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網游動漫 > 蚌珠兒

《》章 節目錄 85第二十九回 文 / 老草吃嫩牛

    天承帝趙淳潤登基不久,冊封過的官員並不多,在武職上便只有寥寥幾位,可常用的,常說的,常提的便只有奉天大將軍李齋,征北大將軍李奇兄弟二人,因此,此種意思,朝臣自然心照不宣。

    如今朝裡上上下下,在兵事上除了護帝星顧家,便誰家也不能與李家兄弟相比了。自然,這兩家人只要互相看到,動刀動槍是不可能,可打打嘴仗卻也屬正常。

    吵歸吵,武人天性耿直,私下裡見了,動動手,打完架。酒也是要喝上一壺的。關係談不上最好,可是心裡卻是待見的。

    文人與武人不同,文人出現政敵,手段頗多,明暗都可劃分無數招式,要麼不見血,見血就要命,因此,那故事裡諸葛連管著劉關張那也是常理。

    武人就簡單了,尤其是遇到光長了一張臉不長腦的顧老五,還有光長了一個大個子不長腦髓的李老二。

    這兩人,見面就開掐,掐完麼,該怎麼地,就怎麼地,其實……關係挺好的,就這脾氣。

    李奇來了,顧老五有些不高興,他覺得,付季這事兒是顧氏的家裡事兒,你老李家來攪合什麼。

    看著顧榮要發脾氣,李奇一笑,一伸手從懷裡取了一封打著斷尾龍形的密信,舉在手裡道:「聖上有旨!」

    哎呀!今兒他贏了,有靠山呢!

    從顧榮到澤州官員,澤州百姓頓時聞言一驚,紛紛跪倒在地。

    李奇下了馬,一路來到監斬台的最高處,取出密信便念了起來:「著……燕王……趙元秀,征北大將軍!李……奇!鎮西大將軍……顧榮……暫……協辦烏康……慰銀一案,欽……此!」

    念罷,李奇頗為得意,以往按照官職顧榮都在他前面。如今顧榮跪了,他就美了,一句話他念了半天,聽得顧榮直翻白眼!

    顧榮謝恩完畢,慢慢站起來,快步走到李奇面前,順手拍拍他的肩膀道:「李老二,想不到,哎,咱倆還能共事一回。」

    李奇撇嘴:「誰與你共事,我主的意思,就是咱倆誰也別動,就暫時把人都看好了,怕是過倆月,上京的特使就到了。」

    顧榮想想,點點頭:「也是,管他呢,咱把人看好了,等人來了交出去就結了,甭廢話,燕王殿下呢?快快引我拜見!」

    李奇頓時得意了,他與燕王那交情可不一般,打今上登基起,這燕王殿下便被送到他的大營,除了文科知識他不懂,那殿下的武學知識都是從他這裡學到的。

    「千歲殿下在城門那邊呢,趕緊把這幾隻收拾利落了,一起迎駕去。」李奇隨手一拍,將顧榮搭在他肩膀上的手打開了。

    顧榮才不在乎,即是聖上有旨意,那麼付小郎這口怨氣,怕是要出的足足的了。

    眼見著,日頭越來越高,澤州大小官吏都收拾停當後,在李奇的帶領下,一起來至城門口,那燕王爺的車駕早就停在此處,無人來接是不會進城的。

    群臣來至城門,對著一輛黑色朱紅頂的轅車齊齊拜倒,念千歲後,都跪在地上一動不動。顧榮出身護帝六星,早年他家就被免了除君之外的跪禮,便只是抱拳半鞠。

    「臣等恭迎燕王殿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幾縷秋風搖動,送著三五片殘葉高飛,那朱紅車裡一片安靜,半天之後,方有小太監將車前的一卷竹簾,慢慢捲起。車內,燕王殿下正趴伏在小案几上,拿著毛筆,在唰唰的寫著什麼。

    那澤州的官員並不敢看,顧榮卻沒這個忌諱,他微微抬頭一瞧,呦,這位小殿下生的好相貌,細細看來,竟與吾主有七八分相似。只是小殿下如今年紀還小,方十歲,因此看上去還有些孩子氣,不過,瞧瞧,人家坐在那裡,身著銀白色四抓銀龍袍,頭戴金龍冠,一本正經批折子的樣子,還真貴氣。

    燕王殿下一直在寫著,後來許是覺得有些涼,一抬頭看到面前跪了一地人,便趁著沾墨的功夫,很隨意的一擺手道:「免!」說完,繼續在那裡唰唰唰的寫。

    顧榮看看李奇,李奇見怪不怪的站起來,顧榮便也跟著直起腰來,他們身後的那些官員也急急忙忙的不敢多說的站在一邊,安靜的等著。

    「李老二,咱小王爺真勤奮,這是批那路奏折呢?這般急?」顧榮趁著起來的功夫問李奇。

    李奇斜眼看了他一下道:「殿下還小,如何批奏折?那是作業!不懂吧,就是學習完了之後,先生留的活計,交作業,沒做過吧,哎!你認識幾個字兒!」

    顧榮不服,不就是作業嗎,明回去問問到底是個什麼活計,作就是了。

    燕王小千歲唰唰唰的又寫了一炷香的功夫,終於小聲歎息,長長的出了一口氣,拿起紙張反覆默念了幾遍後,才取了身邊的一個盒子將作業放進去,從腰上取下一把鑰匙開了桌子上的一把魚鎖,將盒子鎖好,封了火漆後,遞給身邊的太監後,這才徹底輕鬆。

    那太監接了盒子,連忙遞給一邊早就等候一員信官,信官接盒反覆檢查後,這才放好上了一匹快馬,奔著京城就去了。

    燕王忙罷,抬頭看了一遍等候的官員們,他的眼睛落到顧榮身上的時候,忽然笑了。嗯,這個人他見過,是小爹爹的哥哥,不過他怕是忘記自己了。

    顧榮見燕王衝著自己笑,心裡頓時一暖,暗想,這小傢伙,臉挺熟,是不是哪裡見過?

    「這便是澤州城?」小殿下忽然開口。

    李奇忙道:「是,殿下,這便是澤州城,據縣志考,此城早年是烏康作人的聚集地,本地鄉紳多以,都,李,常,付姓等為主。本地農物多以麥谷為主,一年一季,產量還是很高的。如今這舊城怕是有六百年的歷史了。」

    小燕王點點頭,那張小臉一端,很是嚴肅的一擺手道:「進吧,莫要驚動百姓。」

    如此,這一干人等才齊齊的鬆了一口氣。

    嚴金宜與施新春見燕王並無其他態度,便不由鬆了一口氣,當下最重要的是將消息送出去,也好叫那上上下下有個準備才是。

    他們站起來後,便開始四下張望,看到自家親信剛要弄些眼色,卻不想有一隊魚衛早就等候在他們身邊,見他們鬼鬼祟祟,便有佩刀的魚衛過了來,一伸手對著嚴金宜的後腦勺便是一下狠的道:「不得四下張望!」

    嚴金宜從袖子裡取了一塊玉,想遞過去,卻不想東西沒出手,接著又挨了一腳,他這才老實了,乖乖的跟在隊伍後面,心裡也不知道作何想。

    燕王車駕緩緩進城,不久便來至監斬台前。如今付季早就被送下去治療,可他剛才跪在那裡的血痕卻依舊留在斬台的新木上。此刻,百姓已經驅趕乾淨,只有付季的老父親,老祖母,半坐在壽材附近,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想是嚇的不輕,如今是不管誰問話,都半個字都說不出來了。

    小殿下下了車輦,慢慢走至刑台,君子都喜怒不於形色,這位殿下便也是如此,臉上板板的,沒有什麼表情。可他心裡怎麼想的,這上上下下的就開始揣測起來。

    逛了一圈後,燕王殿下看看台下,忽笑了,他道:「本王這些年,一直隨著李奇將軍南來北去,檯子見了不少,嗯……儀台,戲台,祭台……要說搭台,這澤州的斬台搭的是最好,最高,最新鮮……」

    澤州的官員聽罷,也不敢稱謝,就都默默的跪了。

    「燕州知州嚴金宜,烏燕州通判施新春。」

    嚴金宜與施新春連忙出來,齊齊跪到台前道:「臣在。」

    小燕王看看他們,並不多說,依舊是笑笑。

    嚴金宜與施新春頓時就覺得渾身寒毛都透著一股子寒氣。

    有太監此刻捧了椅子,案台都齊齊過來,一起忙活了小片刻,擺好後,有一位老太監走到燕王身邊伸出一隻手,小殿下伸出手被他單手半扶著坐在椅子上,老太監又奉了一盞茶,殿下接了,捧在手裡也不喝,只是拿著茶蓋子,輕輕的敲了一會子茶碗兒。

    忽他看到了付季的父親跟祖母,便低聲安排到:「重俊,兩位老人家受了驚嚇,便不要再嚇唬他們了,著人帶下去,好好寬慰才是。」

    重俊點點頭,回身安排了一番,片刻有魚衛過去將兩位老人家都帶了下去。

    殿下又問:「吏部文選清吏司主事付卿,現在如何?」

    顧榮聽了,頓時安心,便上前幾步回話道:「已經請了郎中,正在醫治,只是……付主事雙腿已折,臣怕他留下後患。」

    「這……樣啊,昨日他們說,是動了夾棍的,可憐付卿一介文人,如何受得了這般折磨。」小殿下歎息了一下,又看看跪在台下的嚴金宜二人,他還在笑,只不過,此刻熟悉他的人怕是都清楚,這位殿下怕是動了真怒了。

    「重俊,你去後面尋梅御醫,拿了孤的活血丹,還有八元丹送去……付主事的腿,要給孤保住了!」

    重俊點點頭,倒是多了一嘴:「殿下,那八元丹只有一顆,殿下如今常在軍中,老奴……」

    「好好的,常備什麼藥丸?多不吉利,如今送藥出去,卻是好事,你去吧。」小殿下說完,看了他一眼,重俊忙應諾去了。

    見小殿下如此關心一個六品主事,那澤州上下官員,心裡已是嚇得七魂六魄不全,渾身顫抖不已。

    正午已過,昨日一場大雨,大太陽烤的地面霧氣升騰,那些官員跪著,有年老的小吏如今已是不支,可小殿下依舊不叫起,等他將事情一件,一件慢悠悠的安排完,手裡的茶盞都換了兩盅兒去後。

    他才道:「這燕州,本是本王的封邑,這些年因是烏康遷丁,父皇與孤每每想起,心內都頗不是滋味。以往你們年年送孝敬,本王年年拒收,也是心疼烏康不易……如今真是好了,那裡不出事,偏偏就是孤的封邑出了這沒皮臉的事情……」

    講到這裡,小殿下將手裡的茶盞輕輕往一邊的案台上一撂道:「孤是想著家醜不可外揚,可惜了,怕是此刻上京是個走通天,掛天燈的門戶,就知道這樁醜事兒了,也罷了,如今這事兒孤也不想管,也不想問!只是……既然今兒這檯子都搭好了,那總要見見血,也罷了……來人吶。」

    「是。」那下面站出一列魚衛。

    「取小號的釘板來,將施新春,嚴金宜給孤按上去,今兒著澤州大大小小的,都叫出來,先陪著跪一晚吧,明兒,若是付卿的腿保住了,便罷了,若保不住……你們便都等著開門兒見喜吧。」

    那嚴金宜等人一聽,殺豬一般的叫了起來:「殿下,殿下,臣等冤枉,臣等是顧命大臣,如今還未定罪,殿下若是上刑,是要寒了天下臣子的心嗎……」

    小殿下一甩袖子:「燕州是孤的,孤的地盤,罰你們跪個破板子,還用跟誰請示不成!還怕傷了那個的心不成,都跪著吧!」說完,小殿下轉身便去了……

    沒片刻,有人不知道從那裡抬出兩塊三尺長,尺半寬的釘板,因是最小號,那板子上的釘面兒不過半寸來長,一刻刻的三角倒立,也不知道從前跪過多少倒霉蛋兒,如今那頂尖兒竟被血養的黑亮黑亮的。

    那施新春,嚴金宜那裡受過這這個,人沒被放上去就雙雙暈厥,待被捆著往釘板上一按,頓時傻豬一般嚎叫了起來,渾身就如剝了鱗片的魚兒,一邊扭動,一邊掙扎。他們也不知道那裡來的吃奶的力氣,整整被人按了半個時辰,這才老老實實的跪的妥了。許是怕他們也摔倒,那魚衛自尋了麻繩子將他們捆了個三角,便也妥妥的立住了。

    燕州這一場大戲如今是終於精彩紛揚的開始演繹起來。

    上京平洲巷子顧府,顧巖顧老爺正在屋內團團轉圈兒,前幾日,也不知道是如何了,小七本好好的出了城,可惜還未出了上京的地界,他忽然騎著馬就回府了。

    雖說,對上面是報了舊疾復發。可今上也是有脾氣的,便說,既翻了舊疾,那便在家裡老實的呆著吧!好好將養幾月,這幾月誰也不許探望,顧巖也不許出府。

    如此,今上是生氣了吧?

    哎,這個小七啊,以往看他,那最是通透靈竅的人物,怎麼就在這裡事兒上犯了混呢?跟誰擰著不好,怎麼好端端的跟聖上擰起來了?說不去,怎麼就真敢就不去了呢?

    顧巖私下求了幾回,陛下卻對他溫言安慰,只說郡公只是年紀輕,以後還是要多多歷練才是。

    這是氣了呢?還是從此將小七擱置不用了?

    要說生氣吧,今上這幾天還賞了幾回藥,往郡公府派了三次御醫。要說不氣吧,今上怎麼把小七的刀筆司的職務都給停了?

    顧巖心裡擔心,便再也坐不住,每日除了上朝就是在家裡轉圈。

    顧茂德與顧茂昌坐在椅子上,眼睛隨著老父親是轉來轉去的一晌午,最後,顧茂昌無奈,便自己站起來,對他爹道:「阿父,七叔向來是個有成算的,昨日我去我丈人家,我丈人還道,如今那烏康慰銀一案,牽扯頗廣,那裡面水太深,七叔不去,卻不是壞事!」

    「永國公真這般說。」顧巖停下腳步問小兒子。

    顧茂昌點點頭道:「嗯,我丈人說,那慰銀一案,烏康郡上下怕是有一半的官員都在裡面伸了手,這上京誰家沒幾門糟心親戚,到時候求到門上,您說麻煩不麻煩!要我說,小叔叔那最是個聰明的,換了我啊,我也得病!不然,阿父您說,真有親戚求上門,您說是管,還是不管啊?」

    顧巖腦袋亂的很,聽兒子這般說,便恍然大悟一般,自己給了答案,他鬆了一口氣道:「也對,也對,要麼說,讀書人心眼多,你丈人,那是長了八個心眼子,眼珠子一轉都是壞水兒。」

    顧茂昌一翻白眼:「阿父這話說的有意思,換了旁人,我丈人還不定說不說呢!不說了,我答應豬官兒,要帶他上街,那我這就去了。」

    說完,顧茂昌站起來就往外走。

    「秋涼了,你給我大寶貝兒多穿點兒。」顧巖在他身後叫喚。

    「知道了,冷不著他!」顧茂昌一翻白眼兒,應了一聲。

    豬官兒是顧茂昌的大兒子,大名顧允譚,因小時候生的肥胖,便得了一個奶名兒,喚作豬官兒。

    不說顧巖鬆了一口氣,卻說顧茂昌將自己的肥兒子抗在肩膀上順著平洲巷子,一溜的往外走,這一路,但凡他肥兒子入了眼的東西,那是二話不說,統統給兒子買來。

    那有人家種的好果子樹,枝葉伸展出來,掛了果子垂在院外,他肥兒子要吃,顧茂昌都能毫不要臉的蹦起來給他肥兒子摘了。

    顧茂昌小時候挨打挨得多了,因此自打素娥有了身孕,他便發誓,兒子就是將家裡的屋子點了,他都不動他一指頭,因此他們父子關係好的不得了,平日豬官頑皮,那都是素娥舉著板子滿院子追著打,顧茂昌跟在後面救。

    這父子倆玩的正起勁兒,卻不料那平洲巷口忽然來了一輛小篷車,那篷車路過顧茂昌身邊的時候,車裡忽然有女人低低的歎息一聲道:「四哥哥,久沒見了,如今您是越發得意了?」

    「哈……」

    作者有話要說:神啊,我剛學會如何進後台,可算能睡覺去了,親們,因為這個抽抽,毀的我萬念俱灰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