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教父三國

正文 第一百五十五章 曹操遇險 文 / 北方三哥

    張濟做吃痛狀,翻身上於馬上,在前面引路,而曹操攜軍馬緊跟其後,曹操問道在前的張濟,「呂布有多少人馬前來,汝竟然抵擋不住一時半刻?」。

    張濟騎馬在前,並未回頭,只是說到,「呂布軍馬不知數,但見呂布殺將過來,眾軍盡皆膽怯逃竄,某不能敵也!」。

    曹操見張濟現在只剩下隻身一人,難道他所謂的派出大隊人馬護送獻帝歸袞州,卻只有這麼點本事嗎?

    曹操又問,「呂布不見獻帝其人,哪裡肯帶兵馬而回?」。

    張濟卻解釋道,「當時鑾駕之中所坐的並不是獻帝本人,呂布見我軍大敗,便搶奪鑾駕而走,所以某才能保護獻帝藏匿於鄆城之中,以保無虞!」。

    曹操見張濟的回答並無半點破綻,但是心中卻油然的生出疑色,而此時鄆城之外的戰場情況還有這張濟應對如流的答覆,都讓曹操感覺不對勁,而就在曹操生疑的時候,騎馬在前的張濟突然駐馬,曹操問道,「汝是何意?」。

    張濟說道,「前面那座破屋之內,便是獻帝之所在,不過獻帝受到驚嚇,還請曹將軍下馬步行,以見聖駕!」。

    如果說先前曹操只是懷疑的話,現在卻落實了,騙他下馬,只身前往獻帝去處,哪裡會有什麼好事,曹操隨即拔出腰間佩劍,厲聲喝道,「張濟小兒,你究竟是什麼居心?」。

    張濟以背對曹操,所以曹操看不見張濟的神色,而就在曹操準備發難的時候,張濟卻在馬上大笑道,「此地便是你曹操葬身之所!」。

    曹操大怒,「不好,中計了,全軍撤退!」,而曹操身後的典韋,聽到主公言說中計,當下便欲殺了張濟,以洩恨,未及鐵戟出手的時候,張濟早就沒有了影子,而鄆城之內,四門齊閉,城外喊殺聲四起!

    曹操大窘,「張濟匹夫,竟然害我!」,隨即便轉身欲率領軍隊突圍而出,但是哪裡有曹操返身的機會,鄆城之內,四處城門關死,而且張濟還令人在城門之處碼上了石塊,以圓木杵地,哪裡推的開!

    曹操見狀大窘,隨即便發現整座鄆城之內堆積的都是木屑硝石之類的易燃之物,覆蓋上葦草,簡直就是一座火葬場,而就在曹操皺眉的時候,鄆城之外,果然有火箭飛入,一時間,鄆城內火勢大起!

    張濟早就跑出鄆城之外了,大喊道,「明年今日,便是你曹操的祭日,某會以杯酒相祭的!」。

    曹操聞言大怒,謂之左右曰,「如之奈何?」。

    當時鄆城中火勢趁風,大有燎原之勢,典韋在曹操身邊說道,「某率領一眾,衝上城牆之上,殺出一條血路,跳出城下,打開城門,主公帶領軍馬再殺將出去!」。

    情急之下,容不得曹操允諾,典韋便吆喝來數百人,願意隨他衝出城外。

    典韋撥開火勢,上了城牆之上,但見鄆城之外,儘是張濟的隊伍,而且一眾弓箭營,挽弓欲射,典韋見狀大呼不好,果然城外張濟見得城頭之上有人攀上來,便當即下令,羽箭齊發,典韋舞起手中的兩把短鐵戟,左遮右擋,羽箭不能近身,而周圍百餘眾,哪裡躲得過如雨般的箭矢,紛紛倒地而亡,而城中的大火越燒越旺,典韋顧忌不了許多,就在箭雨之中,跳下城牆而去,雖然未中一箭,但是一落地,便有千餘軍士圍將上來,意欲誅殺典韋,而典韋以雙鐵戟杵地,口中大呼道,「擋我者死!」。

    忽有一個人聲響起,「擋典韋者死嗎?」。

    數千軍士一齊散開,背後走出一人,持著一柄精鋼方天畫戟,身披百獸護胸甲,頭戴雙鳳孔雀翎,大喝道,「還不受死!」。

    典韋見到呂布閃出,腦中已然明瞭,手中雙鐵戟忽地拋向空中,雙全如熊掌,先取呂布,此時在鄆城之下作戰,不便騎馬,所以呂布並沒有赤兔馬在身,而典韋與呂布也不是第一次交手,當初在滎陽之時,呂布仰仗坐下赤兔馬把典韋打成重傷,而今,典韋卻要一雪前恥!

    呂布橫出方天畫戟,一掃一收,便躲過了典韋的攻勢,而典韋收勢之後,雙戟已然落入了手中,大喝道,「卑鄙小人,竟然暗算我家主公!」。

    呂布倒也不急,因為他知道典韋之生死不重要,曹操的生死才是大事,所以呂布並不是為了再敗典韋一次,而是糾結典韋,教曹操入必死之境!

    典韋主攻,而呂布主守,須臾之間,典韋便見到城內火勢更甚,心裡焦急不已,奈何呂布並非輕易可以取勝的對手,而且再這般糾結,恐怕他主公曹操的時間就真的不多了!

    張濟卻在一邊觀虎鬥,大聲謂典韋曰,「鄆城乃是一座死城,我為曹公謀劃之地,倒還何意否?」。

    典韋怒氣愈勝,手中的章法便愈強,但終究是勝不得呂布。

    此時在袞州城內,荀彧登城遙望,見二百里之外有濃煙升起,心中已經是憂慮不已,便面見將軍曹仁,乃說,「張濟在鄆城之內言說為呂布所戰,主公念及獻帝之安危,驅兵前往,但是此刻鄆城起火,荀彧懷疑主公中計身危,請曹將軍帶兵營救,已策萬全!」。

    這曹仁乃是曹操的族弟,深得曹操信任,聽聞荀彧之言,也以為有理,便即刻調動袞州之內兵馬三萬,遣將李典、樂進、曹洪三人,直奔二百里外的鄆城!

    曹仁急行軍,兵馬到鄆城二十里之外的時候,乃見到一座山峰,曹仁駐馬在前,隨軍之中,還有曹操的別駕程昱,程昱見這座山峰危險,便對曹仁將軍說道,「此山恐有伏兵,當先一隊兵馬前去探明,方可行軍!」。

    曹仁見鄆城的方向上早就煙雲遮日,憂心不已,「主公若是被困在城內,如何是好,所以此刻耽誤不得,宜立即行軍,探清鄆城之虛實!」。

    曹仁不聽程昱之言,繼續帶兵前進,過那座險峻山峰腳下的時候,突然亂石滾下,圓木飛出,曹仁所帶之軍馬,瞬間便死傷小半數,而曹仁見狀,急令全軍後退,然而此時退軍卻哪裡來的急,只見山峰之上,湧下數千人馬,而山腳下的路途之前方,也被攔住了去路,曹仁想退,後路也被堵死了。

    曹仁下令全軍死戰,而大多數的士兵未及拔出武器,便已經被衝擊而下的敵軍砍翻在地了,曹仁手持一柄長刀,護在程昱身邊,「恨不聽先生之言!中計矣!」。

    程昱急召集曹洪、李典、樂進數將,聚集不及一萬人馬,附在曹仁耳邊說道,「此乃是將軍衝出重圍之根本,而主公必然在鄆城之內被圍,此刻火光滔天,命不久矣,將軍肯就曹公乎!」。

    曹仁厲色說道,「主公乃是我曹仁之兄弟,安肯棄之乎?」。

    程昱說道,「如此最好,若是此刻將軍率軍歸還袞州,必然無恙,但若想要衝入鄆城,救下主公,須得犯險!」。

    「願以某之性命,換回主公!」,曹仁把剩下的兵馬聚集一起,準備奮死一搏,以救曹操。

    呂布還在鄆城城下,糾結典韋拖延時間,所以此時伏兵曹仁之眾的乃是張濟本人,張濟見鄆城之外有呂布鎮守,必然不會放出一個曹軍之人,他便親自領兵,埋伏在鄆城二十里外的險峰之上,而從袞州奔赴鄆城,此山峰腳下便是最近的路程了,所以張濟料算無失,就等著曹操和曹仁兩兄弟分別入甕,果不其然,一先一後,都落入了張濟的圈套裡!

    鬥獸尚有三分威,所以張濟的軍隊埋伏曹仁得手之後,並未死追,而是留下了一點空子,故意在歸還袞州的方向上鬆懈兵馬,而大部分的軍士見到此種情況,都會以保命為首要,朝著防守最薄弱的地方逃竄,而到時候曹仁的手下也就剩下不多少人馬了!

    從戰略上瓦解敵人,是張濟的高招,不過此刻張濟的對手也不凡,乃是號稱曹操手下「三子良謀」之一的程昱!

    曹仁聽得程昱之言,便遣五百人從返回袞州的方向上衝出,而張濟見到此種狀況,也不多加阻攔,曹仁又派五百人往袞州的方向上逃出,張濟依舊不攔,曹仁一而再再而三派遣五百人的隊伍逃出,一萬人馬一分為二,已經有五千人從袞州的方向上逃出去了,張濟大喜,在等待幾刻鐘的時間,這曹仁的手下就沒有兵力了,正是任人魚肉的時候!

    就在張濟靜候的時候,曹仁突然率領餘下的五千人馬從前方突出,目標正是火光滔天的鄆城,而張濟哪裡肯放曹仁往鄆城而去,便遣兵阻攔,卻在此時,張濟的身後殺來一股援軍!

    按理說袞州不應該有這麼快的反應時間,而張濟觀察的時候,暗叫不好,原來從張濟的屁股後面殺來的軍隊正是剛才他親自放出去的!

    程昱料定這個張濟是希望曹仁被做空的,而程昱稱號將計就計,先放出五千兵馬,待到曹仁反攻的時候,這五千人馬從後邊殺張濟一個回馬槍,與曹仁的五千人馬形成合擊之勢,正好助力曹仁突圍!

    張濟前後應接不暇,欲攔曹仁,身後又遭攻擊,兩頭不能相顧,而張濟不得已之下,只能放曹仁所部往鄆城而去,因為時間已經差不多了,曹操在鄆城之內必死,正好把曹仁交給呂布,到也省了張濟的事兒了!

    張濟見狀,放曹仁部隊突圍而出,反攻身後之兵馬,而率領軍馬殺個回馬槍的將軍正是曹洪,曹洪見曹仁已經脫身而出去救主公,便放下了攻勢,轉而欲與張濟打拖延戰,為曹仁爭取更多的時間及更多的優勢!

    張濟見與這個曹洪也是糾纏不清,便立在馬上大聲對曹洪的軍士喊道,「曹操已死,速速歸降,免爾等死罪!」。

    曹洪卻在馬上大罵道,「張濟你個直娘賊,某今日便要取你性命,為我袞州祭旗!」。

    正是馬上相爭,嘴上鬥勝,不知曹操身在鄆城之內,火光映天,性命如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