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純愛耽美 > 回到三國做梟雄

《》卷 二 黃巾之亂 第78章 凱旋 文 / 夜九星

    隨著曹操和孫堅的離開,討董聯軍可以說的上是分崩離析了。

    電子書全文下載80txtt

    屁班火熱就的各位和人他們二人的離開也為那些見到沒有什麼利益而心存疑慮的人看了個好頭,這些人就這樣匆匆忙忙的離開了。

    這些諸侯裡存在著很多的派系,如支持袁紹的袁系,如冀州牧韓馥、山陽太守袁遺、廣陵太守張超,當然還有袁紹的弟弟袁術。

    、????還有支持曹操的曹系,如:丹陽太守張邈還有濟北相鮑信都很信服曹操,而東郡太守喬瑁和曹操也算是世代交好,所以他們也可以算得上是一派。

    還有就是保皇一派也可以說是宗室。他們有汝南太守劉備、兗州刺史劉岱、豫州刺史孔胄等等還有很多的派系。

    在曹操離開前,袁紹曾為曹操擺下宴席,為曹操壓驚解悶。他這本是一片好心,哪知曹操卻是個多心多疑之人,本來就因為敗陣而臉上無光,如今看到袁紹把所有諸侯都叫來與自己喝酒,他的心中就更是不忿。

    如果說換上一個人為曹操擺這桌酒,曹操也許不會多想什麼,但袁紹就不同了。當時曹操請求去追擊董卓的時候,袁紹就以「恐路有埋伏。不宜追趕」為名,阻止過他,如今袁紹的預言成真,自己果然敗陣回來,在這個節骨眼上袁紹還大張旗鼓的為自己擺酒解什麼悶,這在曹操的眼中,根本就是他袁紹在炫耀自己的算無遺策,順帶著諷刺他曹操有勇無謀啊

    其實在歸來的途中。曹操早就從戰敗的陰影中走了出來,而且這也讓曹操心志徹底從從為漢效勞轉變為為己謀劃,如今曹操只差一個契機,一個能夠讓他強大的契機。

    這個契機什麼時候才能出現,曹操心中沒譜,他手下的謀士也不好妄斷,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如果繼續留在司隸的聯盟之中的話,這個契機就算出現了,憑曹操現在的實力也很難把握的住,所以當務之急就是要先離開司隸,回轉曹操老家,從新招攬兵士,加強自身實力。

    不過就算要走。曹操也要走地風風光光,他曹操要走就要走的大義凜然,更要出出胸中這口惡氣!此時袁紹的這場酒宴,就成了最好的機會。

    就在這次酒宴中間,再眾人都酒過三巡之後,曹操忽然長歎道:「曹某始興大義,旨在為國除賊。所幸諸公仗義,慷慨而赴國難,吾之初意,欲煩本初引河北之眾,臨孟津、酸棗;諸將固守成皋,據敖倉,塞轘轅、太谷,制其險要;公路率南陽之軍,駐丹、析,入武關,以震三輔。皆深溝高壘,勿與戰,以為疑兵,示天下形勢。以順誅逆,可立定也。如今本初遲疑不進,公路氣小,此實在是大失天下士人之望。曹某竊恥之!」說完,將手中酒一飲而盡,擲杯於地,昂然而出,引兵離了洛陽,往徐陳留而去。

    卻說袁紹備曹操這一通怒斥,罵得張口結舌,無言以對。這倒不是因為他心虛理虧,而是因為氣塞胸臆。在他自己的眼中,自己就是這場戰爭最後的勝利者,任何人都被沒有自己的功勞高。

    此次他擺宴的目的就是為了侮辱一下曹操,讓他知道不聽自己言的後果。

    txt小說免費下載75txt

    但沒想到自己的這一番佈置,竟然被曹操看破最後卻招來了曹操一通斥責,而且言辭之激烈,直把自己說成了禍國殃民地罪魁禍首一般。

    你說他能不氣憤嗎?

    鮑信和張邈這兩個親近曹操的諸侯見到曹操離席,他們兩人也都拱手離開,其他的諸侯此時也已沒有了飲宴地興致,於是也都三三兩兩的散去。

    要說這裡面誰最得意的話,那當然非劉備莫數,但劉備現在正琢磨著如何才能除掉袁術,是自己的實力伸展到淮南去,此時袁紹吃虧受氣,他劉備偷著樂還來不及呢,怎麼可能去勸解寬慰呢?

    而劉備之所以會對淮南產生想法,是因為自從會盟以來他的實力雖說不大,但是也不小,但是就因為這個,大多數的人都看不起他,沒多少人和他說話。

    他的自尊心受到很大的打擊,再見到楊凌憑藉著深厚雄厚的實力,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後,心中急速產生想要擁有雄厚實力的想法。

    再進洛陽後,他的謀士許徐庶告訴他道,要想稱霸天下,最好的條件就是人口與土地及糧食,而淮南恰恰就具備這樣的條件。所以要想有雄厚的實力,必須要拿下淮南為基。然後向南發展,佔據荊州,後圖中原。

    劉備被徐庶所描繪的景象給震驚了,自己從來也沒有想過有一天自己會成為天下霸主。但是隨後他的震驚又被自己的野心所替代。在決定先圖淮南後,劉備就處處注意袁術的動作。任何打擊袁氏的動作都有他的身影。

    繼曹操和孫堅的離開後,鮑信和張邈也都各找托辭,離開了洛陽,奇怪地是,張邈地弟弟,廣陵太守張超卻選擇了繼續留在洛陽。

    到這個時候,洛陽地諸侯只剩下不到七路人馬,不足十萬人了,憑著這個陣容,想要去和董卓對抗,那簡直是癡心妄想,如此一來,諸侯再繼續駐紮在這片帝都廢墟上也沒有什麼意義了。

    就在袁紹決定以後的路要如何走的時候,忽然有親信來報:「北域王楊凌求見!」

    袁紹不知道此次楊凌來此做什麼,要知道自從進了洛陽城後楊凌還沒有來見過自己,也就是說楊凌還沒有露過面。

    雖說心裡在懷疑楊凌此次前來的目的,但還是讓人他給請了進來,畢竟楊凌的勢力擺在那,還有他身後的北域集團。

    袁紹看著自外面進來的楊凌以及韋和太史慈,道:「不知北域王來此有何事呀?」袁

    紹的語氣可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要知道袁紹一向可是目中無人的,此次竟然如此和顏悅色必有所圖。

    楊凌看了袁紹道:「本初兄,本王此來一來是看看本初兄是否有何差遣,二來嘛,本王得知其餘諸侯都各自回封地去了,所以我等也想回去了,再說鮮卑人又不安分了,所以急需本王回去。但是呢……?」

    楊凌說到這裡頓了一下,用眼瞟了袁紹一眼,袁紹做為世家子弟,又出生在一個政治世家,如何聽不出楊凌這個停頓的意思,而且他一直注意著楊凌三人,所以楊凌那滿含深意的一瞟也盡收眼底。

    袁紹臉上微紅,裝作很是不好意思的說道:「唉,袁某無能,進不為國家效力,退不能調和諸侯保境安民,以至於聯盟四散,這都是袁某的過錯啊,唉,論天下大才,以北域王為最,試想,若是由北域王來擔任這個盟主,只怕洛陽早已被攻下,而董賊也早就授首了。」

    聽了袁紹的話,楊凌心中暗暗想到:都以為袁紹是一個志大才疏之人,如今聽他這番話,卻原來也是個心機深沉之人,表面上是責己情切,但事實上卻是把自己也拉了進去,聽著是好話,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在諷刺楊凌身為朝廷大臣卻不積極行動,到司隸來為國效力。

    雖然聽出了袁紹話語中的夾槍帶棒,楊凌卻也不去點破,畢竟這個時候沒有什麼必要和袁紹起衝突,所以他笑著說道:「本初兄何必這麼說呢,本初兄帶領諸侯在司隸與董卓大戰,終於攻克虎牢,收服京師,將董卓趕回了關中,這份忠義和這份功勞天下皆知,本初的聲名也是如日中天。這些也就足夠本初自傲了!」

    「那本王就告辭了。」楊凌說完,便不理會袁紹,帶著韋太史慈退出帳去,剩下一個袁紹在帳中乾瞪眼。

    連番碰壁之下,袁紹氣憤難消,當下傳下命令,盟軍解散,各軍各回治所等待他日想召。

    從袁紹大營出來後,太史慈向楊凌問道:「主公,鮮卑當真要侵犯我北域嗎?」

    楊凌聽後,看了太史慈一眼,哈哈大笑道:「鮮卑現在自顧不暇,安敢惹我北域!」

    第二日,楊凌率領北域大軍趕回北域,而洛陽就只能丟給袁紹了。而袁紹雖說將洛陽掌握在了手中,但是他也不好過,他除了要供養自己的軍隊外,還要供養朝廷的文武百官,還有洛陽那些沒走的難民。

    漢初平元年二月,浩浩蕩蕩的討董聯軍隨著北域軍的離去,算是真正的解散了。楊凌率領著五萬大軍押送著在洛陽所繳獲千餘輛物資,返回北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