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網游動漫 > 蚌珠兒

《》章 節目錄 89第二十九回 文 / 老草吃嫩牛

    入夜,顧昭與自己的帝王睡著,不知道睡了多久,夢也發了兩場。一場在現代,一場卻在南邊,演電影一樣,一晚上來來去去的奔忙,累得他死去活來。夢裡正忙碌著,朦朧間卻聽到前院一陣吵鬧。沒辦法,他一睜眼,卻看到好大一條胳膊,正攔在自己的心臟上。

    長長的吸了一口氣,顧昭披著衣裳坐起,如今這府邸是他的,出了事兒,阿潤一概不管,沒人家半點關係。

    「大晚上的,出了什麼事兒?」顧昭撩開幔帳,隔著屏風問那邊。

    片刻,門外值班的內宦小聲稟告:「回郡公爺,是國公府的四爺,如今喝醉了,在您前院哭鬧呢。」

    呦,這是傷心孩子找家長呢吧?身邊傳來低聲竊笑,顧昭沒辦法,只能忍著睏意,用腳報復了兩下,披著衣服起來,叫前面打開門,回身又反鎖了,這才上了軟轎被人抬著往前院去了。

    顧昭緊趕慢趕的跑到前院,顧茂昌卻不在,畢梁立也是剛起來,急急換了衣服,腰帶都沒扎,看到顧昭一臉氣憤的直比劃。意思是,您如今都自己開府了,他家自有爹媽,幹嘛沒事大半夜來鬧你?

    顧昭失笑,拍拍自己奶哥的手道:「奶哥別急,你這手勢打的是越來越複雜了,我都看不懂。我知道,他來就來唄,他爹那個臭脾氣,知道了怕是又要生氣,算了!他不來我這裡,還能去哪?難不成大街上丟人去?人呢……」

    畢梁立無奈,指指曲水的方向……

    顧昭無奈,只能又上了轎子,被人抬著到了曲水。

    曲水岸邊,顧茂昌依舊未卸甲,昨晚不知道在哪裡混的酒,怕是此刻還沒喝夠,他懷裡抱著一隻缸酒,一邊喝,一邊沿著曲水唱歌:「晚燈初上,月勾樓……香入手,看仙娥……嗝……」

    顧昭不勸,卻怕他失足跌入曲水,因此叫細仔劃了木船來,自己上去船頭坐著,一路跟著顧茂昌。

    顧茂昌看到了自己小叔叔,見他上船,也不勸自己,卻也取了一壺酒坐在船頭,每當自己看他,他便對空一抬酒杯。顧茂昌哈哈一笑,端起酒缸,對著嘴巴灌了一口,繼續唱:「更可惜!宴堂深,玉枕涼,閒事總來惱卿卿……嗝……」

    顧昭靠在床板上,一杯一杯也喝的有些酒意,於是便忽然神來一筆的站在那裡準備來一段黯然**,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樣絕的。

    他站起,張張嘴,還未出口,卻不想曲水那邊,有人忽舞著袖子在那邊唱:「輕輕一葉舟,鴛鴦睡蓮頭,哥的採菱女,冤家駐船頭……哎呦呦……咱倆一起泛蓮舟……野花路邊開,哥為你採來,哎呦呦,吱扭扭,丫麼丫……」這是怎麼樣的一種歡快的旋律,那甜蜜蜜的郎情妾意,硬生生的將個冷雨淒風夜,黯然**風頓時破壞的乾乾淨淨,一瞬間那弄得春風拂過百花開般的精彩起來。

    顧昭不動,扭臉看看那頭,對哦,顧茂丙好似在曲水找了一處院子住著呢。

    「住口!!!!!!!」顧茂昌無比憤怒,單手一轉,甩著那酒缸對著曲水那頭就去了。

    顧昭張著嘴巴,仰臉看著一隻黑色的酒缸畫了一個拋物線自自己腦袋頂劃過,衝著顧茂丙就過去了。他剛想喊危險,卻不想岸那頭,顧茂丙一仰身來了一個鐵板橋,他不躲,板橋一彎,一足支起,那酒罐子瞬間便被他找到重點,滴溜溜的在他足尖打轉。

    「哇!」顧昭放下酒壺,誠心誠意的拍巴掌,這雜技耍的好哇。

    顧茂丙足尖一點,酒罐飛起,他站起來,順手將酒罐抱在懷裡,一掐腰指著岸那頭罵:「小叔叔大半夜的也不得好睡,這都幾更天兒了,奴明兒還有班兒呢,小叔叔,你別理這個瘋子,他就沒見過女人!」

    顧茂昌靠著大樹嘿嘿一樂:「嗝……女人?兒子我都有了,倒是你個假娘們沒見過女人吧?你也好意思跟我提女人,呸!」

    顧茂丙在那頭,忽然伸出手沿著自己的臉龐摸了一下,表示自己姿色上等,接著輕輕不屑的哼了一聲道:「女人?奴若想,何止千萬,奴可不若某人,為一個傻家雀,如今是睡不得了,吃不下了,哎呀,當年小卿卿……」

    曲水兩岸,你方罵罷我登場一時間好不熱鬧,顧昭歎息了下,輕輕一擺手,細仔打著哈氣,悄悄支著船回到竹亭,一下船主僕二人轎子都不等,小跑著就去了。

    阿潤睡的朦朦朧朧,身邊空著他有些不踏實,便一直等,一直等,一直等到顧昭又鑽進來,摟住他的腰。

    「嗯?怎麼回來了?」阿潤歎息了一下,一抬腿順便將顧昭的腳丫子夾進腿裡暖著。

    「嗯,茂丙在與他吵架,我就解放了。」顧昭嘀咕著。

    「解放?」

    「恩……鬆散了,我就鬆散了,你說這兩人怎麼見面就吵架,這都多少年了,還吵!」顧昭習慣了幔帳裡的黑暗,側臉看下阿潤:「你不睡了?」

    阿潤笑了一下,一伸手摟住他:「嗯,快五更鼓了,也該叫起了。」

    顧昭內疚,連忙賠不是:「你看,都是家裡孩子那點子事兒,你本來覺就不多,這倆傢伙見面就吵架,愁人的很。」

    阿潤大概覺得嘴巴裡有味兒,便仰著臉說話:「沒事兒,挺好的,他倆個我不討厭,不說是你的侄兒,就說是我的臣子,那也那兩個趣人……你看他們吵得厲害,我恍惚記得,一年半之前,在東山吧,你家顧老四好像受了一回傷……」

    顧昭一驚,想起來問,阿潤早料掉了,一伸手將他摟緊繼續道:「他現在活蹦亂跳的,你還擔心什麼,我只是聽李齋說,當時你家老四哭的鼻涕一把淚一把的,背著他爬著山路,走了一夜才到了山下營裡,兩個手掌磨的都是血,他自己都不覺著,有時候吧,吵架也是親厚,你就不要操心了……」

    兩人正說著,幔帳外孫希的聲音慢慢傳來:「萬歲爺,起了。」

    阿潤不想理他,還在繼續講:「對了,今日大概付季要回來了,你接他家裡來,叫他休息倆月,我那邊準備起個新衙門,專辦遷丁一事,他這次回來你說要不要略提一下?」

    顧昭輕輕搖頭:「不用了,他年輕,三年後大考之時,待他再考一次,再者,他這次出門吃了大虧,怕是這兩年要緩緩心思,不急的,倒是你,怎麼就捨得接人來家裡了?」

    阿潤一笑:「我不說,你也是要接的,不若我賣你個好,你承我的情,也要多多報答我才是……」

    幔帳外,孫希又請:「萬歲爺,起駕了。」

    阿潤還是不理繼續道:「這次因他牽連甚多,放在外面你怕是不放心的。」

    顧昭點點頭道:「也是,接回來吧……前幾天元秀送回來的作業我批完了,又寫了一些新的,昨兒我遇到我舅舅家的岳渡之,卻又想起一件事,元秀今年起加一科律學吧,不用多,每天半個時辰就好……」

    孫希:「萬歲爺,起駕了……」

    「呵……」顧昭輕笑了一下,推推阿潤。

    阿潤大力咳嗽了一聲,幔帳外悉悉索索的聲音便小聲傳了進來。

    初春的天氣兒,四五更的時分,一大早兒,群臣自通天道兒進了啟元宮,才一到御門,卻看到前太子,濟北王趙元項,今上的大皇子泗水王趙元芮,二皇子潞王趙元善齊齊跪在殿外,看他們身上的露水,怕是四更鼓便來了。

    群臣多年不見的前太子,如今見到了,卻沒人趕上去打招呼。眾人也是心下忐忑,生怕這位記憶打小就好的爺,當著諸位大人與自己打招呼。若那樣,只一句話,這個政治前程怕是就沒了。

    如今,怕是不是一個人兩個人這般想,那些大臣今日看到人,都齊齊的繞了很遠的道兒去殿上。都沒敢走當間,他們一邊走,他們還一邊議論著:

    「今兒奇了,他不是不愛出來嗎?今兒怎麼就捨了臉了?」

    「不捨不成啊,安吉侯府可是人家舅舅家呢,不來那不是不像話嗎!」

    「也是,濟北王來了,那沒錯兒,該來!可咱兩位皇子湊什麼熱鬧?」

    「誰知道呢,那不是都在一起讀書嗎,師傅也都是同一群,怕是有了一些感情的,不來不好!再不然,那不是吾主常帶他們去寺院,怕是這慈悲勁兒……如今他們也學會了?哎,一個爺清修就罷了,兩代爺一起清修……哎……」

    「禁言,禁言,噓……你沒看到嗎,今兒胡寂老大人也來了,少說幾句吧!」

    「呦,這老爺子來了,他都致仕了,怎麼還來?」

    「誰知道呢,人家是兩朝太傅,想來就來,難不成還跟你報告,你管的多,怕是今上一日不立儲君,他就捨不得回老家的,咱們算那路家雀,也管不得這些大事兒,老實兒的趕緊去,今兒都少說幾句吧!」

    當今天承帝趙淳潤是個古怪人,他的古怪何止吃齋念佛,他不進後宮,不立太子,自己養家,這位皇上每天除了處理朝政,就是閉關修行,在大臣門的眼裡,這樣的皇帝何止古怪,他簡直就是偏執了。皇帝太難接近有時候卻也不是好事兒。

    這人吧,就必須有點缺點,有點愛好,有點偏執的東西,這樣,大家才覺得完美。

    天承帝繼位三年,如今他家的樂子總算給朝臣們看到了,因此,今日早朝朝臣格外滿足,也沒找今上什麼麻煩。

    倒是從烏康回來的御使莊成秀,將一干犯官的明細報了上去,他不報大家心裡也有譜子,整整五十八位烏康郡大小官員,從正二品的烏康郡左布政司王尚,這位是沒參與,可是他也算犯了督管不力,最少也是個瀆職之罪。

    那下面各縣,各州的一方要員共有五十七位,這一報烏康郡百分之八十的職位卻是空出來了。好事兒啊,他們空出來,自有預備著的想往裡擠。

    天承帝接了奏折,就坐在御座上一張,一張的看了整整一個時辰,也沒見他發脾氣,也沒見他痛斥那位。期間,老太傅胡寂,幾次想出班報上一本,奈何如今他是致仕的官員,也沒這個權利,他回頭看看自己的幾位學生,這幾位都悄悄搖頭,心裡暗罵,這老頭,也不看看時辰,這會子是求情的時候嗎?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今上看完犯官明細後,便面露厭惡的擺擺手道:「散了吧!」說完,也不等群臣跪送,他一擺袖子,自己先走了。

    天承帝繼位,還是頭一次這樣發脾氣,因此朝下百官心裡不免忐忑,生怕牽連了自己進去。他們互相看看,將一些本要上奏的本子從又放回袖子裡,一個個的都收了聲,蔫不拉幾的都退了。

    群臣散去,路過御門,依舊看到那三位天之驕子,還在原地呆著。如今濟北王被人扶起來坐了,身邊有人還給他蓋了厚厚的一件袍子,看袍子的顏色是今上的,看濟北王手裡捧著的手爐也是今上的。他身邊那小太監捧著的一盞燕窩,看碗的顏色,怕是也是今上自己的。哎,今上對自己侄兒這份好,那是沒說的,三年了,也捨不得放濟北王封地去,就放在身邊照顧。

    平日子,今上有好的,都先照顧了自己的侄兒。他自己捨不得穿,要先給侄兒置辦衣服,下面進了什麼稀罕東西,這頭一份兒,也是先給濟北王。今上後宮從不選人,可是若有那朝臣私下進獻的,今上轉臉都賞了自己侄兒。

    也是,吾主一向是個慈悲的,他這位侄兒命苦,沒了爹媽,他也不捨得他跪著。

    倒是,泗水王與潞王兩人如今依舊跪著,本來穿的很厚的袍子也不知道被誰扒去了,如今只留兩件單衣,渾身索索發抖,在春風中搖晃不已。

    那從朝上下來的胡太傅,看到外孫受罪,頓時老淚長流。他想了一下,一跺腳,轉身就去了後面,他是兩朝太傅,自然沒人敢攔著,這老爺子到了水澤殿外,也不許人進去稟告,他只一撩袍子,顫顫巍巍的也跪了,一邊跪心裡一邊暗罵,那濟北王實在不是個東西,你舅舅家出事,拉我家外孫一起求情是何道理?那安吉侯豈是個好東西?這兩個孩子,也不知道是跟著那位師傅,回頭,他必要好好去問問,怎麼教的儲君?

    不,如今不敢說儲君,今上一直不吐口,如今拼了這張老臉也要進去問一問,還要上上一本,儲君乃是國之根本,還是早立下才是,如今自己也不小了,若辦成此事,便是死也瞑目了。

    群臣散去,趙淳潤擺駕水澤殿,宣了莊成秀進殿問話。他們君臣二人也不知道在商議什麼,這一商議便到了午膳的時候,天承帝本想留莊秀成一起用膳,可莊成秀卻不敢了,他本是今上東宮舊臣,豈能不知道一些恩怨,他知道今上厭惡泗水王與潞王,卻以為這些厭惡都來自胡皇后那邊,因此不喜二位嫡子也是正常,可便是如此,作為臣子他也要勸一勸才是本分。

    「陛下,濟北王一片孝心,兩位殿下也是從了兄弟之情,不若,您看……就見見,臣在外面多月,家中老母也是實在掛念,今日您就抬抬手,放臣回去吧。臣昨兒回來,還未跟母親回話呢……」莊成秀與今上關係好,說話時自帶了東宮舊臣的親厚。

    趙淳潤抬臉看他,輕輕笑著搖頭道:「你是怕連累你吧,還是想說朕這點家事兒,你是不想摻和的?」

    莊成秀一樂:「臣不敢,只是天色不早,陛下如今也多少進一些膳食,保重龍體為妙……那肉食,還是用一些才是,老吃素總不是個事兒……」

    天承帝擺擺手:「罷了,你去吧,你就是個七竅玲瓏心,生怕吃一點虧。快滾!」

    莊成秀滾了,臨出水澤殿的時候,他與跪在門口的太傅胡寂錯身而過,如今莊成秀倒也並非從前那般耿直,他看到胡寂跪在那廂,心裡就甭提多高興了,可偏偏他臉上卻不帶出來,還很好心的過去,一臉懇切的站在一側提醒了兩句:「哎呀,老恩師,您年歲大了,都致仕了,如今跪這裡這叫怎麼回事兒呢,這不是叫吾主難做嗎?我在上面也不知道您在這裡跪著,也沒聽他們進去說呀,要不然我早出來了……」

    胡太傅憤怒,一甩袖子,大力的哼了一聲:「你自去,莫要管老夫,快走!快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