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純愛耽美 > 回到三國做梟雄

《》卷 二 黃巾之亂 第76章 張郃降 文 / 夜九星

    「凌操!」張遼抱起地上不停吐血的凌操,深陷內凹地胸腔已經告訴了張遼結果……

    「早就……知道……你是災星……這下終於……被你……害死了!」

    「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張遼很想抽自己幾耳光,如果不是自己耍詭計強行把凌操留下,凌操根本不會死的!

    凌操的眼神已經有點渙散了,手伸在空中摸索了半天終於抓住了張遼的手,「答應我……一件事……」

    張遼使勁的點了點頭,「嗯!」

    「我……有個……兒子……凌統……你告訴他……讓他以後……」

    聲音已經越來越小,張遼不得不把耳朵湊到凌操的嘴邊,「以後怎麼?以後怎麼?」

    「以後……離你遠點……」

    凌操嘴角斜翹,留下一抹惡作劇得逞後地嘲笑,嚥下了最後一口氣!

    張遼輕輕放下凌操地屍體,「我一定轉告你兒子!放心!」撫閉凌操地雙眼,轉頭看到正和高順纏鬥不休的張郃,張遼抓起戰刀衝了上去。

    最新章節全文閱讀

    失去了戰馬,張郃此時已經沒有了先前地閒庭信步,披頭散髮、滿臉泥漿,剛才那一下摔得他不輕,剛暈頭轉向的從地上爬起來,抹開眼睛前的泥巴,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當頭一刀,嚇得趕緊舉刀格擋,連滾帶爬的向後拉開距離。

    高順豈能讓他如意,步步緊逼,一刀狠過一刀,專朝張郃要害出手,打得張郃只有招架之功、毫無還手之力。

    性命危急關頭,張郃順手在地上抓了把泥漿就朝高順劈頭摔去,一下糊住了高順的視線,爭得一絲緩息之機拉開了和高順的距離。

    高順一邊耍著刀子在身前揮舞防止張郃偷襲,一邊用袖子擦乾淨眼睛裡的泥水,兩人一下子變成了對峙局面,剛才一番劇烈運動,兩人都消耗了太多體力,誰都暫時失去主動進攻的意願,抓住現在難得的機會大口喘息。

    但,張遼的一步步靠近打破了對峙,張?緊張的一下子望了望高順,一下子望了望張遼。

    txt完結下載75txt

    張遼並沒猛衝進來,而是慢慢繞到了張郃身後,與高順形成夾擊之勢,這次不信張?還不死!

    張遼高順兩人打了個眼色,同時撲上,一取脖子,一取腰身,張郃飛快撥開高順抹脖子的一刀同時扭身閃避身後的襲擊,「哧」的一聲輕響,雖然躲過了要害,但後面還是被劃了道口子。

    張?隨手摸了一把,滿手都是血。

    見張遼高順又一前一後的圍了過來,張?馬上出聲大喊,「等等,我有話說!」

    張遼望了高順一眼,冷笑著問到,「想說什麼?遺言嗎?放心,我一定不會幫你轉達!」

    「我投降!」張郃大刀一丟直接坐到了地上。

    「你……」張遼要抓狂了,「你怎麼能投降?」

    張郃光棍得很,「明知必死之局,我為什麼不能投降?」

    「你投降老子照樣殺你!」張遼提刀上來就要砍張郃。

    高順趕緊一把攔住張遼,「聖上的軍規不准殺俘!」接著對張郃喊到,「馬上命令你手下士卒放下兵器!」

    在張郃的命令下,四周的戰鬥漸漸停止!

    高順把張遼打發去收拾戰場,免得他等下萬一衝動,接著令士兵將張郃綁了帶到了原本屬於張?的中軍帥帳,剛進去居然發現裡面案几上擺著一顆人頭,「這人是誰?」

    張郃冷哼一聲,「這裡原本的守將,王修!」

    高順仔細看了看這顆人頭,面孔極度扭曲,顯然死亡之前非常恐懼,「你殺的?」

    張郃沒說話,點了點頭算是默認!

    高順抓起人頭把玩了一下,順勢做在了帥位上,「你不是在延城嗎?怎麼跑到這裡來了?」

    張郃自嘲的笑了笑,「延城多日大戰,我以一萬兵力阻你等二十萬大軍,兵力已經嚴重不足,我屢次讓這王修派援兵過來,卻沒等到一兵一卒,昨晚我親自快馬趕過來,沒想到正好撞上你們打過來了,這傢伙居然想不戰而逃,我直接把他砍了,代其迎戰!」

    「你殺了他,他手下士卒還聽你命令?」

    張郃一臉鄙視的看了看高順手上的人頭,「一阿諛奉承之徒而已,除了他幾個親信,這裡根本就沒人服他!」

    高順點了點頭,將手中的人頭直接丟到了外面,「那你能不能勸降延城守軍?」

    張郃看了看自己身上的繩子,苦笑到,「我現在能說不嗎?」

    北域軍在猛攻延城?想強渡渾水河?」收到急報的袁了地上,端著的酒灑了一身,直到近侍趕來攙扶才回過神來,「速招田豐、沮授、郭圖、審配前來議事!」

    匆匆換過衣服趕到議事大廳,眾謀士已經到齊,揮手制止眾人的施禮,袁譚急切的問到,「楊凌南征,各位先生何以教我?」

    幾位謀士具是心神一震,對望一眼後沮授首先問到,「消息可是屬實?陳平已經到了哪裡?帶來多少兵力?」

    「楊凌自領一軍正猛攻延城,於禁另起一路猛攻碣石,兵力尚且不知!」陣記尤巴。

    電子書免費下載80txtt

    四人頓時一陣沉默。

    稍待片刻,郭圖擔心的說到,「顏良、文丑兩位將軍不久前才帶走大批兵力西抗孫策北擊大耳賊,南方兵力空虛,以消息傳達到這裡的時間,只怕於禁已擊破碣石守軍,張郃手中無兵恐怕也擋不住楊凌,希望豫章和黎陽的守軍能多拖點時間!不然,只怕等不到顏良、文丑回軍……」

    沮授立即大聲呵斥,「郭圖,豈可亂我軍心!」

    田豐拉住欲爭辯的許攸,岔開話題說到,「為今之計,首先當立即召顏良、文丑回軍救援;其次,楊凌兵分兩路,主力必在楊凌之手,於禁所帶兵力必寡,諸位且看地圖,於禁從碣石來此,唯一能阻擋他的只有豫章,而楊凌自延城南下,一路要經過黎陽、城、濮陽、廣平、清河,路途遠而阻礙多,既然楊凌分兵而來,我們可分而殲之,放過於禁而盡全力阻截楊凌,以於禁的兵力不可能單獨攻下此地,待其二者不可相救之時,集顏良、文丑回援之軍盡殲於禁!於禁一滅。則要楊凌如斷一臂,待其進退不能之時只需遣一舌辯之士痛陳利害,則其軍自退!」

    郭圖搖了搖頭,「元皓兄之謀尚有些許疏漏,若顏良、文丑速退,孫策、大耳賊又豈會輕易善罷甘休?」

    審配拍拍郭圖的肩膀補充到,「子遠過於憂慮了,那大耳賊目前自保尚且不足,又豈敢輕啟戰事,我軍一退。其兵自退,且唇亡齒寒。大耳賊不會不懂這個道理,我們若是敗亡。楊凌又豈會放過他?說不定派一使者前去,還可與大耳賊化干戈為玉帛,借得若干兵力前來相助!至於孫策,我軍撤回顏良的同時撤回柴郡守軍。孫策若跟著過來將正好和楊凌一軍撞上,其與楊凌是不共戴天的殺父之仇,你說他是打我們還是打楊凌?即使孫策不跟著過來,我軍撤出後孫策占還是不佔?不佔則等我們和楊凌打完後不論誰勝都會搶佔壺關威脅江東,若孫策佔領柴郡則可隨時威脅江東,那時楊凌南下而來要不要分兵防備孫策?如果我們派一使者對孫策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孫策有很大機會答應與我們聯手抗擊楊凌,使其腹背受敵!」

    郭圖一瞪眼。「之後呢?」

    「什麼之後?」

    「等我們和楊凌打到兩敗俱傷之後,孫策和劉備會怎麼辦?」

    三人皆無語!

    袁譚一拍案幾。「先顧著眼前吧!沮授,幫我起草手令調撥各地兵力糧草回援信都,阻截楊凌;審配,你帶我手令去召回文丑,同時與劉備交涉停戰,若能借得一軍前來助戰更好!田豐,你前去召回顏良,順道出使孫策,望其能與我等聯手抗敵;郭圖,你去楊凌軍中,卑辭厚禮以緩其兵!」

    ……………………

    劉備一手拿著楊凌南下的情報一手拿著袁譚的親筆求援信,看看身邊的關羽、張飛、陳宮,再看看下面風塵僕僕地審配,去?還是不去?這是個問題!

    ……

    孫策帶著周瑜和孫權默默的眺望著壺關下遠去的顏良大軍,田豐的要求孫策想都不想就答應了下來,他一直在等待打破南方三方平衡的機會,現在機會來了,楊凌敗退之時就是他孫策統合南方之日!現在所缺的,是出兵的良機!

    ……

    郭圖坐在滿是財貨的大車上向著南方急趕,一路上到處都是向南方逃難的百姓和潰軍,從這些難民和逃兵嘴裡得到的消息,楊凌已經攻克新野兵逼城,更糟糕地消息是大將張?竟然投降了!張郃在荊州軍中排名僅在顏良文丑之下,軍中威望極高。

    現在這傢伙正隨著地北域軍四處勸降各地守軍,導致南方各地守軍軍心不穩、士氣低落,新野就是因為他的勸降導致城內發生內訌,被北域軍一戰而下,整個南方防線現在已經是風雨飄搖之中!

    形勢顯然比預想中地更加糟糕,這讓郭圖不禁懷疑前幾天庭議的結果會不會向預想中的方向發展,就算朝著預想中的發展,那麼--之後呢?

    還有抵抗孫策地實力嗎?到時候是降還是戰?袁譚是個什麼料,郭圖很清楚,其人頂多算是個比中庸之材稍好的主,如果不是袁紹留下的底子厚實……這種主上如果是在太平盛世是個非常好侍奉的主子,但現在群狼環視的環境下……

    雖然這幾年跟著袁譚混,撈到的好處比跟袁紹得到地多得多,但現在大樹將頃之時自己這個猢猻該不該未雨綢繆,另外找棵大樹?既然要再找棵大樹,楊凌這個已經枝繁葉茂地大樹顯然比孫策這棵還在茁壯成長地樹苗靠得住!

    許郭圖的心裡很矛盾,當年袁紹有知遇之恩,現在地袁譚也待他不薄,如今主上危難之際離主而去,天下人會怎麼看自己?

    張郃投降聽說是力盡被擒之下才投降,如果自己就這麼主動跳出去,不說天下人鄙視,楊凌又會怎麼看自己?會不會得到重用?

    如果真的要投降,到底要怎麼樣才能體面的投靠過去並得到重用呢?回憶前賢的例子,首先,當然要想辦法展現自己的價值引起楊凌的注意,然後讓自己被楊凌扣留,接著就要表現得忠貞不屈,即使被威脅被虐待也毫不妥協、視死如歸,最後在楊凌陛下聲淚具下的哀求聲中,自己才羞答答滴勉強點頭答應,這樣一路下來才是完美的投降嘛!

    就在這種思前想後的掙扎之中,郭圖懷著忐忑的心情趕到了被重重包圍的城外!不過,郭圖突然打了個寒顫,萬一楊凌不耐煩,還沒走到預想中的最後一步就把自己喀嚓了怎麼辦?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