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穿越重生 > 皇帝,哥罩你

《》第一卷 :江南好 第123章 項鍾來訪 文 / 基本是骨頭

    翌日,張孝傑早早地就帶人過來拉炮,鐵衛營的人也已經準備妥當,順順利利地完成了火炮的交接。()看著鐵衛營眾官兵一臉不捨的樣子,張孝傑不敢逗留,客氣幾句忙不迭地告辭而去。和談已經結束,火炮也已經到手,遼國使臣們志得意滿地開出易州城,直奔關外而去。

    徐誠忻對陳友直招招手,問道:「事情都辦妥了?」

    陳友直笑得很是猥瑣,回道:「將軍放心,三門大炮都做好了手腳。炮彈連夜從城外軍中運來,引線、藥量都改過了,保證打不了三發就炸膛。」

    「也不能太明顯,操作流程說清楚了?」

    「講清楚了,屬下還給他們加了不少內容。讓他們開炮之前須殺五畜祀雷公,開炮後澆冷水,而且之水也大有講究……」

    徐誠忻懶得再聽,笑道:「你小子越來越會坑人了,不過--我喜歡,哈哈哈。」

    邊上的董統、呂大通等人無不大笑,范純仁想笑又覺得不妥,猛吹幾口氣,說道:「小徐啊,易州的事已經了結,老夫還得回京覆命,你可願意與我同行。」

    「好啊,與老范同行我可是求之不得。不過走之前還有一事必須去做,」徐誠忻臉色一正,道:「這次宋遼之戰,易州之所以能獲勝,全賴鐵衛營與易州軍民的浴血奮戰。我們這些僥倖活下來的決不能忘了那些替我們犧牲的兄弟。曹方,我交給你的事完成得怎麼樣了?」

    曹方回道:「今日卯時左右定能完工,只是那碑文還得請將軍抽空去題字。」

    「我那幾個螃蟹樣的大字怎能上得了檯面,此事還得請范大人代勞了。」

    范純仁臉色一派肅然,道:「老夫一介文人,不能上陣殺敵,於易州也不曾立下尺寸之功,實是不敢僭越。」

    徐誠忻收起玩笑心態,一本正經地說:「范大人這話說得不對,常言道:文死諫,武死戰。你我只是所處的戰場不同罷了,其目的都是為了振興我大宋、保護我百姓。再說這一個多月來,范大人為本國的利益日夜操勞與遼人周旋,不僅對易州,對天下百姓都是立了大功的。我對你的這聲兄弟可不是白叫的,此事當仁不讓,就不要推辭了。」

    范純仁見他如此誠意,覺得也推辭就顯得有些不近人情了。便雙臂一振,道:「好,那老夫就獻醜了。我這就回屋研墨,速速立碑,以慰英靈!」

    眾人隨他進屋,磨墨、鋪紙,一切準備就緒,范純仁卻拿不定注意上面應該題什麼字。徐誠忻想了想道:「易州軍民之所以能打勝仗,第一在於一個『義』字,軍為護民而戰,民為護兵而戰,兩不相棄,如魚水之情。第二在於一個『勇』字,面對數倍於我的強敵仍毫不退縮,明知要死仍奮勇向前。我想這義通二字正是這些犧牲將士和百姓的品格特徵,也是克敵制勝的關鍵。」

    范純仁手捋鬍須,歎道:「不錯,義字當前,勇者無敵,此乃王師風範,大宋國威之所在。」言畢蘸墨揮毫,寫下「義勇」二字,筆勢如劍、頓墨如鼓,氣勢非凡。

    立即有人將這兩字送出去,拓於碑上。碑的四周是一圈石雕護欄,篆刻著易州之戰的簡要經過,以此碑記念戰爭中死去的英靈。

    第二天一早,鐵衛營和易州城所有官兵在徐誠忻與范純仁的帶領下在市場集合。城內的百姓聞訊也紛紛趕來,不多時便圍得水洩不通。看著場地中央那一塊高高聳立的「義勇」碑無不肅然,出奇的安靜。

    范純仁連夜寫了一篇悲壯高亢的祭文於碑前高聲誦讀,聽者無不感同身受暗暗垂淚。想起那段艱苦的歲月,無數戰友、親人、朋友在自己的眼前倒下,數不清的家族已經殘缺不全。這就是戰爭,不管是戰勝戰敗都得付出沉重的代價。

    徐誠忻雙手捧著一碗酒,來到碑前緩緩灑於地上,嘶聲吼道:「兄弟們,一路走好!」說完單膝跪下。

    「一路走好!」

    所有士兵大吼著也跟著跪下,緊接著周圍的百姓一片連一片地跪地默哀。整整三分鐘時間,就連小孩子的哭聲都不曾聽到,唯有那陣陣冰涼的北風不時從頭頂掠過,如同魂魄的哀鳴。這些魂魄都是民族的英雄,他們必須為後人所銘記、所崇拜。

    在回家的路上,徐誠忻還久久不能釋懷,暗中感歎:終於知道民族英雄是多麼偉大了,以前在後世一天到晚有空只知道看明星、找島片,現在想想全他媽是狗屎……

    命令已經傳下去了,所有士兵準備好行裝,借老百姓的東西全還掉,欠的錢清掉,明日一早便可回京。

    晚晴的身體經過一個月的休養已經恢復得差不多,她也沒閒著,在徐誠忻的授意下秘密搞了一個情報站,主要是為了收集遼國與女真的各種消息。曹方成了易州主將,全力支持這個情報站的運作。密探們扮成商人、鏢頭、馬伕不停向四周滲透,定期或不定期的向汴京總部傳遞各種消息。

    一切忙完,徐誠忻總算可以舒舒服服地坐在院子裡喝茶曬太陽。晚晴難得來一次北方,吃完午飯就帶著官燕與月兒上街採購一些特產,有官燕這個女俠跟著他還是很放心的。

    正覺無聊之際,門外的士兵來報,說外面有一個叫項鐘的老者求見。

    徐誠忻一聽大喜,忙起身迎了出來。項鍾想不到他會親自出來迎接,受寵若驚地一拉他身旁的後生便要下跪。

    徐誠忻趕緊扶起,笑道:「項伯來了,我正想著回京之前能見上一面,快起來說話。這位是令郎吧,找到了?」

    項鍾一臉喜色,道:「正是我兒項興泉,泉兒,快給恩公徐將軍磕頭。」

    項興泉是個二十啷鐺的憨小伙,眉清目秀,透著股機靈勁兒,立即恭恭敬敬地跪下磕頭,口稱恩公。徐誠忻還是有些不習慣別人給他磕頭,看他也不過比自己小幾歲,拉起他說:「不用客氣,你父親與我乃是患難之交,這些虛禮就不必了。」又對項鍾說:「項伯快隨我進屋,我正有事要找你呢。」

    項鍾一聽不敢怠慢,忙跟著進了門,三人就在院子裡的石桌前坐下,一名親兵送來茶具,徐誠忻親自為他們斟上。

    項鍾一邊稱謝一邊說:「自與將軍一別,已有一個多月了。承將軍吉言,不過十數日老漢果然找到了犬子,實是萬幸。本來早就想帶他來向將軍叩謝,但又怕將軍公務繁忙,一直不敢打擾。近日聽說將軍即將回京便不顧一切的來了,」又從懷中取出一個布包呈上來,說:「又聽說夫人貴體不適,湊巧家中藏有一支老參,湊合著煎服數日,必有益處。」

    徐誠忻打開一看,皮老呈黃褐,須又長又密,沒有一根斷須,便知不是凡品。要拿到現代少說也得賣上幾千上萬,不過古代特別是在北方倒也不是很少見。

    「這參可值點銀子啊,化了不少錢吧?」

    項興泉答道:「這野山參是小人去東邊親自挖來的,不值什麼錢,只是費些功夫,用了七天時間才挖得。」

    徐誠忻一愣,「這麼久?」

    他只吃過不少人參,並不知道人參得來非常費時費力,不然當初劾裡缽就不會這麼在意人參的價格了。人參長得像人形,參民們便迷信地將它引伸到「精怪」上面。見面先給它纏上紅絲線,以防參魂逃走,再依參的老幼畫一個大大的圓圈。然後再從外向裡一點一點挖進去,越往裡越小心,要是弄斷了任何一根參須都會使其精氣外洩,價值自然大打折扣。

    挖到後面基本是用手摳,用刷子刷,說實在七天時間也不算久,挖上一個月的都有。這一個多月吃住在山上,又要應付蛇蟲猛獸,雨雪天氣,實是不易。徐誠忻聽了大為感慨,以前天天喝參湯,真是有點暴殄天物的感覺。

    「人參得來如此不易,價錢也不會低吧?」

    「雖是不低,也高不到哪兒去。」項興泉似乎很熟悉這個,說:「就這支山參吧,頂多能賣上二十幾兩銀子。這還是比較難找的,要是嫩的小的,才幾兩,或幾兩一把。挖參的都是拿命在拼,錢都讓那些大商號賺了,所以我現在也不挖了。」

    徐誠忻點點頭,說:「這是對的,最賺錢的人往往是最輕鬆的,就是因為他們有資本、有渠道。小項,如果你有五萬兩銀子,你打算怎麼做這生意?」

    「五萬?」項興泉嚇了一跳,馬上又說:「五萬銀子根本用不了,可以把附近所有參場的貨都收來了。再運到南方,價錢可以翻幾番,然後從南方運些綢、瓷之物又可賺一筆,扣除各項稅賦、場費、車馬等錢,應該……能賺上七、八成吧。」

    「要是不繳稅、不繳場費呢?」

    「那就賺大了,這一路自北向南,再從南到北,各處關卡數不勝數,銀錢大多都是從這裡支出。還有榷場明裡暗裡的各項費用又重又雜,合不合法也常常沒個數,一不小心貨就被沒收了。要是沒這些支出,一個來回至少能讓五萬變十五萬。」

    「好,」徐誠忻從懷中取出五千兩銀票交給他,說:「這些錢你當做啟動資金,找鋪子、召夥計、找賣家,等我回京了再給你送來五萬兩。貨源我給你找,生意也不只人參,還有皮毛、珍珠等物。至於各項稅賦、場費該繳的繳,不該繳的我會打招呼,一分錢都不會多繳。賺來的錢我七你三,這事你幹不幹?」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