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純愛耽美 > 回到三國做梟雄

《》卷 二 黃巾之亂 第81章 天子蒙塵 文 / 夜九星

    這天楊凌好不容易有時間,正在北域王府後院和蔡文姬,貂蟬,鄒氏三女正玩著捉迷藏,正不亦說乎。

    突然接到長安探子來報,說董卓被王允設計害死,之後,董卓部奔潰,手下的呂布,李傕、郭汜自相攻伐死傷無數。

    天子的岳父董承、楊奉招故白波帥李樂、韓暹、胡才及南匈奴右賢王去卑共擊李傕。

    承、奉等大敗,董承負帝攜皇后等數十人渡河而走餘者皆死於亂兵之中。李樂率兵至迎帝幸安邑河內太守張楊使數千人負米來貢餉。

    董承、張楊欲以天子還洛陽,楊奉、李樂不欲諸將更相疑復起兵各自相攻。李傕、張濟見有機可尋復合兵而來。

    此時,楊凌從洛陽回來已經過了一年有餘,休兵整頓,北域之繁華更勝往夕,連綿商旅往來不斷;大江之上千帆竟風百舸爭流商貨物資委輸不絕。

    華佗、張機已給楊凌培養出批一百名護士可惜都是些老媽子、大嫂之類的沒有一個plmm留下十個最優秀的給華佗、張機當助教其他的都被楊凌安插到楊凌的直屬軍隊。

    而且?第一批一萬人的重裝步兵也已訓練完成,持一丈五長槍極利近戰,不過這種長槍可臨時拼接。

    兩人合在一起接成近三丈的龍搶足夠抵擋騎兵衝擊。而且重裝步兵的主要假想敵是北方騎兵所以還混合了三千長弓手協調訓練。

    長弓的射程是三百步三百步的距離,讓騎兵衝鋒長弓手足夠射出九到十支箭,?那就是近三萬支羽箭按慣例集團作戰中普通弓箭的殺傷力為十比一左右,而長弓的穿透力更強殺傷力可達七比一足夠使四千的騎兵失去戰鬥力,這還是沒算上重裝步兵的殺傷人數。

    如果是一支萬人騎兵部隊傷亡接近四成的時候士氣基本會崩潰所以我這支一萬三千人的步兵足以抵擋兩萬騎兵的衝擊嘿嘿~

    除了馬騰、韓遂、公孫瓚這些人還沒哪個諸侯有兩萬以上的騎兵吧?當然如果袁紹能統一北方的話也算一個,?不過公孫瓚就要出局!唯一可惜的就是這支部隊移動度太慢只能守不能攻。

    現在楊凌是兵精糧足,??新近招募的士卒楊凌的總兵力已達三十多萬而且又是秋收剛過存糧足夠支撐一場十萬人一年的大戰該是銳意進取的時候了。

    因此接到長安傳回來的密報之後,楊凌就召來麾下謀臣猛將,將自己的意圖說了出來「如今天下不靖漢室垂危百姓流離。而北域已兵精糧足,我欲討伐天下不臣,爾等以為當取何方?」

    典韋馬上高喊「好啊!俺早看幽州公孫瓚那廝不順眼了,堅決支持大哥狠狠的干公孫瓚一仗!」

    戲志才也點頭稱讚「公孫瓚貪婪殘暴,我等興兵討伐乃興正義之師,弔民伐罪,解民於倒懸,幽州百姓必簞食壺漿以相迎!」

    陳圭才卻出聲反對「大人如今李傕、郭汜自相攻伐死傷無數,正是大人興義師扶王室之時。公孫瓚雖有白馬義從,不過一無謀匹夫於,不過一附身之虱爾,雖令人煩憂但無大礙彈,指間可滅也。」

    許攸只是冷哼一聲「漢室無德已久,盡失天下民心,現在就是想要中興也難!且近來天下英雄並起,各據州郡連徒聚眾,動則萬計,所謂秦失其鹿,先得者王。如果迎天子於北域,妄動則天下相聞,從之則權勢旁落,拒之則抗命謀反,這可不是什麼好事!」

    陳登連忙給自己的父親幫腔「非也!漢室雖失德於民,然天下義漢室者,眾若大人脅天子以令諸侯蓄兵馬以討不臣何愁大事不定?」

    默默的聽著他們的爭吵,楊凌望向一旁沒有說話的郭嘉「奉孝怎麼看?」

    郭嘉伸了伸蜷縮著的身子有氣無力的說到「若伐公孫瓚當連兗州呂布以共討之;若迎天子當取詔書,無詔勒兵進京,非迎天子謀反也!天下必棄之!」

    楊凌聽後,心裡計較,他也知道脅天子以令諸侯的好處,但是沒有詔書就勒兵進京,在天下人眼裡只是謀反不會得到承認的!

    正當楊凌猶豫不決之時,典靜推門而入「楊大哥有急信傳來!」說完走到楊凌身邊遞上一封信同時在楊凌耳邊輕語「文和!」

    楊凌大喜,他在一個月前就派賈翊潛入了長安,此時肯定有注意了,立刻拆開信封只見上面寫到「天子蒙塵,欲詔主公勒兵救駕近日將有天使至。主公若欲興漢室可遣兵來援;主公若欲成大事,可勒兵緩行,借賊手盡除公卿,掃滅來日阻礙。脅天子以令諸侯天下可定也!望將軍慎思之!!!」

    漢獻帝好不容易制止了董承、楊奉、張楊、李樂等人的內鬥,聖駕終於能夠擺駕洛陽。

    只是此時劉協(漢獻帝)的心裡充滿了痛苦和無奈,原本以為擺脫了李傕、郭汜的控制,自己能有機會中興大漢重現漢武之榮光。

    現在看來這只不過是緣木求魚的想法,所有的人都是把自己當作踏上權利顛峰的墊腳石,那些所謂的忠臣良將全都是***白眼狼。自己只是一個戴著王冠的扯線木偶,誰能握住線頭的另一端,誰就能掌握自己的行動。

    哈哈哈哈~~~悔不應生帝王家!漢失其鹿,天下共逐。讓這場爭奪戰來得更激烈更持久一點,我要拉更多的人來給我大漢王朝殉葬!!!漢獻帝在心裡哈哈大笑,狠狠的道。

    漢獻帝的車行轆轆董承等人保著獻帝一路東行十數日後終於趕到洛陽。

    只不過映入眼簾的早已不是夕日那萬邦來朝、恢弘壯麗的東都,街市荒蕪,宮室盡毀,頹牆破壁,滿目嵩草。

    眾人進入這片廣闊的廢墟之內,僅找到數百以野草樹皮為生的百姓,遍尋殘垣,居然連一間稍微完整一點的屋子都找不到,眾公卿大臣無奈,只得令士卒搭起一個帳篷給聖上暫做行宮。

    待帳篷紮好,百官俱立於蓬草之中向聖上朝賀,劉協看著如此滑稽的場面簡直想哭,這哪裡還有一點皇家的威儀?

    簡直就像一群小孩在拌家家酒,沒想到我漢室的威嚴竟沒落到如此地步,哼~既然上天要我來扮演這個木偶的角色,那自己就盡量演好他,場面上的東西做作一點又有何妨?

    「此次朕得以重回東都,全奈眾愛卿奮力,朕當論功行賞。」說到這裡,劉協望向下首的張楊,「張愛卿此次護駕當為首功,朕欲拜卿為大司馬,望卿勿辭!」

    張楊此時的心中卻是另有想法,漢室頹廢,自己前來救駕本是想要加官進爵,順便撈個好名聲,以增加自己爭霸的資本,但是來了以後才發現自己的實力還太弱,並沒有在這個權利中心翻滾的份量,樹大招風的道理自己還是知道的,以現在手上的這一點點兵馬去拜領百官之首的大司馬職位,無異於晚上在亂箭橫飛的戰場上打著火把讓自己成為眾矢之的,與其自尋死路不如以退為進,孑然飄身於事外,撈個只為匡扶漢室別無所求的好名聲。

    而且自己一直在注意李傕、郭汜的動向,已有探馬探得二人正領兵尾隨而來,自己還是想辦法先走為妙,當下立即正義凜然的拒絕到,「保護聖上乃臣之本分,豈敢以微末之功竊據高位,聖上之錯愛令臣惶恐至極!臣本外臣,非奉詔不得入京,只是事從權急,冒昧領兵而來,只望聖上以臣微末之功折臣擅動兵馬之罪足以!如今聖上已安然返回東都,臣當拜辭!」說完跪拜於地,三叩其首,禮畢退帳而出,領兵離去。

    劉協望著張楊的背影只能謂然長歎,「卿真朝廷之棟樑也!」

    百官立即拍著馬屁跟在皇帝後面齊聲稱讚。

    而另有兩人卻在心中暗喜,楊奉和李樂陰笑著對望了一眼,當初因為董承和張楊聯合的兵馬勢大,自己二人不敢妄動,如今張楊離去,董承勢孤,這裡又將由自己二人說了算。

    確定張楊已走遠,白波賊出身的李樂首先就忍不住跳了出來,「聖上得以安然返京,在下亦有不少功勞,聖上何以不賞?」

    董承看不過李樂如此小人行徑,怒喝到,「是否有功,聖上自會決斷,安得以微末之功相脅於聖上?」

    劉協怕再次引起內鬥,連忙止住爭吵,「有功自當行賞!李愛卿護駕有功,詔封車騎將軍!」

    李樂卻得寸進尺,傳來一大堆什麼廚子、馬伕、走卒、巫醫之類的數百人對著劉協說到,「此亦為保駕有功之士,望陛下賞賜!」

    「你……」董承看了差點氣得吐血,手指發顫的指著李樂,整個臉憋得通紅。

    劉協也是臉色陣青陣紅,做不得聲。

    正當氣氛尷尬之時,一軍官進來急報,「稟聖上,李傕、郭汜正引兵向洛陽而來!」

    群臣聽了大驚失色,如今張楊剛走,李傕、郭汜就領兵而來,洛陽城牆殘破,糧草缺乏,如何抵擋這些虎狼之徒?

    董承也顧不得再和李樂慪氣,首先寬慰劉協到,「聖上勿驚,臣當死戰以保陛下!」

    李樂卻陰陽怪氣的說到,「有功不賞,將士無心奮戰啊!」

    劉協無奈,只得暫時滿足李樂的變態要求,封那些所謂的保駕有功之士一些校尉、御史之類的虛職。

    李樂這才滿足的說到,「陛下賞罰分明,將士必當用命,待臣這就去斬得李傕、郭汜人頭回來!」說完領著那一大幫子保駕有功之士掀帳而出,領兵去戰李傕、郭汜。

    楊奉、董承亦整頓兵馬,準備出戰。

    ……………………

    而此時在伏虎城通往洛陽的官道上,楊凌正領著十萬精銳緩緩而行,太史慈領著北域最新編製的重裝步兵在前開道。

    典韋無聊的騎在馬上跟著中軍走兩步停一步,看著那慢得跟蝸牛一樣的重裝步兵,實在是心頭火起,大聲的向楊凌抱怨到,「大哥,用那龜甲兵打前鋒,我們要走到猴年馬月才能到洛陽啊?聽說那邊缺糧,到處都是人吃人,只怕等我們趕到,那些公卿大臣連骨頭都不剩了!」

    楊凌對典韋這個暴力狂很無語,這麼快趕到洛陽幹什麼,那些公卿大臣死多少管自己屁事!楊凌覺得現在涼風撫面,艷陽高照,正是出來散心的好天氣。

    恩,要是再有那麼幾個美女相陪,一起調**那就更爽了!因此楊凌不緊不慢的對典韋說到,「三弟啊!行軍當慎重起見,以防禦力最強的重裝步兵在前開路最為保險!你要是無聊就騎馬前後跑跑好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