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純愛耽美 > 為全村婦女檢查身體:混世小色醫

《》混世小色醫 【057】青雲之志 文 / 悠然鐘聲

    青雲之志

    青雲之志

    二寶最早是木匠起家,腦子非常聰明,能設計、能畫圖,當晚他便拿著門樓的草圖來到了村委會。{免費小說}

    其時許子陵剛剛給李娟麗針灸**完。聽見敲門聲,李娟麗急忙穿好衣服攏了攏頭髮,許子陵則裝模作樣拿出兩個筆記本攤到桌面上,這才站起身咳嗽一聲慢騰騰開了門。

    二寶掃了一眼桌上攤開的筆記本,沒話找話道:「二位領導還在研究村裡的大事呢?」

    李娟麗看著筆記本頭也不抬,根本不理會這個市儈的暴發戶。

    許子陵笑呵呵道:「你這位財神是無事不登三寶殿,有事嗎?」

    二寶遞上一顆煙卷給許子陵點上,這才熱著臉子說道:「我想出資二十萬替村裡修個門樓,特來請示一下二位領導,這是草圖,請二位領導過過目。」

    「好啊!」許子陵故意誇張的說道:「這是好事啊!許多年後,村裡的後生們看見門樓就能想起他們的二寶爺爺。」

    許子陵接過草圖瞄了一眼,不禁驚詫於眼前這個其貌不揚漢子的心靈手巧了。

    草圖雖是寥寥幾筆勾勒而成,但門樓的輪廓和主旨一下便凸現出來了。門樓風格採用了江南傳統明居特點,斗拱翹脊、飛簷鉤心,洗練而不失莊重、簡約而不乏大氣,對於一個山地村莊來說,已經可以用氣勢宏偉來形容了。

    李娟麗看罷也是非常詫異,不由多看了二寶幾眼。

    二寶是個人精,從兩人的眼神中便看出了自己作品的份量,他不失時機地說道:「我打算在門樓上再題一塊匾額,只是不知道匾額上該提什麼字,請二位領導幫著給拿捏拿捏。」

    二寶極精,匾額題字乃是畫龍點睛之舉,是非常風光的事情,應該留給具有一定身份地位者來斟酌。

    常言道:千穿萬穿,馬屁不穿。拍馬屁也是一門學問,時間、地點、火候都須細心揣摩仔細拿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癢癢肉,赤-裸-裸的生拍只適合於那些沒有文化的大老粗,對於具有一定文化修養的人只能不露聲色地拍,否則反而會讓人起膩。

    二寶這些年在外面沒有白混,深曉個中三味。

    許子陵沒想到「自己的兒子他爸」拍馬溜須的功夫已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不由奸笑道:「二寶哥,有兩下子!」

    李娟麗自然很欣慰,沉吟片刻道:「咱們住在桃花溪邊,我看題個『世外桃源』就很貼切。」

    許子陵搖搖頭,「貼切是貼切,但太平和了,氣勢不夠恢宏,桃樹坪注定將成為蓮花埠鄉最出類拔萃的村寨,起步就應該有些霸氣。」

    他這話很對李娟麗的心思,她一直有一個設想,想把桃樹坪打造成中國赫赫有名的農村典範,最好像臨省的華西村那樣天下聞名。

    於是她便脫口而出:「那就叫『天下第一村』。」

    「太大了!」許子陵搖搖頭。「有點狂妄。」

    「青羊第一村?」

    「太小了。」許子陵又搖搖頭。「魄力不夠。」

    連遭否定,李娟麗有點不悅,她白了一眼許子陵,說道:「你若心中早已有數,說出來我們也見識見識。」

    許子陵嘿嘿一笑,說:「王勃的《滕王閣序》中有『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一句,我們桃樹坪處於青雲山區,恰好可以附會此意,我看叫『青雲第一莊』最合適,一箭雙鵰,既表達了雄心壯志,同時也點明了地點,還不顯得過於狂妄。」

    青雲山區幾十個縣,『青雲第一莊』之名既不平庸也不過於扎眼,還隱含著一胸懷態和志向於其中,當然很貼切了,李娟麗文化層次很高,裡面的意思一聽便能領會。

    三個臭皮匠、打死諸葛亮,兩個傻女婿、氣死司馬懿。從此,桃樹坪村開始向『青雲第一莊』邁出了歷史性的第一步。

    眾人拾柴火焰高!從蓮花鎮通往桃樹坪的路原本就有,此次修路只是在原有的大樣上拓寬夯實鋪上沙石而已,各村負責的路段平均下來大約只有兩公里左右,所以只用了二十來天時間,五十華里的一條鄉間公路便似模似樣的擺到了那裡。

    不久,一座具有濃郁江南傳統風格的門樓巍巍峨峨矗立在桃樹坪村頭。

    公路開通剪綵儀式上,縣委何書記、縣政府馬縣長到場剪綵。鑼鼓喧天人山人海,鞭炮聲中,何書記親自題寫的「青雲第一莊」匾額緩緩升起。

    剪綵儀式由鄉黨委書記孫才子主持,鄉長李文代表鄉政府表達了對上級領導大力支持的誠摯感謝,對義薄雲天的吳媚總經理的義舉表示了衷心的感謝,同時也對父老鄉親們戰勝瘟疫勇於奉獻表達了極高的讚賞。

    馬縣長最後宣佈,「為感謝吳總的鼎力協助,公路正式命名為『吳媚公路』!授予吳總『青羊縣榮譽公民』稱號,並增補為青羊縣人大代表。」

    這些年,吳媚在商場上單打獨鬥拚死拚活,錢是掙了不少,但卻沒有什麼值得榮耀的地方,這種萬眾歡騰記者如雲的場面也從未親身經歷過。此刻她才意識到自己這步棋算是走對了。青羊雖然只是個窮縣,但它後面的縣委縣政府卻是共和國的一級組織和政府,也就是說,從此以後自己的許多商業舉措將帶有一定的政府背景。

    吳媚很激動,在發言中表示,「純淨水廠建成投產後,第一年的利潤將全部用於提高公路等級上,並以此為契機,爭取在兩到三年時間內帶動蓮花埠鄉的經濟邁上一個大的台階、力爭打開一個雙贏的新局面。」

    公路開通剪綵儀式後又是吳媚的純淨水廠開工奠基儀式。

    建築承包商二寶極燒包地盛裝出場,很招搖地點燃了十八萬八千八百八十響的鞭炮。

    鞭炮聲中,何書記、馬縣長緩步邁出帳篷,揮動鐵鍬鏟下了第一鍬土。

    吳媚一揮手,二寶捧上筆墨紙硯,請馬縣長為純淨水廠的產品命名。馬縣長莞爾一笑,大筆一揮寫下「桃花山泉」四個大字。隨行的縣工商局領導當即掏出電話指示縣工商局工作人員為吳總的產品商標辦理註冊手續。

    縣上原本為吳媚備好了答謝宴會,儀式結束後,吳媚在許子陵的攛掇下極力挽留書記縣長留在現場和大夥一起吃大鍋飯。

    這是許子陵和李娟麗早就商量好的路子,宋才子和李文也都知情。

    吳媚對書記縣長說道:「今後少不了要和縣領導打交道,在一塊把酒暢談的機會應該不會少,今天我代表廠方請二位領導留下來與民同樂。」

    「與民同樂。」何書記仔細咀嚼著這幾個字,表情莊重地看了一眼馬縣長,「天下為公、與民同樂,共-產-黨執政就是要讓老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日子,吳總作為企業家尚能想到,我們作為一縣的領導為何不能做到?」

    馬縣長深有同感,「書記說得好!戰爭年代共-產-黨人和老百姓同甘共苦,和平年代也應該一樣,否則真變成官僚了。」

    李文道:「既來之,則安之,二位領導今天在此也算現場辦公,我和孫書記還有些工作想法想趁機匯報一下。」

    許子陵嬉皮笑臉道:「書記縣長今天就算檢驗我們桃樹坪的農家樂水平,一舉兩得。」

    「行了行了行了,」馬縣長樂了,「再不要胡亂發揮了,留下來吃頓飯就讓你們說得天花亂墜,這還了得!何書記和我喜歡實實在在的作風,少扯那些沒用的。」

    趁著帳篷外殺雞宰羊燒火做飯的當口兒,李娟麗拿出自己的筆記本電腦,把自己描繪的『青雲第一莊』遠景規劃三維動畫效果圖拿出來讓書記和縣長斧正。

    馬縣長是個熱血質,看後不禁嘖嘖稱奇,指示道:「好,年青人就要有膽量有想像力,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爭取把桃樹坪建設成為青雲第一莊。」

    何書記很穩健,他笑呵呵道:「機遇與困難同在、成功與挑戰並存,今天桃樹坪邁出了歷史性的第一步,但是要記住:擔子很重、路很長,要穩打穩扎一步一個腳印,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懂嗎?」說到這裡他招招手叫過許子陵,「子陵同志,孫書記和李鄉長把最近一段時間你和李娟麗同志的工作情況也給我們作了介紹,你們做得很好,李二毛同志已經退居二線,今後的工作你們倆要擔起來。」

    許子陵與何書記很熟絡,因此說話也不拘謹,他嬉皮笑臉道:「書記放心,我倆一定不會辜負領導的信任!我剛才已經和縣電視台的秦子衿同志談過了,打算以我們桃樹坪為背景拍幾期休閒文化專題片,藉以為桃樹坪作輿論準備。」

    「是嗎?」書記很感興趣,「什麼題材?」

    「青雲瀑布、桃花潭及周圍的山水人文。」

    「題目呢?」

    「主標題是『魅力桃花潭』,副標題是『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

    許子陵此言一出,眾皆驚愕,這題目雖然很詼諧幽默卻有失莊重,聽起來色迷迷的!

    孫才子和李文兩人緊張地看著何書記的臉,生怕他因此而改變了剛剛建立起來的良好印象,甚至會拍案而起拂袖而去。

    一時帳篷裡的氣氛靜得有點沉悶。

    李娟麗恨不能上去踢許子陵一腳,心裡暗暗啐道:「呸,不要臉!你和那個姓秦的**能憋出來個什麼好主意?你們倆背後的那點騷事我早看出來了!許子陵啊許子陵,如果因此而毀了我李娟麗的理想和抱負,這一輩子你就完蛋了!我吃定你y的了。

    何書記是個冷肅心性兒,不苟言笑慣了,誰也看不出他此刻在想什麼。

    哈哈哈……馬縣長終於憋不住大笑起來,「好好好,這個題目好!現在的城市人口生活質量普遍提高了,追求也不一樣了,大量的經濟行為都圍繞著如何提高生活質量作文章,這個題目很有想法!」

    「你們都看我幹什麼?你們不要動輒就以領導的馬首是瞻。」何書記漫掃了眾人一圈莞爾道:「我也覺得這個題目很好、很有見地!它抓住了消費者的心理,這實際上是一句很高明的廣告詞,是桃樹坪村也是未來的純淨水廠的一張山水名片。」說到這裡,他轉向吳媚道:「吳總,『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這句話你可以考慮印到你的礦泉水包裝上,我想一定會為你的產品增色不少。」

    何書記原本就長了個馬臉,他把「馬首是瞻」這句話用到自己身上,不小心連他自己都掃進去了。大伙聽了不禁一陣爆笑,馬縣長更是笑得前仰後合樂不可支,因為他姓馬。

    何書記不知大伙在笑什麼,以為自己的話很風趣,於是也跟著笑了起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