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科幻小說 > 鬥戰西遊

正文 第084章 反天宮諸神捉怪 文 / 悟空道人

    卻說那七仙女等人被悟空定身術定住,終於得以動彈,再睜眼看時,只見滿園的蟠桃都被摘了乾淨,不由大為吃驚。()

    七仙女急忙轉回瑤池,逕入王母寢宮,報與王母,道:「娘娘,大事不好了!」

    王母不悅道:「什麼大事?如此大驚小怪。」

    素衣仙女道:「娘娘,那齊天大聖孫悟空偷了蟠桃園裡的蟠桃,把我們用定身術拿住,現在已經逃了。」

    紫衣仙女道:「娘娘,齊天大聖把桃園裡的所有蟠桃都席捲一空了。」

    這話說出口,王母著實吃了一驚,她已經得玉帝打了招呼,卻沒料到孫悟空竟然有這麼大的膽子,一下就將所有的蟠桃給捲走了!猛然從軟塌上站了起來,大聲道:「你們說什麼?滿園的蟠桃,三十多萬顆,全部被捲走了?」

    藍衣仙女道:「娘娘……我們本來去摘蟠桃,準備蟠桃大會,那齊天大聖忽然以定身術拿了我們和那桃園看守和力士,然後使神通把所有的蟠桃都給盜走了。奴婢們無能,還請娘娘責罰。」

    蟠桃園裡總計三千六百棵桃樹,一棵桃樹可結蟠桃一百,總計有三十六萬顆,一下全部被人捲走,實在是莫大損失,這讓王母只覺得一陣陣天旋地轉,玉帝不是說這猴子沒空間法寶嗎?怎麼能一下就把所有蟠桃給捲走了?臉色慘白,險些就從軟塌上直接摔倒下來,只能扶著扶手慢慢坐下去。

    七仙女見王母久久不語,心中更是恐懼,王母向來治下極為嚴苛,她們很害怕王母懲罰。

    王母揮了揮收,道:「擺駕,去通明殿見玉帝!」

    忽然又有蟠桃大會上的管事來報,叩首道:「娘娘,大事不好!大會上的酒水和珍果都被人給盜走了。我等無能,讓人以神通施了瞌睡蟲,全部都昏睡過去,沒能夠阻止。」

    王母的臉色又是一白,揮了揮手,讓眾人退下,待仙官牽來天馬,拉好車輦,道:「擺駕通明殿,先去見陛下再說。」

    王母坐在車輦之中,臉色一陣陣變幻,只覺得無比心痛,那些蟠桃就算是讓神通高強的人來催熟都要花費不少時間,這一下全部被盜走,實在是莫大損失!而且,蟠桃大會上的酒水和珍果也被悟空一併盜走,更是大失面皮……王母心中暗暗惱恨,催促車伕打馬疾行。

    到了通明殿來,正逢著赤腳大仙,大仙行禮道:「見過娘娘,適才逢著齊天大聖,說要先來通明殿見禮才趕赴蟠桃大會,還道他騙了我哩。」

    王母臉色大變,就要發怒。七仙女慌忙把赤腳大仙拉到一旁,馬車到通明殿前停下,王母徑入殿中。

    玉帝得外邊仙官來報,迎了出去,問道:「娘娘來找寡人可有什麼事情?」

    王母臉色陰沉,道:「陛下,你做的好事!」

    玉帝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見王母臉色不悅,便問道:「什麼事?」

    王母怒道:「陛下說那猴子雖然神通不小,但卻卷不走我整個桃園,但而今,那猴子卻將三十六萬顆蟠桃一個不剩全部捲走了,還大鬧了蟠桃會,捲走仙釀、珍果不計其數!你待如何與我分說?」

    玉帝聽了也是一驚,沒有想到悟空竟然有這個本事,不由頓足道:「此事當真?」

    忽有金角童子來報,逕入殿中,報與玉帝,道:「見過娘娘、陛下,太上大老爺讓小的來報,他煉有五葫蘆九轉仙丹,不料今天去了朱陵閣與燃燈佛祖講道說法,兜率宮內並無防備,竟讓齊天大聖盜了去。這才讓小的來報與陛下知道!」

    玉帝心中暗恨,這猴頭無法無天,還不是三清暗中推手,這裡卻賊喊捉賊了?一揮手,便讓金角童子退下,回稟老君。

    「想不到老君的仙丹他都敢偷,難道是活得不耐煩了嗎?」王母驚道。

    「娘娘有所不知,那猴頭之所以如此無法無天,便是因為三清暗中推波助瀾!這太上老君著實可惡,實在是賊喊捉賊,蟠桃園一事,也不知道是不是他策劃的。」玉帝咬牙切齒地說道。

    失了這麼多蟠桃,又要被三清壓上許多年了,他本待拿這些蟠桃來拉攏道術高手,或者是用來培養一批高手,而今卻統統落了空,竟被悟空一下全部捲走。這一個恨,當真是要寢其皮、噬其肉、啃其骨!

    王母驚道:「陛下不可胡亂說話,那妖猴不堪教化,三清聖人怎會這般縱容?」

    玉帝卻道:「娘娘不知,且容朕為你一一道來。」

    王母與他本是鴻鈞道祖座下童子童女,後來鴻鈞不知所去,著元始秉承天命,選這兩人登極為三界之主。於是,兩人便轉奉元始天尊為老師。元始天尊手持打神鞭,重定天道,排列仙班,建立起了天庭根基,待玉帝羽翼豐滿,開始與元始天尊奪權,明爭暗鬥,甚至要十二仙首稱臣,終於徹底交惡,之後就一直被三清所死死鉗制了。

    王母久居瑤池,對於這些事情並不太清楚,聽玉帝說完,也不由暗恨,道:「沒想到三清竟然這麼可惡!若是鴻鈞老爺還在,豈容他們如此囂張?」

    玉帝便道:「娘娘息怒,接下來恐怕會有玉清法旨下來,朕還得虛與委蛇才行,元始匹夫手持打神鞭,朕唯恐天下因果業力過多,天道發殺劫來清算,到時候元始匹夫借打神鞭重定三清。」

    打神鞭乃是天道神器,由鴻鈞道祖賜給元始天尊的,持此鞭,可於大殺劫之時,借助天道力量,重定三界,排列仙班!就算是玉帝,都可以清算下來,實在是無比厲害。不然的話,玉帝秉承三界氣運,何以懼怕元始天尊?只要元始敢動他,那就是大因果大業力,到時候天道發殺劫清算下來,元始也脫不了干係!不過,元始天尊有打神鞭啊,這就讓玉帝投鼠忌器了。

    王母道:「所以陛下才暗使太乙天尊與佛門媾合,謀算三清?」

    東極青華大帝,太乙救苦天尊,乃是玉帝心腹,玉帝暗使太乙救苦天尊媾合佛門,並幫助佛門傳揚道統,以佛門制衡三清,然後好在之後的亂世當中謀取更大的權利!這就是玉帝的打算。

    玉帝命游奕靈官上前,去調查美猴王鬧蟠桃大會之事,準備發兵討剿花果山。

    王母憤然道:「還請陛下為我討回那蟠桃來,不然,培養高手之事,也只能胎死腹中了!」

    王母心中也暗恨三清,竟然算計了她這麼多蟠桃。

    「報!陛下,娘娘。下界妖猴孫悟空在花果山開了蟠桃大會,糾集七十二洞妖王與六大巨妖,場面宏大,言稱娘娘開蟠桃會不請他,他便自己開辦。」千里眼和順風耳兄弟來報。

    王母娘娘聽了這話,臉色又是一白,然後憋得通紅,當即吐了口老血,不顧儀容,大罵道:「這鳥廝,當真氣殺我也!」

    玉帝心中也是無比惱火,這妖猴,打他和王母的面皮打得可真是夠重的!心中殺意更大,道:「娘娘息怒,這妖猴狂妄,定要他知道我等厲害才行!」

    游奕靈官此刻回稟來了,擾亂天庭者,果然是齊天大聖。

    玉帝怒道:「鳥的齊天大聖,他也配!」

    恰逢此時,元始法旨降下,玉帝持法旨看了半晌,氣得雙手顫抖,命靈官領了印綏,去調集兵馬,討伐花果山妖王。

    王母問道:「元始天尊說了什麼?」

    「元始匹夫欺人太甚!越俎代庖,讓朕即刻去討伐花果山妖猴。」玉帝咬牙道。

    「這豈非合了陛下心意?」王母道。

    「狗屁!天庭之中的仙官,大多都是三清門人,就算不是,也奉三清為祖師,哪裡把朕這個大天尊放在眼裡?便說那真武蕩魔,此事合該由他出手,但他卻偏偏以閉關為由,將朕的聖旨拒之門外。」玉帝切齒,憤然道,心中殺意已無可掩蓋。

    真武大帝得道武當,自奉三清為祖師,玉帝號令,哪裡肯聽?他名為「蕩魔」,這下界出了妖魔鬼怪,自當由他討伐。不過三清為了制衡玉帝,對於下界妖怪坐大,卻是作壁上觀,視而不見,真武大帝對玉帝也是陽奉陰違,他放任不管,那些妖魔更是肆無忌憚。還有西極勾陳大帝,乃是龍鳳後裔,在龍鳳殺劫中為三清所救,傳下法門,修得大道,統領群妖,但對於而今妖族壯大,也仍舊坐視不理!

    玉帝的權柄,幾乎都被三清所架空了,他怎能不氣?

    王母便道:「陛下息怒,且與三清虛與委蛇,看看事態,這妖猴損我面皮,盜我蟠桃,亂我大會,我自然不會坐視!屆時將素色雲界旗請出,再遣瑤池裡那看守蟠桃母樹的高手前來,一併捉拿妖猴。」

    玉帝點頭道:「朕而今權勢被三清架空,手下官員大多對朕的旨意陽奉陰違,可用之兵,少之又少!全賴娘娘斡旋了。」

    王母和玉帝相識已久,又共同侍奉鴻鈞多年,自然是一個鼻孔喘氣,而今悟空這般打她面皮,自然不能坐視。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ps:總有些人喜歡來指手劃腳,拿盤古和鴻鈞說道。我的設定是盤古奉命鴻鈞,開天闢地。而《封神演義》中似乎也是如此。鴻鈞,並非是正統神話中的人物,是由許仲琳虛構出來的「天道」。如果要拿正統神話打我的臉,說我智商低,那就請拋開鴻鈞來說,不然你去鞭許仲琳的屍?整天追究這些沒有意義的玩意兒,這本來就是小說,金庸的小說裡還寫張三豐是少林出身的,你去打金庸的臉啊?金庸崇佛,所以這麼抬高佛教。我比較崇道,這麼寫也無可厚非吧?貌似神機設定的也是盤古奉鴻鈞的命開天闢地,還有十二祖巫也不過是胡謅出來的,你去打神機的臉?

    要談正統神話,就拋開《封神演義》,那當然是盤古開天闢地了,鴻鈞壓根就不存在。因為《西遊記》的局限性太大,會導致故事展開困難,所以我才融入了《封神演義》的元素,這樣也導致了西遊故事的不純淨。但裡面的設定我也稍有改動,盡量讓兩個藍本顯得和諧與不突兀。比如說勾陳大帝,應該是雷震子,但我融合了兩本書的基調,如果這麼寫的話,那闡教弟子就太強了,楊戩的修為也顯得不合理,故事的展開一下就會被卡死。

    中國地大物博,神話版本也多如牛毛。故事,本來就是需要開拓和新意的,不然故步自封,沒有自己的主見,只知道學習前人的設定,還怎麼寫?而且,小說本來就是虛構,神仙、佛陀很多都是人,只不過是被神化了而已。

    我很歡迎書友們評定我小說的好壞,樂於接受意見,但老拿這個想來打我的臉,秀自己的逼格,是不是太沒意思了?只是經常有人拿這個來說事,說得我煩了,在這裡解釋一下,並不針對誰。只要是看我書的,不管是喜歡,還是不喜歡,你們提出的有用意見,我都很樂意接受。

    敬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