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七鳳九凰

正文 第215回 來到雍州 文 / 紫丹居

    等到最後一個字的音節落下的時候,丹青就有些後悔了,明明知道對方是在關心自己,自己怎麼還能夠說出這樣的話來呢?

    反過味來之後,丹青怎麼琢磨,都沒有發現,自己剛才所說的那些話有寬慰人的意思。

    其實這也不能怨丹青,他也是被司馬玉的狂放整怕了,生怕一個不小心就越過了那道界線,所以就在心底對其產生了本能的防禦心態,以至於對其所說的話及其態度就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可能是已經習慣了丹青這個樣子,也可能是因為愛的包容,司馬玉聞言之後並沒有動怒,反倒是鬆了一口氣,因為根據剛才的那一番話,她知道了,丹青真的不是生了自己的氣。

    「既然不是因為自己生氣,那丹青為什麼會由笑轉歎呢?」放鬆下來之後,司馬玉的心中有了這樣一個疑問。

    可能是感覺到自己剛才的那番話,說的確實有些重了,丹青在經過短暫的思索之後,就側身回頭說道:「那個什麼,你別生氣,我不是那個意思,我想說的就是,我真的不是因為你剛才那話才歎氣的。」

    這一次,丹青不光是言語的意思有所改變,就連說話的語氣也是溫柔了許多。

    原本司馬玉在心裡就已經原諒了丹青,此刻又聽到他誠摯的道歉,隨即心裡就變得愉悅起來。

    通過丹青的道歉,司馬玉知道了,他其實還是會在意到自己,儘管是這言語傷害後的輕微道歉。

    這惡意的言語並構不成實質上的身體傷害,只是就是因為有著這種甘願被其所傷的心理,在後來所發生的事情中,司馬玉卻是承受了一段讓她終生難忘的悲傷經歷,在那時,她所能感受到的那種無以言表的感覺,可能就是痛並快樂著吧。

    後言前提,扯得有些遠了,還說現在,司馬玉對於丹青的道歉表示欣然接受,還開口說出了她心裡並沒有怪罪的意思。

    丹青見司馬玉看起來並不像是在說謊的樣子,心裡也是暗自慶幸,因為他最害怕的就是女人生氣落淚。

    如果司馬玉真的是因為這個,被他惹得頷首啜泣的話,丹青就真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了。

    既然司馬玉沒有生氣,丹青就把自己剛才歎氣的原因說了出來,免得再讓她胡思亂想的瞎猜一番。

    聽了丹青的講述之後,司馬玉也是跟著傷感起來,畢竟她跟那皇室還有著未出族內的血緣關係呢,北方這大好的河山就是從司馬家的手中被胡人掠奪去的。

    不過現在的大局形勢卻是已經落定,就連晉室的皇親都南渡到了建康,連帶著都城也是搬遷到了那裡,要想再次收復這丟失的土地,不是憑借司馬玉一人之力就可以做到的,就算是加上丹青一起,也還是沒有那個可能。

    就是因為想到了這些,所以司馬玉也就只好,也就只能陪著丹青一同傷懷歎氣了。

    心中雖然憐憫這芸芸眾生,但是丹青也清楚自己的能力,現在連自己都還是勉強保全其身,何來兼濟這天下的能力呢。

    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樣一個徐循遞進的道理,丹青懂得,也是明白,所以,時至此刻,他也就只是在心中感歎一下而已。

    緊接著,丹青在腦海中自省了一下,他發現自己現在勉強才算稱得上是過了正心這關,距離那修身還早呢,更別提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事了。

    感歎過後,丹青就提議說先行進城休息,順帶著補充一些缺失的必要物品,然後趕在城門之前出來,再行去辦那華夫人所囑托的事情。

    司馬玉先前告訴了丹青,華夫人的屍骨必須在夜半時刻才能夠下葬歸土,所以他這才會提出這樣的建議。

    當然,丹青這樣打算也是有私心的,說到底還是石錦結婚這一件事情,他這樣安排,就是不想在這雍州耽擱,補充完畢之後,出來把事情做完就在城外歇息半宿,待到天亮,就直接趕路奔那冀州而去。

    司馬玉聞言,不用思索就知道丹青心裡打的是什麼算盤,不過她並沒有出言反對,畢竟這結婚的事情在一生當中可能也就這麼一回,既然丹青有意想去,她也是不想丹青有所遺憾。

    得到司馬玉的認可之後,丹青就輕搖其鞭,趕著馬兒奔著城門去了。

    這邊剛剛前行不遠,丹青就看到迎面趕來了一隊騎兵,根據其身上的兵甲穿著,他認出來這隊騎兵全是胡人士兵。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丹青便急忙勒住韁繩讓馬匹停了下來,因為再往前走,就到了那吊橋上面了,那樣就會阻擋住那胡人騎兵的前行的道路。

    一旦發生那樣的狀況,肯定不免會攪擾一番,如果那馬老爺所贈的令牌在這裡不好使的話,很可能還會發生爭鬥,雖然以司馬玉的能力,能夠保證兩人的安全,但也是必然不能夠那麼順利的把事情辦完了。

    歸根到底,丹青的心裡就一個打算,就是不想在這雍州城耽誤不必要的時間。

    可是事情所發展的結果往往是事與願違,即便是丹青趕著這馬車在路邊停下了,那一隊胡人的騎兵來到他這邊的時候還是停了下來。

    停下之後,丹青就看到對方有兩人下了馬朝著馬車走來。

    看到這種情況,丹青知道躲是躲不過去了,就主動跳下車前行兩步擋在了那兩個胡人的前面。

    看到丹青下車主動走來,其中的一位胡人就開口喝問:「你是幹什麼的?車上拉的是什麼?為什麼在城門外面停留了那麼久?」

    聽了這胡人的問

    話,丹青心中暗道不好的同時,也在期翼著那馬老爺所給的令牌能夠起到作用,不然的話這爭鬥定然是避免不了的,因為看這胡人的架勢,他們是想要上前將車輛檢查一番的。

    既然事情發生了,就要面對,丹青未曾開口,就先從懷中把那令牌拿了出來,在遞給那胡人查看的同時,這才出聲說道:「喏,這個是大王所賜的通行令牌,我們是受邀前來參加公主婚禮的,只是因為那準備的賀禮先前運到了此處,這才駕車趕來拿取,由於時間緊迫,我們這邊拿到賀禮就要啟程回趕,不然很可能在公主的婚禮舉行之前就趕不回去了。」

    在那胡人接過令牌查看的空當,丹青不但講述了此行的目的,重點還強調了,不能有所耽擱的事宜。

    在回答的同時,丹青一直注意觀察著對方的反應,他看到接過令牌的那人在看過之後,又將其移交到了另外一個人手上,順帶著還說了一句他聽不懂的話。

    那後續接到令牌的胡人拿來看過之後,竟然拿著向回跑去。

    本來丹青是想要開口阻止的,但是看到那邊的馬背上面有一個領頭的人物,隨即他就明白了那胡人的意思,也就沒有把那阻擋的話喊出口來。

    就在等待著那邊領導人物回應的時候,留下來的這個胡人又問詢了一些關於公主結婚的事情。

    丹青並沒有撒謊,他們確實就是剛從冀州過來的,所以對於那胡人所提出的問題,他也是都一一作了回答,還是自信沒有錯誤的那種。

    與此同時,居身坐在車裡的司馬玉也是聽到了外面的動靜,先前在路上的時候,也曾碰到過胡人的盤查,在丹青拿出那令牌的時候,也都是安然通過了。

    所以,這一次,司馬玉仍然是兀自安坐在車上等待,並沒有下車露面。

    司馬玉這麼做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如果這些胡人知道自己是個女人身份的時候,肯定會出於好奇想要強行觀看自己的容貌,她自然是不會同意,到了那時,動手很可能就是避免不了的。

    過了有片刻的時間,丹青側目看到那領頭的人物,竟然下馬親自拿著那令牌走了過來,緊接著那剩下的其他人也都是紛紛下馬,跟隨在那人的身後走了過來。

    看到這種情形,丹青的心裡就開始不安起來,因為在先前碰到這種情況的時候,都是下面的這些人看到令牌之後就放了行,如今出現這種情況,很可能是令牌在這裡不好使。

    雖然已經是預想到了,不過在那人未曾來到面前的時候,丹青的心裡仍然是在祈求著老天保佑,希望不會是自己猜想的那樣。

    不知是老天爺沒有聽到丹青的請求還是怎麼地,那領頭的胡人來到丹青的跟前之後,就隨手把那令牌摔到了他的身上。

    可能是因為緊張,也可能是事情發生的太過突然,有些大大的超出丹青的預料,以至於他並沒有能夠接住那個令牌,而是在碰撞到他的身體之後,就「啪嗒」一聲掉在了地上。

    之所以能夠聽到令牌落地的聲響,是因為這城門外較近區域裡的積雪都已經被打掃乾淨,那令牌是直接掉到了堅實的地面上了。

    伴隨著那令牌落地傳出的啪嗒聲,司馬玉也是跟著掀開車簾,探身邁步走了下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