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啟大明

正文 第二章 篳路藍縷(十) 文 / 荊洚曉

    不單是敗仗,而且是慘敗。因為前頭兩千新軍中了伏擊,那也是思機發那一方擅長的計謀,像兵,他們用馴服的大象伏到山坡下,然後在那二千新軍經過之際,突然暴起;若單單是這樣,也就是敗仗罷了,可是那兩千新軍著實是有血性,不是那些衛所裡混吃等死的農場兵!可憐他們手上的火器,真的沒有什麼戰力,戰像那麼大的目標,第一排百多把火銃發射,丁一在陣後用望遠鏡看著,居然只有兩三發命中,而命中的部位也不是致命所在,那戰象皮厚肉糙,竟然毫不在意,依舊飛奔而來,而那些新軍裡,便有人吼道:「上刺刀!幹他娘的!」

    於是兩千新軍真的就上了刺刀,沖那上百頭戰象衝殺過去,這年月,用刀劍之類,如何和戰像這樣的龐然大物搏殺?不論是那大象鼻子還是龐大的身軀撞著,基本都絕無幸理的,如果不是後軍那邊張銳領著步騎趕到,火箭連發,把那些戰象嚇退了,只怕那二千新軍一個也活不了,在成群結隊的大象面前,別說沒有盔甲的火槍兵,就算是披三層甲,也是個死字。

    萬幸張銳手下的軍兵,對付思機發的象兵是有經驗的,要殲滅他們得費一番手腳,要穩住陣腳掩護火槍兵撤退,倒是沒有什麼問題,分成三批輪流發射的火箭,很快就點著了邊上的林木,把那些戰象嚇得不敢向前侵入,使得新軍撤回來了千多人。倒了幾百人,已再也回不來了。只一個衝鋒就如小型地震也似的戰象陣,就這麼一接戰就殺了數百士卒的性命。

    數百人是死掉的。接近三成了。重傷還有口氣的,都讓那些新軍拉扯著弄回來了,若加上輕傷的話,死傷過半了。這樣這支新軍還沒有潰散,拿著本子在清點人數和記錄傷員名字的劉鐵都不禁低聲對譚風說道:「不算孬兵。」後者聽著點頭,這絕對不算孬兵了,當是精兵。

    「這新軍是誰練的?」丁一在撤退的路上。向著張銳問道,因為這批兵員的素質和底子,都要比大明第一師的兵員普遍素質強得多。以火器時代的軍隊來說,對上大明第一師,這些新軍必定不是對手;但冷兵器時代來說,大明第一師除了胖子那支山地特種大隊之外。其他部隊同等人數下對上這些新軍。也同樣不是對手。

    張銳聽著丁一這話,並不感到有什麼奇怪。丁一打了敗仗之後,問兵是誰練的?按張銳想來,官督師不都這調調麼?千錯萬錯都是練兵軍將的錯。不過他和這練兵之人倒是有些香火情份,猶豫了一下才答道:「制台,宮都督年已花甲,可否饒過他這一樁?」看著丁一沒什麼反應的側臉,張銳咬了咬牙道。「宮都督於小人有恩,小的願領兵回去。身死殉國無所怨,若能斬將奪旗,便為制台洗塵之禮!但求教宮都督安渡晚年!」說著就要拔馬回頭。

    丁一連忙扯住他的韁繩,他不是沒反應,而是一時反應不過來,他是覺得這些兵訓得不錯,對於這個時代的軍將來說,很不簡單了。而且軍兵的白刃戰水平也很好,在白刃衝鋒之中,有一頭戰象硬被捅倒了,這可以說很強大了,要知道那可不是現代動物園裡給人觀賞的,而是專門訓練來作戰的大象,人在它面前,渺小得不行,又不是用斬馬刀這樣的利器,就靠著卡在槍上的刺刀,能有這樣的戰績,這兵著實是訓得不錯的。

    所以哪裡想到要去怪罪這練兵的人?直到張銳把話說開,丁一才明白過來,連忙對他說:「你誤會了,學生是認為這兵練得不錯,所以方才想見見練兵的軍將。」張銳聽著方才舒出一口氣來。原來與他有些香火情份的宮都督,景泰元年就因事獲罪坐獄,然後是楊洪和石亨保出來,讓他戴罪立功的。老都督聽著要練新軍,就自告奮勇地請命,結果誰知這新軍全然是不濟事,這些日子,這位宮聚宮都督心灰意冷,已然不再去營中,乾脆回家等著朝廷派人來拿他問罪了。本是戴罪立功的人,練的兵又不濟事,這下場是可想而知吧。

    撤回大營之後,丁一就對張銳說道:「讓宮聚過來,學生有話問他。」當然丁一也可以教張銳引路,親自去訪這位宮都督,但畢竟他是被喚做制台的督師,被稱為總憲的左都御史啊,去訪一個待罪武人,丁一不介意,宮聚都不敢當吧,人千夫之指,都足夠教他無疾而終了,

    宮聚來得很快,看起來他對丁一的命令很看重,只不過一盞茶左右的功夫就趕了過來,戰袍、盔甲都披掛整齊,入得帳來,納頭就拜,口中稱道:「待罪之人小的宮某,叩見丁制軍!」丁一看著他那灰白的發須,頗有些不忍,便教他起身來回話,宮聚又謝了,方才爬起。

    丁一教他坐下述話,宮聚連稱不敢,丁一搖了搖頭:「你可知道這新軍有何不妥?若是大明第一師的兵將,他們不會考慮更多的東西,命之所至,無所不從!我讓你坐下的命令,下了三次,你還站著……」宮聚無奈,只好坐下去,屁股只教沾著一點椅面,小心到不行了。

    此時卻就有親兵來報:「先生,有旨意,宣旨的公公已在帳外等候。」

    丁一便去接了旨,也就是召回王來,讓丁一總督雲貴軍務的旨意,又有兵部的公,要求他不得輕調方瑛所部云云。自總兵官田豐以後,陪同接旨的人等,無不驚歎丁一聖眷之厚。人家打了敗仗,慘敗,又如何?回到大營來,就有讓他總督兩省的旨意下來,甚至旨意裡還交待不得急進。宣完了旨意,那中官又涎著臉湊上來說道:「少爺,爺爺在小的離京之前,專門吩咐過,還有口喻給您,奉聖喻『如晉腿腳有疾,免跪接,你不要著急,不要以一時勝負焦慮,朕信你。你也不許自己上陣去殺敵,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何況於帥乎?要記著朕的話,要著緊自家的身子,你是一身的舊傷。』如晉少爺,聖喻便是這樣了。」

    那些軍將真是各種妒忌羨慕恨,不過也清楚這位制軍不但海內人望於一身,於皇帝心目之中,更是極為緊要,都紛紛心裡想著,只要丁一不是叫他們去送死,絕不能逆了他的意。

    丁一點了點頭,接過聖旨直接塞給了劉鐵,又對那太監說道:「你跟子堅去坐會,這邊還有軍務,你別在這裡湊趣了。」那中官屁顛

    屁顛地應了,和劉鐵勾肩搭背全無半點天使風範自去不提。只是那些軍將更為愕然,這太監這麼好說話?這感覺跟使喚家裡奴僕一樣啊!

    只有掛平蠻將軍印的田豐,隱隱想起勳貴圈裡流傳著的,丁一是皇帝御弟的消息,想來怕是無假,不然很難解釋這太監如何會是這般作派。只有丁一自己才知道,狗屁的御弟?這是他上一份奏折賣萌奏效,景帝覺得丁一屬於可挽救的行列,所以才會有這待遇罷了。

    「譚風。」丁一衝著譚風叫了一聲,後者馬上應「到」,然後跑步過來,卻就聽丁一對他說,「把騎兵排集合,演練一次隊列科目給宮都督看。」譚風領了命,便領了宮聚去看騎兵連的操練不提。

    丁一招呼眾將領入帳,往主位上坐了,卻便開口問道:「火藥經手簽發是誰負責?」

    這位聖眷正濃的制軍開了口,很快那軍需官就被提了上來,一上來就衝著丁一拚命磕頭,只是說道:「制台明鑒啊!小的不曾從中做什麼手腳,每一筆收支,都由監軍的都老爺堪對過啊!」丁一這左都御史是總督,雲南還有朝廷派出的十一個監察御史,專門稽核功罪賞罰。

    不單如此,還有中官出鎮,就是太監,派到軍中來,自永樂年間便有的先例。

    這軍需官所提起監軍的都老爺,就是指軍中的監察御史。

    於是丁一臉色就冷了下去:「田總鎮,派人去請他來,若是請不動,看看下官去拜會一下這位都老爺。」田豐等一眾軍將倒不介意,官自己喜歡怎麼咬就怎麼咬,不過看來這位監軍御史是要倒霉,要知道丁一掛著左都御史的銜頭,那可是都察院之首了,這位御史不來拜見總憲,要真等丁一去拜會他,那他也就完蛋了!

    但田豐派人去傳方出了帳,就聽得在帳外急急對人說道:「劉御史,快些進去,制台方才正教小的去傳你來!」那人一入帳,丁一便覺頭痛無比,為何這火藥會受潮?為何火器會不給力?原來是這廝在這裡!

    那位身著御史青袍的官,卻是不慌不忙,衝著丁一長揖及地,口中稱道:「安見過總憲,請總憲屏退左右,安探查得軍中重大隱情,須報與總憲得知。」這位不是別人,只是歷史上的偉哥首輔萬安!(……)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