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純愛耽美 > 三國征服者

《》卷 三 群雄並起 第二五四章 蠢貨蔡瑁 文 / 夜九星

    公元193年夏,張揚和孫策兩軍聯合向劉表宣戰,將聯合進攻荊州。孫策大軍十萬人,兵出柴桑,以程普、黃蓋為先鋒,魯肅為水軍大都督,孫策自領中軍,過三江口,進攻江夏。黃祖早已得知孫策出兵的消息,水軍已經嚴陣以待。

    同時,張揚亦親領徐州大軍五萬人,以趙雲和新歸順的張繡為先鋒,自與典韋、臧霸、太史慈、徐晃為中軍,郭嘉、賈翊為參謀,過魯山,先取宛城。留下陳登,劉曄,張遼,張郃等人守兗州和徐州。這一次,張揚帶亦出了一萬重甲鐵騎,隨軍聽用。

    荊州劉表得到消息,登時亂了方寸,急忙召集手下商議對策。面對兩家勢力的聯合進攻,劉表彷彿一下子老了許多,完全沒有了往日「八駿」之一的風采。他語氣頗為頹喪,說道:「諸位,如今江東、張揚大軍壓境,有何良策?」

    蔡瑁似乎並不在乎兩家的大軍,說道:「姐夫,你不要擔心,孫堅都不是我們的對手,何況孫策孺子小兒,不過十萬人馬,黃祖水軍亦有七八萬,縱然不勝,守江夏應該沒有問題。再說張揚也就區區五萬人馬,我荊州自從與孫堅一戰後,這兩年大量徵兵,現在九郡擁兵共近三十萬,良將無數,根本不必擔心。」

    伊籍則顯得頗為擔心:「我軍久殊戰陣,日前我與大公子奉主公之命到江夏看水軍訓練,那簡直是兒戲,士兵極為懶散。江東、汝南兩家皆為百戰精銳之士,以我軍現在的狀況,人數再多恐怕也是沒有用的。必須加強士兵的訓練和嚴明軍紀。」

    「伊伯機,你現在這樣擾亂軍心是什麼意思?姐夫,你放心,我親自帶人去宛城迎戰宇文楓,不取下他的人頭,我誓不回軍。」說著,自去校場點兵去了;張允等蔡瑁派系的人也跟著他去了。

    劉表茫然地看著這一切,心中無限感慨,只是歎氣,不知該如何是好。

    而張揚大軍五萬進逼宛城,守將正是荊州這兩年新湧現出的大將文聘。面對五萬大軍壓境,文聘心中也是駭然。他自知憑借宛城現有的兵力根本無法擊退汝南軍,只好守在城內,嚴令各門不得出戰,等待援軍。

    而張揚也是頗為鬱悶,從汝南進攻荊州有兩條路,一條就是現在攻擊宛城的線路,另一條則是過鵲尾坡,直接進攻新野。

    但是進攻新野之後接下來就將要面對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拿下新野之後可以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樊城,另一個是直接攻擊襄陽。但是無論選擇哪一條路都將要渡過淯水或者是襄江,而且很有可能要面對另一個城的軍隊的夾擊。

    對於水戰經歷幾乎為零的張揚軍來說,與荊州水軍在對方的家門口打水戰無疑是找死。所以最後只剩下進攻宛城這一條路。而且必須突破宛城後,再打下樊城,才能面對襄陽。這樣一來,張揚大軍的壓力也不小。

    張揚見宛城的防守極為嚴密,無機可乘,對文聘的統兵能力也是頗為讚許,文聘御下極嚴,對士兵也頗為關心,又是宛城人,將士歸心,攻心並非良策。

    而這時候,探子來報,蔡瑁大軍五萬,已過樊城,在鄧城休整一日後,向宛城而來。宇文楓心中一喜,他知道,單是面對宛城,如此防守,只有強攻,而強攻的傷亡必定慘重,兵法有云:「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張揚手下的士兵有限,實在是沒有必要硬拚。

    如今蔡瑁來了,他心胸狹窄,為人傲慢,這次又是帶著優勢兵力而來,就一定會有辦法利用他的這種高傲心理捕捉戰機。

    很快,蔡瑁大軍到了宛城,離城三里處下寨,宇文楓下令全軍退後數里,給蔡瑁留下足夠的空間以壓制文聘。

    果然,蔡瑁見張揚後退,馬上留下少量人馬守寨,自領大軍進城來見文聘。見到文聘,就大聲吼道:「文聘,為什麼不出戰?被張揚壓制在城裡,我荊州軍的威風呢?」

    文聘的手下頓時心頭火起,自己在宛城拚命防守,拖延對方的進攻,等待援軍,沒想到援軍一來,就遭到援軍主將的漫罵。

    文聘則不溫不火的說道:「蔡將軍,宛城守軍不過萬人,張揚手下兵精糧足,銳氣正盛,我實在是無能為力。」

    「哼,行了,我帶了五萬人馬,我軍兵力佔優,明日與我一起前去挑戰。」

    「將軍,不可。我軍兵力的優勢並不明顯,而且戰力也不佔優勢。張揚若進荊州,必不敢走水路,宛城是他唯一的選擇,只要我們這裡守住了,城內城外形成犄角之勢,等到張揚大軍糧盡撤軍,再隨後追殺,必獲全勝。」

    「好了,這些不用你來教我,我自有分寸,你馬上去準備下戰書!我要和張揚決戰,一口氣吃掉他。」

    「將軍!」

    「閉嘴,文聘,現在我才是這裡官階最高的將軍,這是我的軍令!」

    「是!」文聘雙拳緊握。等到蔡瑁走後,他馬上吩咐副將王威:「王將軍,你馬上帶我的書信回去見主公,請他主持大局,我想如果來日出戰,必中張揚的詭計,宛城只怕不保,讓主公派一位清醒點的將軍,守住樊城,切記,切記啊。」

    「是,小將明白了,可是將軍你……」

    「不要擔心我了,你快去,我會盡量減少我軍的損失,把他們帶回樊城的。」

    翌日,張揚收到了蔡瑁的戰書,哈哈大笑,說道:「蔡瑁不知兵法,自以為是,來日一戰,我軍可乘機攻下宛城。」

    郭嘉說道:「來日,我軍可佯裝不敵,退後數里,蔡瑁必然全軍追趕,我軍這時再以精銳之兵斷其歸路,兩面夾攻。」

    j賈翊接著說:「不錯,我想我軍可以將伏兵分成兩路,一路伏擊蔡瑁,另一路則防止宛城再有援軍,這樣便萬無一失。」

    數日後,兩軍對壘。蔡瑁賭氣,把文聘留在城中,自領大軍前去。他也不派將出戰,直接下令全軍突擊,要以人數壓垮汝南軍,張揚在陣中暗罵蔡瑁白癡,下令軍馬開始有序的後退。

    蔡瑁以為張揚大軍怕了,縱馬追擊,大聲叫囂道:「兄弟們,徐州軍怕了,哈哈,給我殺,快,全部追上去!」

    蔡瑁大軍一連追了六七里,張揚軍旗幟、軍械丟了一地,荊州軍只顧搶奪,也不去追擊。蔡瑁大怒,「別搶了,先給我追上去,回頭大家慢慢來分,快!」荊州軍在大將的威逼下又開始了追擊。

    又追了一段距離,荊州軍經過長時間的狂奔,陣形早已散亂,蔡瑁尚且不知見好就收的道理,繼續追擊,要一口氣把張揚軍的大營也打下來。

    身邊的張允也覺得不妥了,說道:「大哥,我軍已經獲勝,不要追了吧,萬一有埋伏……」

    「好了,張允,你看徐州的那些傢伙,一個個跑那麼快,丟盔棄甲,哪裡還會有埋伏,快,今夜咱們要住張揚的大營。哈哈哈!」

    蔡瑁正狂笑著,突然連環炮響起,前面的張揚軍回身殺來,原本散亂的陣形很快就恢復成了衝鋒陣形。而身後,亦是殺聲四起,不知道有多少人馬殺來。

    蔡瑁聽到殺聲四起,頓時魂飛魄散,「撤退,快!快回宛城。」

    蔡瑁的背後,臧霸一馬當先,霸刀揮舞,殺入陣中,慘叫聲此起彼伏;兩邊,典韋、徐晃二人亦領兵殺出,直撲蔡瑁等荊州軍的將領;正面,張揚掉轉馬頭,帶頭衝進荊州軍人群中,龍吟槍閃耀著奪目的白光,彷彿一顆璀璨的流星。無人能接他半招,所到之處,人仰馬翻。

    張揚衝殺一陣,目的是要立威,槍挑飛一敵兵之後,大聲喊道:「荊州軍聽著,降者免死!否則,殺!」聲音四下傳開,迴盪良久。

    荊州軍被伏擊後,早已亂作一團,再也無心交戰,此刻聽說投降免死,紛紛跪下求饒。蔡瑁在親兵的保護下脫離了伏擊圈,聽到張揚的聲音,回頭一瞥,大批的荊州士兵都投降了,他臉色鐵青,一言不發,只是向宛城逃去。

    而此時的宛城,文聘見蔡瑁久去不歸,心中疑惑。這時候,探子來報說蔡瑁大獲全勝,正在追擊。他心中奇怪,詳細一詢問,登時明白蔡瑁是中計了。

    他當機立斷,吩咐眾人:「諸位將軍,我料蔡瑁大人此時已經中伏,我當親自前去營救,諸位將軍死守此城,不得擅自出戰,違令者,斬!」

    當下,文聘帶了五千人馬,急忙趕來救蔡瑁,他心中頗為著急,下令軍馬全速前進,不料剛剛出城數里,一枝人馬攔住了去路。

    為首一將,銀盔銀甲,相貌堂堂,猿臂,有長髯,手握一桿虎頭槍,背後有一根短戟和一張金色的大弓,身後約有一千騎兵,殺氣騰騰,荊州軍頓時感到了無限的壓力。

    文聘沒見過太史慈,但看見是張揚軍旗號,也不說話。他欺負太史慈兵少,就要揮軍強行突破。太史慈毫不畏懼,長槍一揮,身後的千餘鐵騎便殺了過來。

    文聘心中一寬,暗想我留下兩千人纏住他們,其餘人馬就可以跟著自己前進了。他剛要指揮手下分成兩隊,太史慈的騎兵就已經殺過來了。

    太史慈直取文聘,虎頭槍捲起,彷彿一道金光,橫掃文聘,文聘大驚,抬槍便擋,「砰」地一聲,文聘被巨大的力量直接砸下了馬,一口鮮血就噴了出來。

    文聘大驚,沒想到對手這麼強悍,更吃驚的是手下的五千人馬更是被對方的一千騎兵像切西瓜般,一刀一個,轉眼間就傷亡過半。而對方似乎損失為零。這些騎兵的鎧甲的防禦太高了,而且武器也極為精良,荊州軍根本傷害不了他們。

    文聘突然明白了,他面對的竟然是張揚的王牌軍團重甲鐵騎。自己手下的士兵根本不夠人家砍的。無奈之下,他只好向宛城撤退,太史慈並不追趕,只是冷笑地看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