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神秘大海下的中國潛艇兵

挑戰極限,他們勇闖深海盡顯「蛟龍」本色 文 / 吳瑞虎 汪光鑫 余子富

    初春的早晨,霧鎖海天,已經在水下鏖戰幾個晝夜的潛艇官兵仍然鬥志昂揚,因為還有幾番潛艦對抗演練蓄勢待發。曹部隊長介紹說,這是由這些知識型的高素質士官們提議而誕生的一種新的訓練模式。

    過去,各個科目單獨演練,每天都要為備航備潛、離靠碼頭而浪費很多時間,訓練效益不高。王順喜、陳勝紅、何紹榮等18名士官從多年的訓練實踐中,大膽提出變時間控制為質量控制的效能訓練法,實行晝夜連續航行的滾動訓練。

    這是一個全新的訓練改革方案。部隊領導在讚賞的同時,也有一絲顧慮。士官們看出了領導的心思。他們在充分調查論證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個詳盡的方案,並向部隊黨委立下「軍令狀」。很快,這份新的改革方案得到了上級批准。

    新訓法帶來了高效率。某新潛艇歸建後,採用了他們提出的新訓練模式,提高了整體訓練效率,使訓練週期縮短一半,實現了當年接艇、當年全訓、當年形成戰鬥力。

    不久前,某新潛艇執行戰備巡邏及最大自給力檢驗任務。這是新潛艇的又一次極限訓練!在連續數十晝夜的航行中,隨艇的8名高素質士官大顯身手。出海第二天,聲吶突然發生故障。士官成洲榮靠熟練的技術很快排除了故障。航電技師唐成洋在遠航期間獨當一面。他在羅經室高溫、高濕、高噪音的艱苦環境中,一直堅守崗位,確保電羅經的正常運行。此次遠航,該艇創造了新裝備艇連續航行時間最長、航程最遠等6項第一,榮立集體二等功。時任艇長、現已走上部隊領導崗位的王再傑說:高素質士官的技術保駕功不可沒。為此,部隊為8名年輕的士官榮記三等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