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啟大明

正文 第八十章 閒遊獨木橋(十七) 文 / 荊洚曉

    可是于謙卻不管他:「不必贅言,弟子服其勞,你只管用心去做就是了。」

    於是本來出來散心的丁某人,就成了于謙的免費秘書。

    倒是王越和杜子騰也淪為免費跑腿,公文這些東西,于謙是不會給他們看的了,但是端茶倒水什麼的,卻就跑不了。攤上于謙這麼個工作狂,想在他面前舒舒服服安生坐著吹牛閒侃,絕對是一件不能容忍的事情。

    好不容易于謙終於憩了下來,活動著手腕端起萬年不變的劣茶,衝著丁一問道:「今日來尋為師何事?行了,你肯定有事,若是無事你會來這裡給為師請安?說吧,到底是什麼事讓你困擾?」

    丁一吐出一口濁氣擱下筆來,心裡不住腹誹,于謙窮得乞丐一樣,開書院要錢的事,跟他說有什麼用?不過他問起,丁一便也把這事從頭細細跟他說了,場地大約要多少銀子,宿舍、設施、伙食、服裝等等,都是柳依依剛在家裡給他算過的賬,說起來倒也是分明。

    聽著丁一的話,于謙倒是不住點頭,聽他說道,于謙望著丁一,眼色卻是柔和了不少:「老夫倒是錯怪如晉了,原以為汝眷戀銅臭,還覺得是柳氏出身商賈,彼等惡習教爾有了此等不良之癖……卻不料如是!好!」竟拍案叫起好來,要知道于謙這等層次,講究喜怒不形於色,實在是很難見他有這麼激動的時節。

    但丁一撇了撇嘴,好又有什麼用?於大人有錢麼?抄家也就抄出幾兩銀子的人,省省吧,也就是來這裡找個人訴說一下之後,心裡沒那麼鬱結罷了。當下起身向于謙行禮,苦笑道:「先生忙於國事。學生就不打擾了。」他這是想趕緊逃,誰想來這裡給于謙當免費秘書啊?要不是那一堆人跟著,丁某人沒事去醉仙閣聽聽曲子不好?

    誰知丁一剛說完,于謙就沉聲說道:「坐下,稍安莫噪!」

    提著一壺水上來的王越,聽著這話,臉上都苦得能擠出水來了,早知道在路上丁一叫他去詩會時,應下去赴詩會多好?何苦跟著來受這罪啊,要跟他先生丁某人一樣。有個學習公文的機會,王越倒是樂意的。問題是于謙壓根不給他這機會,自小就被稱為神童的王越,硬就當小廝使喚,連跟兵部那些主事混個臉熟的時間都沒有啊!

    倒是軍戶出身的杜子騰。一會叫磨墨,一會叫收拾文書什麼的。老老實實幹得爽利。比起得遇丁一以前。衛所裡的官長,誰不使喚這大力士給自己干私活?還都是自帶乾糧的呢,杜子騰也是憑著替上官幹活的機會,偷聽千戶家公子的家庭老師上課,才學會了識書。

    所以叫幹活,不比讀書人出身的王越。他倒真沒什麼牴觸。

    「如晉,這是件好事。」于謙想了半晌,抬頭撫鬚對丁一說道,「雷霆書院。若是開多幾家,倒是天下寒門子弟,便多了條出路。就算科舉不成,按你說的授課法子,無論是從軍還是其他生計,大抵都是有著落的……嗯,若對經義有所長,便授經義;若於弓馬有所長,便授弓馬,因材施教,善莫大焉……」

    其實丁一是打了個折扣的,當然不會跟于謙說自己開的是少年軍校,壓根就沒想過,十年以內讓哪個弟子去考個舉人什麼的。不過丁一忍不住了,直接開口道:「先生清貧,天下皆知,這等俗務,就不勞煩先生了……」

    「噢,你急著離去,卻是嫌為師兩袖清風,一無所有?」于謙這回臉上就含著笑意了。

    丁一有些摸不著頭腦,于謙這是想幹什麼?他有錢?他其實是沒有被發現的大貪官?他騙了所有人一千年?這麼牛逼?這太顛覆了啊,不論是黑是粉,真沒見人懷疑過於大人有錢的啊!丁某人覺得頭有些昏了。

    還好于謙馬上開口:「不錯,老夫的確一無所有……」這才讓丁一定下心,還好,您是真沒錢,要不這太讓人接受不了,跟見著拿破侖發現那廝有一米九多一樣,卻聽于謙接著說道,「不要作怪!辦學這種事,你又想得如此周全,安能以一人之力,辦出眾多書院來?這等事,本是士林盛舉,自然是召集士林人物,讓鄉紳、勳貴、商賈來捐募了……」

    丁一聽著卻就不說話了,他不是沒想過法子,只不過大明有了沈萬三的前例,卻沒哪個商賈,在這年代敢炫富的;京師左近的鄉紳,丁一也不太熟;勳貴是有錢,問題是連英國公府都急著撇清與丁某人的干係,要不是張懋鐵了心要跟著丁一,怕早就成陌路了,更別說其他的勳貴……

    「好了,你不用發愁,此事為師自有主張,待到放榜了,到時召集一下……你問商賈為何要出錢來辦這等事?如晉,你該好好回去多讀書了,呵呵,去吧,省得老夫一會又差你當苦力!」于謙似乎頗為高興,笑著把丁一送到了公事房的門口。

    看著丁一離去的背影,于謙拈鬚點頭,他覺得丁一是難得的赤子之心啊,居然問出商賈為什麼願出錢?這需要問麼?士林盛事,教他們來參與就是天大的面子,他們不出錢?不出錢的話,這天下要商賈何用?

    轉身入了公事房,于謙臉色卻就有些深沉了,因為丁一太完美了。

    雖然他暫時找不出丁一的毛病,但是太完美的人,總是讓于謙覺得不太妥當。

    其實,這也是于謙為什麼會主動提出幫丁一募錢辦學的根源之一。

    先前丁一給于謙的感覺,就是愛錢,現在發現丁一其實也不愛錢,賺來的錢都是用去辦學了!這廝到底想幹什麼?培植一大堆門生出來麼?或丁一辦的是以科舉為目的的書院,這倒也說得過去,問題是他辦這種書院,于謙看得很清楚,千百人裡,只怕不一定能有人中舉的。因才施材有哪麼好弄?讀書不是件簡單的事,極用心地做三年木工,手藝就看得過去了,極用心讀三年書,也不過是能寫寫家書,湊上幾句合平仄的詩就不錯了。

    真是為寒門子弟著想?若是于謙和商輅一樣,去聽過丁一講的課,大約馬上就會明白丁一的意圖了。而也許丁一根本就出不了關!但所幸沒有去聽過丁一的課,于謙並不清楚,丁一是在培養一批與這個時代完全不同的人,完全不同的信仰。

    但于謙是有大才的人,這點誰也不容否認,所以他提出了一個丁一無法拒絕的方法,替丁某人找錢。要辦學?好事!當先生的出面幫籌款子。但有了資金源,于謙認為,也就對於書院有了掌控權,至少一切盡在掌握之中,若丁一真的這麼完美,那便是好事;若丁某人有所動作,那也跳不出於大司馬的手掌心。

    于謙沉著臉,拿起一份剛才叫丁一看的折子,看著丁一夾著折子裡的紙上,所草擬的應對意見,于謙卻不禁又點了點頭,畢竟有著領先這時代千百年的知識,信息爆炸年代裡,什麼事情沒聽說過?

    若是戶部、吏部、禮部這三處,丁一那些見識,大約是無能濟事的。戶部要怎麼弄銀子,怎麼調拔,丁一哪裡能懂?湊上百十個丁一,不見得有一個柳依依好使;吏部裡官場輒壓怎麼調和,怎麼領會上意安排位置,他要有這本事,也不至於總混在一線了,這方面萬安和劉吉都強他一萬倍;至於禮部,他去了又能如何?按著丁某人的性子,大約涉及外交的,除了安排暗殺就是喊「雖遠必誅」吧?要不就學著「抗議、嚴重抗議」,「譴責、強烈譴責」?

    但工部、刑部、兵部,卻就不同。

    特別是兵部這邊,本來就有行伍經歷,加上喜歡研究古代戰例,又看了千百年後各大國有事發生的應對手段,丁一提起筆來,真不是亂來,操練團營的措施也好,邊關事務應對也好,各地叛亂也好,該怎麼處置,丁一寫在紙上的意見,絕對是條條有道的。

    于謙看了六七份,不禁脫口說道:「難得,能上馬擊胡,亦能下馬治國,更兼赤子之心,若言衣缽,捨彼竟誰!」因為丁一不是一味喊打喊殺,而是針對相應的情況,給予不同的應對,例如一些小規模的民亂,丁一還提出幾種相應的解決辦法等等。

    「希望,你真的是赤子之心吧……」于謙低聲地自語,他是自視很高的人,難得有一個被他看得起的丁一,又真的這麼有本事,他其實也希望丁一不要鬧騰出太多事,好好地進入仕途,師生聯手教這大明中興……當然,一切必須掌握在於大司馬的手裡。

    出得了兵部的丁某人,並不知道于謙在公事房裡,已將他視為自己的衣缽傳人,只是灰頭土臉地趕緊往家裡趕去,免得那一夥伙的跟屁蟲,搞得他走在街上,跟瘟神一樣。他特別懷念在南京時節,出了書院,那些在長廊下的小攤販,每日和他打招呼的氛圍。

    不過幸好他沒有說出來,要不然必定招來王越和杜子騰的白眼:是啊,很舒服,然後您就被人帶到溝裡去,餵了夾竹桃,半夜赤身跑到山洞裡。溫泉泡得很爽對麼?(……)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