在我身邊,不用擔憂!」。

    食君之祿忠君之憂,這郭嘉把話說盡,也是無可奈何,只是說到,「我郭嘉來投主公,乃是一腔熱血灑大地,謀臣之言,聽不聽者全在主公雙耳,但聽一言,勿使後患!」。

    高飛見到郭嘉言辭鑿鑿,也有點動搖,但是劉備已來請高飛同去徐州主城,前去弔唁陶謙,高飛對劉備言說,且容我換上一身素衣,便轉身對郭嘉說道,「你速趕回冀州之內,調譴許褚、華雄二人領兵五萬壓破徐州之境,若是無事便好,若是有事,但屠徐州全境!」。

    高飛還是要前去徐州犯險,不過郭嘉也已會意,以冀州的軍事實力相迫,料定這個劉備也做不出什麼出格的事情,郭嘉欣然領命,從側門而出,疾回冀州。

    卻說高飛領著趙雲並數十騎與劉備趕赴徐州主城,而郭嘉帶著餘下數十騎往小路投奔冀州而去,於路不提,單說高飛與劉備之行,盡皆上馬,不出兩個時辰,便到了徐州主城,但見城內皆掛著白色燈籠,路上無人,肅殺之意盡顯。

    糜竺在陶謙府上披麻戴孝,以表哀思,見劉備和高飛前來,起身施禮,高飛見到糜竺,便問,「陶謙大人何時歸去?」。

    糜竺答道,「昨夜三更時分,大人突然一口氣提不上,便去了!」。

    高飛在一旁拾起了三根香燭,在蠟燭上點燃之後,進得陶謙停放棺木的靈堂上,祭拜了三根香,口中默念,「陶謙走好,害你者劉備,搶你地盤者亦是劉備,陶大人你終究是看錯人了,枉稱仁義!」。

    高飛想要繼續上前瞻仰一下陶謙的儀容,倒是被一旁的糜竺攔住了,「大人莫進,我家兩位公子還未見其父親一面,但請我家兩位公子先見!」。

    高飛一琢磨也是,便不再上前,在靈堂前立了一炷香的時間,也沒有見到陶謙的兩個兒子來哭他老爹,正在生疑的時候,這糜竺倒是在一旁招攬諸位大人,「陶謙臨死之前,有遺囑一封,待得徐州城內諸位大人齊聚的時候,正好宣讀!」,糜竺面向高飛,又說道,「尤其是冀州刺史高飛大人,我家大人指定高大人來宣讀此遺囑,關乎徐州之安危之事,高大人不可推辭啊!」。

    高飛倒是覺得奇怪,按理說這個遺囑裡的東西他早就瞭然了,無外乎就是把徐州讓給劉備罷了,為毛這個東西要讓他來讀呢,難道這個劉備想要假借高飛之口說出他不可告人的秘密嗎?

    高飛並未表態,而是面向劉備,劉備滿臉之上都是愁容,似乎死的不是陶謙而是他親爹一樣。

    眾人隨著糜竺,都到了平常議事的大廳裡,高飛於路上,湊在劉備的身邊,詢問道,「怎麼今日不見張翼德兄弟?」。

    劉備皮動肉不動,說道,「三弟身體有恙,在小沛城中修養,不復前來!」。

    劉備身邊只有關羽一個人,倒是讓高飛感覺不自然,這哥三個從來都是穿一條褲子的,怎麼今天獨獨少了一人,高飛倒是感覺到這裡的氣氛略有不對。

    進入議事的大堂之內,高飛決定先發制人,不去管那個陶謙的遺囑了,便高聲對大堂之內諸多的徐州官員說道,「陶謙大人仙去,留下偌大的一個攤子沒有收拾,黃巾來犯,曹操來犯,哪次都讓徐州之內戰戰兢兢,而明日之後呢?又復有黃巾,又復有曹操來犯,先去之人不應誹謗,但是徐州乃是大州,何以讓其他弱小之輩亦能**,悲乎!」。

    當下便有人道,「陶謙大人兩子無能,不當任州郡,不應立此二子為徐州之主!」。

    這話倒是還有一點中高飛的下懷,而一旁的劉備還是沒有反應,高飛又說道,「徐州之主,有能者任之!」。

    又有人說道,「此刻徐州之內,論有能者,未有高大人和劉玄德了!」。

    高飛笑道,「高飛不敢覬覦徐州,依我看來劉備劉玄德似乎更加適合徐州之主,只不過劉使君初來徐州時間不長,恐怕難以服眾,徐州之地,事宜內舉,不宜外推!」。

    沒等高飛一句話說完的時候,一旁的糜竺倒是開口道,「徐州之前途所在,陶謙大人早有安排,全在這封遺囑之內,還請高大人宣讀,到時候再議可行不可行,猶未為晚!」。

    有這封遺囑壓著,高飛想要把劉備的事情攪黃還是頗有難度的,當下劉備也悄悄也湊到高飛身邊說道,「陶謙大人四更天身死,已有數十個時辰了,還是早早宣讀遺囑要緊!」。

    轟然一聲,高飛的腦子一亂,不是因為馬上就要宣讀那封遺囑的緣故,而是劉備的話語,糜竺說陶謙三更天死,而劉備說陶謙四更天死,而這點時間的差距,劉備不應該故意提醒到高飛,所以說,高飛已經料到事態的詭異之處了。

    突然的心口一陣冷風,倒是讓高飛有點感覺事態可能不受控制了,而這時,糜竺交給高飛手裡一卷絹布。

    帝王用黃色,諸侯用紅色,而高飛的手裡的絹布便是紅色的,上面繡著一隻麒麟瑞獸,此刻在高飛看來,這麒麟便是凶兆,不過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高飛也不能露怯,便輕輕的打開了絹布。

    有一句成語叫做圖窮匕見,出自《史記》,說的是荊軻刺殺秦王,把匕首藏在獻給秦王的燕國地圖裡,在大殿之上,秦王緩緩的打開了荊軻獻上來的地圖,而地圖完全展開的時候,秦王見到裡面竟然藏著一柄匕首,而此時,一旁的荊軻便搶下匕首,企圖殺死秦王,當然荊軻最後以失敗而告終,不過此時的高飛卻恍如隔世,因為那封遺囑的絹布,在高飛的手裡完全打開之後,也出現了一把匕首,而且匕首上帶著血跡!

    高飛大驚,看著那支帶血的匕首,思緒遊走,而當下眾人見得高飛手中握刀,盡皆慌張,更有人大喊道,「高大人要殺人啊!」。

    當下大堂之內大亂,而高飛看到絹布上哪裡有什麼陶謙的遺囑,分明乃是六個大字,「高飛葬身於此!」。

    高飛瞬間明白其中的深意,未及開口辯解,一旁的糜竺便喊道,「高飛殺人,昨夜正是高飛殺了陶謙大人!」。

    劉備立在一旁也喊道,「好你個高飛,竟然謀害陶謙大人,今日人證物證俱在,還有何辯言?衛士何在,速速殺掉此賊人!」。

    當下便從外湧進數百衛士,手拿槍戟,便來誅殺高飛,而且陣勢意欲殺人滅口。

    高飛手裡拿著一柄帶血的匕首,高聲呼道,「趙雲救我!」。

    卻原來這趙雲此時正在陶謙的靈堂之處,所以劉備故意把高飛哄到大堂之內,兩處卻隔著數道圍牆,趙雲哪裡聽得到高飛的呼喊。

    「劉備你個夠娘養的,自己幹的好事居然還陷害我,我要殺了你!」,高飛甩掉手中的匕首,奪過一把長槍,便來戰諸多守衛,正欲屈身去取了劉備的性命,卻被關羽關雲長擋住了去路。

    關羽大喊道,「殺陶謙者,必死!」。

    「死你妹啊,王八犢子!」,高飛使槍去抵擋關羽得青龍偃月刀,「嘎崩」一聲,高飛手中的長槍應聲折斷於青龍偃月刀之下,而關羽一刀揮出,直取高飛性命。

    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章。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