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科幻小說 > 細胞滲透

《》第一卷 第一百九十一章 生物基地 文 / 臭球哥哥

    逍遙島是被吳輝當作老窩來經營的,他可不希望有朝一日有人摸上老窩來堵他的被窩。

    在無人察覺中,吳輝開始一點點的掏空逍遙島。

    吳輝以他佈置在逍遙島附近的海底基地為開端,派出大量採礦蠕蟲,從基地下面的海床中向海島掘進。

    沿途所有可以利用的金屬材料全部被分解吸收,分批儲存起來,無用的碎石泥土則被拋灑在附近的海底。

    掘進過程中形成一個巨型隧道,這個隧道的牆壁被吳輝填充進大量的鈦合金阿米巴,保證其有足夠的結構強度,不會在海水重壓下出現坍塌洩露事故。

    掘進至逍遙島下面之後,吳輝一邊掏空海島,一邊架設大量支撐立柱。因為沒有現成的建築設計圖,吳輝乾脆把『生化危機』裡蜂巢的結構圖拿來借用,參考它的結構設計進行改良和優化,自己設計出一個集科研、生產、生活、避難、逃生、軍事為一體的龐大地下基地。

    在建設中吳輝奢侈的把鈦合金阿米巴當作建築材料來用,整個海島基地主體幾乎都由鈦合金阿米巴構成,中間用到海量的各種稀有金屬。

    也多虧海底礦藏豐富,關鍵還都是處女地,一直未得到開發利用,讓吳輝可以四處出擊大肆開採,阿米巴採礦基地開始沿著礦脈星羅棋布的散佈在大洋海底。

    生物文明採礦有其自己獨有的優勢,首先他不會造成環境污染,各種採掘提煉都是在採礦基地體內進行,最終只會排出廢棄的沙石泥土;其次它採礦的利用率非常高,無論富礦貧礦,只要礦石進了採礦基地,礦石中含有的金屬元素全部會被離子化,以類似於萃取的方式被抽離出去,其中的金屬元素幾乎不會有遺漏,只剩下乾乾淨淨的無用沙石排出。

    大量開礦開分基地,使得阿米巴的養料供應一時捉襟見肘。吳輝不得不開始在淺海區域建設大規模的供養基地,這些供養基地建在淺海海床上,平鋪在海底,形成一層連綿不絕綠毯,綠毯為了充分利用陽光,形成地毯上種植大量海帶的模式。

    在海面上,可見的海水深度最大也不過30米,但是可見光散射透射範圍一直可以達到200米。所以在人們毫無察覺中,阿米巴漸漸佈滿和佔據淺海海底。

    地球上最大生物種群和最大的氧氣生產群落其實是海洋裡的浮游生物和海藻,但是如果阿米巴採取類似於海藻的散步方式,在養料收集和運輸上會出現巨大問題,吳輝只能採取這種鋪地毯的模式。

    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吳輝沒有採取霸道的全部替換和覆蓋式鋪地毯,碰到珊瑚礁、海底植被的時候,阿米巴地毯都沒有直接覆蓋,而是繞過去,只佔據缺乏生物的沙礫和岩石海床。

    好在海底的空間足夠大,即便是採取這種謹慎的鋪地毯方式,吳輝仍然獲得了巨大的能量供應能力。

    吳輝多點同時開建,眾多的海底供養基地很快成長起來,每天產出大量的養分,這些養分都被轉化成高濃縮的能量塊被儲存起來。

    這時吳輝又面臨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能量塊的運輸問題。這些養料基地基本都分佈在水深在200米以上的淺海區域,而吳輝很多礦產基地是建設在暗無天日的深海海底。

    如果採用管道運輸的方式,那麼就意味著吳輝要在海底建設一個龐大的管道系統,這些管道往往要在海底跨越幾百上千公里,耗費大量養料的同時,還需要消耗大量能量進行養料運輸,這還不算維持的消耗。這個龐大的組織結構,因為深處海底,不會有光合作用的收益,屬於純消耗單位,性價比實在太低。

    為了解決這個能量運輸問題,吳輝建設了海底運輸體系,採取生物潛艇的運輸模式。大量泰坦一號被製造出來,承擔海底能量運輸系統的重任。

    把島嶼下面基本掏空之後,吳輝開始往裡面塞各種建築,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秘密基地。這個基地吳輝採取用全生物文明的模式,各種所需設備基本都由生物製品構成。因為它的牆壁、支撐立柱、所有的框架裝飾、甚至門框座椅都是生物製品,基地內每一件東西都是活的,所以本質上來說,這個基地就是一個超級龐大的生物體。

    這個超級生物由三大部分組成,其中兩個是主體核心,一個是海底基地,一個是海島基地,兩個基地的功能大致相同,海底基地類似於海島基地的冗余備份,同時兼任倉庫的職能,除此之外就是海島周圍的海底綠毯,綠毯屬於能源供應部分。

    在海底基地裡有完善的倉儲和生產結構,負責各地金屬原料、能量塊的接受,並放進一個巨大的倉庫內儲存起來;還可以生產生物文明中所有製品,並且能夠快速大規模生產,有一定生產基地的性質;海島基地則有龐大的生活、科研結構,可以入住眾多人員。

    綠毯通過光合作用生成的能量液會被通過管道被收集起來,然後反覆濃縮之後,被管道分別泵向海島基地和海底基地。兩個基地裡有各自的輸送系統,採用類似於血液系統的結構,將能量液輸送至基地各處。

    基地能量輸送系統跟生物血液系統的區別在於它不需要靜脈系統,並且會有非常多各式各樣的心臟同時提供動力,幫助完成整個輸送過程。

    生物的血液系統基本是樹狀延伸的,而基地的能量系統則採取更複雜的網狀結構,具備相當的容錯能力,其中部分管道斷裂或者堵塞並不影響整體功能,並且生物自身性質決定了,出現故障時它能夠進行自我修復。

    在這種情況下,基地內每一個設備後面連接的不是電線,而是運輸能量液的微管。在基地裡面,燈具是用能量液的,電梯是用能量液的,自動門同樣是用能量液的。

    必要時會有專門的借口將生物能轉變為電能,基地裡的插座一般分兩類,一類是連接基地能量系統,供給能量液的;另一類插座其實是一種能量轉化模塊,可以將生物能轉變為電能,科技文明的電器插在這種插座上也能夠正常使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