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時代1902

正文 第242章 南洋勸業會(上) 文 / 文筆刀法

    第二百四十三章南洋勸業會(上)

    西方列強辦萬國博覽會,將各國各地區的工業、農業等產品集中展覽至20世紀初已有七八十年歷史了。清廷早在1876年便曾派代表參加美國舉辦的『費城賽奇公會』,並設立專館參展,但一直要到1904年日本在大阪舉辦的萬國博覽會吸引了大量包括官員在內的中國各界人士參觀,才真正將博覽會這個洋玩意兒帶入中國。

    首先上書朝廷的是南洋華僑實業家張振勳,他向朝廷捐銀二十萬兩並提出在國內效仿大阪博覽會也舉辦一個博覽會出來。真正有份量的人物、使清廷下定決心辦博覽會的,其實還是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端方。端方出洋考察歸來後,曾兩度向朝廷奏請在江寧舉辦勸業博覽會,「以振興實業,開通民智」,「開風氣而勸工商」,終於在光緒三十四年即西元1908年八月得到朝廷准許。於是,次年二月端方便在江寧成立了南洋勸業會事務所,委任候補道陳琪為坐辦,商科舉人向瑞琨為幫辦,江蘇咨議局議長張謇為會長,共同籌備勸業會。

    最終端方敲定的南洋勸業會為官商合辦。開辦費用初定六十萬兩白銀,由江蘇省官商各半分籌,後追加至白銀一百三十萬兩。

    由於端方重視,在上下給予很多變通,再加上商界大頭廣泛支持,使得勸業會的經費很充足,籌備進展的很順利。至1909年底端方調任京城,繼任兩江總督張人俊接手時勸業會已完全成規模,各項準備工作都基本完成了。

    張人俊上任後,通過其在兩廣任職的經歷,對勸業會也非常重視,不僅延續了端方提出的宗旨:「宜純」(專業化)、範圍「宜小」(集約化)、體制「宜崇」(有檔次)、褒獎「宜優」(推動品牌發展)、籌備「宜速」(高效服務),而且甚至自己親自擔任勸業會會長,以張謇改為總辦兼協贊會總辦。除了張謇之外,東南地區的實業大佬;像上海的李平書、虞洽卿、周金箴,安徽孫多森也都廣泛參與到籌備過程中。

    當然,這些參與籌備的商家也老早就將其參展產品送達江寧,並事先在規劃上為己方謀得了好的展位。

    經過一年多的籌備,南洋勸業博覽會終於在西元1910年4月24日,即宣統二年的農曆三月十五日正式開幕,預計將開放半年至西元1910年10月24日。

    南洋勸業會的會址及展館設在江寧城北的三牌樓、紫竹林、丁家橋附近,正門設在丁家橋,會場總佔地逾千畝。此次南洋勸業博覽會將以省為單位設立展館,以及按專業領域設立專業館。此外,像天津、上海這樣商業興盛、實業繁榮的地方雖不是省份,卻也得以單獨設館。

    其他在國內知名的特產,如金陵緞業、蘇繡、景德鎮瓷器、宜興紫砂、山東玻璃器皿、雲貴中草藥等也都獨自設館展覽。

    此外,勸業會內亦設立了『暨南館』,館內全部是來自南洋華僑的展品。會場還建有會務廳、事務所、辦公樓、紀念塔、牌樓、奏樂亭等輔助建築。

    除了本國的參展館外,勸業會為了開啟民智,還特意設立了三個參考館,其中陳列來自歐美、日本等工業化國家的展品,向觀展人展示世界的發展究竟已經進行到了何種地步了。

    開幕當天,雖然天色並不算好,早些時候還下了點小雨,但整個江寧城內依然都是張燈結綵一副喜慶的模樣。丁家橋所在通往會場正門的街道的路都是由還是從上海進口的洋灰(水泥)建造,地面堅硬又平整,煞是氣派,絲毫不比上海外國租界的那些『大洋馬路』遜色。

    早上一點小雨幾乎沒有留下絲毫的痕跡。

    在道路的兩旁滿是來看熱鬧的人群。他們雖無法踏上馬路,卻也紛紛對從眼前川流而過的全國各界人士指指點點,對江寧這難得遭遇的盛況感到興奮。

    道路的盡頭,勸業會會場正門前約二十米處,豎立著一座四柱三門、三層重簷歇山頂的牌樓,其第一層的正面,自左至右鐫刻五個大字「南洋勸業會」。細心的居民還會發現這牌樓上掛著無數串聯在線路上的,透明的球型玩意兒,也不知道是什麼用途。

    牌樓兩側由西洋式的白色護欄圍起,張人俊從較信任的第九鎮第十七協內抽調了一個營近五百人充作會場的安保人員,其中就有一個棚的士兵負責守衛這座正門,他們持槍站在牌樓兩側,個個都挺胸收腹,穿上了最整齊的軍裝、將軍靴擦得珵亮、步槍被仔細打磨、刺刀也是雪白,無論遠近望去都頗有英氣。

    劉繼業作為江寧城的本地士紳家族成員之一、同時又是第二十三混成協協統,品格同正二品大員,本也有資格以此等身份參加勸業會的開幕式。只是他這次卻沒用其官方身份,而是以參展的企業,三聯集團的『商務參贊』名義參加開幕式。

    坐在緩緩而行的馬車內,窗外無數圍觀的人群的臉龐晃過,接著感到車廂一暗,之後瞬間重新明亮起來,劉繼業便知道已經過了牌樓。

    同處一件車廂的,與劉繼業對坐的還有一個中年人。

    他面相不差只是有些突嘴,一雙眼睛半瞇著偶爾透出些精光,是個很精明的人。他與劉繼業一樣穿著得體的西式禮服,不過相比劉繼業紮著深紅色的領結,他在領口卻紮了最正統不過的黑色結帶,左手還扶著一桿明棍。

    「蔭廷兄這次難得回南方,準備在江寧待多長時間?總得找個時間讓我一盡地主之誼啊!」

    劉繼業面前之人便是三聯集團的另一個大頭,安徽巨商孫氏的家主,孫多森。

    雖然三聯集團每個季度都會在上海召開會議,但孫多森因在北洋公務繁忙;尤其是袁世凱隱居後壓力頓時增長,因此時常抽不出時間只能讓親信代理參會。因此劉繼業與他雖然算是商場上極親密的合夥人,卻已有半年沒有見面了。

    &nb

    sp;孫多森聽後一笑,手一抬,無意中亮出他大拇指上碩大的碧綠翡翠扳指道:「難得跟緝之(周學熙)請了假,自然要在江南多待些時間……我打算先在江寧待個三天,然後再去揚州住兩天,最後再回安慶家裡。」

    自兄長孫多鑫兩年多前忽然病故後,孫多森便北上直隸接替其兄長,作為袁世凱實業方面左膀右臂的周學熙的副手來幫忙替北洋打理生意,負責北洋旗下的諸多實業產業的經營,以及銀行錢莊往來。尤其是開灤礦務局被孫多森長期負責,他也將開灤礦務局的許多經驗借鑒並應用到三聯集團上;而孫多森在馬鞍山制鐵廠和礦場的大部分親信也都是他從開灤礦務局帶出來的。

    在直隸的幾年下來,孫多森身上的官味越來越濃,無論是神情還是腔調都是如此,頗有些似盛宣懷這種亦官亦商的味道。

    不過在劉繼業與張謇這類生意往來非常密切的夥伴,孫多森倒是沒有過於據傲。

    馬車過了樓牌後沒有兩步就停了下來,馬車外的車伕喊了一句:「老爺,到了。」

    孫多森作為馬車主人向劉繼業做了個請的動作,劉繼業也不推脫,起身打開廂門,輕鬆離開了這輛完全西式的四輪馬車。

    下了車來,只見勸業會正門有一個巨大的拱門,其背後則是一棟兩層樓高的美國鄉村式小洋樓。

    拱門下,許多打扮各異的人正圍在一個小亭子前買票,而還有一些打扮高貴的達官貴人不需買票便直接步入會場。

    「真是不錯!端兩江(端方)確實是良吏,這會址不錯!不錯!」

    劉繼業知道孫多森向來是眼見很高的人,連他都稱讚不已,可見這勸業會確實籌辦的很成功。

    來時所乘坐的馬車在孫多森登下後,便被馬車伕趕到別處去了。孫多森於是與劉繼業協同來到拱門下,向站在門口的一名工作人員出示了各自攜帶的准入證,輕鬆地進了會場。

    進去後,首先看到的就是一座噴泉,珠簾高達丈餘,蔚為壯觀。

    再然後看到裡面各式各樣的展館,孫多森不吝讚賞,尤其看到會場內大街上都安裝了西洋的電燈,而且每個電燈下都掛著世界各國國旗後,更是感歎道:「這洋路燈,就連天津也是才剛剛安裝,說來還是為兄我建的發電所……沒想到江寧也有了。」

    「這其中可有季直公的功勞啊!」劉繼業說完,兩人都笑了出來。

    會場內已有了不少人,基本上每個人臉上都寫滿了驚奇,對著格式新鮮玩意兒歎為觀止。

    劉繼業掏出懷表一看時間,拉了拉正仰頭觀望不遠處用帳篷搭建的新奇展館道:「時間不早了,後面人會多起來,不如我們現在就去開幕台吧,也別讓季直公多等。」

    孫多森自無不可,雖然對會場內的新奇玩意很感興趣,卻也不會為此而誤了正事。

    「好好,開幕回來後,我再好好逛逛!尤其是看看咱們三聯的產品!」

    孫多森說完,兩人便按著指示牌朝開幕會場走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