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穿越重生 > 皇帝,哥罩你

《》第一卷 :江南好 第136章 大宋義商 文 / 基本是骨頭

    當天下午,知天下突然發行了一份號外,報紙的首頁只印著一行字:明日午時三刻,東華門外,菜市場,敬請蒞臨。剩下的版面是一幅大大的地圖,將準確位置和路線清清楚楚地標注在上面。除此之外沒有任何消息,一個多餘的字也沒有。

    一時間京城百姓議論紛紛,完全搞不清這是什麼意思。有許多人特意跑到菜市場,發現那裡正在搭一個大大的簡易檯子。上去一陣打聽,竟沒有人知道將要發生什麼事。

    那個時間,這個地點,通常都是人流最密集的。於是便有許多謠傳猜測,有的說是要殺囚犯;有的說是一個大班子要來唱戲;也有的說是某個大戶人家要在此拋繡球招婿。

    整個下午,直到睡覺前,大家都在議論這件怪事,讓徐誠忻做足了噱頭。

    至於那些官員,當晚通過各種方法讓他們知道當朝宰相章惇已經為災區捐銀五千兩。至於你們捐不捐看著辦,此事不強求,全憑自願,多少不拒……

    第二天,報紙的頭版還是一行字,只是將「明日」改成了「今日」。其餘版面清一色的災區消息,將受災地區的種種境況一一描寫出來,並且配有不少淒慘的圖畫。當然也有一些社論式的文章,從各種「高大全」的角度闡明國家需要一方有難,八方支持的良好社會風氣。

    報紙的最後還有兩張表格,上面分別記錄著私人及商家已經向災區捐款的人錄。私人一欄裡章惇的大名以五千兩銀子排在頭位,後面密密麻麻還有許多人。這些人大多是接到消息的朝廷命官,還有是報社的夥計,以銀兩的多少排名。

    商家的卻只有「知天下」報社一家,捐的銀子是一萬兩。兩份不表格的最後還有一行粗體字:同胞們正飢寒交迫,你捐了嗎?

    這份報紙一出,百姓們終於知道是怎麼回事了。要不要捐款百姓們還猶豫不決,但這樣的熱鬧都是喜歡看的。

    捐款這種事,徐誠忻經歷得不少,那些套路他看多了也學會了。()只是苦於沒有好的媒體平台,要是能有個多媒體播放畫面,再配上音樂、旁白,非把這些大宋百姓個個整哭了不可。

    現在能用的只有聲情並茂的演講了,找了幾個口才不錯的,加以指點,輪流上台演講。這邊在演講,那邊還不斷的有人捧著銀子上來捐,這些人有官也有民,多數是他認識的。本來他還想過要不要找幾個人來扮成災成來訴下苦,後來想想還是算了。雖說這款的確是為災區募的,但戲不能做得太假,不然銀子拿得不安心。

    這樣鬧了一陣,果然帶動了不少心善的百姓上來捐款。每一個來捐款的人,都被一位帳房先生記下來,這是一份功德,古人還挺在意因果報應的。

    私人募捐的第一名還是章惇,果然沒人敢越過五千兩的。官員們都按照自己的職位大小、品軼高低適合出錢,算得嚴絲合縫。商家的排位還是沒變,來捐的也都是一些小商小鋪,銀兩也不多。也是因為時間緊迫,要不然,以知天下的身份給那些大戶們點撥一下,必有不少人願意出這個錢的。

    徐誠忻現在是官,場面上的事不宜出面,只是躲在一旁暗暗指揮。他正想著如何讓那些大戶出點血,突然聞得外面鑼鼓喧天,熱鬧非凡。出來一看,只見一隊宮人站在場中,王旭手捧聖旨正在那兒宣讀。

    原來聖上今早聽聞知天下在此募捐銀兩幫朝廷賑災,龍顏大悅,立即下旨褒獎,賜報社以「大宋義商」的稱號。一塊由聖上親自題字的金字牌匾,上面掛著紅綢,熱熱鬧鬧地被送上檯子,讓諸多商家羨慕不已。

    不過他們想得到這個稱號也還有機會,剩下還有九塊牌匾就放在邊上,言明委託報社賜給貢獻最大的商家。此消息一出,京城裡的商家頓時炸天了鍋,皇帝親筆題的字,再加上「義商」兩個字,那在堂前一掛,絕對是一塊金字招牌。別的不說,光這份榮譽也是夠幾代子孫牛逼了。

    王旭帶著一幫太監笑瞇瞇地走了,台上的主持人開始大聲忽悠:「各位看官,各位掌櫃:聖上說了,朝廷裡本不缺這點銀子。但京城的百姓能主動出資支援災民,足見我大宋子民急公好義之純樸民風,值得裹揚。這些牌匾,其中的好處我就不多說了,要在平時化多少銀子都換不來的。我也不耽擱大夥兒時間,就半天時間,誰捐得多,誰就把它扛回去……」

    「我捐五萬兩!」台上那位話還沒說完,性急的就開始動手了。

    「六萬兩!」

    「八萬兩!」

    「再捐一萬兩!」

    這哪是捐款,簡直就是拍賣。

    一張大紅紙掛在台上,上面註明捐款最多的前九名掌櫃,銀兩數目不斷地翻新。京城裡的富商大賈聞風而動,排行榜一改再改,那銀子數目是蹭蹭往上跳,看得徐誠忻眼皮直跳。尼馬,早知如此還捐什麼款,直接問哲宗討幾幅字拿來拍了不就完了嘛。

    越接近酉時捐款越瘋狂,為擠進前九名,許多人直接站在台邊隨時往裡面扔銀票。終於到了酉時,這場鬧劇總算是結束了。得了匾的個個敲鑼打鼓,開開心心地回去了。許多扔了銀子沒得到的只怪自己自不量力,暗自懊惱。

    帳房先生一點銀子,總共得了二百八十多萬兩,主要的大頭還是那些搶牌匾的掌櫃。九位商家平均每人出銀二十五萬兩,最高的便是鼎鼎大名的寶通錢莊,出資三十八萬兩。他要的不僅是牌匾,而且要捐款第一的名聲。

    徐誠忻多少有些後悔,早知道這一齣戲應該找地方暗暗舉行。現在這麼一鬧,捐款的味道就變了,但商人自古重利,也不能怪他們。

    銀子早就夠用了,最熱鬧的場景也結束了,人群漸漸散開。暗中指揮的徐誠忻招呼夥計們收攤,收了一半,忽聽那邊有一人高聲叫道:「等一等,我要捐錢!」

    忙了一天的夥計見來人是個衣衫襤褸的老頭,沒好氣地說:「都已經結束,錢箱也收好了,您老還是算了吧。」

    那老頭一臉遺憾,拳頭裡緊緊撰著錢,道:「老漢年輕時在災區那邊呆過,捐點小錢也算是回報則個,小哥再麻煩一下?」

    邊上一路人奇怪地問道:「老頭,你捐多少銀子啊?」

    老頭略顯尷尬地憨笑幾聲,道:「不,不多,就五文錢……」

    邊上的人一陣哄笑,剛剛幾千幾萬的收銀子那些人怎麼會將這三文錢放在眼裡。人群中有一人笑道:「那老漢,你這區區五個銅板也好意思拿出來,我看你的日子也不好過,還是留著自己買饅頭吃吧。」

    眾人又是一陣哄笑,老頭面色微赭,呵呵乾笑幾聲轉身欲走。

    「老伯等等!」

    老漢轉身一看,見來人雖皮膚黝黑卻衣著考究,氣宇非凡,便知不是一般人。便道:「大官人有何吩咐?」

    「老伯可是要捐錢?」

    「唉,唉,就五文錢,少了點……」

    「錢多錢少不重要,咱捐的是一片心意,你等等。」又轉頭對那夥計瞪了一眼道:「狗眼看人低的東西,還不快把箱子取來!」

    那夥計嚇得屁滾尿流,趕緊跑去拿錢箱。邊上看熱鬧的人卻越聚越多,紛紛猜測此人是誰。

    早有人低聲驚呼:「咦,這位不是國舅爺嘛,前些天剛剛娶了長公主殿下。」眾人仔細一看,果然不錯,頓時都圍上來看熱鬧。

    「老伯的境況似乎也不太好,捐了這錢會不會影響您的生活啊?」徐誠忻問道。

    「無妨無妨。」老漢忙否定,道:「這五文錢是老漢今天的賣菜所得,待明天再從園子裡割些來再賣就是了。」

    「原來老伯也是位掌櫃的,失敬失敬!」

    邊上的人一聽均覺得好笑,又不敢放肆笑出聲來。老漢頗為自卑,不好意思地說:「大官人太抬舉我了,老漢不過是個泥腿子,只會侍弄田地,不懂得經商。」

    徐誠忻正色道:「老伯你這就是謙虛啦,能把東西賣出去的那就是經商。那些大商號做的事情不也就是這點花頭嘛,老伯您不僅會賣還會種,他們還不如您呢!」

    老漢覺得這話不太妥,但又反駁不了,想想似乎還挺有道理。

    這時那夥計抱著箱子已經過來了,老漢忙將手中的五文錢遞過去。徐誠忻恭恭敬敬地接過來,又對著他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老漢嚇了一跳,忙不迭地還禮。

    徐誠忻鄭重其事地將五文錢放進箱子,對老漢說:「老伯稍等。」又對手下人說:「將聖上賜的牌匾取來。」

    不一會,上書「大宋義商」的牌匾被兩名手下抬了過來。

    徐誠忻看了看周圍,對老頭說:「這是聖上親筆所題,在我看來老伯才真正稱得上這『大宋義商』四個字,請受此匾。」

    眾人一片嘩然,老漢更是嚇得連連擺手,道:「大官人不可,不可,老漢才捐了五,五,五文錢……」

    徐誠忻揮手示意,眾人勉強安靜下來,只聽他正色道:「你們說一個人是善是惡能用錢來衡量嗎?善的大小又能用錢的多少來衡量嗎?老伯雖然生活窘迫,但仍不忘盡力行善,更可貴的是他不求回報。與前面九人相比,這才真正稱得上一個『義』字,老伯當之無愧,不必推辭。」

    眾人聽了均連連點頭,那些剛剛還在嘲笑的人心中不免有愧:國舅爺的見識果然非同一般……

    老漢是個厚道人,還要推辭,早被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給堵回去了。

    「來人,用馬車送這位大宋義商回家,一路敲鑼打鼓熱鬧點!」說完揮揮手,顧自己去了。

    老漢被突如其來的幸福沖昏了頭腦,待徐誠忻走遠了才想起打聽他是何人。

    邊上早有人提醒道:「你連他是誰都不知道,他可是當今國舅爺。剛剛帶著鐵衛營殺了三萬遼軍的諸衛大將軍、開國伯……」

    老漢撲通一聲對著牌匾連連磕頭,嘴裡念道:「祖上積德,祖上積德啊,遇到貴人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