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當代物權法百科全書小辭典

正文 當代物權法百科全書小辭典初稿2... 文 / 絲園

    當代物權法百科全書小辭典初稿227-1

    經濟學家批判股份制和兩權分離理論

    學習物權法、企業國有資產法等法律法規,使我們懂得了國家出資人權益是國家即全體人民最核心的權益,懂得了出資的政府和經營的企事業單位均為國家出資人的制度信託所有權人,懂得了正確處理好政府權益與企業利益關係的重要性。

    那麼,股份制甚至股份化對於國家出資人權益、政府信託收益人權益和國家企事業單位及其職工個人利益的損害程度到底有多麼嚴重呢?解決了「兩權分離」理論,是否要滑向股份制甚至股份化的道路上去呢?實際上,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制與股份化是另類形式的「兩權分離」理論,即讓國家出資人的投資所有權虛位。

    一、經濟學家批判股份制和兩權分離理論

    由多名經濟學家寫作,薛暮橋主編的《大中型企業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223∼225頁)對於企業股進行了批判:

    在試點企業中設立「本企業股」的初衷,是想在國有企業改組成「股份制企業」時,把企業的自有資金折成股份,明確界定企業產權。但實際上,這種在企業中設置「本企業股」,由企業全體職工佔有或由經理人員代表企業持股的做法,使得產權界定不是更清晰而是更模糊了。這是因為,這樣做會使企業財產有了兩個主人,一個是大概念的「企業」,即由持股者形成的法人本身,另一個是小概念的「企業」,即公司持股者之外的一部分人(經理人或全體職工)。於是經理人員便有了雙重身份:既是小「企業」的主人,又是大「企業」的代理人。這樣,經理人員的行為就易於向小概念的「企業」的利益傾斜,擴大自己一方對所謂「剩餘收入」的索取,損害全體股東這個大概念的「企業」的利益。股份公司發展的經驗也證明,公司法人擁有自己的股票的做法流弊很大,因而各國法律對此有嚴格限制:日本商法明確規定這是一種違法行為;美國商法則規定,股份有限公司在募股時,可以保留部分股票暫不出售,但這部分股份,一無投票權,二不能分享利潤,並不能形成所謂「本企業股」。

    ……

    需要指出的是,如同搞「企業內部職工持股」一樣,在「股份制試點企業」設置「本企業股」的另一個考慮是試圖通過在作為所有者的國家與「企業」或它的經營者之間進行分割,以「淡化所有權,強化經營權」,建立起企業職工特別是經營者同企業財產之間的產權聯繫,改變企業職工不把自己看作是企業主人、不關心企業經營的狀況,從而實現企業的自主經營和自負盈虧。這個目的自然是難以達到的。

    薛暮橋、劉國光等16位著名經濟學家一致否定國有企業「內部股份制」,說明了國有企業中股份制不是可靠的體制,經過試驗後證實是弊端多多而行不通的經濟體制。特別是所謂的「一股就靈」、「股份萬能」和「企業經理人股權激勵」、「企業經理人********」理論純屬形而上學的謬論,對於國有經濟是非常有害的。

    一是破壞了法律的公平、公開、公正原則。首先是對於國家法人和全體公民不公平。國有企業的主人是國家法人和全體公民,他們背著國家資產所有權人搞特權**,是將企業的制度信託所有權直接篡改為企業所有權和個人所有權,違背了法律公平競爭原則;其次是私下的偷偷摸摸行為,沒有走法律程序向全社會公佈其內部持股的整個過程,更沒有徵求廣大群眾的意見,所作所為都沒有法律依據,違背了法律公開公示原則;其三是類似於封建特權制度,將本職工作當作向國家討價還價、爭功邀好的籌碼。企業經理人憑白無故地持股甚至於持干股,對於全體普通職工不公平,對於全體公民也不公平。同樣地,全體職工持股甚至於持干股,對於全體公民也不公平。新職工持股甚至於持干股,對於已經離退休或者調離的職工也不公平,論貢獻還不如老職工的早的大。本來國有企業是國家的全民所有的,結果篡改為企業團體的甚至於企業經理人的,直接導致國有資產和產權大量流失,這是**裸的制度化、團體化**,是絕對不能容許的。國企職工的本分就是盡職盡責地做好本職工作,努力為國家做貢獻,不是做官當老爺來的。

    二是結黨營私、公權私化、化整為零、化公為私。全部的國企的資產是國有資產的組成部分,全部的國企的股權是國企產權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都是不容分割的國家財產。企業內部股所採取的手法是先化整為零、後化公為私。

    化整為零,是指國企的股權、產權分割成碎片到非法的小團體甚至於個人,破壞國家股權、產權的完整性和嚴密性,一舉蠶食國家的財產。

    化公為私,是指他們將公權化為私權、將公事化為私事,將公家財產化為私有財產。無論他們採取多麼冠冕堂皇的借口來公權私化、公財私分,也無論是他們化到企業自有或者是化到個人所有,反正是非法的私有化行為,是不受法律保護的對象。

    化整為零、化公為私的惡劣現象,在股份制公司特別是上市公司中屢見不鮮,包括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中都有這種惡劣現象發生。其中所謂的期權激勵與兌現、大小非的放開讓股等,使得上市公司老總年薪高達數千萬元至上億元不等的井噴式獲取高額收入,令整個社會嘩然與垢病不已。所有這些,都是國家出資人資產所有權虛位和法律失范導致的嚴重後果,在此期間**現象和國有資產流失都非常嚴重。

    三是不符合國際慣例。上述提到,日本商法和美國商法是嚴格禁止和限制企業內部持股甚至於持干股的,這些都是國際慣例。其他的一些市場經濟成熟的國家都是有同樣的規定的。類似於美國股份有限公司在募股時,可以保留部分股票暫不出售,但這部分股份一無投票權,二不能分享利潤,並不能形成所謂「本企業股」的法律規定,日本也是如此,甚至於更加嚴格。日本、歐洲的國有企業是不允許搞中外合資的,國企負責人並無內部的股份。

    上述提到國際慣例,主要是指外國的私營股份有限公司,如果是國有的股份公司尤其是國有上市公司是非常嚴格的。現在看來連證監會、銀監會這些監督機構的工作人員都有出**分子的,即使是法律明文規定了的,他們也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敢於以身拭法,而且是大有人在。

    中國在很短的時間內突然冒出成千上萬億萬富豪,主要集中於股市和房市上,因貪污受賄落馬的富豪不在少數。國家財產的保護問題,歷來是個十分嚴峻的問題。很多時候,並沒有因為許多良心的經濟學家和良心的法學家的呼籲而收斂,反而更加囂張。上述言論是1993年即中國開展市場經濟「改革」發出的,至今有20多年了,國家出台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已經很多了,一些**分子依然故我,有恃無恐。難道說不令人深思嗎?

    經濟學家可以從制度經濟學或者比較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等方面來分析問題,但沒有物權法學家那麼透徹。物權法這種分析工具,能夠將各種複雜的等級物權、綜合物權或者平等物權區分清楚,籍以理順他們的物權關係和法律關係、法鎖關係、信託關係、社會關係。某些物權關係,可能存在直接的和間接的、明顯的和隱形的、簡單的和複雜的、進化的和退化的、動態的和靜態的物權關係。所有這些,不是一般的經濟學家所能夠認識和解釋得了的理論問題。

    二、前蘇聯的股份制災難毀滅公有制的嚴重後果

    前蘇聯這個政治巨人、經濟巨人、軍事巨人和聞名世界的超級大國,於1991年分裂解體轟然倒下。國內外政治界、學術界對於蘇聯劇變的原因說法不一。有說斯大林模式僵化的,有說戈爾巴喬夫改革失敗的,有和平演變論、軍備競賽論、********論、政黨**論的等等,各種說法都有。這些經驗教訓的總結不無道理,但毫無疑問,前蘇聯的股份制災難毀滅公有制的嚴重後果也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我們知道,自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期開始,赫魯曉夫就開始搞修正主義和官僚主義了,無論今後搞計劃經濟模式或者市場經濟模式,也無論是搞斯大林式中央集權制還是戈爾巴喬夫的分權制,亡黨亡國是遲早會發生的事情了。

    前蘇聯在解體之前,仍然是世界第二的超級大國,綜合國力排名世界第二。那麼,在北大西洋公約集團長期的嚴密封鎖情勢下,在歷屆修正主義集團的休克療法、橙色革命、經濟改革和官僚主義盛行的政治背景下,在軍工經濟占國民經濟70%%u3001農輕重比例關係嚴重失調的情勢下,人民群眾的日用品仍然匱乏,經不起西方國家車輪式的貿易戰、石油戰、黃金戰、貨幣戰、產權戰和政治冷戰,前蘇聯外強中乾是必然的了。

    其中,貨幣戰和股份化「改革」,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新華網發展論壇2011年12月11日經濟評論欄《前蘇聯人民積累了70年的巨額國家財富到哪裡去了》一文披露:自由市場經濟——這是一個多麼動人的「詞彙」。被奉為西方經典的市場經濟改革開始實施,毫無計劃和標準的國有企業私有化開始逐漸推廣。

    在看似公平的條件下,蘇聯原有的國有企業平分給了每個人。根據相關的資料顯示,當時每個蘇聯公民大約分到了10萬∼15萬盧布左右的國有資產,當然是以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和證券化的形式進行了的。10萬∼15萬盧布在當時的條件下是一大筆財富,約合4萬美元左右。在進行國有企業和匯率改革的同時,各國著名的各類銀行、保險機構蜂擁而入,搞垮了前蘇聯和後來的俄羅斯國有銀行。盧布兌換黃金、兌換美元、兌換實物大幅度貶值,1億多俄羅斯人手持的股票、有價證券和盧布暴跌貶值不止,以蘇聯當時的最高匯率比價計算,最後盧布實際貶值程度達到了112000倍這種天文數字。最後的結果,把前蘇聯人民辛辛苦苦70年積累的國家財富拱手讓於外國金融資本家、國內新興的權貴資本家,包括私有化企業的新興資本家(原國營企業的經理人)。

    前車之鑒,後車之覆。前蘇聯解體前和俄羅斯成立之初的國有企業股份化改革災難,肯定是毀滅公有制的嚴重後果之一。那麼,為什麼中國人是那麼的不長記性呢?難道說中國也要走前蘇聯和俄羅斯這種私有化、股份化和亡黨亡國的道路嗎?

    相關法律:物權法第55條

    相關名詞:

    字數:3888字

    全面有效地保護我們的財產權是分分鐘的要務

    一切從現在開始hold住物權法精髓

    當代物權法的開山作

    宏觀物權法的奠基石

    物權法的饕餮盛宴

    品茶品酒不如品宏觀物權法

    全世界物權法愛好者的良師益友

    1000萬字的尚方寶劍

    從博士後到到中小學文化者的貼身保鏢

    世界上內容最完整意境最深邃文字最工整的物權法巨著

    中國品牌

    中國正能量

    《當代物權法百科全書小辭典》

    《解析物權法》

    好書齊欣賞

    潤物細無聲

    啟動防火牆

    遁入物權門

    請瀏覽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電子信箱:qq437116637或627592416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