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科幻小說 > 鬥戰西遊

正文 第047章 淨水國主宴貴賓 文 / 悟空道人

    話說蔡愔等大漢而來的天國使者到達淨水國中,被城主引到淨水寺見到了攝摩騰和竺法蘭兩位達摩祖師的徒弟,這兩人便是如來選定東渡傳揚佛法的使者,功成身退後,可於西天靈山之上受天下香火願力,成佛作祖。()

    是以,兩人傳揚自家道統的時候無不盡力,每日與蔡愔等人說佛**。而,蔡愔等人自然也是為了多學一點佛法,回頭好去揚名立萬,順便討好一下當今天子劉莊皇帝。這也正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了,就是不知道,後世會不會如悟空前世的歷史一般發展,東漢末年,太監專權而後導致宮闈秩序混亂,社稷崩壞,群雄並起,曹孟德以天子挾令諸侯,周瑜打黃蓋的板子。其實,悟空細細想來,這三國的紛爭,似乎也有儒釋道三家在其中,甚至還有在春秋戰國時代就百花齊放的其餘道統。東土一直都是一盤大菜,沒有人不想在東土這裡分上一杯羹,蓋因南蟾部洲的人是最多的,道統受到信仰,那收取到的香火願力就會大大增加,甚至會壯大該道統的氣運。

    淨水寺當中每日都有人講經,而淨水國的國王也因為大漢的使者到來而出了都城,正在前往這裡的路上。

    城主的安排是等國王來後,大宴三天,做足了禮儀,再讓蔡愔這些天朝使者離去,不然難免會讓人詬病,說淨水國之人不懂得禮儀。

    蔡愔等使者日夜聽攝摩騰和竺法蘭講經,也覺得佛法高深奧妙,雖其中有許多詭辯之法,但卻也並不影響。而道家的道統就相對混亂了一些,很多的理念都在互相衝突,甚至有些排斥了。

    不過,佛門大乘、小乘兩宗的理念也有衝突,但如來而今乃是治世之尊,大小乘佛法都將之闡釋得淋漓盡致。攝摩騰和竺法蘭兩人自然也是手到擒來,只消講如來佛祖的理念拿出來一說,管把人忽悠得暈頭轉向。

    楊戩和齊天道人坐在雲頭上,楊戩道:「這佛門之人果然可惡,竟然蠱惑東土王朝的官員。這些佛法,無一不是詭辯之術,而今佛門阿彌陀、准提兩人的教義竟然被曲解到了這種地步來!委實該死!」

    齊天道人嘿嘿怪笑,道:「楊兄不要著急,咱們且看這些人如何跳腳。而今尚處西牛賀洲之中,那鎮元大仙去了玉虛宮聽講,至今未回,切不可輕舉妄動,惹來佛門高手,到時候你我兩人插翅難飛了!待這兩位僧人進了東土,咱們在大漢皇帝的朝堂之上將之挫敗,豈不快哉?」

    楊戩聽了這話,也不由連連點頭,道:「齊天道友所說不錯,待他們進了東土,我道門高手斷然不會坐視不理,定是要在朝堂之上狠狠甩他們的面皮,看他們還如何有臉在東土傳揚他們的佛法?」

    東土道門的能人也是無數,比如蜀山一派,這蜀山一派皆是劍俠,不修外道法門,只修一口劍,人劍合一,縱橫天下;再有茅山一派,茅山一派,修煉符菉,可憑符菉施展各類法門,召喚鬼神;還有龍虎山正一道,修煉的乃是雷法,霹靂雷霆,斬妖除魔,威力頗為恐怖;亦有武當一派,修煉陰陽道術,能人輩出,武當一派老祖乃是真武大帝,有多強,可想而知。

    齊天道人這一次是決心要阻止佛門東渡的,不為別的,就為了扭轉自己的命運,如果沒有先前的鋪墊,唐太宗李世民也不會讓唐玄奘西行取經的。其實,唐僧一開始也是被逼無奈的,所謂吃人嘴短,拿人手軟,李世民對他這麼好,又封他為御弟,讓他去西行取經,如果不從,難免會被口水給淹死。

    唐僧尚未覺醒金蟬子的記憶時,就是一個自私自利,膽小怕事的人,直到由老子托夢點撥,他才幡然醒悟的,然後動用了往生寶盒,使得時空逆轉。

    想起此節,悟空也難免有唏噓的時候,人生**不如意,但生來即為棋,也是一種悲哀。

    齊天道人雖然與悟空是出於本源,但畢竟性格不同,想到的卻是,是不是逆天而行,要是李世民要真的降生下來的話,直接把他打死,使隋滅唐,如此一來,那西行之事也就合該不了了之了。但是,這麼做的話,無異於與天道沾染了莫大因果,雖然聖人都看不出來齊天道人和悟空是同出本源,但天道在上,沒有任何感情,俯視一切,到時候天降殺劫,恐怕他會化為灰灰。

    齊天道人和楊戩聽著下邊那陣陣禪唱,他眺目一看,忽然道:「淨水寺的國王來了,你看,那是他的儀仗。」

    楊戩向著遠處看去,果然就看到了一隊儀仗,顯然是淨水寺的國王,除了國王,沒人敢擺這麼龐大的儀仗。

    楊戩說道:「待這國王與蔡愔等人大宴三天後,他們應該就會返回東土了吧?」

    齊天道人道:「定然如此,蔡愔也不敢耽擱太久,免得受到皇帝責罰,在見了國王后,肯定會急著回國的。」

    楊戩點了點頭,道:「他們這些凡人得一步步走回去,咱們可有得等了。」

    齊天道人最近在修持阿彌陀佛的《彼岸經》,倒是多聽佛法才有益於自己進步,所以並不心急,便道:「無妨,咱們盯緊一點,以免出現錯漏,到時候就不好了。」

    楊戩又點了點頭,他而今也是不滿佛教手腳太長,竟然還想要進入東土來傳播道統,他也是受過香火願力的人了,被人分薄了香火,當然是十分不願意的。

    佛門的功法大多都是修持舍利和金身,而今,齊天道人已經修煉出了一尊金身來,雖然比不得如來那真正的六丈金身,但卻也有了些許威力,金身有六條手臂,一條手臂上已經修持出了一口法寶來,這口法寶是智慧劍,代表的是大智慧,能夠斬斷一切。這佛門的功法就有這點好處,法寶不用自己祭煉,可以通過功法把它修煉出來。

    齊天道人也把《彼岸經》拿來給楊戩看了,可楊戩一看,立刻就覺得頭大如斗,這種經書,他看不懂其中道理,而且沒有這個機緣,看了就覺得元神有一股撕裂般的感覺。於是,齊天道人心中暗想,算計他的人,恐怕除了如來以外,還有那西方二聖,阿彌陀佛和准提道人。

    不得不說,這竺法蘭和攝摩騰還是有些道行的,對於佛法經義,簡直就是手到擒來。有時候,齊天道人無法解釋的道理,便托夢給那中郎將蔡愔,然後蔡愔自然以為是自己悟到了什麼問題,於是就拿來請教攝摩騰和竺法蘭,這些問題極為高深奧妙,兩位僧人一時間也答不上來,苦苦思索許久,總算能解開其中的禪機。然後他們兩人又給蔡愔解惑,這讓齊天道人受益匪淺,又領悟了更深一層的佛家道理和奧妙,修持《彼岸經》也愈發順暢。

    若說修持法門,齊天道人許是最合適修行那《血神經》,但是,修煉幽冥血海的法門,沾染戾氣太嚴重了點,而且齊天道人性情本就乖戾暴躁,悟空唯恐他沾染上過多的因果業力,然後毀於一旦,那就得不償失。所以,《血神經》自行修持,而《彼岸經》則由齊天道人修持,倒也能算得上是一種互補了。

    卻說那國王儀仗到了近前來,蔡愔等一干使者,還有攝摩騰和竺法蘭兩位僧人急忙出來迎接,拜見國王。

    大漢天威是不能失的,所以蔡愔沒有下跪,反而是請出了劉莊的聖旨。

    淨水國的國王急忙拜下,俯首稱臣道:「臣,淨水國國主,乃他信,拜見天子陛下。」

    如此一來,使得蔡愔等人掩面倍增,面上有光,十分舒服。

    那蔡愔宣讀了一番劉莊的聖旨,最後「爾其欽哉」,淨水國的國王乃他信又是一拜。

    這裡乃是西域,人的名字都較為奇怪,城主的名字更為複雜,若翻譯為大漢文字,有七八十個字,簡單翻譯過來就兩字,曼林。

    這是地域文化的不同所導致的,不過大漢王朝的天威早已經傳揚到了四面八方,各國都爭相學習。

    乃他信道:「諸位天使,小王已經在城主府邸當中擺下宴席,還請諸位天使移步。」

    蔡愔見乃他信對他們畢恭畢敬,心中無比快活,但卻也顯得很謙卑,道:「多謝國王陛下了,還請陛下頭前帶路。」

    乃他信遂領著一干天使到了城主的府邸裡來,這裡已經擺了上好宴席,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游的,應有盡有,還有許多異域風情的菜餚,比之上幾次的招待要強了不知多少倍。

    蔡愔等人心中歡喜,便在宴席上與國王推杯飲盞,聊得十分快活。

    而兩位僧人則顯得很安靜,只吃一些素齋,表現得很矜持,只有在別人跟他們說話的時候,他們才會回上兩句。

    齊天道人笑道:「看他們吃,卻也難受,我下去捲點東西來。」

    遂用了個法訣,一陣狂風刮過,殿內的人都不由東倒西歪,然後他再出現在雲頭上的時候,手裡已經多了一桌酒席和幾罈子老酒。

    下面的攝摩騰和竺法蘭不由相視一樣,以身體不適暫且退到了內殿,然後盤坐下來,元神出竅,望天上而來。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