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啟大明

正文 第六章 傷別離(九) 文 / 荊洚曉

    丁一抬頭向上,他站在孫太后的下方,望著這位年已五十卻仍風韻猶存的女人。在丁一前世看的宮斗劇中,太后的形象往往是頭髮花白的肥碩老太太,其實能在三千粉黛之中獲得皇帝的青睞,往往是氣質外貌都出眾的女人,宮中保養得宜,再加上天生的骨架停勻,孫太后除了眼角多了些細碎的魚尾紋、胸前曲線誇張之外,倒頗有**分丁一前世記憶中演新白娘子傳奇時的趙芝的感覺。

    死,對於經歷過許多險惡處境的丁一或是胖子這一類人來講,絕對不是一個終結,尤其是女性,著實有著太多的辦法,讓她們活著比死更為痛苦。儘管丁一有自己的底線,但只是他不願意那麼幹,而不是他不懂或不知道。

    他望著孫太后沒有說一句話,儘管他的臉上帶著笑,但眼中那滿滿的惡意,那種仇恨的味道,對於孫太后這個能在宮斗中笑到最後的女人來說,她有足夠的敏感去體會與感知,所以她對丁一說:「動手吧。哀家不怪你。」她看著沒有開口的丁一,突然笑了起來,她伸出手,解開了翟衣最上面那個如意扣,然後對丁一道,「還是如晉想如何折辱哀家?」她甚至故意挺了挺胸,豐滿的所在,她眼波流轉,年月給她的眼角添上細碎的魚鳳紋,卻終歸奪不去,這冠絕六宮的眼眸,這一眼,仍舊**。

    丁一也笑了起來,他搖了搖頭道:「我是人,不是獸。」然後他沒有再看孫太后一眼,轉過身走下了台階。

    「名滿天下的丁容城啊!」孫太后在他身後的御座上,輕聲笑道,「卻不敢多看哀家一眼!」

    丁一停了下來,沉默了許久,居然點了點頭道:「你說得對,我不敢多看你一眼。」儘管丁一此時絕對不缺女人,他對於女色也不是特別的癡迷,但這位保養得極好的太后,這位當年能把宣宗迷得逼胡皇后自辭的孫太后,她有自己的魅力,女人的魅力。

    她戴著九龍四鳳冠,底邊露出的一排珍珠便是皂羅描金雲龍滴珍珠抹額,身上更是翟衣、青紅兩色大帶,玉珮、小綬、大綬、玉圭等等一樣不缺,世間所謂制服誘惑,有過於此麼?便憑著那個眼波,憑著這一身太后服飾,足以教人無視她眼角那細碎的歲月刀痕。

    只聽丁一又說道:「您保重身體,最好吃齋念佛,保佑他千秋百歲。不然的話,你解開的,不止是扣子。大約皇陵裡,是不會有你的位置的,一位儲養面首的太后,想來是不會允許會葬入皇陵的——您要記住,如您先前對我一般,不在於有沒有,而是莫須有。」

    今天丁一放下,不過是因為她是朋友的生母,總不能和英宗是好朋友,背地裡折騰他媽吧?也就僅此而已,所以丁一很明顯的給她劃下界線。

    「如晉,止步。」孫太后叫住了丁一,她的聲音裡,已經沒有方纔那種腔調和韻味,而是回復了往常一般的莊嚴、慈祥,「人來,叫外面領內紅鋪的奴才滾過來。」那宮中女官讓丁一嚇得快要精神崩潰,一時不敢邁步,只聽孫太后歎了一口氣道,「哀家教你去,你要抗命麼?」

    丁一沒有回頭,背對著孫太后,也沒有制止那女官去喊曹太監,他倒想看看孫太后想玩什麼把戲。御馬監的曹太監很快就進來了,孫太后積威極甚,那曹太監入得內來,又見丁一沒有開口,下意識就是跪倒請安磕頭,卻聽孫太后把手邊玉如意遞了下來,教女官拿給曹太監:「憑此為信,叫劉永誠那老貨過來聽使喚。」

    曹太監望了一眼丁一,後者轉過身,重新在椅上坐下,卻微微點了點頭,曹太監就領命去了,不一陣,劉永誠就急急帶著十數個隨從內侍奔了過來,入得內來又是一番舞蹈行禮,又對丁某人一揖道:「見過如晉少爺。」

    丁一起身一側,又抬手還了禮,這位卻是老資格的宦官,景帝在位時,掌管團營他的名字還排在曹吉祥頭前。卻就聽著太后吩咐道:「昨夜兵亂,幸得外面那些忠義的內待,捨命來護駕,哀家才沒受了驚嚇,外面那些內侍,皆升一級吧!」

    「是,奴婢遵旨。」劉永誠只覺這其中極有問題,不見肖強也罷了,曹太監也在,為何要叫自己來宣這旨意?不過太后懿旨,他也只能先領下再說。尤其這清寧宮中伏屍當場,血都凝成暗紅,滿地都是,他也知必是發生了什麼變故。他這等精明的人,卻是不會在這時節多嘴去問為什麼。

    孫太后點了點頭,又對劉永誠說道:「哀家的義子,為國家征戰多處,身子骨著實打熬不住,不能視事要回兩廣養病,皇帝把兩廣封與他永鎮,哀家這老婆子,卻就沒有什麼好東西給他,當娘的,總是心痛孩子,這樣吧,哀家身邊一眾女官,還有外邊那些內侍,就賜予哀家這孩子吧,你擬個旨意……」

    「娘娘,這……」劉永誠就為難了,用太監啊,這大明朝除了宗室的親王、郡王之外,哪還有大臣的府第裡用中官內侍的?這根本就是逾制啊,賞賜宮女倒也罷了,這賜太監,沒有什麼章程可依的,怎麼擬旨?

    但孫太后卻不管不顧,直接就向劉永誠說道:「太祖以衛所軍制而有神州,征伐四方而群小震懾。何以如今募兵野戰,衛所軍守禦?如晉於國家有大功,又是哀家的螟蛉之子,若不是他強拒爵位,封不得王麼?劉永誠,你欲學那些青袍子騙廷仗?」所謂青袍御史,青袍子指的就是言官了。

    劉永誠聽著,連忙拜了下去,這外廷和內廷是不一樣的,外廷還有騙廷仗的說法,可以博得聲名,便是被打死了汗青上也記上一筆,所以除了明太祖之外,一般明代君王到了後來是不怎麼打廷杖的,因為打得多,史官一筆筆記下,不就顯得君王暴戾麼?這一點,大明還是比建虜要點臉面的,官也不至於動不動山呼萬歲。

    內廷就不一樣,內廷本就是皇室的家奴啊,宮中杖死個把內侍,有誰去管?皇帝、太后對於這時代的社會結構而言,本就是超出法律約束的存在,士林也不可能去給內廷的太監鳴不平吧?那可真的打死了,就白死啊。

    bsp;聽著孫太后這話,劉永誠磕了頭,連忙就依著孫太后的旨意草擬起懿旨。

    丁某人一言不發面帶微笑地坐在那裡,這場角力,直到眼前這階段,算是丁一略佔上風,孫太后這是一個讓步的姿態,她防範殿裡女官走漏方才殿中情形的心思,是很明顯的。否則她就不用教御馬監領內紅鋪的曹太監入內來,再教曹太監去召劉永誠過來,直接派宮中女官持著信物前去不就行了?曹太監始終是在殿外的,對於關著門的清寧宮,他終歸是不太明白個中來去,明白此中情況的內侍,就是那些女官了。她壓根就不給這些女官、宮女,有洩密的機會。原本她可以把這些宮中女官都尋著由頭弄死了,以防她們洩露出今日之事,反正宮中這些女人的死活,若是太后做的手腳,也是沒人管的。

    但她最後選擇了讓步,把這些女人都扔給丁一,以賞賜這樣的名義。

    那些女官雖然是剛剛才方纔的驚嚇回過神來,宮女有的還想不明白,那些女官但能爬到這個位置,哪個不是人精?須知女官也是有品級的,例如去傳曹太監入內來的那個女官,就是尚宮局的司言司女官,官名就喚作司言,正六品,掌宣傳啟奏。凡節令外命婦朝賀中宮,司言傳旨;至少剛才被嚇到失禁的那位,是尚儀局的尚儀,有著正五品的官身,掌禮儀、起居之事。

    正常來說,明代宮女是有萬人上下的,六局一司,尚宮局、尚儀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寢局、尚功局和宮正司,每局有正五品主官二名,每局之下又設四司,每司有正六品、正七品、正八品各兩人;宮正司則有正五品一人、正六品二人、正七品四人。

    這女官不比外廷,每個職位都是有定員的,不是說右都御史一人也行,二人也可以那樣。一個蘿蔔一個坑,總共有品級的,橫豎不過一百七十五人。也就是能爬到有官身,都是人精,而爬到六品,是真正的百里挑一,爬到正五品,萬人上下也就十三人。

    所以當這些侍候太后的女官回過神來,她們望著丁一的眼神,就全是小星星了。

    對於極為精明,都是水晶玲瓏心肝的女人來說,她們如何不懂得,是因為丁一,她們才能活下來!又不是鄉野愚婦,丁一這般血淋淋的殺人場面她們沒見過,宮裡弄死人的手段,這些女人哪個見識得少?所謂世上最骯髒的地方,除了青樓就是皇宮了。不是如此強勢敢和太后硬扛的丁一,她們早晚逃不脫一個死字。事實上,應該說,從清寧宮關上門那一瞬間,她們的命運就由不得自己作主了,如果丁一扛不住太后,就算太后贏了,她們也是死定了。

    宮中辛秘,不管哪個統治者都會盡力維持的。

    這時聽著擬好了旨給太后看過用了印,清了清嗓子在宣旨的劉永誠宣讀旨意,這些女官,卻就不禁喜極而泣了。但是那長身玉立,白衣如雪的男人,一句話,卻就讓她們的幸福瞬間就破碎了,因為丁一長揖道:「母后慈愛,然有違祖宗之制,恕兒臣不敢領受。」r1152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