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啟大明

正文 第二章 遠航(二) 文 / 荊洚曉

    而更多的命令也隨著發佈下去,丁一似乎在讓人把猶斯底尼亞帶下去之前,就已經有了腹稿。首先是譚風被徵召;然後是光復了一小塊舊港宣慰司地盤的阿拉干王國王子——婆修驃也被召喚;而讓何鐵蛋驚訝這個徵召名單裡還有萬安,他去過阿拉干王國,自然知道萬安是一個弱不禁風的官,而除此之外,接下來的還有同是御史的馬升。

    至於雲遠承宣佈政使司經歷、兼領孟養整飭兵備道、孟養府正六品通判的王越也被召喚,倒沒有引起何鐵蛋的驚歎,因為他知道那王越也是丁一的學生,何鐵蛋覺得丁一這樣的大英雄,他的學生必定也是武全材的。

    除此之外,陸戰第一旅、二千親衛騎兵也同樣被要求處於三等戰備狀況之中,和上面那些被徵召的人員一樣,要求在阿拉干王國集合,等待西行的艦隊到達之後,就立即登艦出發。除了人員之外,還有一大批的淡水、當地水果等等物產。

    而廣西方面,梧州工場也當樣被徵召了一大批工匠,而且還要求現時工場的管事,也就是蒼梧縣知縣杜木,推薦一名工場管理人員,隨這些工匠馬上出發來梧州,並且丁一很苟刻地要求:「蒼梧縣所薦人員,其功過評核成績,占蒼梧縣年終評定五成。」

    也就是說這人幹得不好,杜木是要吃掛落的;這人要是幹得好。杜木自然就也有功勞。

    在香山縣停駐的幾支艦隊的臨時管理人員也被丁一召集過來問話之後,紛紛升帆出港,他們都帶著徵召命令。有的是給予安西大都督府的大明第三師師長陳三的;有的是給京師大明第二師師長錢初九和參謀長楊守隨的;掌管團營的石亨也沒有落空;孫鏜現時作為宣大那邊的總兵官,也是同樣收到一份徵召的書……

    除此之外,還有向英宗請求幾位臣,一個是掛著右都御史銜的光祿寺卿楊善;一個是太常寺卿許彬;一個是老到不能視事的吏部尚書老天官王直;一位是左都御史王。

    這些就是丁一同時送出的奏折上,所提到四海大都督府西海艦隊的構成了。

    除此之外,杜子騰也被要求卸任大明第一師師長職務,立即帶第一師警衛團趕到廣州府。出任四海大都督府長史,主持四海大都督府諸般事宜;同時刑大合帶大明第一師第三旅。移駐廣州府;胡山接任大明第一師師長,鎮守廣西;朱永也被要到廣州府,主持兩廣民兵訓練的人武部工作;成立大明東南亞警備區,命令在雲遠的劉鐵任司令員。宮聚任參謀長,劉吉任監軍御史,警備區司令部設在阿拉干王國,下設八科,就是廣州這邊八大處下級機構,警備區主要就是轄阿拉干王國、淡馬錫、及雲遠各處丁一名下物業、礦產等等……

    一連串的人事變動,便在這下午,香山守備營快馬、艦隊,帶著這些命令。向四方奔馳而去。

    除了北上的艦隊因為不可能馬上到達之外,廣西之地,幾乎所有人都在接到命令之後。沒有任何的猶豫,馬上按著命令上的要求行動起來,現在可以說,是丁一集團處于飛速上升的階段,內耗的情況無限接近於零,沒有什麼官僚腔調。所有人也都是充滿著激情。

    當然丁一安排下去的宣傳人員也不是吃乾飯的,在軍隊裡。士兵也是處於一種亢奮的狀態之中,移駐廣東的自不消說,覺得自己所在部隊是表現出色才被先生看中;留駐廣西的也很自豪,覺得大本營還是自己來守先生才放心。

    連陸戰第一旅、二千親衛騎兵,基本上也是興高采烈的,他們原本是應著方瑛的要求,駐在雲遠各府的,接著徵召之後向阿拉干王國集中,都是氣勢如虹的腔調,看著平時協助的衛所軍都傻了眼:「你娘的,叫去打仗,還這麼高興?你們是讓丁少保下了降頭麼?」

    「你懂個卵子?沒看朝廷那什麼底報……還是低報?總之那報上面都說了,連也先都教先生拿了,大明境內,這一時之間還有什麼鳥仗好打?」相熟的陸戰旅士兵笑罵著,一邊收拾行李一邊說道,「這要打,就是出海打了!」

    「飄洋過海打仗,死了埋骨他鄉還這麼開懷?」那同鄉的衛所軍真是禁不住伸手去摸對方額頭,「你娃病得不輕啊!我操,找個醫館看下吧?要不你們不是有那衛生醫麼?去看看吧,你娃真不對勁……」

    陸戰旅的士兵緊好裝備,笑著拍開那同鄉的手:「什麼衛生醫?衛生員吧,得,真沒事,你懂個屁,出海外打仗,每天多一份餉不說,往大裡說,揚國威於海外,你知道漢唐吧?漢唐時咱們多牛?不就是想打誰就打誰麼?你想家鄉的百姓,太平過日子吧?只要咱能在外面打出威風,誰敢來欺負大明?你想想是不是這理?往小裡說,出去打仗……」說著他張望了一下,壓低聲音道,「就不用跟在大明一樣,守那麼嚴的軍紀了!搶錢搶糧搶娘們!搞不好老子搶到一大塊地盤,退了役就當地主了!」

    不過剛剛隨著西海艦隊趕到廣州府跟丁一會合的丁如玉、曹吉祥、門達、胖子等人就沒有這些士兵那麼開懷了;至於從廣西趕到廣州府來的杜子騰、朱永等人,更是皺起眉頭來。所謂萬里之遠,不過於如此,杜子騰都禁不住開口道:「先生,會不會太急了?」

    而從梧州府工場死纏硬磨著跟過來的李匠頭,列表會議的此時也馬上就開口道:「先生,兩支艦隊列裝火炮,你還是把小人殺頭算了吧!小人就是學著干將莫邪往爐子裡跳,也不可能在三月之前完成,別說您還要求二月份就得全部曬裝,這怎麼可能?小的把話擱在這裡,二月份之前,連一條廣西號這樣的驅逐艦,二十四門炮都弄不成,除非您弄來大量青銅,咱們二十四門全鑄成青銅炮!」

    丁一微笑著點頭,敲了敲桌子,示意他們安靜下來,開口道:「奧斯曼人可不是韃子,他們有炮,大炮,不是京師王恭廠那種大號把手銃,而是烏爾班大炮,長達十六尺左右,重達三百四十擔也就十七噸,炮筒為承受開炮時的巨大衝擊力厚達七尺,口徑則高達二十七尺左右

    ……」

    「乖乖!二十七尺,換成先生要求的那種毫米,不得七百五十多毫米?那不是能放一個成年人進去?」李匠頭聽著,一時也忘記了他方纔的問題,倒吸了一口冷氣這麼說道,事實上烏爾班大炮的確是足以容納一位成人的,「那炮彈不是近千斤?」

    丁一點了點頭:「不止近千斤,它所用花崗岩炮彈重達一千三百多斤,只不過射程就只有三里多,而且很笨重,行軍每天只能前進八里路。不過被它攻擊到的目標,可想而知是什麼下場的了。還有一點就是如果我沒記錯,奧斯曼帝國的海軍也是很強大,不過是否也裝備了火炮我就不清楚了。」

    因為丁一記得是有看過奧斯曼帝國的多甲板戰艦,但記不清是哪個年代,又似乎記得奧斯曼的造船能力不強,當西歐都在玩千噸船時,奧斯曼還是玩一兩百噸的小船,大船還得外購,但他真的也不太好確認,先前問了猶斯底尼亞,那傢伙又說奧斯曼的海軍很強大,比丁一這邊的船大得多,當然他指的是極速通信船閃電號。

    「船上的炮,一定不可能三百四十擔的!」李匠頭搖了搖腦袋,想了又想道,「不可能,那得多大的船啊?總不能一門炮吧?這只要一側兩三門炮,一開炮這船不得翻麼?」

    丁一倒是很贊同李匠頭的說法,點頭道:「想來也是不可能的,我的意思是說他們能造炮,如果沒記錯,似乎還是匈牙利人幫他們鑄炮,給他們當炮術教官,他們跟韃子不是一個性質,也是邁入火器時代的國家,所以我們的艦隊必須裝備火炮!」

    丁一沒等李匠頭開口再次聲明幹不了,就截住他話頭道:「我沒說多層炮管,用顆粒黑火*藥發射就好了,身管只要能承受黑火*藥就可以,不過後裝和膛線還是得有,射程短點可以接受,但是精確度得有基本的保證。」

    「這個,小的得跟杜明府商量一下。」李匠頭聽著終於不再擱擔子,因為黑火*藥作為發射,也就是說低碳鋼甚至熟鐵或是可鍛鑄鐵就可能達成要求,有了丁一提供的水冷鑄炮法的話,他倒是認為還可以試試,至於膛線,直接用模然後再來精修還是鑄完再弄都可以有法子想,炮管那麼大,加上是熟鐵的質材,他倒不太擔心。

    這時丁如玉卻就開口發難了:「少爺為什麼說那猶斯底尼亞不是真信使?」

    丁一很自然的回答:「因為他說自己叫猶斯底尼亞。」

    ps:各位看官聖誕快樂,放心,我不會偷懶的,各位有票就丟過來吧,這不都月底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