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純愛耽美 > 回到三國做梟雄

《》章 節目錄 第二十九章 不是打劫 文 / 夜九星

    臥虎崗山賊歸降伏虎山莊後,為慶賀加入楊凌集團而大擺酒席,竟然一頓就將寨中糧食全吃完,張鵬為此而連夜返回伏虎山莊運糧草兵器前來,人都去了十來個時辰,卻不見其返回,陳笙此刻正為此而憂慮著。

    伏虎山莊是富有,不錯,可也得要運來才行!

    五百伏虎兵隨身攜帶的烙餅、饅頭等乾糧也分散給臥虎崗的眾山賊吃,晚上就得全斷糧!包伏虎軍!

    陳笙在為昨日的惡搞而後悔不已。

    還以為投奔伏虎山莊後,自己能率眾山賊順利跟隨楊凌返回伏虎山莊,至於臥虎崗嘛就整個移交給伏虎軍駐守,一切有楊凌主撐著!

    可楊凌卻不相信他陳笙的能力,為了向楊凌證明自己的能力,也就是說表明心跡,遞上陳笙的投名狀,陳笙自告奮勇帶領臥虎崗眾山賊洗劫青州即臨淄府庫!

    陳笙必須得拿出真才實學來做事,獲得楊凌的賞識及信任,否則楊凌的書辦並不是任何人都能做的!

    就在陳笙對對運送物資糧食的張鵬運送隊伍望眼欲穿的同時,留下的伏虎軍兵,在典韋及積極分子示範表率下,正三三兩的滲入臥虎崗士卒中吹牛打屁,四處宣揚伏虎山莊的種種好處及楊凌的所謂思想理念,將臥虎崗的一群山賊哄得信以為真,終於找到組織啦!

    酉時,張鵬等人終於將糧食兵器運送到臥虎崗。伏虎軍兵自楊凌上山後,何時像今日這般受過餓!於是眾人領了糧食後,立即忙著七手八腳地做飯。

    而原臥虎崗的山賊則是打著火把,在校場內排隊登記領取兵器,待眾人將兵器領取完後,楊凌在典韋等親衛的簇擁下,走上點將台準備訓話。

    楊凌將手虛按一下,待眾山賊安靜後,才緩緩地說道:諸位弟兄,爾等自領取伏虎山莊工業區生產的兵器後,就算是真正加入我的伏虎山莊!就必須要遵守伏虎鐵甲軍的規矩!典韋,將伏虎軍的軍規念於諸位弟兄知曉!

    *婦女者殺!搶劫平民者殺!私自倒賣典韋一字一句將軍規,緩緩地念出。

    陳笙聽罷軍規後,為自己沒投錯主子而暗自慶幸不已,楊凌制定出這樣的軍規,就表示其絕不會久居人下!

    而山莊如今實力雄厚,主公要成就一番事業絕不困難,自己此時就追隨主公,還怕到時會少得了俺的好處不成!陳笙在心中暗自偷著樂!

    臥虎崗的眾賊聽聞這所謂的軍規,心中暗自思量道,這哪是山賊的軍規?都遵從的話,比大漢朝的禁軍還受百姓的愛戴!那咱們還是山賊嗎?

    此時,臥虎崗眾賊人的心中認為,伏虎莊只不過是換了個名稱罷了,其本質還是山賊!其實事實也是如此!這不,接著伏虎軍也有百人參與搶劫臨淄府庫嘛!

    潘文韜聽完軍規後,就嚷道:請問接下來要做的買賣,算不算是搶劫,算不算違反軍規!

    典韋訓斥道:念在你初加入山莊,俺不與你計較,搬運臨淄府庫之事,怎麼能算是搶劫呢?那叫把原本屬於咱們的財產拿回來!雖然典某不是政治部的人,但是我也要告訴爾等,那青州狗官將民脂民膏收刮於府庫之中,咱大哥令爾等將其取回後,用來接收流民,用主公的話講這叫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所以我們此次行動不叫洗劫,我們是做善事!是

    典韋將楊凌常說的那一套,口沫橫飛地一一道出,將臥虎崗眾賊忽悠得暈頭轉向的。

    陳笙聽到這些話後,在心中狂罵典韋無恥,這是啥屁話?明明是搶劫臨淄府庫,卻被這姓許的傢伙掰成是做善事,是劫富救貧,這姓典的咋就如此能瞎掰,再聽典韋口氣,主公楊凌比其更會瞎掰。

    因此臥虎崗的眾人都紛紛向遠處的楊凌看去,那是敬慕的目光。

    而此刻,而楊凌的肚子餓得咕咕叫,典韋說起來是沒完沒了!於是楊凌便將典韋的訓話打斷,並說道:好了,惡來的意思就是:一句話,但凡是伏虎山莊及我批准的行動,都是正確的、不違反軍規的,我是不會命令你們做違法及違反道德紀律之事的!諸位累了一天,趕快回去做飯,吃飽喝足後,好好睡一覺養好精神,明天好做事!陳笙隨我前來,有事相商!說完後,領著典韋等親衛回屋吃飯烤火。

    待眾人吃飽喝足後,護衛將餐具撤出並換上溫熱的蜜水,此時還沒有茶葉,楊凌也還沒有發現哪兒有茶樹,否則的話我這個少莊主非得弄點茶水喝不可。

    楊凌喝了口蜜水後,說道:剛剛你等將接下來的行動給暴露無遺,明天的事就免了吧!

    陳笙聽聞楊凌要取消此次行動,這可是表現自己的大好機會,過了這村,可就沒這店,怎麼能取消呢!慌忙說道:陳某以項上人頭擔保,原臥虎崗的弟兄全是信得過的,絕不會出賣我等的,而伏虎山莊的伏虎軍有政治部的人在其中,相信也是能夠放心的!

    楊凌問道:陳笙,你真的對原臥虎崗的人放心?

    陳笙聞言後,臉上稍有得意之色,起稟公子,陳某乃是一介書生,如不能控制手下弟兄,又怎麼能做得了一寨之主?請主公相信屬下吧!笙不會令主公失望的!

    楊凌見陳笙自負的模樣,便知其話不假,就微笑著說道:好吧,我就信你,此次事成之後,你就做我的秘書,負責幫我打理文書!次次行動,我說了絕不插手的,一百名伏虎軍也交與你指揮,希望你好好謀劃一下,做出點樣子來,讓大家瞧瞧,也能讓我堵住弟兄們的嘴!去吧!其實楊凌也是在試探陳笙的能力。

    陳笙知直接就將自己提拔到書辦的位置上,楊凌對原伏虎莊的老弟兄得有個交待,這樣的事陳笙還是懂的,楊凌說的沒錯。

    陳笙躬身道:陳笙定不負主公期望!屬下告辭!

    陳笙辭別楊凌後,就立即招集臥虎崗的眾小頭目,及伏虎軍參與此次行動的小頭目安排諸多事項。

    第二天,陳笙走過,楊凌留下張鵬,看守臥虎崗,便趕往前一個月讓田亮建設在臥虎莊的工業廠區。

    楊凌進入工業區的鍛造坊後,讓眾人停下手上的工作聚攏在一起,拿出了這幾天自己琢磨出的畫好圖樣給鍛造坊的工匠。

    楊凌說道:各位所熟悉以尺寸為單位的計量方式,已不能適應接下來要生產的產品質量的需要,我們必須採用更精確計量方法,此為米,按三尺一米換算,一米分十份稱之為分米精確到微米,以後鍛造坊所出的成品,必須精準到零點一毫米!所以必須按此圖製作鋼尺!

    鍛造坊工長:啊!也就是說精準到十分之一毫米!咱們昨天造的刀具不是很好嗎?弄那麼精確做啥,又不是不能用!

    楊凌見此人是打磨工,便問道:打磨工,昨天用壞了幾台打磨機?

    打磨工躬身辯道:回公子,俺昨天用壞了四台,可那不能怪我啊,打磨機的部件大多是木頭做的啊,如果是用現在煉鋼爐煉出的鋼做部件的話,就好了!我敢保證用兩年都不壞!

    楊凌聽聞此言後,不由眼一亮,心道此人是個人材,還想得到用鋼材來做打磨機部件,要好好地培養。

    好!說得不錯,我就是要用鋼材製作打磨機,但是如果計量不精確,就造不出其零部件,就算勉強造出,其齒輪也不能完全咬合,所以必須製作精確到微米的鋼尺,鍛造坊跟木工坊都配發,以後木工坊製作的模具也必需精確到十分之一毫米!楊凌對於度量衡很在乎,跟本就不容許爭辯。

    楊凌指著另一張圖道:這是輪盤鋸用來鋸木材的工具,是本公子跟據手搖打磨機的齒輪動力原理設計的,各位立即停下刀具製造,先把鋼尺做好再做輪盤鋸、打磨機,總之先把必需使用的器械做好,以後幹別的就快多了,所謂磨刀不誤砍材工就這回事!開工吧!

    噢,那個打磨工,你叫啥,看我這記性!楊凌看上了這位打磨工。

    打磨工有些膽怯地回答:回公子,俺叫馬元。

    哦,你叫馬元,本公子記下了,以後好好幹!那個馬元,甚麼你叫馬元!

    楊凌大喜,記得三國時期,有個很出名的工匠,製造出了水轉百戲,而那個工匠好像就叫馬啥的,此馬元不會是那馬啥的吧?

    楊凌隨即鎮定自若:馬元啊,你剛提到用鋼材製作打磨機零部件時,我就知道你是有能力的,你看這輪盤鋸可還有改進的地方?

    馬元有些惶恐地道:小人當不起公子稱讚,些許小聰明不敢在公子面前賣弄!

    楊凌正色道:群策群力嘛,何況我一人,哪能面面俱到!

    回公子,小人此時還看不出,不如先讓木工坊做個模子看看再說,如何?就是嘛,模型都沒做出,讓人家馬元怎麼改進呀。

    楊凌心內大喜,相信此人應是三國時期那叫馬啥的名匠,但是楊凌卻不動聲色地說道:就讓木工坊做模子吧,你馬元在鍛造坊及木工坊各挑兩個技術好的工匠,喔,鍛造坊多挑幾個,由你負責組建一個機械坊,專門製作機械和改進煉鋼爐及鍛造坊的器械,你的薪金比照鍛造坊的工長支付!楊凌準備大力提拔使用馬元。

    馬元躬身道:謝公子!

    楊凌隨機帶著典韋走了,留下鍛造妨內的眾工匠製作鋼尺。

    鍛造坊內,眾人見楊凌離去後,就七嘴八舌的議論,真羨慕馬大哥,陞官又加錢!俺哪天也表現一下,讓公子給俺加錢。

    張老三聞言,訓斥道:小五就你那鳥樣還想讓楊公子給你加錢,不扣你就行了!小五把鐵條遞給我。

    小五又問:我說三哥,這新鋼尺真有楊公子說的那麼管用嗎?我看這鋼尺做來沒啥用啊。

    張老三邊幹活邊對小五道:你沒聽見馬元說要用鋼材製作打磨機吶,公子已說沒有鋼尺是做不好的,你啊,這就是馬大哥能加錢的原因,以後你得好好學人家馬元!

    你們不好好幹活,窮囉唆啥!工長見二人說個沒完沒了有些不順眼。

    張老三分辯道:我倆說歸說,手可沒閒著,這不咱們已做好了把鋼尺,工長是不是報知公子,請公子看看是否可以使用。

    俺就知你張老三手腳麻利!工長隨即就命小五向楊凌匯報此事。

    楊凌得知鍛造坊製作好鋼尺後,就趕回鍛造坊查看新做好的鋼尺。只見鋼尺上每個刻度都很均勻,以他前世的眼光看來,認為次鋼尺也達到質量要求,就要求以此為標準,製作鋼尺!

    於是眾工匠用這把鋼尺測量了自己所在做的鋼尺,有的稍改一下,有的則是推dao從來,而鍛造坊工長,竟然也是推dao從來!

    楊凌從這件事上,認識到鍛造坊眾工匠的各自能力,當時就讓張老三取代原鍛造坊工長一職,並對眾工匠說:在楊凌這裡只要有能力的人材不論出身,他是絕對人盡其才絕不埋沒人材!對於能力稍差的,也不必氣餒,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也後有的是機會!

    楊凌大搞人盡其才的這一套,以此來收攏工匠之心,又使眾工匠有提高技能的願望,把後世的管理經驗,用於他所在的這個時代,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