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純愛耽美 > 生活不是用來妥協的

正文 第39章 清朝之穿越乾隆(二) 文 / 一切皆有可能發生

    在為雍正守孝的三年裡,梅盛真的是一次都沒有在後宮留宿過,除了到皇太后的宮裡請安外,也只剩下偶爾在處理完朝政無事可做的時候,到後宮裡轉一圈溜溜腿。

    每次到後宮的時候,梅盛只是在后妃的宮殿裡坐一會兒,頂多在皇后或是妃子那裡吃頓飯,絕對不會在任何一個后妃那裡留宿,即便是當初最受乾隆寵愛的高氏裝病,也不足以引得梅盛不顧自己的身體跑去看她。

    或許是因為對柔弱的女人沒有興趣的原因,也或許是因為聰明的人都不喜歡自己的身邊有算計自己的人存在,梅盛對乾隆的後宮很沒有興趣,她以前不是沒有妃子,但那些人都不是惡毒之輩,也不會隨意的陷害別人,因為那是梅盛不願意看到的情況。

    但乾隆的後宮裡那些女人使的手段如同盛開的百花,很是讓經歷過很多事情,但從來沒受到那樣對待的梅盛大開眼界,正因為這樣的現象出現,梅盛才不樂意到後宮裡多去,她不想浪費時間跟那些女人周旋,也讓她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朝政之上。

    可能就是因為一心撲在朝政之事上,在這三年的時間裡,沒有發生過一丁點兒的粉色事件,這樣的結果真的是打破了所有人的想法,大大的跌破了所有人的眼鏡。

    第四年頭的時候,梅盛通過各種手段,順利的在朝堂上掌握了百分之百的大權,他所下的決策必然會被下面的官員全力執行,無人能反抗得了她的決定,這也讓她頒布的政策都能順利的執行下去。

    雍正是個鐵血的皇帝,他在位期間動輒要殺人抄家,但凡有動作就不是小事,以至於雍正朝時朝臣們過的戰戰兢兢,絲毫不敢放鬆心神,生怕一個不小心就惹得雍正動怒,讓人抄了他們的家宅。

    梅盛並不像雍正那樣喜歡抄別人的家,因為那會讓梅盛覺得有些可惜,在沒有讓一個人的精力壓搾完之前,就讓一個人去死,那實在不符合梅盛吸血鬼的風格。

    她採取的手段比雍正還要讓人心驚肉跳,因為她不會讓人輕易的死去,她更喜歡慢慢地折磨犯了錯的人,把他們發配到偏遠的地區,給他們定下目標,必須要在多少的時間裡完成她下達的命令,否則,那些人的下場才真正的會走向真正的更加悲慘的未來。

    雷厲風行的作風之下,朝堂上的風氣較之以往還要清淨,所有人都知道他們的皇帝手裡握著一個神秘的部門,只要他們的皇帝想要看到,那麼他們平日裡做的任何事情都會事無鉅細的被放在皇帝的書案上任她隨意翻看。

    三年大孝期過後,梅盛才漸漸的踏足後宮,寵幸那些嗷嗷待哺的后妃們。梅盛一直都比較喜歡識趣而且行事乾脆的人,她的妃子自然也要符合她的品味,高氏那種德行的人自然而然的失寵了。

    有了梅盛之前的話,皇后不敢再對梅盛寵幸過的妃子們做任何手腳,最重要的內務府也被梅盛的人掌握在手中,後宮的妃嬪們像是吃了能讓人懷孕的神奇藥物,但凡被梅盛寵幸過的妃子很快就都有了喜訊,一個個接二連三的懷孕了,短短的兩年時間裡,後宮就誕生了四位阿哥和兩位格格。

    這樣情況的發生,但凡有一點兒心眼兒的人都能看得出來其中的貓膩。

    先前後宮裡沒有孩子出生,跟現在的國母富察氏總是擺脫了不了干係的,富察氏當然也明白其中的關鍵原因所在,雖然他們是皇親國戚,但如果他們面對的是梅盛這個讓人捉摸不透的皇帝,任何一個人都不敢在行事上大膽放肆的任由自己的心意而為。

    別看梅盛對這件事情沒有說過任何一句話,但她對富察皇后冷淡的態度已經說明了一切,她並不像以前那樣待見現在的皇后。

    現在的皇帝喜歡以實力來說話,有實力的人總會受到偏袒,富察家族很有實力,為了保住現在的地位,他們很是為梅盛賣力。

    富察皇后一邊高興不用交出手中的權力去佛堂裡吃齋念佛,一邊因為那些孩子的接連誕生而憤怒不已,又隱隱有些恐懼,生怕梅盛就此認定,在之前的那些年裡,之所以沒有孩子能安全的出生,就是她做的手腳,才導致現在的皇室後代們極為稀少。

    梅盛全然的掌握著前朝和後宮的最高大權,等到梅盛在這個世界裡待滿了七年後,後宮已經有了十九個孩子,這麼多的數量簡直可以媲美康熙皇帝的生殖能力了。

    雖然有這麼多的孩子,又選過兩次妃子進宮,但後宮妃嬪的位置倒沒有怎麼變動,頂多就是多封了幾個嬪,幾個貴人、答應、常在什麼的,貴妃和妃子的位子上仍然像往年一般空虛無人。

    前朝有女兒進宮的大臣對此提出意見,提議皇上要立按照祖宗的規距立滿了妃子才合規距,並提出了以冷面著名的抄家皇帝雍正爺的後宮裡,都有足夠數量的妃子存在,像梅盛這樣後宮空虛的情況很是少見,並且和乾隆以前那種好色的本性完全不相符。

    梅盛冷冷的掃了一眼提議的那些人一眼,冰冷的視線讓那些人不自禁的從後背躥出一股足以把他們震懾得全身僵硬的涼氣。

    一向把國事當成最重要的梅盛沒再繼續追究的意思,她也以為事情就到此結束了,卻沒有料到她的不出聲竟然讓一些人當成了默認。

    當梅盛在自己放重要奏折的書案上看到那些無聊的關於封賞後宮妃子的奏折時,梅盛的心情頓時煩躁了。

    我為了振興大清的命運,挽救這個即將走向垂危滅亡的王朝,整日裡忙得頭髮都要白了,你居然還有閒情逸致管那些小事兒,真是沒有眼力見,既然有人一心想要作死,梅盛也不會就此放任他們,不發落了那些敢置疑她決定的人,就要準備好被她處罰。

    第二天早朝的時候,梅盛一一的點了上奏折的那幾個大臣的名字,輕描淡寫的把他們指派到了貧窮的地區做官,並限期他們在五年之內改變那些貧窮地區的情況,如果到時候還不能有所改變,他們這些人就全都到邊疆做苦力,修築邊疆的城牆和通往邊疆的大道好了。

    「朕的後宮你也要管,真是吃飽了撐著了。你有時間有精力是吧?行,朕就給你個事兒做。」指指一個又一個即偏僻又窮困的地區,梅盛開始打發那些人以後要去的區域,「去吧,什麼時候這裡的百姓們富裕了,你再給朕出現。」

    平淡的日子漸漸走過了十五個年頭,梅盛的孩子們一天天的長大,梅盛對於讓女兒去和親並沒有興趣,本來應該是男人來做的事情卻要壓在女人的身上,這讓梅盛接受不了。

    她曾經開創出一個「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朝代,現在又怎麼會願意讓一個女人因為男人的原因而遠嫁到沒有親人的地方,更何況憑藉著清朝現在的實力,蒙古根本不足為懼,在這種情況之下,梅盛是萬萬不可能做出那種事情的。

    梅盛很注重後代的培養,她深知道只有下一代有能力的情況之下,這個國家的未來才會更加的昌盛,如果沒有培養好下一代,那麼這個國家的下場將會如同當初的清朝一樣不堪,最終被外國列強攻破國門。

    康熙朝對皇子的培養很嚴厲,梅盛卻不敢苟同,相比較之下,她更樂意於把自己多世的教育經驗規劃出一個更加合理的學習表,比現代的學習表嚴格,但比康熙朝的學習課程輕鬆,相對的也加入了不少梅盛認為需要加入的現實理論課程。

    首批在梅盛制訂的課程被培養出來的皇長子永璜、皇二子永璉、皇三子永璋、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都經過了梅盛的考核,離開了純為學習知識的上書房,進入了六部裡開始了他們的實習生涯。

    梅盛對自己的孩子總是抱有最大的耐心,願意看他們因年紀和來自外界的傷害而慢慢長大,為了使他們能更快的成長,他會派人在暗中護著那些孩子們人,但如果不到最危險的情況,梅盛是不會讓人出手相救的,一切事情都要靠他們自己走過。

    優秀人才多了,必然會出一些讓人無法理解的異類,就比如皇五子永琪。

    梅盛有時候也會深深的覺得奇怪,在他那些孩子中,其中最讓人覺得奇葩的就是皇五子永琪,他完全不像是皇家的孩子,和老大到老十九那些個孩子們都完全不一樣,不僅單蠢的可憐,還傻得可以,如果只是這樣也就罷了,他居然不知道從哪裡染來的壞毛病,身為嫡子的永璉都沒有像永琪那樣傲慢自大,可是永琪就是那樣的讓人覺得讓人無法讓人理解,他居然理所當然的認為自己才是所有皇子中最優秀的那一個,雖然梅盛並不理解他為什麼會有那樣的優越感。

    梅盛對永琪抱著這種不可理喻的疑惑的同時,從來不被皇阿瑪疼愛的皇五子永琪也永遠都無法理解為什麼身為皇阿瑪的梅盛不喜歡他一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