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啟大明

正文 第十章 依紅傍粉憐香玉(十) 文 / 荊洚曉

    所以對於丁一的詰問,他一時也沒有緊張,而是拋出「當講不當講」這樣的場面話來。

    丁一倒也沒去計較這個,對他點頭道:「當講不當講?要不是正事,我就不讓你說,看你憋出毛病來!都講吧,這是正事,別來顯擺這點小心思。不管說得對不對,你能有預案,就是很不錯了。」

    「長久之計,學生無謀。」劉吉開口就把自己撇清,要形成制度的,他搞不來,但緊接著又說,「但若這七十多位烈士,卻就簡單了。只要往各州府的首領官發上一封私信,此事便能落到實處去。」

    丁一聽著有點不明白:「你詳細些說。」

    哪怕不能制度化,解決了這一批烈士的撫恤問題也是好的。

    「以弟子和魏師兄、張師弟等,各自寫信給烈士家鄉的首領官,提上一句『彼也是先生記名弟子,與吾輩有同窗名份,今朝殉國,正合取義成仁』,便已足夠,若是日後先生覺得不,可謂弟子等人見事不明、辨事不清……」也就是先給丁一留了個退路,丁某人可以不認賬的。

    丁一截斷了他的話:「若是一個記名弟子的說法,能料理得此事,你自去辦就是。若是如此,日後陣亡戰士,皆按此例辦理就好。」

    「只恐不可,此事可一不可二。」劉吉苦笑著回復,當各州府首領官是傻瓜麼?來上第二回保準都大半不靈,第三回有人理才怪!還以後照此辦理呢。

    丁一也知道自己想差了,不過暫時也沒有太好的主意。只能揮了揮手,教劉吉先把這一批烈士的事宜辦好了再說吧。能把事情想到這一步。丁一倒是對劉吉頗為有些好感,至少這人還是能任事。

    而阿拉干王國和呂宋、爪哇送來的情報。就讓丁一頗有汗流浹背。

    那就是先前丁一讓朱動等人率六個陸戰旅向尼泊爾方向進軍的命令件,和教他們如果可能,先撤回駐地,由丁如玉這邊派去經歷過高原氣侯的士兵,還有丁一從京師組織的醫生,去做一個高原病防治的訓練和措施的第二份件,同時送達。

    因為第一份命令送去時,海上起了風浪,只能由領著八大處的萬安拿了主意。教參謀處抄備了一份之後,原件走陸路,繞過廣西,再從廣西過雲南,再渡金沙江,入雲遠,最後再穿行在雲遠的熱帶雨林裡,向阿拉干進發。

    而第二份命令送去的時候,海上風浪平了。

    於是參謀處抄下的備件。就和第二份命令一同,上船送到阿拉干。

    應該說,第二份命令要比第一份命令的原件更快到達。

    丁一是後怕啊,這還好沒出什麼事。

    沒有無線電的年代裡。通信如此不發達的情況下,很多戰略上的安排,真的要慎重再慎重。因為很多情況是根本沒法預料得到的。例如這風浪要是遲一點,第一份讓他們進軍的命令發出去。第二份命令到廣州府時風浪才起,那這中間的時間。進入尼泊爾方向的六個旅,真的就是聽天由命了。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丁一不得不這麼感歎,這是真真切切的體會了。

    這牽扯過太多的未知預審,要求在戰事沒有展開之前,就要去做一個可能的評估,來制定下一步的方案。丁一有點頭痛,他從來沒有比現在更希望,能研製出無線電台,哪怕是開機之後,能傳遞的距離再短,也可以通過中繼的方式來傳遞命令啊!

    不過想到這裡,丁一又苦笑起來,液體蓄電池都不能批量生產,乾電池更是不要提,更不要提發電機了。就算無線電台能弄出來,天知道要怎麼工作?手搖發電?沒有電池串聯的電路裡,不穩定的電壓一會把零件燒掉是可以預期的……

    丁一想到這節,搖了搖頭把不合時宜的念頭都拋開,對曹吉祥說道:「叫祐之過來。」

    叫了劉吉過來之後,前院似乎有些騷動,這個不用丁一吩咐,曹吉祥便帶了當值的衛兵,趕過去看是怎麼一回事。

    劉吉過得來,丁一便對他吩咐道:「上次開辦大明皇家軍事學院的折子你看過的,我希望馬上就推動這件事,你草擬一份章程出來,把朝中有資格任課的人員,也列一個表出來,把他們的長處也弄明白。你不要玩什麼小心思,不要分派系,要是這將領有水平,不論他是不是跟我積怨,不要管他是否支持官紳一體納糧出役,這時節,是要找軍中的能人,而不是拉幫結派。」

    「弟子明白。」劉吉拱手行禮應了,只不過他接下來的話,卻讓丁一差點吐血,「若儘是親近先生的大臣來授課,皇帝那邊,只怕心裡也有些想法,覺得先生是不是以公帑和皇家的名目,來培養自己的親信心腹。」

    還沒有等丁一訓斥他,劉吉又說道:「弟子知道,先生與聖上是千古難得的君臣相知,直可相比唐太宗與魏征,但先生要知道,魏征無忠於他的軍隊,也無自己的地盤!如今廣西,說是大明天下,還是丁家天下?先生若不正視這節,卻就自欺了。」

    丁一被他這麼一說,倒是硬生生到了嘴邊的話,嚥了下去。

    因為不得不承認,劉吉這話,是說到點子上了。

    只是丁一很有點接受不了,奸臣啊,歷史上出名的劉棉花,紙糊三閣老啊!他怎麼還能來進言,直言規勸自己呢?這跟歷史形象不符合吧?好半天丁一腦子才轉過彎:其實也是對的,因為當紙糊閣老,當不怕彈的劉棉花,可以保住他的富貴,劉吉就選擇了那麼干;現在他發現丁一如果不正視這問題,他劉某人的前程富貴會受到損害,那他就站出來進言。

    丁一想通了以後。覺得心裡平靜許多,他不認為自己有什麼人格魅力。可以把一個奸臣,變成直臣、良臣。所

    以一旦發現這樣的事,他就覺得轉不過彎來,得把這關節理順了,方才舒暢。

    其實他太小看自己了。

    有些人和事,是被逼出來的,如萬安一樣,發現不用溜鬚拍馬就可以陞官,發現丁一的喜好不是壯陽藥,至少目前沒有這需求。那他就著力去辦官紳一體納糧嘛,反正丁一喜歡推行這事。

    很多事,往往就是上面的人沒把風氣整好。

    不過丁一倒沒想這麼多,他確定了劉吉還是個奸臣之後,就冷靜下來,對他點頭道:「汝能想到此節,倒是不錯,為師也敢放手把事情交與你辦。看看萬循吉,兩廣在他治理之下。頗有成效,據說今年乞丐都少了許多,廣東有五六個縣,也開始推行一體納糧了。」

    劉吉聽著。真的是眼睛都亮了起來。

    沒錯,萬安現在就是實際上的兩廣總督!

    萬安現在才四十歲剛出頭啊,就已成為實質上的兩廣總督了。教比萬安還小幾歲的劉吉,如何能不心動?

    「爪哇、呂宋、大員。如果順利的話,發展起來。這三地也需要有人去坐鎮的……我知道你是不願遠赴海外……嗯,展之和世昌為師是要帶在身邊的,若是你有能力,萬循吉也就能跟在為師身邊,到時兩廣、雲遠、爪哇、呂宋、大員等處,總得有人掌總……」丁一斷斷續續這麼說了幾句,似乎是無意的閒談,對於劉吉來說,卻已是一條光明大道。

    首先是丁某人承諾了,不會扔他到海外番邦,呂宋和爪哇雖說也是海外,但地中海艦隊的規模,劉吉也是看過,有這樣的艦隊,呂宋和爪哇也不是去不得。再說丁一還有後半截話,那就是他要是幹得好,到時丁某人出海之後,就把在華夏的基業由他來掌總!

    他不是不知道孫太后和宗室,在鼓搗要把丁一封王的事,包括諸王就藩的折子,他也知道的。若真的最後丁一封王,以現時的局勢看,英宗把兩廣劃為丁一的封地,也不是不可能啊!

    若是如此,那說明什麼?這相當到時兩廣以南,他就是首輔!

    劉吉是死死咬著嘴裡的肉,使得自己克制著興奮。不是說這麼一點事他就沉不住氣,一方面是他還沒到歷史上劉棉花的高度,才三十多歲啊,正統十三年的進士嘛,一方面是這話就算皇帝跟他說,他也不會這麼興奮,這話是丁一說的。

    丁一說話,向來很少有反覆,對於他們這些弟子,也很少有試探。

    他怎麼可能不激動?

    「弟子必戮力辦事,只有把這身子都磨成粉了,才報得了浩蕩師恩啊!」說到後面,劉吉眼眶都發紅了,那尾音都帶著顫。

    正在這時,曹吉祥急沖沖奔了過來:「先生,大事不好!」入得書房往地上一跪,居然一地直滑到丁一跟前,他當然不是要表演街舞,而是真的奔得急,剎不住了。看他面上青白不定,丁一下意識從書桌裡摸出兩把連鞘刺刀掛在後腰,又從牆上摘下那把英宗賜他的金刀。

    能讓曹某人這般急切的事,必是大事。正如在淳安時一樣,那是英宗的位子都感覺到受威脅的事。丁一心頭千百轉,許多可能性一一掠過,想來想去,看怕是有人要謀反了。

    想不到他自己把曹吉祥這腦生反骨的傢伙拘在身邊,天順年間依然是有人要造反!

    難道,這就是歷史車輪的巨大慣性?(未完待續……)

    ps:在每天被兒子折磨的淒慘日子裡,老荊還是盡力在拚命更新的,諸位看官,能不能弄點月票刺激一下?刺激一下好麼?來幾張吧!

    ps:奧數的考試為什麼那麼多?要瘋了,陪他去考一個叫「走美杯」的,後面還有什麼「希望杯」、『華杯賽『,最為奇萉的,是還有一個叫「羊排賽」!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