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教父三國

正文 第二百六十九章 潰敗而逃 文 / 北方三哥

    先殺公孫瓚,再取公孫義及眾將,高飛的這點算盤打的叮噹響,不過雖然事先已然有十分把握,但是這種以身犯險的魄力,除了高飛其人,還真未必能有這種膽色的!

    高飛現在內城之中設局,靜等公孫瓚,繼而便是請君入甕之法,利用心理戰及消耗戰來損耗公孫瓚一方的戰鬥力,顯然高飛的這個辦法很有效用,公孫瓚的三萬人馬已然變成了戰鬥力只有五的渣渣,輕易便被哥舒玲瓏及熊大王等人攔住!

    而這場戰爭對於高飛一方來說,幾乎是以很少的傷亡來換取最大的利益,這已經是兵者詭道之中,最為上乘的法子了,不過說句實話,高飛以一人入險,又落了下乘,不過後來有一個鄧爺爺說道,「管它黑貓白貓,能抓得了耗子的便是好貓!」,所以這句話到了高飛的嘴裡,就變成了,「管它陰謀陽謀,能得手的便是好謀劃!」。

    可惜這段潛台詞沒有人聽到,也算是高飛自己在心裡小小戲謔一番罷了!

    當時在內城與外城之間,公孫義一夥人已然被松贊干雲的一句話給動搖了,只見到眾軍士紛紛搖擺不定,似乎皆有殺公孫義之心!

    鄒丹將軍護佑在公孫義左右,乃說道,「末將拚死也要保護大人周全,切不負主公之意!」。

    其實公孫瓚在臨死之前,已然把大事都交到了公孫義的手裡,畢竟是親兄弟,公孫瓚放心的很,不過公孫瓚始終沒有料到,這公孫義此時此刻,接替公孫瓚的位置,對於軍隊的維穩倒是沒有什麼益處!

    公孫義所部大都已經戰死了,現在手裡的兵馬盡皆是公孫瓚的嫡系兵馬,雖然公孫瓚與公孫義乃是親兄弟,不過這兵士與公孫義之間,始終是有間隙,並不能完全契合,所以當松贊干雲說出那句大不道的話時候,敵方軍馬並未雷霆大怒,反而是猶豫不決!

    正是這一瞬間的猶豫,便徹底的瓦解了公孫義一方的戰鬥力,而在熊大王及哥舒玲瓏等人帶兵衝擊之下,那公孫義身邊僅有的一點人馬亦倒戈相向,反而來取公孫義!

    公孫義驚愕不止,而當時鄒丹在旁拚命護衛,乃大喝道,「你們這幫子吃裡扒外的東西,早知如此,就應該事先一刀,都把你們剁了!」。

    公孫義出府院的時候,不足萬人,現在已經有一大半人馬倒戈,而鄒丹率領著餘下的一眾兵士,盡力廝殺。

    當時有鄒丹的親兵反叛,乃大聲問道,「如今公孫一家大勢已去,將軍何故不識局面?」。

    鄒丹二話不說,出刀就是一個砍,奈何對方人數眾多,難以為繼,便趨到公孫義之旁,乃說道,「我為大人奪下一匹快馬,可速速出城!」。

    公孫義在鄒丹的護佑之下,尋到一處小路,直奔出城,而鄒丹亦快步趨在之後,砍殺不止!

    公孫義所部大敗,軍士盡皆投降,而當時高飛乃從府院之內走出,提著公孫瓚的頭顱,對著眾人大聲說道,「公孫瓚已死,幽州之地不復有公孫一族,且以哥舒玲瓏與這熊大王為尊!」。

    全軍稱喝不已,而當時松贊干雲乃小聲對高飛說道,「公孫義已然從小路逃走,追還是不追?」。

    高飛稱笑,「且放那公孫義走掉,留著此人還有大用!」。

    高飛繼續朗聲說道這幽州之情況,其實高飛明面上說以哥舒玲瓏及熊大王二人為尊,不過高飛卻始終是幕後的大佬,並且眾人盡皆心悅誠服,因為若沒有高飛之計,決然殺不了公孫瓚!

    隱藏在幕後,這種事情對高飛來說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現在公孫瓚已死,河北公孫瓚不會聞不到消息,到時候高飛再想要隱藏身份,可就是難上加難了!

    幽州大部以平,除了涿郡與北方四城之外,再無威脅,不過公孫瓚已然身死,這涿郡之內更無一點兵馬,不住為慮,至於北方四城,高飛也早就有打算,不虛武力解決,只要許下高官厚祿,對方不會不投誠而來,如此,這幽州的地盤便徹底姓高,不!是姓哥舒以及歐冶的了!

    對於熊大王的姓氏,高飛還真是一無所知,不過且在這裡埋個伏筆,後續會有相應的解釋。

    卻說公孫義在鄒丹的護佑之下,領著數百人,艱難的逃出右平城,而出得城門之後,亦不見有兵馬追來,當時鄒丹亦快步趨上,見得公孫義無恙,方才把提在嗓子眼裡的心落了下來!

    公孫義把心中疑慮說了出來,而鄒丹倒是不以為,「已然脫身,接下來的去向倒是尤為重要,且不知大人有何打算?老虎也有打盹的時候,高飛大意放得大人出城,倒是一件好事,且得從頭商議,好為我家主公報仇雪恨!」。

    公孫義以為然,不過現在的情況倒是不容樂觀,依舊在右平城範圍之內,所以公孫瓚與鄒丹等數人,又向西逃竄出數里地,方才止住歇息片刻,當時公孫義乃說道,「涿郡之內既無糧草也無兵馬,不可歸去;北方四城盡皆維諾之類,不堪大用,亦不能信任,為今之計,只有歸於上谷城中,方為周全!」。

    鄒丹等人以為有理,而且上谷城乃是公孫義駐紮之本營,倒是貼合現在之狀況,不過鄒丹倒是有個疑問,「上谷城迫近河北,如若袁紹聽聞幽州之事,會不會心生歹意!」。

    公孫義笑道,「有袁紹來最好,想那袁紹最恨高飛,到時候假借袁紹之兵,正好對付高飛!」。

    鄒丹乃有疑色,「難道是大人想要投靠於袁紹?」。

    公孫義搖頭,「權宜之計也!高飛乃是龍蛇,袁紹亦虎狼!皆不是善類,想我大哥游弋兩邊,卻不得善終,吾必報此之仇也!」。

    公孫義在馬上,鄒丹及數百人步行,繞西往東而去,兩日之後,便抵達上谷城中。

    「總算是脫險了!」,入得上谷城中,公孫義不由得感歎一句,繼而便在城內休書一封,往河北袁紹處送去!

    其實不用公孫義多此一舉,幽州之內的事情早就傳到了河北之地,而袁紹始終不敢相信,這幽州的烽火遍地,究竟是不是高飛搞的鬼?

    有時候信息太多,就會擾亂思維,而袁紹在接到公孫瓚之信件的時候,倒是疑心的很,乃對田豐說道,「高飛究竟在代郡之中,還是在幽州之所?」。

    其實代郡和幽州兩邊的煙霧彈,都放的足夠多,而且在袁紹一方幾番試探之下,皆以為高飛在代郡之內無疑,若是沒有幽州之事也就罷了,偏偏這個高飛能在兩地同時出現,倒是令袁紹狐疑不止!

    田豐立在袁紹之旁,乃用毛筆蘸下數點黑墨,於紙張之上寫下數字,而袁紹看時,乃大喜道,「元皓之語甚妙,當用此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