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穿越重生 > 皇帝,哥罩你

《》第一卷 :江南好 第169章 樞密副使 文 / 基本是骨頭

    徐誠忻在家一連三天大享齊人之福,要不是哲宗命王旭來叫他,早已樂不思蜀了。

    這些天,哲宗痛並快樂著。一方面他親自與徐章二人設計將自己的親叔叔扳倒,至親骨肉從此反目成仇,在趙氏家族的歷史上將寫上不光彩的一筆;別一方面,他長時間放在心口的石頭終於可以放下了,從此可以放開手腳實行他的施政大計。

    這些天,朝中大臣人人才潤王趙顏口誅筆伐,將他說得一文不值,大家痛打落水狗,以表自己的立場。哲宗聽著解氣,但回過頭來想想,心裡還真不是個滋味。

    面對徐誠忻,這位扳倒潤王的得力干將,哲宗心情有些複雜。但做為君王,他還是不願表露出來,只是淡淡一笑,問道:「徐愛卿,這次平叛你厥功至偉,朕定要好好賞賜於你,你可有什麼想法?」

    徐誠忻也淡淡一笑,然後正色回道:「陛下,臣沒有功勞,請陛下不要賞賜。」

    他說這話並不是他謙虛,而是這幾天晚晴提醒過他的。

    那天鐵衛營在家中慶功,眾將的話晚晴基本都聽在耳中。當時有心勸說,但一來大家都在興頭上不便掃大家的興,二來,她做為一名內眷也不好多說。只得事後才將自己的想法說與徐誠忻聽,希望他不要將此事當做一件功勞來看待。

    原因很簡單,哲宗從小失去父親,向來很看重氏族宗親。比如高太后如此壓迫他,他都可以忍;特別是對他的妹妹趙舒,更是溺愛得不行。這可能是趙家的傳統,一向很有大家族思想,傳帝位也往往並不局限於親子。兄弟、子侄都在考慮範圍之內。

    這次出了潤王這事,對哲宗的感情是種摧殘。所以這次平叛其實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你若以此居功,哲宗心裡必會對你有隙。

    徐誠忻的話果然讓哲宗大感安慰,同時又好奇地問道:「愛卿何出此言?」

    「潤王乃是陛下宗親,陛下除之實是無奈之舉。可謂打在手裡,痛在心裡,陛下是仁義之君,是以不得不行帝王之道。臣是陛下之臣,不得不行忠君之事。所謂平叛,我們君臣都是無奈之舉,又怎麼能再厚著臉皮向陛下討要賞賜呢?」

    哲宗聽了長長歎了口氣,道:「這滿朝文武,果然還是你理解朕啊!」

    徐誠忻又勸道:「陛下,事已至此,雖有些無奈但也是我們不行不做的,不如就此揭過不提。如今天下初定,內憂外患仍是不少,我們還得打起精神小心應付才是。」

    「是啊。」哲宗點點頭,道:「如今朕雖骨肉相殘,至少讓我大宋江山更穩固了,這才是最重要的。」感慨片刻又道:「潤王已經逃出京城了,你知道嗎?」

    「臣聽說了。」

    「唔,」哲宗負手而立,說:「潤王府有一地道,直通城外,他們父子二人一見形勢不對便立即從地道遁走。在地道中還搜出上千萬的白銀黃金,還有……絳紗袍、蔽膝、通天冠、黑舄圖等物。」

    「可見潤王早已準備謀反,陛下也不必再心有不安了。」

    「話雖如此……」哲宗猶豫一會,道:「潤王的心腹大多在江南富庶州縣,此次外逃極有可能就躲在江南某地。章惇已替朕下旨緝拿,愛卿回江南後若有官員上報其行蹤,可放他一馬。」

    「陛下仁德,臣遵旨。」

    「他雖是可恨,但畢竟是朕的至親,終是不忍趕盡殺絕。」

    「是。」徐誠忻答應著,心裡卻在想:那麼多叛軍都是你的手下,倒捨得下手……

    「這次平叛你立下汗馬功勞,再加上揚州掃貪懲腐,朕決定再給你升幾級。」哲宗對他笑著擺擺手,道:「你不必說了,朕知道你的意思。但你剛才也說了,朕要行帝王之道,功必賞、過必罰,也是不可少的,這樣才能服眾。」

    「既然陛下這麼說,那我就不客氣了。」徐誠忻見他心情開始好轉,也放鬆起來。

    「鐵衛營的將士也都要封賞,你不是老跟我說鐵衛營兵力太少嗎?」哲宗道:「朕現在就給你放寬,十萬夠不夠?」

    徐誠忻大喜,忙道:「聖上英明!」

    「不過,有個條件。」哲宗話鋒一轉,道:「鐵衛營必須歸於兵部,受樞密院鉗制。」

    「呃……」徐誠忻頓時大失所望,道:「陛下,鐵衛營之所以能打勝仗是因為不受弊政所限。若將鐵衛營歸於兵部,必會受其累,與一般禁軍再無兩樣了。」

    「那就把弊政改了嘛,至於怎麼改……」哲宗笑著對他說:「就由你來定。曾布已經伏法,樞密院的位置現在空著,你有沒有興趣補這個缺呢?」

    「樞密使!?」徐誠忻暗暗吃驚,這可是軍機大臣,是與章惇平起平坐的位置。

    「樞密使太惹眼,你現在根基尚淺,朕雖想讓你坐這個位置,但恐大臣們有非議。所以先讓它空著,你可以從樞密副使做起,其實行使的便是樞密使的職權。所以,鐵衛營雖歸於兵部,其實還是在你的掌控之下。兵部尚書王修那裡朕已經說過了,基本不會來管鐵衛營的事。」

    北宋的軍事基本都是文臣管理,樞密院的職權相當之大,兵部形同虛設,這個歷史上早有定論。哲宗這次可是開了個大口子,竟把一國之兵都交給了徐誠忻這個武官,可見他改革的決心之大。

    他也是受夠了禁軍老是打敗仗的結局,而徐誠忻帶領的區區五千鐵衛營是一面旗幟。哲宗從鐵衛營身上看到了宋軍的希望,對一個想要威服四海的君主來說,有一支強大的軍隊是何其重要。趙姓宋室與武臣通婚的事屢有發生,為的就是拉攏依靠,趙舒的婚姻讓哲宗完全把徐誠忻當成了自己的心腹之臣。

    「以後你就主理樞密院諸事,但江南經略使之職未了,這裡的事可以先交給呂商英。朕已經任他為樞密直學士,他又是你的學生,應該不會壞你的事吧。」

    徐誠忻才緩過勁來,忙道:「陛下聖明。」

    「那就好,等你從江南回來,再主持樞密院的變法。」哲宗突然又道:「朕聽說你要在明州造戰船,具體說說。」

    總算說到他關心的事上來了,徐誠忻忙整頓心思,將他的想法一一道來。又說:「造船不僅僅是為了對付倭寇,如今海外諸國都在發展海上軍力。一來保護海疆,、威懾鄰國,二來也是為了開闢航線、促進貿易。我大宋造船術天下聞名,又有火器相助,正可乘機將海上霸權牢牢掌控在手中。就算不為開疆拓土,也大大有利於茶絲瓷等物暢銷海外。」

    「這事本就歸你管,你就看著辦吧。不過倭寇雖是小患,但如附骨之蛆,實是難纏,你可有把握將其清除?」

    「陛下放心,只要下定決心就沒有做不成的事。」徐誠忻恨恨地說:「倭國早晚是個禍害,早除早安心,等我們把船造好,定將這個禍害除了。」

    哲宗點點頭,笑道:「前段時間,倭國的使臣來京竟也學遼人向我朝討要歲幣,實是可笑又可恨。」

    「什麼!」徐誠忻有些哭笑不得,這日本人果然是貪婪成性,現在就急著想佔人家便宜。「陛下已經回復他們了嗎,這可萬萬不能答應啊!」

    「這個自然,這一點朝中大臣還是很一致的,有的甚至當場訓斥倭國使臣。朕只是覺得有些好笑,區區彈丸小國也有此妄想。」哲宗連連搖頭歎笑。

    「那他們討要歲幣的理由是什麼呢?」徐誠忻好奇地問道。

    「說是為了建立水軍,幫我朝肅清海匪。」

    「靠!」徐誠忻大怒,「這麼無恥的理由都說得出口。他自己家的人出來搶劫,卻張口問我們討保護費,分明是一個明搶一個暗搶,上下一窩都是強盜。陛下,得好好管教他們一番,不然他們真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哲宗看了一眼他,笑道:「你好像比我還生氣,跟他們有仇嗎?」

    「血海深仇啊!」

    「得了,你的那點心思朕還會不知道。」哲宗一付瞭然的神態,笑道:「不就想建海軍嘛,朕允了便是,用不著拿倭人當槍使。你要是真想對付他們,朕已經命鴻臚寺卿袁丁明天在衙府內與倭國使臣正式會談,你可去主持會議。反正大家的意見都是一樣,誰去回絕了他們都一樣。」

    「好,我明天去會會他們。」

    「建海軍的事你可以慢慢來,今天叫你來主要還是跟你說說江南的事。」哲宗又把話題拉回來,說:「潤王一倒,江南各路一片驚慌,朕也知道其中必一些是他的舊臣。若要趕盡殺絕雖是解氣,卻與社稷並無好處,畢竟牽涉太廣,所以你處置起來要有分寸。」

    「我也是這樣想的,現在最要緊的是穩定人心。陛下放心,除了那些罪大惡極的貪官,我盡量放他一馬。」

    哲宗點點頭,道:「朕的國庫裡空空如也,如今扳倒幾個貪官銀子就瞬間塞滿,可見貪官污吏何其可恨。對他們不必留情,辦多少都不為過。」言辭間,眼中露出一股凜冽的殺氣。

    殺貪官是吧,哥最喜歡的就是幹這事。徐誠忻想起後世那些大腹便便的所謂公僕,心中連連冷笑。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