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科幻小說 > 細胞滲透

《》第一卷 第二百零三章 壓力 文 / 臭球哥哥

    日本的研究院規模夠大,樣本庫和模塊庫到手之後,日本最先出成果的不是軍事方面,而是民生領域。()因為有中國的成功經驗擺在前面,日本開始大範圍採用生物製品,整個社會機制全面轉向生物文明方向。

    這種轉向為日本很多奄奄一息的行業注入了動力,首當其衝的就是汽車行業,本來日本汽車行業就足夠龐大,手裡有生物發動機,這回樣本庫模塊庫再拿到,豐田、本田、三菱等幾大汽車公司紛紛全面轉向生物領域。

    日本人發起狠來賭性十足,經常不留後路的全部投入,比起中國小裡小氣弄個達觀廠出來還要被眾多掣肘和分肥的狀況強上不止一星半點。

    在日本汽車行業內,汽車人很快成了主流車型,而此時中國還處在私人diy階段。日本人充分認識到文明壁障在商業市場上的巨大作用,他們將這個作用發揮到極致,潮水一樣的汽車人湧向美洲、歐洲、亞洲,將通用、福特、大眾擠得叫苦連天。

    偏偏生物技術沒在手上,這些汽車廠商連反擊的能力都沒有,他們想要搞科技文明變形金剛的難度估計比人類登陸火星還高。

    信源公司靠電信號與生物信號互通的獨有技術在中國大搞電子數碼領域的超級康采恩,原先大家都拿它沒辦法,只能眼睜睜看著它吃獨食。

    樣本庫和模塊庫不僅挽救了日本汽車業,還挽救了日本數碼行業,索尼、東芝、夏普本來被海爾擠得痛不欲生,這次終於獲得抗衡的力量。樣本庫和模塊庫在手,電子與生物信號轉換技術信源搞得出來,日本同樣搞得出來,並且它可以明目張膽的調集全國之力進行集中攻關。在市場的壓力下科研人員效率驚人,很快根據海爾的現有產品仿造出類似的東西,並且進行了更加優化的處理。

    它們在獲得生物文明入門證之後,先是佔住自己的市場,接著就夥同海爾開始打劫歐洲、美洲市場,發誓將這個領域的廠商一鍋端。

    日本沒有華為、但是索尼有愛立信,電信領域市場很快由華為一家獨吞變成華為和愛立信瓜分的格局。

    幾乎是沿著中國已經證明成功可行的道路,日本快速重走了一遍,生物文明的輸出源頭變成了中國日本兩個。

    生物文明從國際市場上,在各個行業進行大規模滲透和衝擊,首當其衝的就是夾在兩國中間的韓國,哪怕韓國再怎麼愛國,再怎麼支持國貨,都改變不了國家支柱性質的數碼和汽車行業搖搖欲墜的現實。

    企業在市場上抵抗無力的狀況最先反映到政治層面的國家是美國,在眾多大型企業的遊說和脅迫下,美國政府正式照會中方,要求共享生物技術,要像日本一樣獲得樣本庫和模塊庫複製資格。

    隨著美國的表態,英、法、德等國也都坐不住了,不約而同的跳出來,要求經濟問題政治解決。

    各國媒體、各國外交官開始就此事不停的打嘴仗,一方在不斷的施壓,一方在不斷的秀肌肉,想著各種方法說服對方滿足自己。

    美方開著航母在琉球玩軍演,中國就在新疆搞大閱兵。一個個巨大的護甲戰士方陣讓各**事觀察員看得眼皮直跳頭皮發麻。

    中方全軍普及一型護甲改進型時,各國間諜都不是傻子,沒過多久護甲的詳細數據甚至個別樣本就被送回國去。各國已經非常清楚,現有的戰爭模式,以及武器裝備已經很難有效的大規模殺傷這種護甲戰士了。

    只要兩軍對壘,中方甚至不必動用重武器,僅靠攜帶單兵裝備的護甲戰士就能夠將敵方搞得痛不欲生。護甲戰士具備強大的機動性、隱蔽性、生存能力,一旦被近身,一個護甲戰士就足夠擊潰整個步兵連隊。如果剛巧碰到複雜地形,比如叢林、山地、城市,那麼每個護甲戰士都可能成為『蘭博』,讓特種作戰發揮到極致。

    大家都很明白,現階段美國在海上是無敵的,中國在陸地上是無敵的,如果不動用核武器,現在全世界所有國家的陸軍綁在一起都不是中國陸軍的對手。

    軍方大手筆購買一型護甲改進型普及全軍的做法,此時表現出巨大價值,大規模列裝的一型護甲在常規作戰領域充分表現出強大威懾力。

    美國搞航母軍演的潛台詞就是:趕快答應我的要求,否則我能打你,你打不著我。

    中國搞陸軍軍演的潛台詞就是:別當我是好欺負的,你打我就打歐洲。

    雙方誰都不敢真動手,就跟黑社會『說講茶』一樣,各自揮舞兩下刀片,亮亮肌肉,然後坐下來喝茶說講,講不通就各自接著開秀,秀完了繼續說講。

    都說軍事是政治的延續,同樣軍事也是政治的一部分,軍事上的優勢可以帶來政治上的優勢,中國在面對各國交涉的時候,終於可以腰桿挺直的不再說譴責和抗議了。

    即便如此,中方仍然無法取得絕對的外交優勢,在美國的全面軍事領先面前,中方的一招鮮顯得防守有餘進攻不足,外交上仍然要承擔巨大壓力。

    各國在談判桌和軍演場地上喋喋不休的時候,外交領域的巨大壓力也在不斷傳遞回國內,從國家外交領域向國內政治領域滲透。

    被信源這類生物公司壓得奄奄一息的不止是國外企業,國內企業受災尤其嚴重,首當其衝第一波衝擊都是由國內企業來承受,大面積的企業破產和倒閉在所有城市同時上演,與這種破敗凋零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一枝獨秀的生物企業。

    中國是個官商經濟體,經濟領域總會與官僚階層產生千絲萬縷的聯繫。這些被生物文明壓得生不如死的企業,不知道有多少背後站著某位官員或者官員的親友。前面大潮泛起的倒吳運動,與其說是有人刻意組織,不如說某種情緒終於獲得了宣洩的突破口。

    前有海昌事件的內因,後有各國政治施壓的外因,內因外因結合起來,壓力逐步被傳遞到吳輝身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