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科幻小說 > 鬥戰西遊

正文 第124章 東漢末年呈亂象 文 / 悟空道人

    話表齊天道人得了第三座由無生送來的吞龍碑,又讓那五鬼火速將她拜垮了雕像重新修好。

    齊天道人心中暗道:「看來師姐還沒有突破造物主的境界,不然的話,直接一手神通便能復原了。那天照聖王說她是法則境,也不知道這等境界要再進一步,又是如何困難呢?」

    齊天道人本是悟空的第二身,與本體思想無異,除了性子稍微陰沉,基本就是第二個孫悟空了,悟空與如來過招,在八卦爐裡熬煉了許久,悟通了許多道理,已經觸摸到了這大羅金仙二重天的境界了。

    其實,也差不多只要臨門一腳就可以跨進去了,那第三身悟道一邊在花果山內修煉肉身和元神,一邊吃蟠桃積聚真氣,要將真氣三分,那需要的蟠桃就實在是太多了,一顆接一顆吃下去,不過還好,他的蟠桃夠多,一個蟠桃園的蟠桃都被他席捲而來,只是可惜那王母未把母樹種植在桃園裡,不然一併捲去,那才快活了。

    齊天道人心中暗道:「這又是一年,不曉得桃夭過得如何,得空了,卻是要去看她了。」

    桃夭於他有大恩情,這小妖精實在太夠朋友了,差點為他丟了性命,必然是要對她有所報答的。

    「便在這一段時間內好好修煉我的舍利好了,楊戩閉關前說了,真君廟裡的香火供我使用。這香火還真是好東西,難怪佛門的菩薩和佛陀一個個都爭奪香火,在西牛賀洲裡扶持起來一個又一個的小國。」齊天道人見修好了神像,便讓那五個小鬼退下,將廟門打開,跳進神像裡繼續修持。

    日頭自東邊起來,一道道陽光落下,來真君廟上香的人逐漸多了起來。

    一道道香火願力送入那神像當中,其中雜念頗多,這些人求平安、求財富、求姻緣、求官職,基本上是沒有那種虔誠的教徒,不像佛教吠陀洲,整個吠陀洲都是崇拜如來的,每天給如來上香已經成了他們的家常便飯,每天吃飯前都要感謝佛祖賜給他們糧食和幸福。這樣的香火願力最是純淨,效果也最強大。

    齊天道人清除這些香火願力中的一絲絲雜念,然後才注入舍利當中進行祭煉,好在《彼岸經》頗為神妙,他清除這些雜念的速度極快,比那些佛門的佛陀都要快了許多。當然,他也會偶爾出手幫這些人完成他們的願望,這讓大家覺得真君顯聖,香火也就越來越多。

    楊戩要領悟地煞七十二變的完全法門,也並非是容易的事情,玉鼎真人太不負責,傳了這麼一個殘缺的法門給他,使他從上古末期到而今修為都難以進步多少,若非悟空在八卦世界裡得了伏羲傳承,將這法門告訴了楊戩,他怕是一輩子都要卡在這裡了。

    **,一偶一奇,按照道家道理來說,**相合,是為無窮無盡,非止於七十二變爾。

    這邊楊戩閉關,齊天道人享受香火煉化舍利,悟空正被壓於五行山下,悟道則在水簾洞中苦修,說來都是乾燥無味。表過不題。

    轉說通天教主一劍斷送了漢王朝最後的氣運,漢明帝劉莊的身體每況愈下,卒於永平十八年,享年四十八歲,謚號孝明皇帝。

    劉莊既死,由其五子劉炟繼承帝位,劉炟即位,稱漢章帝,開創盛世,他勵精圖治,興修水利,與民休息,使漢王朝延續了漢明帝時期的輝煌。不過,劉炟此人短命,於章和二年去世,時年三十一歲爾,謚號為孝章皇帝。

    劉炟龍御歸天後,則由其四子劉肇繼承皇位,曰漢和帝,當其時劉肇尚且年幼,便有竇皇后執政,直到永元四年,劉肇才聯合宦官,將竇氏一脈一網打盡,奪回皇權,這也為日後漢王朝的宦官亂政埋下了伏筆。竇太后乃是剛愎自用之人,又是一介女流,如何懂得執掌社稷,怕是比那漢高祖的老婆呂雉都不足了,她使得三代先帝的努力都付之一炬,朝綱混亂,劉肇重新把持社稷後才得以恢復清明,但比之從前已是大有不如了。

    漢和帝劉肇此人許是也受到氣運影響,不過二十七歲,便生了重病歸天,卒於元興元年。

    而那下一任皇帝劉隆更是讓人哭笑不得,生來不滿百日便繼承大統,一年後卻又夭折了,只能追了個謚號為漢殤帝。

    劉肇再無子嗣,只能由前太子劉慶之子,劉炟之孫劉祜來繼承社稷,劉祜即位時候,漢王朝已是千瘡百孔,宦官勢大、內宮紛亂、太后干政,而且連年都在鬧地龍翻身,四處發洪災,下大冰雹,大漢子民可謂是過得苦不堪言。在位約十九年,也不過三十二歲而已。

    其子漢順帝劉寶即位,卒於三十歲,其皇位乃是靠一干宦官幫助得來,所以對於一干宦官頗為縱容,使得宦官與外戚梁氏勾結,將本就千瘡百孔的漢王朝更是再捅了個大漏子。

    寶死後,又由漢沖帝劉炳繼位,劉炳僅有兩歲便夭折了,卒於永熹元年,可見大漢王朝氣運已經衰敗到了如何地步。

    皇帝年幼,宦官把持朝政,而且一代代皇帝在位時間都不長,大漢王朝也是越來越亂,簡直民不聊生,一代王朝,不復昔日盛景。

    後有劉纘繼承大統,不過這劉纘的年歲卻也不大,年僅七歲,時有劉寶時候宦官勾結的外戚梁冀,於大殿之上受劉纘譏諷,劉纘諷梁冀曰:「此乃跋扈將軍也。」梁冀惱恨,便使宦官下毒於食物中,將劉纘毒死。劉纘卒於本初元年,不過九歲爾。

    纘既卒,則有漢桓帝劉志即位,此人名為劉志,實則胸無大志,為人奢靡,崇拜佛教,信任宦官,使得佛教在他在位時間得以快速發展,而宦官權力更加壯大起來,甚至賣官鬻爵,由一乾草包來把持社稷,至此,東漢王朝的氣運也將走到盡頭了。

    後人有詩為證,詩曰:

    能嫌跋扈斬梁王,寧便榮枯信段張。

    襄楷忠言誰佞惑,忍教奸禍起蕭牆

    漢桓帝駕崩,便由漢靈帝即位。

    此時,漢靈帝也是年幼,便由兩位棟樑之臣輔佐,乃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兩人欲除宦官,卻反被害去了性命,那宦官更是無人可以遏制,聲勢更大。

    時至建寧二年,四月望日。

    洛陽城的龍眼之中爬出一條青色巨蟒,此蛇乃是龍眼之中剩下不多的龍氣所化的靈物,它游入皇宮之中,到了大殿之上,正是早朝時候。

    「若是這些人識得我的來歷,不拿劍來斬我,或許還可保存些許氣運,若他們想要殺我,卻也是氣運將盡了!」巨蟒心中暗忖道,游入大殿,盤踞到了大梁之上,噴吐信子,看著下方百官和年幼的漢靈帝。

    忽然外邊吹來大風,巨蟒便順勢從樑上游了下來,盤踞到了椅上。

    漢靈帝大驚,臉色慘白,呼道:「快來護駕!快來護駕!」

    鎮殿將軍急拔寶劍上來,揮劍就望巨蟒斬去,那百官見這巨蟒恐怖,競相奔走,亂作一團。

    鎮殿將軍寶劍正要斬下,卻見那巨蟒忽然不見了,化作一團清氣飄出了大殿去,不由心中暗暗吃驚,心想:「這巨蟒怕不是修成了精怪,竟然突然就不見了,委實恐怖嚇人得很了!」

    欽天監心中暗道:「龍蛇龍蛇,而今大漢氣運崩壞,忽然現出青蟒來……怕是我大漢將毀於一旦了!」

    漢靈帝道:「真是嚇殺我也!」

    那巨蟒又游回了龍脈之中,藏於龍脈之中的百家聖賢相互對視一眼,逕出洛陽,望長安而去了。

    自漢明帝駕崩以來,都城洛陽的龍氣就一直在朝著長安轉移,他們這些聖賢藏於龍眼之中,才得以蒙蔽天機,而且能夠鎮壓住東土氣運,使得東土氣運不像西牛賀洲那般一下崩碎,到頭來分列出無數小國。

    走了青蟒蛇,是夜雷雨交加,巨大的冰雹夾雜其中,落到了半夜才止住,打壞了無數房屋。

    復得二年,洛陽鬧了地龍翻身,死傷無數,損失頗大。

    又有海邊起了海嘯,沿海居民,亦是死傷慘重,逃荒者不計其數。

    光和元年,各種不祥徵兆紛紛降下,靈帝登台祭祀禱告,一干先帝神像卻都裂開了,便連祭壇也在第二日被一種不知名的螞蟻給啃殘了,這些螞蟻個個大如拇指,生一對獠牙,夾住人手就能扯下一塊肉來,唾液還可腐蝕金屬。

    朝政不安,民不聊生,已屬亂世,亂世當中,自然人心思亂,便有無數人起了造反的心思。

    孔夫子起於高塔之上瞭望洛陽城,感歎道:「興亡,百姓苦也!這一次大漢將亡,不知多少人要流離失所。」

    一旁現出孟軻身影,躬身下去,作揖道:「老師憂國憂民,實乃我被楷模,不過,這人道皇朝更替,實屬天道使然,靈寶天尊一劍斷送大漢氣運,自然有他道理。苦一時,卻也比苦一世要好。」

    孔丘聽了學生之言,不由苦歎一聲,然後點了點頭,道:「孟軻你所說不錯,這天下亂了,也不知道何時能夠安定了!」

    孟軻看了一眼那城外的流民,不由心中酸痛,對孔丘道:「老師,另外諸子已動身前往長安了,我們也過去吧。」

    孔子道:「我看長安也非龍脈長久安居之地,到時候怕是又要遷回洛陽來了。」

    孟軻道:「此一時,彼一時,到了那個時候再說吧,我等百家聖賢,鎮壓龍脈,也好教氣運不崩散,使西牛賀洲那一干野心家無法得逞。」

    孔丘點了點頭,與孟軻一同離去了。

    那黑棺,自是早到了長安龍眼之中,反正而今是亂世,龍脈都不長久,怎麼吸都不怕。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