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九幽歌

正文 第001:章 第一回 紅塵風波吹流雲 文 / 王雯歌

    野遺殘志載;「凌風真人者,長門之門主也!游媧氏煉石補天之地大荒山無稽崖清雲谷,偶得上古書籍二卷,乃回!融玄術之理,研修驅使法寶諸奇術之妙法大成,傳一百零八子;二十載,僅五子有成,各煉法寶,隨恩師左右。」

    九幽歌-第一部:紅塵闋?第一卷:風波塵

    卷名解:風波如塵,即起即落!

    001:第一回紅塵風波吹流雲

    寄調《三闕令》

    〔紅塵路,多曲折,多少風雨歲月攜。悲歡離合總無奈,千般閒愁心底結。彩虹現,曇花開,剎那芳華怎常在?消褪凋零誰憐愛。恰便是,夢裡瀟瀟雨裡行,夢中開花夢中謝。〕

    本章開篇先作詩一首,拋磚引玉一律云:

    雲遊松間照,青山浴青客。

    引歌唱畫眉,撫花滑碧瑤。

    樂極興盡時,步履隨雲飄。

    暢懷無量間,怡神逸性妙。

    此章開篇既詩,列看官讀之若問,此詩有何用意,到是追溯來歷,故事便開始說起了!

    在襄城之北,有一座名山流雲山;山上有一名字冠博者,號無虛子道人。

    一日,師兄智虛子來訪,兩人同游佳景,說笑之際,智虛子道:「弟乃今之詩苑奇葩,為何不為此景賦之一首,做千古佳傳?」

    無虛子道人聞言,乃為之一笑:「兄休笑話,弟一介草莽,如何敢妄緋俗言,辱了此佳景?到是經兄一提,弟一時生拼詞澡,卻也有了四言八句,但只怕出口,且不說難登大雅之堂,只怕還會折煞了這美景。」

    智虛子乃笑曰:「弟休謙詞!且詠來兄必當洗耳恭聽。」

    無虛子道人笑了笑,便道一聲「獻醜」;然後脫口便詠了這首詩。但此詩一出,也的確如無虛子道人所說,當真難登大雅之堂了,但此詩也合其當時的景致。智虛子聽了便說:「『樂極興盡時,步履隨雲飄。』為之妙。」然後隨著興致也步其前韻作了一首云:

    洞天旭陽照,晨曦沐常客。

    入徑尋仙蹤,至溪彈玉瑤。

    浸潤逗彩虹,搖葉泉上飄,

    幽幽伴太清,逸樂性甚妙。

    此詩一出,卻遠不及前一首好了,後來覺的自己是班門弄斧,便自嘲一云:

    詩仙詩自好,那堪俗人套。

    不才不知穢,吟來東施效。

    兩人離別,智虛子贈其詩作為紀念:

    仙峰高處美景虛,古松為伴蘭為妻。

    道人莫嫌煮石苦,臥花看雲樂無跡。

    上文所說無虛子道人,是何許人也?細說處,卻也有一段荒誕不經的來歷。

    原來;自盤古開天僻地萬物之母女媧臨世之後,週遭世界便空空無一人。女媧逐以黃泥捏人,附七情六慾之靈魂與人體,這便有了人類。

    但自亙古以來,自然變化卻無奇不有,諸如暴洪狂火、電瑟雷鳴、天塌地陷卻都是塗炭生靈的禍端。

    女媧深知這天地之災之禍事非人類血肉之軀體所能承受和抗拒,便將上古奇書三卷之一的玄學預測之奇術傳與人間奇才之士之手中,乃卜天災諸般禍端之來襲以避其鋒芒,免卻自然之劫數,以挽回無辜性命。但人類賦有七情六慾,往往因性情相沖而導致人與人之間不合,或因愛因情因欲而致使人與人之間而引起彼此勾心鬥角,這便由此產生了衝突,從而轉化為無為的殺戮,這便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人為的生靈塗炭。

    那時有傷死者,雖血肉之身化為塵土,但靈魂乃是七情六慾附軀之精,人之軀殼泯滅,但靈魂可以自脫離人之軀體,再自投胎來世而不滅。然不免有冤曲之人入黃泉,因靈魂不願再投胎,而感謝主人以血肉之氣養其魂魄之精,便往往附與他人或獸體驅使所附之軀為舊主人報無謂之仇,這卻又形成了人與人或獸與人之間相互殘害的禍端,這些不由自主的冤魂附軀之體便被世人所痛恨,卻因世人不知其根由,便取之名為邪惡之魔。

    女媧之神見自己功大過天,而世人不但不對自己感恩戴德,卻又相互殘害,憤然之下,便不在憫恤世人,任其自生自滅與世。但那些受女媧傳玄術之士者雖有預知天地變數之能,卻無法控制諸邪魔的本領,無奈之下,只好深究授業女媧傳的上古天書,希望能從中悟出可驅使或控制邪魔的法術,來造福人間。

    但不知過了幾世幾劫,也許是女媧憐恤眾生,在眾士之中,卻有一智者,自居流雲山長門峰,自號清雲子者,是以非但驅使控制

    *:看書:網電子書]術之理,研修諸奇術之妙法,並自創了一套玄功—無極玄功訣。此無極玄功訣共分三卷;既第一卷天罡玄功訣,第二卷乾坤玄功訣,第三卷太乙玄功訣。

    又過了數載,真人周遊天涯,無意中卻得到上古法寶奇器既,九龍弒神劍、玄剎伏虎木魚、乾坤伏魔琴、九幽噬魂玄冰鏡、太極煙雲扇五件。

    但那時邪魔猖厥,真人有心誅魔以安天下,但憑一人之力卻顯的人力單薄,真人便在長門峰按天罡地煞之係數,收了一百零八名弟子,傳其修道之諸般道法,這便開了宗,立了戶,名曰:長門。

    非是天意弄人,但卻令凌風真人時分的揪心,原來這無極玄功訣之諸道法皆太過精深玄妙,在一百零八名弟子中,修行能修到第二卷乾坤玄功訣的,僅有五名弟子勉勉強強算是學了點兒皮毛而矣!

    而這五名弟子既大弟子道號清虛子、二弟子號若虛子、四弟子號智虛子、五弟子號無虛子、三弟子乃是一女弟子號玉虛子。

    但那個時侯,天下魔宗之玄天門由一脈亦分為四宗,獨霸一方,禍害蒼生,至使天下蒼生生靈塗炭,這四宗分別是;

    東方朝天山-龍頭宗,此宗為魔宗之首,由宗主韋飛獨霸一方。

    南方逍遙津-幽宗,居列魔宗第二門戶,由宗主費仙獨霸一方。

    西方虛若谷-藥宗,居列第三,由宗主舒嘯之獨霸一方。

    北方平雲山-仙宗,卻位列其後,宗主乃是自稱妙靈仙子的千年九尾白狐獨霸一方。

    凌風真人便命清虛子攜自煉法寶;劍身如墨,撼冥洪九幽之幽冥劍,率金虛子、丌虛子、雲虛子、韋虛子、幽虛子、雷虛子、文虛子、武虛子、常虛子、樂虛子、岑虛子、明虛子一十二名師弟前往朝天山收服龍頭宗。命若虛子攜自煉法寶;白玉如冰,攝太極萬物之無量劍,領宗虛子、曲虛子、谷虛子、宮虛子、左虛子、梁虛子、白虛子、慕虛子、空虛子、關虛子、陽虛子、玄虛子一十二名師弟前往虛若谷收服幽宗。命玉虛子攜自煉法寶;綠玉所鑄,伏天下妖魔不為魔之碧痕劍,帶了舒虛子、容虛子、如虛子、貞虛子、甘虛子、慈虛子、靜虛子、汝虛子、虞虛子、藍虛子、梅虛子、冷虛子一十二名師妹前往虛若谷收服藥宗。命智虛子攜自煉法寶;冰瑩剔透,震玄剎九天之水波劍,帶上宇虛子、錕虛子、劍虛子、龍虛子、胤虛子、平虛子、墨虛子、衡虛子、仕虛子、仁虛子、弗虛子、紫虛子一十二名師弟前往平雲山收服仙宗。而留下五弟子無虛子和和虛子、靈虛子、禪虛子、逸虛子、光虛子、元虛子、炎虛子、林虛子、景虛子、之虛子、秦虛子、處虛子並餘下弟子留守長門,並將自煉聚天地之戾氣為劍身,誅乾坤之萬物而不妖的伏龍劍傳與無虛子。

    清虛子、若虛子、玉虛子、智虛子領師命而去,雖然各有神器法寶和驚天道法在身,卻也是孤身入魔營,難免好漢難敵眾家拳,幾番血戰,雙方卻也斗的兩敗俱傷。

    眾弟子回山後,魔宗囂張的氣焰雖淡了下去,卻沒像凌風真人說的那樣將其降服,凌風真人便將上古仙家法寶,玄剎伏虎木魚授與清虛子,太極煙雲扇授與若虛子,乾坤伏魔琴授與玉虛子,九幽噬魂玄冰鏡授與智虛子,命四子攜上古仙家法寶和以前隨去的弟子復出,然魔門四宗不敵,便潛逃西方洪荒之地。

    凌風真人唯魔宗在度復出,便命四子在四方各立門戶,宗其長門。而凌風真人想年事已高,便將九龍弒神劍授與無虛子,作為長門鎮門之寶,以伏龍劍作為長門掌門之信物,任命無虛子為長門第二代掌門。

    而上文所說之無虛子便是這長門第二代掌門人,但那首小詩的確是無虛子與四師兄智虛子在一次游長門諸峰之時,而作的一首。

    但若說這無虛子道人,琴棋書畫皆善,細說此人也足可以算的上是一位風流人物了。

    這日,無虛子道人與師兄智虛子道人在碧宵宮悟道,兩人遠眺雲山,見山腰雲霧繚繞,一時笑道;好一幅春景圖,語畢;脫口一絕云:

    黛峰綿綿輟成山,天孫織紗為諺傳。

    春晨吹的一口氣,浮卻白紗玉縷環。

    智虛子道人聽罷,禁不住道:「此詩虛實結合的甚妙,第二句『春晨吹的一口氣,』便將此景說活了,順之而來,便顯現了生機。」

    無虛子道人聞言笑道;不過隨口溜出而矣,師弟便說奉呈話了。正說話說間,這時卻見一名童子入來,向兩人一什禮,便道了一聲「師父。」

    無虛子道人便問道:「何事?」

    那童子便回道:「丹川的劉雲琪劉公子為山上送來了一大批物品,並向師父敬上一封拜帖。」說話間,便從袖口掏出一封帖子,呈與無虛子道人。

    無虛子道人接過帖子折開一看,裡面不過寫了一些恭維之詞和一些問候之語。一時笑道:「又讓劉公子破費。」然後問童子:「劉公子何在?」那童子便回話道:「公子在遇真觀欣賞景色。」

    無虛子道人聽童子此說,便微微一笑,然後對童子道:「你去請公子來此,為師要當面謝他。」

    童子道:「劉公子稍了話,說不敢打擾師父們的清修,待盡了興,便要回莊子了。」無虛子道人聽了這話,便讓童子退下。

    智虛子道人不禁問:「這劉雲琪是何人?」

    無虛子道人微笑道:「這位公子家住山下的丹川鎮,是名醫兼富甲一方劉明山的公子。」

    「那五師弟是怎麼和他認識的?」智虛子道人問道。

    無虛子道人道:「這個說來話長,舊年他和他父親在外經商,在回家的路上,因碰上了山賊,正好讓小弟遇著了,一時出手向助,於是便年年開春都上山來謝恩。」

    智虛子道人聽了這話,便笑道:「原來如此。」

    兩人正說話間,那童子卻又回來向二人施禮;無虛子道人便問:「又有何事?」

    那童子回話道:「山下來了數十名客人,現在再正殿上,好像有什麼急事兒,一見到弟子便磕頭打跪,央求弟子請師父們前去。」

    無虛子道人和智虛子道人一聽這話,一時不知有什麼事要發生似的,便匆匆來到正殿;一時卻見大殿兩旁果真坐著數十名陌生客人。

    那眾客人一見兩位道人到來,忙齊齊起身向兩位道人作禮,然後齊刷刷跪在道人面前叩頭道:「請二位師父救弟子性命。」

    無虛子道人和智虛子道人一聽這話,忙招呼眾人起身來,然後讓童子為眾人上了茶;無虛子道人道:「諸位別著急,有什麼事兒,且慢慢說來。」

    話音剛落,卻見其中一名風采神穎的少年起身向兩位道人一揖手,言之下便自我介紹一番,且襄城一帶有歌謠言他:

    閻王狠,含笑仁,牛鬼蛇神難套魂;判官硃筆久未動,無奈何,只因那神仙存;

    生與死,聖手靈,百病看來也愁神;入浸人體不長久,藥除病,枉費了苦經營。

    原來這位少年卻不是別人,他便是流雲山下,浪河寨寨主襄城一帶為人人所稱道的聖手回春黃帝—岳含笑。

    無虛子道人和智虛子道人一聽是聖手回春黃帝之稱的岳含笑,兩人甚喜;一時相互恭維一番,岳含笑便將來由一說,那無虛子道人和智虛子道人一聽岳含笑的話,三寸白鬚頓時隨怒氣倒豎,乃拍案而起:「這群猢孫好可惡,安敢借一點微末之技行惡施凶?如此胡作非為,豈不是傷天害理?吾輩雖入空門,但遇此事,且又是岳先生所請,吾等豈可袖手旁觀?現在事出緊急,就請岳先生先回寨子暫穩全局,吾輩隨後就到。」岳含笑和眾人聽了無虛子道人和智虛子道人的話,言不盡把一番謝意表出,隨後便回了浪河。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索「看書網」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