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科幻小說 > 鬥戰西遊

正文 第126章 群雄將起誰稱王 文 / 悟空道人

    卻說張角得了莊子傳授的《太平要術》,這《太平要術》中雖把成仙之法摒除,但是道術卻一應俱全。

    他得了此書,曉夜攻讀,勤懇學習,總算略有所成。

    得了年許,便已能夠靠道術呼風喚雨,自取道號為「太平道人」,建立「太平教」,將《太平要術》與另外兩個兄弟一同參悟,但畢竟張角才是順應天道之人,身上氣運比較強大,張寶和張梁卻就差了一些,修煉道術遠不如張角那般厲害。

    《太平要術》分為三卷,一卷講述無為治國修身之道,一卷講述修持真氣之道,一卷講述道術運用之道。張角得此書,奉若神明,縱然已爛熟於心,也要每日拿出來翻讀一遍,才可入睡。

    到中平元年正月,正是過年的時候,卻傳起了瘟疫來,冀州一帶還是白雪漫天,瘟疫大多於炎熱時候傳播,不過大漢氣運盡絕,怪事年年,這裡鬧了鬼怪,那裡鬧了妖魔,大寒天鬧了瘟疫也並不是稀奇事情。張角三兄弟遂懷一身道術入世,接濟蒼生,施展法術,治療病症,稱為「大賢良師」,太平教壯大,張角又收得五百徒弟,皆從他這裡學得些許道術。

    張角在民間的賢名越來越大,只消時日一到,便揭竿而起。

    齊天道人到了冀州巨鹿來,這太平教已經十分壯大,設立總壇,一干教徒皆以黃巾裹住腦袋,這便是日後的黃巾軍了。

    齊天道人落到總壇前邊,那把守門口的教徒見了齊天道人,喝道:「道者哪裡來,是要入我太平教嗎?」

    齊天道人卻笑道:「非也,非也!貧道只是久聞太平道友大名,來太平教總壇只求一見爾。」

    那教徒見齊天道人劍眉星目,模樣年輕,但卻有一股別樣氣質,怕是道德高人,不敢小覷,便道:「報上姓名,我去問問教主,看他見不見你?」

    齊天道人哂笑道:「這張角出身草莽,而今得勢,卻大了架子。」

    周圍一干教徒不由大怒道:「大膽潑道,來我總壇辱罵教主,給我拿下了!」

    一干教徒各自取了兵刃鐵鏈,將鐵鏈一撒,捆了齊天道人。齊天道人嬉皮笑臉,也不避開,便讓他們擒下,進了總壇裡去。

    入得總壇來,有人報與張角曰:「外邊來一潑道,辱及教主,已被弟子等擒下,等候教主發落。」

    張角便讓一干教徒拿了齊天道人上殿來,於是,一干教徒以鎖鏈拉著齊天道人上了大殿來。

    左右護法喝道:「見了教主,還不下跪行禮!」

    齊天道人卻道:「貧道膝下有黃金,豈能下跪?」

    左右護法大怒,施了道術打他膝蓋,只見齊天道人晃了一晃,那鎖鏈便自然鬆開,他也閃到一旁,兩人施展的道術自然落空,反倒打做後面押解齊天道人的教徒身上,打得後邊兩人應聲倒地,哎喲大叫。

    「貧道此來,乃是為了借太平道友的《太平要術》一觀,還請道友開個方便之門。」齊天道人笑道。

    他來這裡,不過是看看張角本事,順帶著看看歷史是否在如前世一般發展,至於看那《太平要術》也純粹是好奇而已,他身上有聖人法典,又有冥河老祖所創的《血神經》,哪裡還看得上這些區區小道?這《太平要術》乃是被分割下來的左道而已,真正的《太平要術》可不一般。莊周作了兩卷《南華經》,一卷傳於人道,警醒世人;一卷記載修持法門,便稱作《太平要術》。

    張角不由吃了一驚,暗道:「這道人的本事倒是好大!」大叫道:「哪來的潑道,有點本事,卻敢來與我撒野?今天好教你知道我道術厲害!」

    只見張角捏一個法訣,發一枚符菉,那符菉化作斗大一個火球,呼嘯而來,要打齊天道人面門。齊天道人卻只將手指淡淡一抬,輕輕點在那火球上,立刻將之點碎了。這張角的修為不高,仙道不成,怎能是齊天道人這等大羅金仙的對手?不過此人秉承天命,乃是順天而生,來毀滅漢王朝的,一般的仙道中人可不敢加害了他。

    齊天道人淡淡道:「本事卻還不錯。看你如此本事,那《太平要術》想必也不過爾爾,不看了,不看了!」

    張角這才知道原來這人也是道德高人,背心一瞬間出了冷汗,嚇得面如土色,再睜眼細看的時候,那道人已經不見了蹤影。

    齊天道人暗暗點頭,看來歷史還是按照他上一世那般發展著的,只是不知道那佛道兩方何時佈局,開始明爭暗鬥?經漢桓帝一折騰,佛教在東土的勢力壯大了不少,不過還是難以與本土道教爭鋒,所以還在蟄伏,依舊承認「老子化胡」一說,並取道家老君「三寶」,指為佛寶、法寶、僧寶,亦稱「三寶」,甚至修了三寶殿,他們在逐漸吸納著道門的一些傳統,也更加為東土之人所接受。

    「這位道友不曉得有如何本事,卻說貧道那《太平要術》乃是小道?可否過來一坐。」齊天道人聽到一道聲音傳入耳來,不由略微詫異,此人的法力怕是不弱。

    齊天道人轉頭看去,只見下方山峰上的青石上坐一老道,碧眼童顏鶴髮,真乃道德真人風範。

    「此人怕便是南華老仙了,也不曉得這南華老仙是什麼人物?我認不認識。」齊天道人心中暗道,按下雲頭,到了那青石旁落下。

    齊天道人笑道:「貧道齊天道人。」

    莊周便稽首道:「貧道乃是南華老仙。」

    齊天道人便道:「我看老仙法力高強,那張角卻道術平平,想必那《太平要術》老仙還有藏私吧?」

    莊周心中暗道:「這道人倒是好生機敏。」便撫著鬍鬚笑道:「道友所說不錯,這張角畢竟乃是有天命在身之人,當順天而為,若是傳授太多,恐怕有干天數了,於是貧道便將完整的《太平要術》拆分開來,傳了其中一些而已。」

    齊天道人不由點頭,道:「看來道友法力不低,竟能算出來這張角乃是順應天數之人!而今大漢王朝行將分崩離析,不知道友有什麼看法?」

    莊周看齊天道人頗有風度,便也不吝多說兩句,道:「自百年前,靈寶天尊於南海祭誅仙四劍,不知與何人鬥法,卻將那洛陽龍氣斷絕了,如若不然,漢王朝怕也不會這般快便衰弱下來了。我看道友似乎故意來找這張角,不知是不是也想點化他,傳授兩手道術?」

    順天而行,可積累一些功德,所以很多仙道中人都會這麼做,而逆天而行的,只有少數成功,大多數都化為了灰灰,應了劫數。

    齊天道人笑道:「正有此意,不料老仙搶先貧道一步,卻也只能另尋一人,積一下功德了。」

    天下當有劉備、孫權、曹操三人順天而生,身聚氣運,幫助他們問鼎中原,也是會積下功德的,只不過仙道中人不可插手人道興替,幫助歸幫助,但要是你一個神通滅了人家大軍,或是殺了對方的重要將領,恐怕也會遭天道清算了。

    齊天道人也不知道佛家和道家會扶持哪一方,可能現在曹操、劉備、孫權幾人的氣運還不顯露,蓋因漢王朝而今氣運紛亂,人人都有機會問鼎霸主之位,到得塵埃將落之時,人道氣運才會加持上去。

    並非說氣運強大者就一定能問鼎,例如,項羽乃帝嚳後人,氣運強大,卻被劉邦戰敗。

    氣運並非是特定的東西,是可以搶奪的,所以佛道才會鬥得如此激烈,也是想奪取對方氣運。

    氣運關乎興衰和發展,是不可或缺的東西,一個門派若氣運盡絕,那也到了滅亡的時候了。

    人道帝皇是最容易決定氣運的存在,漢武帝一句話,就讓百家氣運損耗殆盡,使得儒家氣運如日中天起來。此漢武帝真乃千古罪人也,抹殺百家氣運,使得東土文明變得單一化,若是百花齊放,那佛教想入東土,怕是要困難了千倍萬倍。

    莊周便道:「我聞涿縣有一人名為劉備,乃是中山晉王劉勝後輩,漢景帝閣下玄孫,此人積聚氣運在身,也是順天而生者,道友或可助之。」

    齊天道人頷首答道:「多謝老仙指點,貧道自當去一晤那劉備。」心中不禁暗想:「這南華老仙什麼來頭,竟然已經知道了劉備是有氣運之人,看這南華老仙行事風格,似乎道家,但我看此人卻極為面生,也不曉得是哪門哪派的!」

    莊周又道:「若是道友覺得劉備並不滿意,還可去東邊吳郡尋一人,此人名為孫堅,也有氣運在身。」

    東吳氣運先是匯於孫堅之身,而後才是孫策,這兩人一死,才徹底匯聚到了孫權的身上來。

    齊天道人不由暗暗皺眉,心道:「莫非道門要扶持的乃是劉備與孫權兩人?若是扶持曹操,那才最好……莫非是曹操被人捷足先登了?」於是便道:「我也看到過幾個有氣運之人,有一人名為袁紹,我看此人便不錯,身上氣運頗大,還有一人名為曹操,也積少許氣運。」

    莊周道:「道友莫非是想入那佛門不成?」

    齊天道人驚道:「莫非那幾人已有佛門扶持?」

    莊周只是淡然點頭。

    齊天道人心道:「佛門倒是動作好快!我本想扶持曹操來壞佛門氣運的,卻不料他們先一步找到了曹操,這假如來,眼光倒是很準!」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ps:有人說張角身份「落第秀才」有問題,因為科舉制是隋唐開始的。雖然早在漢朝就有秀才一說了,不過「落第、不第」一說,卻是科舉制後開始的。

    我之所以這麼寫,是因為《三國演義》原書中說張角是「不第秀才」,我想我沒有記錯,不信的可以去看看,並非貧道胡扯。

    這是演義小說的一個慣例,或者說通病,比如《封神演義》書中人物張口閉口有詩為證云云,《封神演義》背景發生在商周,那時候有人能作詩嗎,連《詩經》都沒出來吧?一些後世才出現的成語,在書中也有用到吧?

    不過,真正說起來,文中用「不第」、「落第」都是合適的,雖然那時候是推舉孝廉的察舉制,但「落第」和「不第」的意思翻譯過來都可以是沒有考中和落榜、落選的意思。就像一個朋友提出我用「自毀長城」這個詞,這個詞是出於南北朝時候的典故,載於唐時李延壽編著的《南史》之中,之前我記錯說成是宋朝的了。而「及第」也是一個道理,結合歷史來看,這個「不第」、「落第」諸位看官都可以當成落選、落榜的意思,不必較真,畢竟這類寫法已經是傳統了,如果後世成語和文辭都不讓用,那這小說也寫不起來了。

    類似問題會多做解釋,歡迎各位提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