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穿越重生 > 小嫡妻

《》嫡女露風華 016 偶遇皇帝 文 / 薔薇晚

    「你果然膽識不小,不是每個人,都敢說這種話。」張太后蹙眉,臉上的神情古怪難測。雖然宋皇后已死,恃寵而驕的幾個妃子不是死,就是被關入冷宮,後宮在許多年前就是她張玉琯的天下,但能單刀直入,將話說的如此直接,實在不多。真不知該說韶靈無知者無畏,還是不怕死的愚鈍。

    韶靈環顧四周,瞭然於心,說的輕鬆。「殿裡沒有多餘的人,我說的話,絕不違背自己的心。太后娘娘宣我進宮,想必也不是想聽一些可有可無不痛不癢的奉承話。」

    張太后挑了挑柳眉,眼神搖曳,紅唇邊的笑紋很深。「你想跟哀家一樣?」成為跟她一樣了不得的女人,令先帝即便身處百花叢中,依舊常常會想起她的獨特跟美麗,對一個早已擁有的女人,還是念念不忘,始終寵愛。她便是用先帝的寵愛搭建了通往高位的梯子,取代了宋皇后,成為齊元國最年輕的太后。

    張太后當然是一枝獨秀,可惜,韶靈並不想成為張太后一樣的人。

    韶靈清冷的嗓音,落在安靜的空中,冷靜,井然有序。「高貴的宗族女子,一出身就含著金湯匙,她們依靠自己的家世背景,近水樓台先得月,總是輕而易舉就能得到許多人羨慕的東西。出身卑微的女人,哪怕走一小步,也要傾盡血淚,甚至還不曾走到最後,就會被毀掉。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背後付出的努力,比宗族女子多出百倍千倍。」

    張太后的眼神陡然轉冷,竟然一刻間難以分清,這一番話到底是韶靈對自己處境的坦誠,還是……對張太后一路歷程的概要。她不過是小小的七品官女兒,在宮裡,面對那些高官之女,在偌大的需要對任何人點頭哈腰畢恭畢敬的深宮,她也曾經感慨身份高低貴賤的雲泥之別,也曾一度深感無奈何惘然。

    看來,韶靈是想讓自己因為相似的背景,對她多一分感同身受的關懷和照顧,至少不把他們逼到絕境?!

    只可惜,在後宮生存下來的后妃,一個個都是鐵石心腸,仁慈的心軟的同情人的……往往走不到最後。

    韶靈眼神凜然,不卑不亢。「但是女人,即便卑微的女人,也擁有實現夢想的權利。」

    張太后不冷不熱地說,臉上看不到任何喜怒。「沒看出來,你這麼有野心。」

    「當七爺只是七爺的時候,我便答應要站在他身邊陪他走一條路,如今知曉七爺是皇室子孫,我難道就要離開七爺嗎?太后娘娘。」韶靈淺淺地笑,眼神之中明澈的沒有任何雜質,說的真誠直切,不容置疑。「我若鬆手了,豈不是讓人笑話,原來貧賤百姓的真心,根本不可信,不可靠。」

    張太后對韶靈的堅決不以為意,始終都是笑臉,但眼底早已是一片冰涼。「韶靈,在哀家好言相勸的時候,你就該識趣地鬆手了。即便你有些小聰明,也當不了燁兒的妻子。別等到將來,才後悔不及。」

    看來,張太后就要有行動了。

    哪怕張太后根本無心考驗她,韶靈卻還是想證明一次,不是證明給慕容燁看,也不是給張太后,而是給她自己。

    她相信自己愛得起,也放得下。

    韶靈的心頭泛出些許淡淡的甜,這半年來的所有畫面,全部飛快地閃過她的腦海,興許慕容燁當真是讓她品嚐了真正的快樂愉悅,回想的時候,甚至沒有半點埋怨恨意。

    她抬起清亮的眸子,淺笑依然。「若是我跟七爺當真有緣分,我相信我們能走的更遠。」

    而不會是,京城成為他們相伴走過最後的地方。

    張太后細細打量著韶靈,若說美人,她見過太多,可是韶靈的眼睛亮的驚人,像是將世間最寶貴的寶石明珠埋藏其中,她越是不卑不亢說的自如自信,整張臉幾乎都會發光一般奪目驚艷。

    她眉頭舒展,壓下心中的心思,柔聲道。「哀家已經給燁兒找了一個很好的人選,是宗室中被封的宛玥郡主,她的父親,是朝中首相稱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謝大人,家中門第甚高,家教極好。下回有空,哀家讓你們見個面。」

    張太后絲毫察覺不到,她所說的話到底有多麼殘忍。

    但韶靈不願讓任何人看到她的動搖跟不安。

    她抿唇一笑,輕點螓首,下一刻,玉瑾姑姑領著宮女端了好幾盤的糕點點心,快步走到殿內。

    張太后恢復了沉默,韶靈同樣不發一語。

    原以為張太后會單純指責好一通,但顯然並非如此,用了精緻的糕點之後,張太后又問了不少有關慕容燁的習性跟愛好,神色極為溫和,彷彿她跟韶靈之間,沒有任何隔閡。

    果然不是一個一般的女人。韶靈心中清明,紅顏禍水,擁有美麗容貌的后妃,大多都沒有好下場,千百年前有幾個能穩坐後位,甚至將自己的兒子一起捧到皇帝的位子?!

    張太后緩步走過韶靈的面前,韶靈安靜地跟在她的身後,她站在仁壽宮門前,指著不遠處的花圃,淡淡說道。「哀家很喜歡牡丹,仁壽宮在幾年前特意開墾了一片空地,你看到了嗎?」

    「那些牡丹花,長勢很好,定是被悉心照料。」韶靈點頭。

    「哀家並未假手於人,這些牡丹都是哀家一個人照看的,有不少還是從牡丹引來的花種,並不好養活。」

    韶靈微微一怔,此事的確在意料之外,一國太后竟然親手栽培牡丹,即便有養花的興致,大可指派下人去做,何必親力親為,照樣也能欣賞到花開的春景。

    察覺到身後韶靈的沉默,張太后的眼神含著深意,刮過韶靈的臉。

    韶靈迎向張太后的目光,不疾不徐地開了口。「牡丹乃花中之王,國色天香,寓意大富大貴,有些嬌氣是難免的,從栽種,修剪,灌溉,施肥,除草,每一道工序,都不能大意。」

    張太后的臉色變得很淡,唇畔的笑意越來越淺,到最後,只是冷冷地盯著韶靈。

    牡丹還有大半月才會綻放盛開,如今還看不到一個花骨朵,韶靈的眼底彷彿再無張太后冷漠的目光,突地脫口而出。「最好的風景,是值得耐心等候的。」

    說完最好那一句話,韶靈不禁笑了,何時起慕容燁的話,竟然藏在了她的心底深處,對她影響這麼重?!她想到了,他們在山洞躲的那場傾盆大雨,一道登到高處見到天邊掛著的巨大彩虹——

    張太后狐疑又不快地睨了韶靈一眼,不懂明明她已經說得夠明白,對韶靈也很是冷淡,韶靈居然不經意流露出來的笑,就像是沉浸在甜蜜回憶的懷春少女。她是過來人,不難揣摩韶靈定是想到了跟慕容燁相處的過往,才會會心微笑。

    韶靈察覺到張太后的審視,當下斂去笑意,只聽得張太后幽然說下去。

    「哀家還在張家的時候,便很愛牡丹,世間的花千姿百態,各有各的美麗。最初,哀家不懂花道,甚至分不清牡丹跟芍葯,常常見著芍葯,便以為它是牡丹,在張家鬧了一回笑話。」

    韶靈眉頭輕蹙,張太后當然不會有閒情逸致給她講述娘家的故事,分享養花的樂趣,她精心傾聽,自有心思。

    「韶靈,你可知道如何分清牡丹跟芍葯?」張太后突地話鋒一轉,直逼韶靈。

    「一個是花中之王,一個是花中之相。」韶靈的眼波閃爍,面色沉靜安然。「民女鮮少在花草上花功夫,乍看上去,兩者的確極為相似,花大艷麗,請太后娘娘指教一二。」

    張太后直視前方,說的輕描淡寫。「分辨的法子有好幾種,最簡單的有一個,雖說開出來的花朵以假亂真也不難,但牡丹可以長的比一個成年七尺男人還要高大,而芍葯,卻甚至長不過一個四五歲的孩子。花尚有高下之分,注定牡丹為王,芍葯只能屈折為相,自然是有些道理的。」

    原來,用意在此。

    韶靈的眼神轉沉,張太后怎麼會那麼快死心?抓住一切機會,都會暗諷她跟慕容燁的貴賤之分。

    哪怕有一樣的赤忱之心,王就是王,相永遠低人一等,必須對王臣服膜拜。

    「娘娘跟七爺的喜好,頗為相近,七爺的花園裡有一個牡丹亭,種了不少品級上等的牡丹。」韶靈輕聲說。

    果然,提及慕容燁的名字,張太后冷漠的美眸之中,突地生出幾分柔和的光彩,驅散了原本的疏遠和苛刻。()

    張太后揚唇一笑,語氣裡多了幾分驕傲自豪:「血濃於水,這是亙古不變的規矩。燁兒他不願承認,但還是跟哀家極為相像的。」

    人何嘗只有兩面?對於她,張太后不是一個好應付的敵手,她在勾心鬥角的深宮待了二十多年,心機城府必當在自己之上。可是對於慕容燁而言,張太后只是一個心中帶有愧意內疚的娘親罷了,她當然很想跟慕容燁加深感情,不必次次冷眼相對,猶如仇人。

    而短短兩日便發覺了張太后母子私底下越來越多的相像之處,卻猶如在韶靈的心中,釘下了一根小小的刺。

    用過午膳之後,張太后面色紅潤,神情愉悅,甚至囑咐玉瑾姑姑帶韶靈到御花園轉轉。

    才剛到御花園不久,一位宮女急急忙忙跑來,跟玉瑾姑姑低語了幾句,玉瑾當場面色一變,眉梢之處飛上幾分怒氣。

    「姑姑,您先忙吧,我認得出宮的路。」韶靈笑道。

    玉瑾姑姑也不再多言,一點頭,隨即轉身離去。

    肩膀無聲垮下,韶靈站在御花園的湖畔,無奈地搖頭。張太后非要以高下來區分牡丹跟芍葯,但在韶靈眼裡,與其說是君臣之分,不若說是姐妹兄弟。在藥性中,牡丹性微寒,味辛,無毒,芍葯味苦,性平,無毒。但兩者的根都能製成名貴中藥,尤其對女子的身體,有不少好處。

    御花園的風景再好,卻也無法吸引她的目光,韶靈理清了心中思緒,轉過身去,沿著原路返回。

    一雙華麗的黑靴,停在她的眼前,韶靈陡然間回了神,朝著前方望過去,四月午後的陽光,已經有些熾熱,落在來人的身上,她一瞬間瞇起了眼。

    但來人卻先發制人,開了口,嗓音聽起來溫潤又穩重,中氣十足的渾厚。

    「你——貓臉面具?」

    「你——狐狸面具?」看清了此人的面目,韶靈心中靈光一閃,頓時回想起幾天前的一幕,詫異地笑出聲來。

    察覺到身旁跟隨的太監想說話,男人揚起手掌,說道。「忠信,你先下去。」

    韶靈的臉上,笑意崩落,如今再看這個男人,的確是在那個晚上撞見的陌生人,她將其認錯為慕容燁。男人的眉宇飛揚,黑眸炯然,生的器宇不凡,高大俊偉。她終於知曉為何方纔她幾乎被那陣金光刺傷了雙眼,只因——這個陌生男人身著金袍,胸膛上繡著騰雲駕霧的彩龍。

    這個男人跟慕容燁有五六分相似,那麼……他就是當今國君御塬澈,張太后的兒子。既然他排行老六,那麼慕容燁……

    馬伯二十幾年前就稱呼慕容燁為七爺,竟然是這層涵義。

    只是國君今年也是二十五歲,同胞兄弟至少要相差一歲年紀,莫非——他們是雙生子?!

    韶靈被自己的想法深深震撼住,她在外的這幾年,見過形形色色的人,世人總是以為,雙生子幾乎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很多就連爹娘都分不清誰是誰。

    但她越看越明白,御塬澈跟慕容燁的不同,兩人的神韻氣質,更是差之千里。

    見韶靈突地默然不語,怔在原地,御塬澈揚唇笑道。「朕跟你在京城大街上遇到的那個晚上,你應該記得。」

    他沒有隱瞞自己身份的意思。

    「民女是認錯了人——」韶靈急忙垂下眉眼,她能在慕容燁的面前毫無忌憚,但眼前是一個陌生的皇帝,一個在這幾年內蓄勢待發,大展宏圖的天子。

    「不管怎麼樣,朕跟你之間,多少是有緣分的。」御塬澈並不顧忌地上下打量韶靈一番,她並未著宮裝,而是宮外女子的尋常打扮。微微頓了頓,他爽朗地笑。「朕沒有要怪罪你的意思。」

    「我沒想過,原來皇上還能偷跑出宮。」韶靈聽他說的堅定,抿唇一笑,仰起臉來看他。

    「每一天都被困在宮裡,再有耐心的人,也會想出去喘口氣。不過,朕出去可不叫偷跑出宮,這叫——」御塬澈談話風趣,指著她,逐字逐頓地說。「微服出巡。」

    換湯不換藥。韶靈在心中暗笑,卻沒說出口,他雖然眉宇之間不無天子的威嚴,卻又不像是張太后給人壓抑的負擔,說話之間,幾乎女人都要被他的風度和魅力折服。

    慕容燁的這位皇兄,卻是不令人討厭。

    「怎麼見了朕,你不太高興?」御塬澈負手而立,好奇地問,陽光落在稜角分明的英俊側臉,他高貴地猶如天上的神祇。

    「皇上,我沒有不高興。」韶靈終於改口,噙著笑容,恭恭敬敬地稱呼他為皇上。

    「你認錯了人,該不會回去被痛罵了一頓?如今見了朕,心裡還有氣?」御塬澈臉上的笑意,突地沉下,不可忽略的威嚴,在眉宇之間更加濃重。

    「那個晚上是我太過心急,莽撞行事,給皇上惹了麻煩,該致歉的人是我。」韶靈笑著搖頭,眼神清明,語氣懇切。

    他依舊一派令人心儀景往的溫和神態,說道。「朕還沒問你,你怎麼會在宮裡?你是哪個臣子的千金?」御塬澈更想問的,是她認錯的掛在嘴邊那個「七爺」,又是誰。

    韶靈若有所思,若是張太后不曾跟皇帝說清真相,她自然不該壞事。她唯有一句帶過,垂下頭去。「我不是任何大臣的女兒。」

    見韶靈似乎有難言之隱,御塬澈不再逼問,他十八歲就娶了太子妃,如今宮裡也有八位后妃,年紀雖輕,卻不是不懂女人心的男人。

    「你叫什麼名字?」他話鋒一轉,像是再尋常不過的寒暄。

    「我叫韶靈。」韶靈鎮定自若地開了口。

    「不管你是宮中何人請來的客人,往後還會再進宮的吧。」御塬澈眉眼儘是笑,看來愈發風度翩翩,英俊不凡。

    張太后……當然不會放棄羞辱自己,盡力拆散兩人。那麼,她還會再進宮內。想到此處,她輕點螓首。

    「朕還要去見幾位臣子,我們改日再談。」御塬澈擲地有聲,一身穩重幹練的氣息。

    「皇上慢走。」韶靈暗暗舒了一口氣,目送著御塬澈舉步離開走遠之後,才走向另一條路。

    御塬澈微微側過俊臉,卻不再回頭去看她,他早已不是年輕氣盛血氣方剛的毛頭小伙,選到身邊的妃子雖不是個個絕麗,卻也不乏善解人意,溫柔似水的。這兩年,也有了好幾個兒女,但那一個晚上在宮外遭遇了莽撞倉促的陌生的擁抱,卻讓他始終很難忘卻。

    「我的好七爺……」她撲向了自己,宛若飛蛾撲火的奮不顧身,雙臂纏住他的腰際,笑靨如花,雙眼璀璨如星子。

    他甚至不知有人能將一個稱呼,喊出了比蜂蜜還甜的滋味,后妃的句句「皇上」,哪怕再嬌嗔,也比不上那句讓人心醉羨慕。

    他已經不再是岌岌可危的少年皇帝,要的不只是后妃的尊崇和敬仰,如今,他要的是一個能跟他平起平坐跟尋常夫妻一般恩愛的女人,一個能把他當成丈夫的女人。

    「皇上,大臣們已經在等了。」李忠信見快步走來的皇帝,低聲道。

    聞言,御塬澈目視前方,沉默不語,走入上書房內。

    韶靈出了宮,沒再坐宮裡的轎子,獨自走在京城的街巷,暗中打聽了消息,如今的廢太子御祈澤已經擺脫了被圈禁的命運,雖然不曾被貶為庶人,依舊是皇子身份,但據說過的十分潦倒落魄。畢竟大勢已去,皇宮又是張太后母子的天下,誰都不會再去接近被廢的御祈澤。雖然去年皇帝晚了這麼多年,最終還是將御祈澤封為靜安王,但御祈澤全然沒再朝廷擔當一點職責,也有不少人揣摩,從「靜安王」這個封號上也能看出皇帝對這位曾經的太子的警告,若他安分守己,靜靜活著,尚能苟且偷生,如若不然——

    而靜安王府,就在這兒是嗎?

    韶靈仰起頭,府邸跟其他幾座王府看上去並無大小之分,但角落的圍牆已經斑駁掉漆,前頭的燈籠也滿是灰塵,顏色很舊,等了大半天,也唯有稀稀拉拉的百姓經過,甚至還不如朝臣之家,不見一頂轎子停靠。

    此處實在安靜,若將正門關閉,貼上封條,說是空著的院子,也不為過。

    京城在這十來年間,也曾經有過好幾場惡鬥。

    勝者為王。

    敗者為寇。

    韶靈掉頭走向客棧,推門而入,見慕容燁已經在等她了。

    「給韶光的信,送出去了。後天就能到。」他看著她說,眉宇之間的神情平和。

    她彎唇一笑,安靜地坐在桌旁,慕容燁走到她的身後,雙掌覆上她的肩膀。

    他不是察覺不到,她的身體像是一根繃緊的弦,從宮裡頭回來,她便是如此僵硬,心不在焉。

    「她是不是刁難你了?面色這麼差?」慕容燁冷聲道。

    「沒有。」韶靈輕笑。

    短暫的沉默,她壓下心中思緒,柔聲問道。「七爺今日去了哪兒?」

    「老馬又來了一趟,說了一些廢話,把他打發了,還爺耳根清淨。」慕容燁黑眸一沉,說話的語氣極為冷淡。

    慕容燁在自己認定的事上,極為固執。

    韶靈不再坦誠自己的意思,她獨自應付心機深沉難辨的張太后,想必不會是一兩天的功夫。

    至於那位宛玥郡主……先不提了,如今的氣氛,已經格外沉重了。

    「聽爺的,這陣子別再進宮。」慕容燁說的極為認真,不像是往日說笑的口吻。

    韶靈的眸子,定定地看著他,他的臉上儘是疼惜和不忍,心中匯入幾分暖意,她卻笑而不語。

    他握了握她的肩膀,壓低嗓音,黑眸一片幽深。「這些都是爺的私事,她拿我沒法子,是不會給你好臉色看的。」

    「七爺的事,就是我的事。」韶靈眼眸閃爍,直直迎向他的目光,他的眼底儘是堅定,但觸到她的隱忍,也漸漸有了波瀾。

    慕容燁靜默不語,在雲門的時候,他們雖然每一日都過的如膠似漆,但各自心頭都有對未來的不安忐忑的預感,更不知彼此是否能夠有長久的未來。但到了京城,韶靈自從知曉了他的身份之後,面對眼前的難關,她確不曾退步,比過去更有韌性和耐心,決心要跟他一道同舟共濟,共度難關。

    原本他的身世,是令人頭疼的,但如今一看,卻暗中促進了他們的感情,成了好事。

    果然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翌日。

    「皇帝,你終於來了。」張太后的猩紅色裙裾閃動,她蓮步輕搖,面龐上一派自如的笑容。

    「母后。」御塬澈笑望了一眼殿堂中央的張太后。

    張太后拉著皇帝的手,神色一柔。「你昨日召見了幾個軍機大臣,該不會是去詢問他們的意思,這些大臣——」

    「母后放心,朕把此事看成是家務事,自然不會告知臣子,讓此事落得難以收拾的地步。給朕一些時間,讓朕找到最好的法子。」御塬澈言辭篤定,很有說服力。「母后對他心懷愧疚,當年沒辦法把他留在身邊,也有朕的責任。」

    張太后緊緊握住皇帝的手掌,幾乎是從中汲取力量,她的眼底滑過一抹複雜的情緒,哀慟又陰暗。「哀家若不那麼做,根本不敢奢想今日是否能看著你成為當今皇帝……十七歲就進宮,足足二十八年了,哀家在宮裡,不是只享樂過,也不是沒有被踐踏過!」

    「不是一般的兄弟,跟朕是一母所生,還一起在母后的身子裡待了十月,甚至朕也不過比他早一盞茶的功夫來到人世——朕只有這一個親弟弟。」他說的堅決,天子骨子裡的一言九鼎,不容置疑,平復了張太后心中的一絲忐忑。

    有人說,雙生兄弟,雙生姊妹不但感情很深,甚至心中的情緒還能互相感染影響。

    如今大局已定,既然是血緣至親,他應該拭目以待。

    「過兩天山東大旱處理完了,朕就召見他。母后別傷心,我們是一家人。」御塬澈的話雖然簡短,卻極為有力鎮定。他穩操勝券的態度,堅若磐石。

    張太后被他的平靜所感染,眼底的陰霾漸漸褪去,會意一笑。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