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穿越重生 > 天墓棺咒

正文 第249章 石中玉 文 / 斬雪千山

    第二百四十九章石中玉

    又是神教!

    「那你,這個靈界邊界客在這裡是什麼意思?她話莫名其妙的,什麼我提前來到這裡了,難道她知道我一定會來?「我不解地問道。:::

    伍仁行很奇怪地問我,你難道對自己的身份一兒也沒有什麼感覺麼?

    我更加疑惑了,我還有什麼身份?需要什麼感覺?

    他欲言又止,換個話題,道:「我們過去吧,看看這所謂的奈何橋,到底通向了何方。」

    見他不,我也沒有繼續追問,只覺得他話裡有話,先出去再。

    既然沒有退路,那就一往無前,奈何橋又如何?我們也要闖過去。

    伍仁行看到了那一隻碗,道:「奇怪,怎麼會留下這麼一個碗在這裡?這女的倒是挺有意思,自稱是孟婆,應該就是鎮壓這裡的人吧,找到她我們應該就能出去了。」

    這我自然是知道,但上哪兒找她去?

    「她留下這個碗,應該代表什麼意思吧。」伍仁行道。

    「還打起啞謎來了。」我很是不爽,有一種被人牽著鼻子走的感覺,這種感覺別提有多麼膩歪了。

    我們倆猜了一會兒也沒有猜出是什麼意思,伍仁行道:「管他的,最不喜歡猜謎了,看我不砸了她的飯碗。」

    完,她拿起骨刀對著碗就是一刀,頓時砍成了兩半截,裡面的水也濺了開來,然後順著地上的一條縫流了開去。

    接著我發現,這地上的縫隙不止一條,縱橫交叉間,隱約形成了一個字,有變成了我們進來時看到的那種字古夜郎。

    但這次我不認識,沒有之前看到門匾山的字時那種奇妙的感覺。

    伍仁行看向了我,我則是搖了搖頭。

    「記下來。」他道,這個字應該是在表示什麼,興許是在指示出去的方法呢。

    我了頭,心裡有一種怪異的感覺,本來進來還以為再不濟也能尋得一寶貝什麼的,也不虛此行了,但沒有想到非但什麼都沒有,還盡遇到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

    很快,我發現清水流別沒有停下來,而是繼續流淌著,另外又出現了三個字,但和第一個一樣,我都不認識。

    這時候,清水也流淌乾淨了,剛好灌滿了這四個字。

    「這塊石頭,好奇怪。」伍仁行忽然道。

    我觀察了一下,除了顏色比較紅一些和有這四個奇怪的字之外,被沒有其他特殊的地方,石頭的形狀也是比較常見的。

    我不由得疑惑地看向了伍仁行。

    「這四個字,莫非是「早登彼岸」?」伍仁行道:「如果是這樣,那這塊石頭,應該就是傳中的三生石了。」

    奈何橋外,是三生石。

    我不由得十分驚詫,三生石就長這模樣?未免太寒磣了些吧。

    相傳唐代隱士李源,住在慧林寺,和住持圓澤交好,互為知音。兩人相約去四川峨眉山遊玩,圓澤想從道長安,從北部陸路入川。在李源的堅持下,兩人從從長江水路入川。在路上河邊遇到一個懷孕三年的孕婦。

    圓澤看到這個孕婦就哭了,他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不願意走水路,因為他注定要做這個婦人的兒子,遇到了就躲不開了。

    他和李源相約在十三年後杭州三生石初相見。當晚圓澤圓寂,孕婦也順利產子。十三年後,李源如約來到三生石,見到一個牧童唱到「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慚愧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李源與之相認,牧童他就是圓澤,但是塵緣未了,不能久留,唱到:「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江山游已遍,卻回煙棹上瞿塘。」唱完就離去了。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

    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原斷腸,吳越山川尋已遍,卻回煙焯上衢塘。

    這是關於三生石在民間流傳很廣的一個故事,這首詩也廣為人傳誦。

    實際上,三生石就是泥質石灰岩,一種十分常見的岩石而已。

    有人,這是因為歷代中國人都十分看重情義。和尚圓澤以「三生」酬報李源的友誼,其情之高,其義之厚,無法衡量,可謂情天義地,這個故事之所以持續流傳,反映的正是人們的這種美好願望。

    實際上,和尚圓澤告訴李源此事,只是讓他相信人的輪迴,相信三世因果。圓澤第一世沒有找到他的姻緣,他就出家為僧。

    第二世,遇到李源的時候,他還是沒有找到他的姻緣,只好唱道「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江山游已遍,卻回煙棹上瞿塘。」沒有找到,他只能繼續出家,等待下一生的尋覓。三生石,三生,其實就是人的三次輪迴,石頭,比喻為「堅固」,堅定的信念。

    不過,人真正的能夠輪迴麼?

    我雖然也超度過不少亡靈,送他們去往生界,輪迴轉世,但實際上,我都不知道是不是存在下一輩子這種法。

    來到這個地方後,我感覺有些怪怪的,就在剛才,我再次對哲學界一個著名的問題產生了困惑,我是誰?

    這個問題要是問一般人,只會得到一句,你有病啊,我就是我,還能是誰。

    我今天有了一種我不是我的感覺,尤其是剛才黑袍女子問我話得時候,還有伍仁行看我的眼神,有些怪怪的。

    「禽獸兄,你,我們超度了那麼多靈魂,他們一定會輪迴轉世嗎?或者我們就是在自欺欺人而已,尋求一個心理安慰?」我問伍仁行道。

    「你怎麼會忽然問起這個了?」伍仁行很是詫異。

    「我就是感覺心裡怪怪的,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挺鬧心的。就如你看這三生石,如果人能夠輪轉生生世世,他還是他麼?」我道。

    伍仁行看了看那石頭,道:「三生」源於佛教的因果輪迴學,而三生石又產於儒家思想創始人孔子故里的九仙山上,傳中的緣池仙翁又為道家的代表。你也知道,中國的宗教化經過長期的演變之後,儒、道、釋三家已經互相滲透、互相同化,某種程度上已經「三教一體」了,所以,三生石更是一種靈石。

    我了頭,記得在我們村寨裡,除了有一部分人信奉基督教,其他人卻是都不知道自己是信奉的佛教還是道教,拜菩薩,也會請道士,在大家看來,沒有什麼區別。

    這就是佛道釋相互滲透的結果。

    反正,大家都相信先人的英靈在九天保佑著後代子孫。這是一種回歸信仰,一種敬畏,也是一種希望。

    那麼,在集「佛道」「人道」「天道」於一體的三生靈石面前,還有什麼「邪」與「噩」可言呢?

    「佛家講究「治心」,儒家叫做「正心」,道家追求「煉心」。在這背後,儒家講「治世」,道家講「治身」,佛家講「治心」。

    再換一個角度來,三家對人生的概括,儒家講的是「未知生焉知死」、「獨善其身,兼濟天下」,不要去著迷於雲裡霧裡的事情,而要重視現世的修煉;道家講的是「窮盡變化」,努力瞭解世界和社會的變化規律;佛家則講「緣起性空」,不要被外部世界紛紛擾擾的現象所迷惑。

    所以,集天地靈氣於一體的三生石本身就是儒道釋三教化的精髓,佩戴三生石又是明法正心、驅除邪惡、寄托希望的一種實物變現形式。」

    頓了頓,伍仁行又道:「修道的,就是講究瞭解世界的變化規律,至於是否真的有輪迴,那又如何呢?過好我們這一世就已經足夠了,修道修心,但千萬不要過於沉迷,捨本逐末,有些事情既然不明白,那就不需要明白,無盡的宇宙,那麼多的秘密,我們又不能一一解答。」

    我恍然,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思考那些我承諾過的亡靈是不是真的轉世輪迴了,弄得我睡覺都難以心安,今日又遇到這陰間的奈何橋,三生石,不免心生感慨。

    既然道基已經種下,順心修煉即可,與其追逐著讓沒有答案的問題,照顧好身邊的人才是,最起碼的,我得增強實力,給阿幼朵重塑肉身。

    伍仁行得對,捨本逐末,本就不該取。

    更加關鍵的是,我們先得出去。

    不再糾結這事情之後,我心中便豁然開朗,憑空多了不少信心。事在人為,豈能被一事情所阻?

    接下來,伍仁行則是做了相同的事情,用骨刀將這塊石頭給劈開了。骨刀堅硬無比,看樣子比紫闕差不了太多,我一直很疑惑,骨刀,真的是用骨頭製成的麼?

    我感覺得出來這骨刀並沒有銘,鋒利程度堪比金剛石,應該是某位著名的武器大師製造出來的凶兵。

    更加特別的是,遇到血之後,骨刀裡面能夠發出一種莫名的氣息,宛如一頭堪比夔這樣的絕世凶獸出世。

    讓我無比意外的是,石頭被劈開後,我看到了一個讓我心跳加速的東西。

    一塊紅色的玉石!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