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穿越重生 > 賢內助

正文卷 斯人獨憔悴一 文 / 萌吧啦

    「好。」石清妍爽快地答應了。

    太后愣住,她是最不相信石清妍會這麼痛快答應的一個,於是她呆呆地,一時忘了反應。

    姜氏、石老夫人、石夫人都不信石清妍是個肯爽快答應伺候人的人,聽到外頭四更的梆子聲,姜氏主動道:「臣妾心裡慌慌的,也沒什麼睡意,眼看天就亮了,臣妾就守在這邊吧。」

    石清妍笑道:「還是歇息歇息吧,一晚上不睡,這女人得多老多少歲呀。」說完,瞄見太后臉上一僵,心道這美婦人果然極其在意保養,「上會子知己見過桑榆姐姐,他說桑榆姐姐身子虧損,氣色不好,還有睡覺的時候當是睡姿不對,臉上有了些小細紋。」

    姜氏瞧見石清妍衝她擠眼睛,心知這是假話,不然石清妍怎不早告訴她,便訝異道:「超逸脫俗的第一才子果然這樣說?這不對呀,我睡覺跟母后一樣都是側著身子的呀。」

    石清妍看了太后一眼,用眼神說了難怪二字。

    姜氏轉頭看了眼太后,就住了嘴。

    「那你的頭髮是披散著還是挽著?千萬別綰了枕在腦袋下,也別捂進被子裡揉搓壞了,不然容易掉頭髮,頭髮還枯黃。」石清妍信口開河道。

    姜氏瞧見太后面色沉重,心知太后聽了這話必定會多了心思,於是笑道:「難怪我總覺得這半年來有些鬼剃頭,原來是這樣。」

    「第一才子,他還懂這個?」太后開口道。

    石老夫人、石夫人、肖氏早過了愛美的年紀,就不開口,見太后開口了,紛紛心道先帝都沒了,太后寡婦一個成日裡倒騰這個做什麼。

    「他懂,等會子超逸脫俗的第一才子才可會進來給我看脈?得叫他將保養的方子也給我一個。」姜氏說道。

    「這保養的方子我就有,是甘家的。」石清妍說道。

    聽到是甘家的,太后開口道:「他們家的怎會外傳?甘康……」警戒地察覺到石清妍是想引她上鉤,於是強奈住心頭的好奇,閉了嘴不言語,「哀家累了,先去歇息了。」

    「臣妾來伺候您。」石清妍忙道。

    「不必了,你也累著了,改日吧。」改日等她養精蓄銳、精神好的時候,再來叫石清妍侍疾。

    聽太后這般說,石清妍也不勉強,就隨著姜氏等人去了安壽宮,待姜氏請她一同去睡的時候,石清妍思量著那床上楚徊也隔三差五來睡一下,心裡彆扭——石夫人那就罷了,這邊吃了石大少夫人那一塹,怎麼都不敢躺下去,於是就在姜氏屋裡榻上睡了。

    轉眼到了翌日早晨,石清妍躺著,隱隱約約聽到宮女來跟姜氏說妃嬪求見,姜氏開口便說叫她們都待在各自寢宮裡,後頭有人提秦柔,姜氏便叫人領著肖氏去見秦柔。

    聽了這麼一截話後,石清妍又睡熟了,待醒來時,就見姜氏早起來,肖氏眼睛紅腫著,臉色尷尬。

    石清妍心想肖氏可是能叫秦柔撞壁的人,怎麼會因見了秦柔就紅了眼睛?莫非她又用了什麼苦肉計bi著秦柔爭寵?

    不去想這些多餘的事,石清妍察覺到自己有些著涼了,於是先要了薑湯喝,隨後開口問姜氏:「桑榆姐姐,御書房裡的人還沒散嗎?」

    「還沒呢。」

    石清妍心道果然那事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商議出來的,因自己個病了,就不管那些事,見太后叫人來請她過去說話,便拿了著涼將這話擋過去,心道等自己有興致的時候再過去跟太后較量。

    石清妍的些許傷寒直到一十三天後才好,這一十三天裡,石家人都留在宮中。

    據說她生病的第二日,石老將軍便領著王鏘、樓朝日還有京中其他少壯子弟將錦衣衛抓住了許多,京中百姓因見是石老將軍出頭,自然不再信那些造謠說石家要幫著錦王打過來的話,便都安了心;石老將軍隨後幾日順籐摸瓜再查,卻是抓住了幾個熙王、頤王的人,於是那趁火打劫的罪名便正好落在了熙王、頤王頭上。

    楚徊對石老將軍平亂的結果也還算滿意,又因石老將軍舉薦,認出幾個朝中有能耐的年輕將領,雖不敢全然信賴這幾人,但眼下也樂意給他們些小小差事,一則試探他們的忠心,二則磨練他們。這將領之事還是順帶的,重要的是,緊閉御書房一時五天後,一十五天裡都呆在御書房裡頭的人終於出來了,石清妍因聽姜氏勸住沒再去御書房,就在安壽宮裡等著何必問、楚徊過來說話。

    果然,楚徊領著何必問一同來了安壽宮,石清妍與姜氏商議一通,便也將太后請過來了。

    太后這一十五天裡因注意睡姿種種,面色疲憊不堪,但比起楚徊、何必問來,她當真是小巫見大巫。

    石清妍看向那對分明的兩人,不禁嘖嘖興歎,只見楚徊疲憊之後,臉色蒼白的幾乎透明,就似隨時要羽化飛仙一般,何必問則眼泡高高地鼓著,眼珠子通紅,就似下一刻就要因縱慾過度馬上風一般。

    「第一才子?」太后千思萬想也沒想到何必問是這麼個模樣。

    「……超逸脫俗的第一才子,您受苦了。」姜氏唏噓道,原跟石清妍商議藉著何必問之口將太后往常的保養方子全部推翻,叫太后毀了那張臉皮,此時看何必問這模樣,便知他難以服眾。

    何必問渾不在意地摸了摸自己的臉,「無妨,一日後,這臉就光潔如初了。」

    「當真?」太后最先問道。

    「當真,請皇后准必問給您請脈吧。」

    「多謝超逸脫俗的第一才子了。」姜氏違心地說道。

    楚徊見姜氏對著何必問也這般稱呼何必問,心道這定然是姜氏跟何必問的什麼約定了,這約定,當真是,叫人聽著心煩。

    「請吧。」楚徊示意何必問先給皇后診脈。

    因彼此見過了,於是也不必拿了帷幕遮掩,就這般在廳上眾人等著聽何必問如何說。

    何必問給姜氏看了看,不似上會子在何家提中毒、小產之事,只是說:「皇后的身子沒有大礙,稍稍調養一下就夠了。還請皇后注意心情開朗,睡眠充足,便再無旁的要留心的了。」

    楚徊聽何必問這話也欣喜,暗道這也算是難得的喜訊了,於是笑道:「那就請第一才子留下妙方,梓童千萬要謹遵第一才子叮囑。」

    「臣妾遵旨。」姜氏低頭道。

    太后聽聞這話,只覺得何必問在說自己折騰姜氏睡不好,叫姜氏不能有孕,於是不禁在心裡氣咻咻的,「第一才子有這麼大能耐,也給哀家瞧一瞧吧。」

    「母后,你身子也不舒坦?」楚徊關切道,此時,他真心的只想自己個好好歇一歇,什麼事都不管不問。

    「哀家這幾日覺得胸悶……」

    「看太后臉上斑痕,太后可是曾小產過?」何必問不等太后說話,便先問道,他師父是甘康,甘康又曾是帝師,跟先帝關係好得很,許多宮中秘辛,甘康也曾跟他說過。

    小產在太后心中不是光彩的是,畢竟這事是她沒福氣留不住先帝的子嗣,於是嘴上說道:「胡言亂語。」心中卻想這第一才子有兩下子,不是浪得虛名,她小產一事有些年頭了,且知道的人也沒幾個。

    「……你看得出這事?」提到太后早先小產的事,身為人子,楚徊有些不尷不尬。

    「嗯。」何必問深深地點頭,見太后叫他請脈,他就搭了手上去,然後蹙眉道:「太后眼下這般青春,不該呀!過猶不及,太后已經到了絕了潮水的年紀,這般青春,定是叫人開了藥方,強行催來潮水,一時看著好,只怕……」

    「只怕什麼?」太后忙追問道,原本她自覺年輕便無所忌憚,此時聽過何必問這般說,隱隱有些後怕。

    楚徊聽何必問開口便是潮水,悻悻的,心想何必問難不成是婦科聖手?

    「……打個比方,一個人一輩子只有十斗米,前頭三十五年吃去六斗,余後只有四斗,但還想跟前頭三十五年一樣吃用,便只能將餘下的四斗米早早地吃盡。」

    楚徊眼皮子跳個不停,「何公子的意思,是母后將身子掏空了,外強中乾?」說完,不由地也憂心起來,暗道太后早就不該這般維持容貌。

    何必問點了點頭,收回手,「正是這話,必問不敢給太后開藥,請太后、陛下莫怪。」

    太后心中一涼,暗道自己病到何必問不敢給自己開藥方的地步?

    「陛下、太后,必問告退,知己可要隨著必問回去?」

    「回去。」石清妍肯定地說道,心知何必問越不說,太后越會在心裡犯嘀咕,如此何必問沒給太后開藥,太后鬧出什麼事來,也怪不到何必問身上,又想見何必問不當著楚徊的面提起御書房之事,隱約料到楚徊讓步了。

    楚徊此時只想要歇息,雖關心太后卻也沒精力多問,不留著何必問、石清妍,就這般放了他們走。

    於是石清妍領頭,就又帶著石家女人們坐了轎子出宮回石家。

    待出了宮,石清妍隔著轎子,莫名地看見京中蕭索了許多,路上行人少了不少,暗道快過年了,今年的年味當真淡的很。

    進了石家門,聞到石家門前油漆味重的很,便知這石家大門是才刷過的。

    一行人齊齊去了石家精忠堂裡,半個月不見,石家裡頭也就是石老太君還跟早先一樣,其他人,石老將軍是又領了皇差,心覺自己老當益壯,於是意氣風發;石夫人、石老夫人去皇宮「做客」,怎能安心地吃睡,於是個個無精打采,消瘦了許多。

    石清妍略見過了幾個,聽石老太君指著何必問問:「春兒,這是冤大頭?」說完,嗤了一聲,似乎在說石清妍受委屈了。

    何必問這會子臉色黯淡想惱羞成怒地漲紅臉也不成,就懶懶散散地對石老太君說道:「必問可不是冤大頭。」

    石清妍笑道:「娘,他是冤大頭的同窗。今兒個來是跟我商議大事的。」

    「什麼大事?」石老太君多日不見石清妍,緊跟著他問。

    「還有什麼大事,就是算計冤大頭家產的事唄。」

    「噓——」石老太君謹慎地噓了一聲,又要攆走石老夫人等人。

    「沒事,咱們回去商議。」石清妍忙道,攙扶著石老太君,這麼一碰石老太君,終於明白為什麼石老太君打她的時候沒人敢拉了,只覺得手下石老太君的臂膀瘦削的很,似是一把就能攥住。

    石老將軍思量一番,便也隨著石清妍去了,留下石老夫人等女人整頓家務。

    進了石夫人屋子裡,何必問便要了熱水熱帕子並種種藥材,一番折騰後,拿了熱帕子蓋著臉,就仰著身子半躺在寬大的椅子上。

    石老太君好奇地拿了枯瘦的手指去戳。

    石老太君戳一下,何必問就輕輕地伸手打一下。

    石老將軍驚訝地看著何必問這舉動,搖了搖頭,心道何必問果然缺少一股子男子漢的氣概,於是捋著鬍子,對石清妍說道:「京中亂了一下,卻也算是福禍相依,算是將熙王、頤王藏在京裡的餘孽剷除了。」

    石清妍點了點頭,熙王、頤王要造反,怎會一點子準備也沒有,「錦衣衛跟熙王、頤王勾結了?」

    「並無此事,錦衣衛不過是狗急跳牆,想將京裡弄亂趁機帶了家眷逃走。熙王、頤王的人是想渾水摸魚。只是外頭人都當錦衣衛跟熙王、頤王勾結呢。」石老將軍含笑道。

    石清妍看著石老太君跟何必問玩上了,也不禁一笑,「那御書房裡到底商議出個什麼結果?」

    「錦衣衛沒了,但是……」

    「但是什麼?」石清妍忙問,心想錦衣衛沒了,楚徊定不甘心吧,眼下錦衣衛名聲壞了,楚徊想留也留不住。

    「多了個青龍衛,青龍衛只管保護皇帝,給皇帝當差,不得監視百官,不得插手官司訴訟。」石老將軍笑道,端起茶水,便瞥了眼還遮著臉不住拂開石老太君手的何必問,「陛下有些體己話說給了老臣……」

    「什麼話?祖父但說無妨。」

    「陛下開門見山地開口要鬼山人、太甲真人的圖紙,還請王妃直言相告,錦王爺手上的神兵利器,是從哪裡來的?」石老將軍一陣見血地問,他也疑惑此事,他雖跟石清妍不親近,但料想也知石家男兒尚且沒有那些東西,更何況是女兒。

    「祖父,你跟陛下如何說的?」石清妍不答反問。

    「……坦言相告,告訴陛下臣不知道。但陛下顯然是不信的。」是以,只怕這次是皇帝最後一次用他了,石老將軍這麼想,方才風發的意氣又沒了。

    「是錦王府的王先生、陸先生他們造出來的。那會子石家對我不管不問,我總要想法子活命吧?」石清妍坦誠地說道。

    石老將軍心道果然是錦王府為了離間石家跟楚徊布下的局,楚徊偏就上套了,「只怕皇帝會再派監軍去你父親那邊。」唏噓一番,思量再三,便低聲對石清妍道:「若叫你父親立時將佔下的地悉數送給錦王那是不能的,只是,你父親動作慢一些,賀蘭辭、王鈺他們的動作快一些,錦王府就能多佔一些地。」

    「多謝祖父。」

    石老將軍苦笑著搖頭,這等不忠不孝的事,若是早幾年有人跟他提起,他定要破口大罵。

    「沒有錦衣衛追捕,想來漠哥哥他們是安全的,祖父告訴祖母他們莫擔心這事。」石清妍說道。

    石老將軍點了點頭,又細細與石清妍商議了一番日後石家如何從京城抽身。

    說話間,就見何必問不停地換帕子敷臉,足足一個時辰後,何必問終於露出臉來了。

    石老將軍看見何必問跟換了一個人一般,不禁目瞪口呆。

    石清妍也有些吃驚。

    「剛才的冤大頭呢?」石老太君怔住,又拿了手指去戳何必問的臉。

    石老太君這話,恰是對何必問最好的讚美。

    何必問笑道:「老太君當真耳聰目明,必問換臉了。」

    石老太君暈乎乎地老神在在地思量一番,瞥了石老將軍一眼,就拉著何必問說道:「那你也給我換臉,茂林,你叫他給我換臉。」

    石老將軍雖是孝子,卻也明白就是神仙來了,石老太君那張臉也換不了,開口道:「何公子給老太君隨便弄個帕子吧。」

    何必問方才被石老太君戳煩了,心道這老太君看樣子是閒不住的,於是作勢叮囑石老太君不能動彈,就拿了帕子給她敷上,然後對石清妍說道:「過幾日,賀蘭家那幾個被錦衣衛看過的姑娘家人就借口在京中不好給姑娘找人家了,離開京城送姑娘遠嫁。」

    這一離開,自然就再沒有回來的時候。

    「那賀蘭舒呢?想來他還是好端端的吧。」石清妍心道看在賀蘭夫人面上,這賀蘭舒定然也安然無恙。

    「卻也不是,賀蘭大人說回去了就叫賀蘭舒去賀蘭家家廟裡給他們家老祖宗祈福去。」何必問說道,對於賀蘭舒,賀蘭淳也只能做到這地步了。

    「……老太君怎麼不動了?」石清妍見石老太君垂著手一動不動,心中大駭,於是忙示意石老將軍、何必問去看。

    何必問也疑心是自己將石老太君憋死了,嚇了一跳,忙將帕子揭開。

    「母親,母親?」石老將軍連連呼喚。

    石老太君慢慢睜開眼來,「茂林,你看我變臉了沒有?」

    「變了。」石老將軍在心裡自責地扇了自己一巴掌,心說自己怎就看著何必問胡鬧呢?

    「好看嗎?」石老太君羞澀道。

    「好看。」

    何必問古怪地看向石老將軍,「茂林是……」

    「亡父的名諱。」

    「原來如此……石老將軍當真是孝子。罷了,必問回家去了。」何必問說著,整理衣襟要走。

    「哎?知己跟著我來石家就是為了說這話?」石清妍驚訝道。

    「非也非也,必問是來叫知己瞧瞧必問如何煥然一新的。」何必問摸著自己風流無雙的面孔,乜斜了眼睛沖石清妍一笑,隨即人便走了。

    石清妍目瞪口呆地看著他去了,心想第一才子的想法當真是讓人難以捉摸,才想著,外頭福年便說道:「王妃、老太爺,夫人領著紅蓮姑娘過來了。」

    石清妍眉毛一挑,料想是來找石老將軍的,跟自己沒什麼關係,便笑道:「祖父,我送你出去?」

    「也好。」石老將軍心道石紅蓮怎還沒回藺家去?

    待送了石老將軍走,沉水立時過來對石清妍說道:「王妃,藺家不要紅蓮姑娘了,紅蓮姑娘在府裡呆了幾日了。就是不知咱們家老將軍才立了功能不能將紅蓮姑娘送回藺家去。」

    石清妍說道:「只怕難,石家太麻煩了,藺家不愛沾上。」說完了,因又記掛著給賢淑三個的小衣裳沒做好,便去做衣裳。

    隨後兩日,果然聽說石老將軍親自寫信給藺家長輩,藺家回了信,還是不肯收了石紅蓮,於是趕在年前,石家就跟藺家辦了和離。

    石紅蓮在石清妍面前總是高傲的,因不肯對石清妍低頭讓她看笑話,便也不曾來石清妍這請安過,石清妍也不計較這事。

    京城裡才經了一場大亂,石家裡頭走了幾個兒子,被人休回來一個女兒,於是人人愁容慘淡。

    石清妍瞧著原來來石家的目的已經達成,心覺留在石家看石家女人愁眉苦臉無趣的很,便領著錦王府的一干人等回了錦王府過年。

    這年過得無甚趣味,只有董淑君、蕭纖妤兩個樂得回娘家。待過了年,太后、皇后召見京中所有命婦之時,石清妍才頭會子跟瑞王妃見了面。

    因人多,且石清妍一邊留心去看太后如何因疑心將自己折騰得憔悴不堪,一邊去想她離開益陽府的時候,楚律說過原本想跟她一起過元宵節的,一時傷感,便無心跟瑞王妃多說。

    瞧見元宵節近了,與錦王府交好的各家紛紛送來一些新鮮的花燈,石清妍心思越發鬱結,心想她這人質不好做呀。

    元宵節晚上,何必問親自來請石清妍去看花燈。

    石清妍沒有興致,便道:「知己自己去看吧,出去了,又要將自己裹得嚴嚴實實不能叫人看見,難受的很。」

    「知己在益陽府可沒覺得將自己裹嚴實了難受。再者說,知己可知道錦衣衛沒了,青龍衛還沒弄好,眼下錦王府盯著的人屈指可數。」

    「你叫我偷偷跑了?」石清妍瞇著眼,心裡揣測著逃走的可能。

    「不,我瞧著太后要大病了,你跑不了。只是今晚上出去能夠肆意一些。」何必問心道太后年紀到了,近來又裝病作踐自己,皇帝又不許太醫再給太后開那維持潮水的藥,過兩月潮水絕了,太后當會心裡受不住又將自己折騰病了。

    石清妍心道何必問定是看出她近來心情不好,是以才有心開解她,為不辜負何必問的好意,便答應了,換了尋常衣裳,又將頭臉都包裹住,便隨著何必問出了錦王府。

    出去後,石清妍看京城哪哪都不順眼,只覺得那花燈也沒益陽府的好看。

    沉水跟了出來,對石清妍說道:「聽蘊庭說皇帝有心叫百姓忘了早先的事,今年叫人多掛了花燈呢。」

    石清妍懶懶地唔了一聲,一路隨著何必問、西院猛士等人走著,眼睛瞄向路邊小攤,隨手買了些小玩意叫沉水幫著拿著。

    「軟糕、軟糕!白白軟軟的軟糕!這位娘子要軟糕不?」忽地一低沉聲音傳來。

    石清妍莫名地看過去,卻是一個長著欷歔鬍子看模樣十分邋遢拱肩縮背的人,那人戴著帽子穿著粗布衣裳扛著扁擔,扁擔上前後又掛了兩個筐,一時叫人看不清面容。

    「軟軟的,白白的,香香的,知己你要不要買?」何必問問道。

    石清妍見自己還不曾答話,何必問就招手叫那人過來了,心知必有古怪,便向那人看去,也不知是因那人穿了厚重棉襖還是怎地,看不出這人身形來。

    「知己,來,來一塊。」何必問說道,小心地將筐子上的蓋子揭開一點。

    石清妍一頭霧水地蹙眉,還不曾看向筐子裡,就聽筐裡傳來一聲嬰孩的打嗝聲,立時醒悟到楚律如今改行做牛郎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